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克素
(三明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福建三明 365004)
网络课程作为一种视觉化、信息化的课程表现形式,其界面设计是决定网络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网络课程界面形态和功能差异逐渐缩小的今天,怎样寻求一种更加情感化的界面设计,让网络课程这一物质的形态具有思想性和人的情感,已成为网络课程设计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情感化网络课程界面的设计问题。
情感化设计将设计分为三个层面: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本能层就是能给人带来感官刺激的活色生香;行为层是指用户必须学习掌握技能,使用技能去解决问题,并从这个动态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反思层是指由于前两个层次的作用,而在用户内心中产生的更深度的情感、意识、理解、个人经历、文化背景等种种交织在一起所造成的影响,如图1所示。
图1 情感化设计理论的三个层次
在情感化网络课程界面设计中,本能水平设计关注网络课程界面本身的外化特性带给学习者感官上的生理快乐;行为水平设计关注学习者操作时的质量和效果,学习者通过操作在认知交互活动中产生积极的精神和快乐情绪;反思水平关注先前的交互经验对学习者心理所产生的整体而深远的影响,体现为学习者对网络课程的整体判断和尊重欣赏的深度、思想快乐体验。
情感化设计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产品在本能水平上给用户带来感官的刺激,给予用户以美的享受;在行为水平上,能使用户掌握技能,并在技能实践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愉快感;最后在反思水平,能在前两个层次的共同作用下,使用户心理上产生更为深刻的审美和情趣。根据这一定义,结合传统网络课程界面设计模型,笔者认为情感化网络课程界面设计应包括三个阶段:设计准备阶段、设计制作阶段、设计成品阶段(如图2所示)。
图2 情感化网络课程界面设计模型
情感化网络课程界面的设计准备阶段包括对网络课程学习者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需求分析,并准备素材。
情感化网络课程界面主要是通过网络课程界面设计要素的情感化特征体现出来的,所以,情感化网络课程界面的设计制作阶段包括对设计要素的情感特征进行提取和在此基础之上对网络课程界面从本能、行为、反思三个水平层次进行设计,最后促使使用者的脑海中形成情感空间与网络课程界面之间的相互映射,最终形成情感化网络课程界面。
首先,由于网络接入环境及互联网技术应用的限制,网络课程界面构成元素目前主要是文字、图形图像、色彩、图标、按钮、导航等。情感化网络课程界面也是由这些元素呈现出来的。因此,在情感化网络课程界面的设计制作阶段首先应该是对这些界面构成要素进行情感特征的分析与提取,分析提取出适于学习者在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所需情感特征的界面要素。
其次,在界面要素的情感特征的分析提取的基础之上,结合情感化设计理论,把情感化网络课程界面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本能水平层次、行为水平层次、反思水平层次。本能水平层次相当于网络课程界面设计中的视觉设计,在针对网络课程界面设计要素的情感特征的提取和学习者分析的基础之上设计出美观的界面,使学习者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美的享受;行为水平层次相当于网络课程界面设计中的交互设计,由于网络课程界面最终的使用者是“人”,所以,一切都要以适于“人”的使用为前提,在这一层次中主要关注网络课程界面的人性化交互;最后是反思水平层次,这一水平在传统网络课程界面设计中是不存在的,而情感化网络课程界面的设计最为重要的就是能在使用者使用了网络课程后能对界面有一个反思的心理过程,通过反思层次的设计使使用者对网络课程界面产生情感的依赖,从而更进一步推动本能、行为水平的使用。所以,网络课程界面情感化设计的每一水平层次设计都在用户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每一个水平都需要一个不同的设计风格,并且这三个层次的设计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好的本能、行为水平的设计可以促进反思水平的设计,同时,良好的反思水平设计也能推动促进本能、行为水平的设计。
最后,在情感特征提取和情感化设计基础之上建立网络课程界面的情感空间,并使用户在两者之间进行相互映射,从而形成情感化网络课程界面的设计初稿。
这一阶段与传统网络课程界面设计相同,都是在学习者的体验和专家审核的基础之上采用修改迭代的方法对网络课程界面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最后形成情感化网络课程界面设计的成品。
传统的网络课程界面设计模型在工作流程上分为结构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三个部分。结构设计是界面设计的骨架;交互设计的目的是使界面易于用户操作;视觉设计是在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参照目标群体的心理模型进行的视觉设计。网络课程界面设计模型与情感化网络课程界面设计模型之间的相同点在整体设计上都包括三个阶段:设计准备阶段、设计制作阶段和成品阶段。不同点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在情感化网络课程界面的设计制作阶段需要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之上对准备的素材进行情感化特征分析,提取适合学习者自身特点的情感要素。
其次,在情感化网络课程界面的设计制作阶段,将网络课程界面设计与情感化设计相结合,分别在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反思水平上将提取出来的情感要素进行情感化设计,从而在学习者的思想空间中形成情感空间,使学习内容与情感空间相映射,以满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高层次情感的需求。
本文在情感化设计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情感化网络课程界面设计的理论模型,总结出情感化网络课程界面设计应包括三个阶段:设计准备阶段、设计制作阶段、设计成品阶段。提出了在设计制作阶段将情感化设计与界面设计相融合,形成网络课程情感化设计的方法,为情感化网络课程界面设计提供了基础,拓宽了网络课程界面设计的思想和思路。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3] 徐柯,苗彤,赵晖.视觉与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4][美]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杨岚.人类情感论[M].天津:百苑文艺出版社,2002.
[6]赵毅,孙壮桥.网络教学课程界面设计初探[J].保定学院学报,2009,(9):110-112.
[7]李靖舒.第一眼被打动——我们需要情感化设计[J].艺术与设计,2009,(9):186-188.
[8]陈黎陵.反思层面的情感化设计[J].艺术与设计,2008,(8):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