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保,沈克印
(1.皖西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2.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时代背景与实施原则
张永保1,沈克印2
(1.皖西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2.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采用文献资料和理论分析等方法,运用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和体育学等理论,对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时代背景和实施原则进行研究。从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是新时期我国体育发展的重点、社会体育资源短缺成为制约我国全民健身的重要因素、学校体育设施与社会共享是政策法规精神的具体要求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是我国高等学校应尽的基本职责等环节,阐明了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时代背景;强调并解析了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应坚持高校自身的主导性原则、服务性质的公益性原则、服务过程的教育性原则、服务范围的广泛性原则和资源利用的效率性原则。旨在提升高校体育公共服务意识,指导高校切实做好体育公共服务工作。
体育公共服务;时代背景;实施原则
公共服务,即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求。在我国,公共服务的范围包括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公共信息、文体休闲和科学技术等10个方面[1]。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并把“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体育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是指为满足公共体育需求而提供的产品和行为的总称,其主要内容包括:体育场地设施、体育技能培训、运动竞赛组织开展、健康咨询、体质测量与评价等[2]。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构建较为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受到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但我国体育资源较为短缺且在体育系统内分布欠缺均衡,社会体育资源匮乏已凸显为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瓶颈。高校体育资源相对丰富且时有闲置,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体育资源优势,在不影响学校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供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社会和公众的体育需求,切实做好体育公共服务工作,为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阐明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时代背景,强调并解析高校体育公共服务应遵循的实施原则,以期提升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意识,并为高校切实做好体育公共服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朱德、毛泽东和周恩来就分别作出了“体育事业一定要为国民健康服务”、“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育”和“开展体育运动,有效地增强人民的体质”的重要指示。可见,“体育为人民服务”思想成为新中国成立之初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中国体育虽经10年浩劫,但在改革开放后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随着“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目标的提出,“体育为人民服务”思想相继在《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国家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和计划中得以体现和落实。新世纪以来,国家对群众体育事业格外关心,不仅提出“努力构建群众性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还把“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目标之一。同时,国家还在《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中,对加速构建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保障措施等相关问题给予了具体的明确。不难看出,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体育为人民服务”的提出,到改革开放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再至新世纪以来“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无不体现出党和政府对群众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已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重点。
国家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构建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需要较为丰富的体育场馆设施、体育人力和体育信息资源等体育资源作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服务系统的完善、劳动办公条件的改善、生活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人们也形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身心健康水平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全民健身工程的不断推进,“健康第一”、“生命在于运动”等新观念、新思想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全民健身队伍中。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3]。由于受公共体育资源的有限性、体育事业经费不足、群众体育经费投入比例过低和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欠缺等多种因素影响,社会体育资源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全民健身的需求。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显示,我国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为1.03m2,只是日本等发达国家的1/5-1/10。同时,我国学校体育场馆的数量和面积均占全国的65%以上的,生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达3.82m2,但有70.82%数目的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中未能对社会公众开放,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4]。另外,2004年底,日本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与总人口的比例约为1∶2000,而我国为1∶4843,因受体育场地短缺、经费不足和不懂健身方法等诸多原因的影响,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总人数中有71.2%的人是在街头巷尾、公园马路和江河湖畔等非正规体育场所从事活动[5]。不难看出,社会体育资源短缺成为制约我国全民健身的重要因素。
我国主要是国家投资办学,教育资源具有较强的公益性,维护教育资源的公益性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要求,“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应当积极参加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学校体育设施是教育资源的基本组成部分,国家先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公共体育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等一系列的法规条例中,对学校体育设施与社会共享做出了“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向社会开放,方便群众开展体育活动”、“国家鼓励机关、学校等单位内部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也要努力实现社会共享”、“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积极创造条件向学生和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和“学校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等的相关规定。2006年起,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将逐步在全国试点并推行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公众开放政策。在首批试点城市中,广州市城区1/3的学校引入社会资源,采用合作经营的管理模式,将学校体育场馆委托给企业经营,校企双方签订协定、明确责任,在保证学校正常教学训练的前提下,运用市场机制进行管理[6]。总之,学校体育设施与社会共享,是国家政策法规精神的具体要求,是终身学习和终身体育时代满足公众依法享受教育和体育权利的迫切需要,是教育资源公益性的根本体现。
