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海林
点化、活化、强化
——以术语应用为切口的实习指导
□谭海林
笔者尝试以术语应用为切口,帮助体育专业本科实习生提高了教学能力,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具体做法如下:
对于实习教师的教案,不必拘泥其格式,但一定要求使用标准术语正确表述,并且不能写错别字。体育教学涉及多种学科,多种运动项目的名词术语和科学技术知识,正确使用标准术语是体育教学语言知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需要,是专业知识、技术技能水平的表现。
一次看到实习生的教案上写着“三步上篮”,我便对他说,规范的术语应当是“行进间投篮”。用“三步上篮”,很容易误导学生犯规,一是原地起跨接球,没有行进的概念;二是做成跨三步后再投篮动作。另外,教案编写也要与时俱进,“社会参与”、“学习领域”、“技能目标”等等一系列彰显新课程标准理念和特性的术语,应呈现出来。
实习教师如果墨守成规,按专业教科书照本宣科全部使用术语,学生很难全面、准确理解教师的意思而不适应,教学气氛不活跃,学习效果不理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使用让学生易于接受、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语言来代替,就会事半功倍。
有一次练习破解篮球的绕前防守,模拟中锋在高位倚住了防守队员后,有球队友如何传球。实习生小王老师一会儿说“给身后”,“吊身后”,一会儿又是“隔着防守人给”等,学生起先弄不明白给谁的身后。弄明白给防守人的身后了,有时攻守双方纠缠在一起,相互侧对站位时学生就手足无措了。课间我对小王说,破解绕前防守不易,讲解绕前防守不难,把球往防守队员和本方队员的延长线上给不就行了?学生在数学课学了延长线,他们熟悉理解。小王似信非信地试了试,果不然第二节课格外顺利,效果非常好。
教研本不神秘,从何处着手常常困扰着我们,其实从探究术语开始,由浅入深便是捷径。
小李同学准备以“蹲距式起跑”开始他实习教学,看到他的教案后我当即指出应为“蹲踞式”。他说网上“蹲距式起跑”不少,甚至某专家的PPT讲稿上也是这样,与我“争辩”。我说专家也有出错时,应以公认的经典教材为准,网上的东西不足为训。随后找出几个版本的教材以及学生用书予以证明。小李心服口服,意犹未尽之余,当晚查资料又找出“蹲踞式”姿势的来历,以及有关历史故事,让我也大开眼界。后来在课堂上,他时而用“蹲踞式”、“起跑”等英文吸引学生,时而又用有关典故讲解纠错,使学生在枯燥的练习中,始终干劲十足。这也使他在整个实习期间都受到了学生们的热捧。
当然,要想让实习生马上就有妙语连珠的讲解不太现实,只有通过多读书多观摩多反思等日积月累,才能逐步走向成功。就术语应用方面,多年的实习指导中,也让笔者受益良多,深感到这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湖北省荆州市实验中学 43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