☆张琪
(江苏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江苏徐州 221116)
“第三方”一词最早运用于电子商务领域。它是指由买方、买方之外的第三家投资建立起来的中立的网上交易市场,它提供买卖多方参与的竞价撮合模式,是一对多卖方集中和多对一买方集中交易模式的综合。[1]由第三方机构来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以供多个卖方和买方提供信息和交易渠道,最能体现公平性且能得到参与者的信任。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基于三种角色之间的互动(卖方、买方、第三方),互动涉及到发布、查找等操作。通常情况下,卖方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发布服务描述,买方通过查找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获取所需服务描述,然后双方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互(如图1所示)
图1 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型
在传统理念中,教育信息产品属于公共性产品,因此,提供免费的共享机制较为合理。按照萨缪尔森的定义,公共产品是这样一种产品,即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纯粹的公共产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即某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排斥和妨碍他人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减少他人消费该种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非排他性即在技术上无法将那些不愿意为消费行为付款的人排除在某种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或者在技术上可以排他,但排他的成本很高,以至于在经济上不可行。[2]纯公共教育信息产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例如:一旦教育部门把建设好的资源信息发布到教育网站,或者提供给公共图书馆、报纸杂志等,在一定范围内的用户都能够收益。准公共教育信息资源产品具有不完全非竞争性和不完全的非排他性。例如:当有些学校在建设资源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不愿意提供给其他用户无偿共享使用时,可以通过收费手段排除一部分人使用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数字化教育资源分为纯数字化教育资源和准数字化教育资源。其中,纯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提供给其他学校师生使用的共享资源,是免费资源;准数字化教育资源是只提供给本校师生内部使用的资源,或者通过收费的方式提供给校外师生使用的资源。
根据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经济学分类将教育资源分为有偿和无偿两种方式共享,提供资源的学校和教师通过第三方机构发布资源信息,使用资源的教师通过第三方机构提供的资源查找服务对资源进行搜索。此外,对资源有特殊需求的教师可以通过第三方机构发布资源需求信息,并给以相当的资金补助,或者提供数字化资源建设材料,双方协商建成资源的使用方式。在资源共享过程中,参与资源建设的教育机构和企业通过发布的资源需求信息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从事资源建设工作,同时有能力和兴趣的教师与学生可以参与到教育机构和企业的资源建设工作中或直接与发布信息者联系。这种教育资源共享方式可以提高资源供给的有效性,提高教师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加速资源流通速度,资源共享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第三方的资源共享模型
(1)发布:卖方发布服务描述到第三方机构平台上。资源需求者发布服务描述到第三方机构平台上,描述资源需求信息,发布的服务描述的位置可根据具体的需要而变化。
(2)查找:买方通过查找操作直接进行检索,通过检索服务描述或通过在服务注册中心查询得到需要的服务类型;资源提供者通过第三方机构平台查找资源需求信息,考虑是否参与该资源的建设;教育机构和企业根据资源需求者发布的资源需求信息,可以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提供教育资源。
(3)交互:交互操作为买方、卖方、资源需求者、资源提供者、教育机构和企业以及第三方机构提供了一个多方共赢的平台,并依托此平台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
图3 基于第三方的资源共享结构
如图3所示,第三方机构主要负责三项工作:系列教育资源提供、系统自建资源提供与特色资源定制,资源平台采用网格架构的管理方式。
提供的资源主要依托四方面:一是同一学科专业构建的数字化资源;二是同一学校内部构建的数字化资源;三是基于同一区域构建的数字化资源;四是教师合作建设或自建的资源。