首先,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一般认为,现代大学发端于中世纪,中世纪大学的职能较为单一,其根本任务是保存和传递知识、培养专门人才。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创立,它突破了传统大学的模式,在突出培养专门人才的同时,强调了大学要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发展了大学的第二个基本职能,即科学研究。后来,美国人在沿袭了大学培养专门人才和科学研究两大基本职能的基础上,提倡大学特别是地方高校应与当地生产和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开创了大学的第三种基本职能,即社会服务[7]。如今,社会服务已成为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高校的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三大基本职能已被世界公认,我国高等教育法也强调高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其次,公共服务是我国高校应尽的责任。在我国,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即主体主要是政府,但政府通常是借助具体的权力机构和职能部门来行使国家公共权力的。专家在界定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内涵时强调,“这里的政府是广义的政府,是指行使国家公共权力的全部机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机关以及国家元首等。在我国还涵盖中国共产党组织,国有企业和大部分事业单位”[8]231。另外,有专家强调,在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广义上的政府即国家机构的整体都应该有各自的责任,不能把人大、法院、检察院和国有事业单位等排除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体之外[9]。我国高校作为国家教育事业单位,属于广义的政府范畴,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是自己应尽的责任。显然,不论是从现代高校的社会服务基本职能看,还是我国高校作为广义政府范畴考虑,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都是我国高校义不容辞的基本职责。
我国高校向社会提供体育公共服务是由我国高校广义的政府属性决定的。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虽说是政府,但政府是通过广义上国家机构的整体,如立法、行政、司法机关以及国家元首等,从全社会的角度对一些具有社会公共性且无法完全由市场解决的事务加以引导、调节和管理。在我国,广义上的国家机构还涵盖中国共产党组织、国有企业和大部分事业单位等。我国高校作为国家教育事业单位,属于广义的政府范畴,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即公共服务的主体。但在高校体育公共服务具体实践中往往会出现社会力量的融入和政府基层职能部门的介入,出现了物业公司管理和学校社区体育俱乐部管理等多种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其目的是弥补高校自身在人力、经济和管理等条件上的不足,这既是高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等政策的指导下对学校体育场馆进行的有章可循的管理制度改革,也可以说是新形势下对公共服务管理体制中服务主体的创新。强调坚持高校自身的主导性原则,主要是高校在这些体育公共服务“新”管理模式的运行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并行使自身的主导性权利,在管理制度、开放时间和收费标准等方面加强监督,切实保障服务活动既“不影响学校正常工作”,又在“有章可循”下顺利开展,进而保障高校体育资源的公益性属性得以体现。
我国高校向社会提供体育公共服务是由我国教育资源的公益性属性决定的。在我国,主要是国家办教育,教育经费是纳税人行为的公共体现,因此,我国的教育资源具有较为明显的公益性。教育资源的公益性的实现,是教育本质的根本体现,也是教育资源的核心价值所在。我国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公民依法享受教育特别是终身教育的权利没能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教育资源与社会共享,充分体现教育资源的公益性,是终身学习时代的必然要求。高校体育资源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实施体育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应坚持服务性质的公益性原则。首先,高校体育设施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前提下,应积极对社会免费开放,尽可能地为公众提供无偿服务;即便是部分投入一定的财力、人力、时间以及损耗较大的服务项目,也只能适当收取一定补偿性费用,其目的是维持和促进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其次,对于社会力量融入的服务项目,如私人承包或投资兴建的体育场馆,主要是为了弥补学校在管理和资金上的不足,其开放经营与社会上一般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存在差别的。高校要认真加以监督,并要求经营者严格遵守协约,保证对外开放收费标准有别于社会上营业性体育健身场所,尽可能地体现以“高校自身的主导性”的公益性成分。另外,高校体育教师、体育管理者和学生体育骨干等也应主动响应国家号召,不贪图个人回报,积极参与到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中去。高校体育公共服务坚持服务性质的公益性原则,是体现高校体育资源公益性的重要前提,是高校体育公共服务推进教育公平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
我国高校向社会提供体育公共服务是由教育资源的本质功能属性决定的。教育资源是国家兴办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性是教育资源最本质的功能属性。教育要指导社会,高校是人类社会的动力站[10]。高校体育公共服务在满足社会和公众体育需求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资源的教育功能,坚持服务过程的教育性原则。首先,做好体育法规条例的宣传工作。高校应注重对国家体育政策法规条例精神的宣传,让广大公众知晓党和政府心系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了解国家颁布体育法规精神内容和目的所在,这对党群关系的加深、法规条例的落实、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而深远。其次,做好全民健身运动的引导工作。高校应注重通过专题报告、校园网、宣传栏和校报等形式对全民健身运动进行宣传和引导,进一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让全民健身“家喻户晓,人人参与”。再次,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工作。高校应注重利用培训班、专题讲座、宣传栏、校园网、体育志愿者等途径,对广大公众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传授,使他们提高运动技能,掌握健身方法,懂得体育保健常识,科学地参与体育健身。最后,体育精神文化的宣扬工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不断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高校应加强体育精神文化宣扬,提升社会公众的政治素养、公德意识、思想境界和生活作风,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服务过程的教育性原则,是充分发挥高校体育资源教育功能,实现全民健身“家喻户晓、人人参与”和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
我国高校向社会提供体育公共服务是由体育公共服务具有较强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的。一般来说,政府为社会和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具有一定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其大体上可分三类:第一类是具有绝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如国防服务、公共安全等服务;第二类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相对较弱的,如邮政、电信、民航、铁路、水电等服务;第三类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较强的,如公共环境、公共科教、文体事业、公共医疗、公共交通和社会保障等服务[8]234。体育公共服务提供的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具有较强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应尽可能地满足社会和公众的体育需求。为此,高校体育公共服务必须坚持服务范围的广泛性原则。首先,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服务对象不仅考虑到校内的师生员工,还要积极为校外的个人、家庭和社会团体,甚至是机关单位的体育需求服务。其次,高校体育公共服务,如体育场馆服务范围,既要重点针对群体体育健身,也要关心到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活动,还要关注高水平竞技体育发展,甚至对社会其他行业举办的一些公益性活动也要尽可能地给予支持。再次,高校体育公共服务,从性别上说,既要考虑到男性体育爱好的需求,也要关注女性体育健身健美的需要;从年龄上说,既要重视青少年群体的体育学习,也要考虑中青年人群的体育健身,还要关注中老年人群的体育保健。总之,高校体育公共服务应尽量扩大服务对象的范围,让不同社会群体、不同体育群体、不同体育领域,甚至是社会其他行业都能平等地享受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机会,充分体现高校体育公共服务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坚持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原则,是高校体育资源公益性的具体体现,是高校体育公共服务满足绝大多数社会公众的体育需求和推进体育社会公平的有力保障。
