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 琳 王朋娇
(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辽宁大连 116081)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文化发生了历史性的变迁:在文本文化日渐削弱的同时,以图像为主的视觉文化异军突起,读图时代随之到来。随着视觉文化成为当代文化的主流形态,促使视觉素养成为信息时代大众的基本文化修养。作为信息时代中年轻的后备力量,中学生也必须具备读图和用图的能力,方能适应当今视觉传播飞速发展的生存环境。
国际视觉素养协会对视觉素养下的定义为:视觉素养是指一个人通过观察并与此同时产生其他感觉,并将观察与其他感觉经验整合起来的一类视觉能力。可以说,视觉素养在当前已不再是文化艺术工作者的专利,它应该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面,并且成为当代人类自身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人类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分析,初中生处于成长发展时期,他们喜欢并善于接受新的事物,图片、文字以及影视节目里的人物动作、语言都可能成为他们模仿的范本。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传媒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视觉教学媒介占据了我们的课堂,互联网、教学课件、网络课程……这些都成为当今中学生的学习资源,因此,中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视觉信息处理能力才能适应现代化学习的需要。
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重视开展青少年视觉素养教育,至今视觉素养培养的理念已经深入青少年教育的每一个环节,然而在国内,视觉素养教育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甚至在许多地方和学校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因此,我国初中阶段的视觉素养培养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我国的视觉素养教育由于起步晚,发展比较慢,目前为止还主要表现为渗透式教育,甚至还处于借鉴和介绍国外研究成果的阶段。我们没有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系统的视觉素养培养理论体系,这样不仅限制了实践的发展,也使得我国的视觉素养不能向更深层次发展。另外,受当前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初中阶段学生由于受到了中考升学压力的影响,视觉素养教育不论是在课程设置方面,还是教学内容方面都没有足够的自主权,从而导致了我国初中阶段的视觉素养教育主要属于渗透式教育,几乎没有专门的课程开设,理论方面仍然有待于提高。
在我国,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视觉素养的教育问题,但这方面的实践并没有表现出较强的普遍性。视觉素养的教育依赖于专业的技术设备,普遍提高初中生的视觉素养能力当然也需要设备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国中学内部的教学设备还很不足,一些多媒体教室和设施还只限于固定的课程,学生平时接触的频率并不多。这就需要学校适当加强中学的教育教学资源配置,以配合视觉文化教育的长久和持续的发展。与此同时,视觉素养教育的开展应该更好地借助于社会力量,一方面,可以利用社会上的相关设备作为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应该有目的地提高大众媒体的视觉信息质量,增加对青少年学生的正面影响。
在现代中学,很多初中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得到很高的文化课成绩,顺利完成中考,考入理想高中,几乎没有学生重视自身视觉素养的培养。而一些学生很喜欢这种课程是因为此类课程上课轻松,授课形式新颖,突破了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法,还不用参加机械的考试,只是压力之下的一种“放松”。因此,在初中生眼中,还没有认识到视觉素养对于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的重要性,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视觉素养教育。教师在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我国在加强教师视觉素养培训的同时,应使教师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向导,引导学生了解视觉素养的重要性,这样才有利于我国中小学视觉素养教育的开展。
初中生视觉素养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面对图片或视觉符号时拥有观看的意识,学会如何观看,并能对其所见的事物产生相应的联想,同时还能将联想之物描绘出来,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该过程是一个融“眼”、“脑”、“手”于一体的过程。可以说,“眼”主要用于“观看”,“脑”主要用于“想象”,“手”主要用于“描绘。”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初中生视觉素养教育内容的结构
根据最新颁布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新课标”)可以看到,在课程目标及内容制定中,初中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已经获得了高度的重视。其中涉及到了绘画、制作表格、制作多媒体作品以及通过网站设计和实践进行合作学习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因此,视觉素养培养可以很好地纳入信息技术课程当中来,以初中生信息技术课为依托,通过课程设置培养中学生的视觉素养。
在新课标中,关于“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第四点是这样规定的:“学会制作动画作品,直观地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过程”。可以说,这是培养初中生视觉素养的方式之一。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放映一些生动且富有创意的动画作品,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初中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画视频进行分析,分析自己喜欢的原因,讨论这些动画作品的优势和不足,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通过多看、多想、多讨论来提高自己的视觉素养。
视觉素养不一定是基于图形图像的,一些文字和表格的设计也同样的重要。以“利用文字表述制作电子图表”为例,让十名学生分别按照文字提供的信息去做,就会做出十种不同的结果。当然,他们设计的结果也会有水平高低的差异。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合理的设计电子表格,使其达到布局合理,内容明确的效果。此外,在插入柱状图或饼状图等图形图像时,做到简单大方、不复杂。所以,学生在设计电子表格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视觉素养能力。
在新课标中规定“能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综合运用写作、绘画、表格、动画等多种方式,设计、制作并发布多媒体作品”。任何多媒体作品的制作都能够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合适的软件和工具对原始素材进行初步的编辑、加工。在初中生自己动手操作之前,教师应该适当地给学生播放一些好的作品,引导学生合理地安排素材,注重色彩搭配等。在学生独立设计自己的多媒体作品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并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去设计作品。当学生的作品基本形成时,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教师再给予点评,使学生完善自己的作品,从而提升自己的视觉素养能力。
新课标中,要求中学生“学会使用合适的网站制作工具制作网站,尝试使用常用的网站制作技巧支持课程学习、合作研究或健康的社会交往”。初中生在自己设计网站之前,一定要以自己经常使用的,或者感兴趣的学习网站为参考,看看专业网站的设计思路和理念,从而给自己一定的启发。如果想要使网站的色彩搭配和页面布局看起来很舒服,教师应引导学生去看一些有关色彩搭配和合理布局方面的材料,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视觉素养的培养过程,并且在教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提议中,也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视觉素养能力。因此,基于培养视觉素养的网络界面应当在一种全新的理念下进行设计,这一理念就是网络界面的设计既要有效地实现文化的传输与信息的获取,同时也应当成为美学实践和美学体验的场所,使正在进行界面浏览的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视觉素养的培养。
在新课标中有一个选修的内容,即设计和制作机器人。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信息技术课程中设计机器人,每个学生心中都会呈现出一个机器人形象,这个时候就要求他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设计并制作出自己心中的机器人形象。惠特海默在其《创造性思维》一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有关创造性思维的例子。从他的研究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科学创造更注重归纳、逻辑推理,是一步步按照步骤进行的,由部分到整体;艺术创造在很多时候是先有艺术作品的整体构思和艺术样式才开始逐步实现和完形的。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在讲课时,应该适当地使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创造,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只有想象力空间开阔了,才会更加懂得欣赏艺术作品,从而提高初中生视觉素养能力。
综上所述,解释、运用、鉴赏和创造图像的能力是新世纪的一种基本能力,逐渐成为当代人类自身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目的之一,而将视觉素养教育作为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在数字化环境下,开展初中生视觉素养教育,将成为学生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面对全球化的挑战,21世纪数字时代的学习必定是多元化的,学习者必须掌握这些基本素养和能力。因此,现代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应更好地利用这门课程培养初中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视觉交流能力以及沟通能力。
[1]王帆,张舒予.读图时代的大众素养:媒介素养或视觉素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8,(2).
[2]宗世英,王以宁.培养视觉素养的网页界面视觉原则[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5).
[3]王海峰.高师小教师范生视觉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索[J].中小学电教,2010,(1、2).
[4]施勇,张舒予.读图时代学生视觉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探析[J].中小学电教,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