(1)由相关教育机构出面开发一套数字化教育资源自动生成系统模板,此工作可以交由专门的教育资源建设开发机构完成,亦可以组织学校各部门协力完成。系统应自带多种资源添加功能,例如:可添加视频资源、图片资源、动画材料以及文档表格等,具备资源修改、删除、设置分类,留言点评、互动交流功能(如图4所示)。
(2)教师根据教育资源自动生成系统的使用说明,选择符合自己的资源建设模块,创建课程教育资源,同时可以通过此系统将此教育资源共享出去,为愿意共享资源的教师提供了平台。
(3)通过资源自动生成系统建设的资源可以提供给其他学校的师生使用。在应用过程中依据使用者的反馈意见,资源建设者可以及时答疑解惑,对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和更新维护,或者由相关教育机构对使用者意见进行集中整理,对资源生成系统模块进行有针对性的更改。
图4 数字化资源自动生成模块
特色资源定制系统是针对有特殊需求的教师打造。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资源需求明细通过第三方机构发布,教育机构和企业根据教师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制作。此外,教育机构和企业在开发制作教育资源过程中,可以吸收资源设计或开发能力较强的教师和学生加入其中,由师生根据自己的教学和学习经验提出实践性的改进措施,提升资源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为了提高资源共享效率,有必要采用一种新的资源组织管理方式来管理异构、变化的资源。利用网格的分布性、自治性、动态性等特点,可以实现对资源的分布式管理,促进资源动态合成、传输和共享。其基础架构可以大致应用系统层、操作系统层和信息资源层3部分。
1.应用系统层
该层主要提供Web服务,网格以Web形式向用户提供操作界面,以满足不同用户远程访问的需求。网格使用者访问网格的入口,借助传统的浏览器或其他桌面工具方便透明地执行资源共享操作。即以海量存储资源信息和高性能的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构建教育资源网格,最终用户通过网格门户或应用系统访问所需的分布式异构教育资源,实现“一站式”资源服务。为此,我们需要在技术上实现以下两点要求。
(1)统一的用户入口
基于Web Service技术,将国内各学校异构数据源聚合到同一门户中,为用户提供单一、友好的数据访问环境,实现检索界面统一、检索方式统一和资源呈现方式统一。这样就无需担心所使用的管理软件或数据库标准不同,所有资源可通过Web整合进来,性能只受到网络条件的限制。
(2)资源信息检索技术
数字化教育资源能够有效共享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就是信息检索技术。传统的检索技术主要以文本为主,而网格技术中借助网格服务收集所有索引服务器的信息,用户登录后,会与全局索引服务进行交互,获得系统中所有索引服务的信息,并将其传递给用户。
应用系统层分为系统管理平台、资源管理平台、资源服务平台和数字学习平台四部分。其中,系统管理平台由资源汇聚系统、资源更新系统和分布式发布系统构成;资源管理平台由资源上传系统、资源审核系统和资源评级系统构成;资源服务平台由资源推送系统、定制服务系统和参考咨询系统构成;数字学习平台由课程学习工具和研究性学习工具构成。
应用系统层利用平台提供的各种服务建设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平台,同时建立数字化资源筛选与推送机制。把专家评价、使用者定性评价和点击、推荐率的定量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将一些不合格、重复建设的垃圾资源及时排除,对优秀资源引入奖励与收费机制。[3]
2.操作系统层
该层主要利用网格技术屏蔽底层资源的分布性和异构性,对教育资源进行采集和全局索引工作,为上层应用系统层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同时,对不同用户给以不同的访问权限,建立资源共享的分级控制策略,保护数字化产权。
3.信息资源层
处于底层的信息资源层分布在多个教育资源网格节点上,遵循统一的数据库存储协议。这些网格节点是教育资源共享的发源地。网格节点的确定需要对当前国内的各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分析,确立最权威的信息源,同时根据资源的重要程度和贡献度来确定节点的级别。比如:在CALIS建设中,主要是以高等院校为服务对象,高等院校就是重要的资源贡献者,其教育科研人员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在某些领域中的成果都可以为用户提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资源。基于此,我们可以将大部分的学校作为资源普通节点,将某些在国内影响巨大,科研成果丰富的重点学校作为主节点,而所有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则作为网格的中心节点。
[1]李红卫.服务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07,(1):72-76.
[2]陈克勇.我国高校数字资源共享与版权保护[D].杭州:浙江大学,2006.
[3]张琪,陈琳.我国基础教育网络教育资源现状研究与归因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1,(4):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