我国高校向社会提供体育公共服务是由高校体育资源的经济属性决定的。经济学崇尚通过提高有限资源的有效使用率,来追求获得最大程度的经济利益[11]。高校体育公共服务主要是发挥高校体育资源优势,提高现有体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尽可能地满足社会和公众的体育需求,体现教育资源公益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因此,高校体育公共服务应坚持资源利用的效率性原则。首先,高校体育公共服务应在管理机构下设立体育场馆、健身咨询、人力和项目培训以及社区体育指导等服务中心,尽可能地满足公众和社会的基本需求。其次,虽说高校体育场馆出现了学校体育部门管理、学校后勤部门管理、体育部门与后勤部门联合管理、物业公司管理和学校—社区体育俱乐部管理等多种管理模式[12],但不同学校应根据体育资源现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体育需求程度等情况,合理地选择较为适宜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对现有体育资源的支配能力。再次,应妥善处理好学校教学与开放服务的关系,体育场馆在教学期间可分部分、分时段开放,而在课余和各种节假日期间应尽可能地全部开放;部分有偿开放的场馆应扩大宣传和引导,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最后,高校应加强宣传教育并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调动体育教师、体育管理者和学生体育骨干等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加入到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中去,为公众和社会在体育人力资源的基本需求方面提供相应的服务。坚持资源利用的效率性原则,是提高现有体育资源的有效使用率及满足社会和公众体育需求的重要保证。
我国高校应深刻意识到自身的责任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认真贯彻落实法规精神,切实提升公共服务意识,在“不影响学校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借助一定的管理模式和具体的实施途径,并坚持高校自身的主导性、服务性质的公益性、服务过程的教育性、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和资源利用的效率性等原则,努力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为构建较为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和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做出应有的贡献。
[1]王海龙.公共服务的分类框架:反思与重构[J].东南学术,2008,21(6):48-58.
[2]刘玉.论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内涵、特性与分类框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10):1-4.
[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0/18/ content-5218639.htm.
[4]张永保,席玉宝.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和经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4):49-50.
[5]孟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高校体育功能的拓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7):18-20.
[6]陈林会,覃文林.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有效运行机制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4):89-91.
[7]王旭东.论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7,26(8):16-17.
[8]王锋,陶学荣.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界定、问题分析及对策[J].甘肃社会科学,2005,33(4).
[9]朱光磊,薛立强.建设服务型政府:狭义政府还是广义政府[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30178/6037171.html.
[10]睦依凡.大学校长的治校理念与治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01.
[11]车卉淳.经济学基础[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151.
[12]张永保,席玉宝.高等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情况与经营管理方式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7,30(2):158-161.
Time Background and Implementation Principle of Public Service of College Sports in China
ZHANG Yong-bao1,SHEN Ke-yin2
(1.West Abhui University,Liuan Anhui China 237012;
2.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Hubei China 430079)
By using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the paper,based on the theories in sociology,pedagogy,economics and sports science,researches the time background and implementing principles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 at colleges in China.The paper clarifies the time background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at colleges in China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1.It is the keypoi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 the new era to perfect the service system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program.2.The shortage of social sports resources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restricting factor in the national fitness program.3.The sharing of school sports facilities with society is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 of the spirit of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4.It is the obligation of colleges to provide public services to society.The paper also emphasizes and analyzes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 Chinese colleges should stick to when provding public sports services: the dominancy of colleges themselves,the commonweal with service nature,the education in the service process,the wide coverage of the services and the efficiency in utilizing resources.The purpose of all these is to improve the consciousness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s on the part of colleges and guide them in their effective services.
sports public services,background,implementing principles,sports public services
G80-051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1-9154(2012)02-0001-05
G80-051
A
1001-9154(2012)02-0001-05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0CTY014)。
张永保(1972-),男,安徽肥西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201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