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2012-12-07 01:58李成军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体育教师新课程

李成军

(吉首大学,湖南 吉首 41600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自此,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相继展开,“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全面普及。新《纲要》 对体育课的性质、目的有了全新的界定,对体育课的发展

提出了新的理念,同时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今天,应把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养摆在应有的位置[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超越了单一的学科范畴,具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等目标的多重性,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大多数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的历届处于模糊状态,其实践为摸石头过河;为此探索“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对“体育与健康”的纵深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 传统体育课程与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比较

当前, 体育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并突出健康目标的一场重大变革。“体育与健康”课程并不是传统体育课加上健康教育课合并而成的一门新的综合课程,而是强调体育课要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扎扎实实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因此,二者存在着鲜明的不同点。

1.1 传统体育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特点比较

1.1.1 教学指导思想 传统体育教学主要以“增强学生体质”、 “掌握三基”为主导思想。“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中心,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把学生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健康的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从内涵上,扩大了体育的功能,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2]。

1.1.2 教学目标 传统体育课程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传授的倾向,体育观念相对滞后,竞技体育观,阶段体育观、体质教育观还比较盛行,已经不适应时代与教育发展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确立了体育课的目标体系,既有课程目标,又包括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从而是课程目标更明确、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

1.1.3 课程内容 传统体育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内容过多且难、繁、偏、旧和缺乏整合,已经不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需要,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与终身体育脱节。“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不仅包括体育运动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还包括与体育运动有关的营养、保健、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识。课程内容具有性和灵活性[3]。

1.1.4 课程结构 传统体育课程规定教学内容、大纲、标准等,以技术教学、达标为主,结构单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淡化学科本位主义,注重同其他学科相互结合和交融;从大课程观出发,把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群体竞赛、运动训练有机地融为一体,建立新的课程结构;扩大了体育课程的外延,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1.1.5 课程实施 传统体育课程的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以教师为中心,以竞技运动为中心,过分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过程不仅注重体育教师主导作用,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方法选择、教学评价等方面都与学生实际水平、兴趣爱好紧密相关。

1.1.6 评价 传统体育课程学习评价过分注重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过分强调运动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态度,而且评价标准“一刀切”,采用绝对评价,忽视了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喜欢体育但厌恶体育课,并使大多数学生体验不到运动成功乐趣。“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功能、方法、类型、目标层次发生变化。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和激励作用,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信心、强化学习动机;有利于师生对教学过程调控和教学信息反馈,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从而实现学校体育社会需求和个体需要。

2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新一轮的学校体育教育课程改革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的一次根本性的变革,使整个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发生重大变化。我们在综观国内外课程改革的历史,教师方面的因素往往成为左右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任何课程都要经过教师的理解和转化,才能在学生身上表现出课程改革带来的效果,因此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2.1 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思想

体育教学改革根本的原因是为了使体育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与人的发展变化的需要,也就是说,传统的体育教学内部的结构、功能与社会、人的发展变化有不相适应的方面,甚至有些因素阻碍着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教学改革要满足社会与人的发展变化的需要,只有以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观念为中介,逐渐地在体育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反映出来,最后落实到体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因此,要进行体育教学改革,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思想。

2.1.1 树立体育素质教育思想 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改变课程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达到“全面人才”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明确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从实际出发,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胸怀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踏踏实实地投身于课程改革。面对信息暴炸、节奏快变的新世纪对体育教育的挑战,首先要树立体育素质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稳定的、基本的、综合的体育素质,这里所提的体育素质,不再是指基本的体育文化知识和体育活动能力,而是要把外在的体育文化知识“内化”成做人、做事和思维的基本心理品质,使学生学到的东西得以内化为潜在的能力和内在的品质精神[4]。因此,体育素质教育就是为学生营造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本品质。教育已经被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2.1.2 教师主导位置思想转变 体育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与学的关系是区别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关键要素。传统教学活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现代教学活动注重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完美结合。教是为学而教,是教会学生学习,教师主导作用不是主宰和强制,而是学习过程的指导者、促进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是对学生正确启发和诱导;学生主体作用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的积极参与、主动、认真、自觉、创造性的学习。教学是教与学的高度统一。

2.1.3 确立师生平等的思想 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与学生关系不是传统的师道尊严,而是平等的民主和谐的关系。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以人格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注重发扬教学民主,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结构的设计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教师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是要允许和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应鼓励从事体育运动,享受体育快乐和成功体验,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

2.2 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基本技能素养

2.2.1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推广和实施是我国学校体育从传统应试教育向现代素质教育转变的具体表现。在新课程实施中,体育教师要摒弃:重视“三基”的传授,轻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重视统一要求,轻视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和学生个性发展;重视机械的身体练习重复,轻视学生体育兴趣、态度和习惯培养,建立新的教学思想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首先,要树立启发式体育教学思想。传统体育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程序化、强制化;教学方法呆板,注入式教学方法等,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必须采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树立启发式体育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新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条件使学生主动性获取知识,探究未知。其次,要树立科学的体育教育评价观。体育教育评价主要是对评价对象的体育知识水平、体育能力、表现与成绩进行整体的、动态的评价。因此,必须摆脱传统的绝对评价模式,既需要对运动成绩进退步程度的相对评价, 还需要对学习态度进行定性评价。科学合理地进行评价是提高体育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从片面强调量化的误区中走出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

2.2.2 拓展知识内容,提高知识含量 体育教师以往知识结构已不适应新的教育形势,为了适应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从健身育人角度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出发,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学模式、组织形式和评价标准;同时又要掌握有关自然、社会、人文科学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现代体育教师知识结构应体现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和交融。这样,才能保证体育教师在新的课程教学工作中触类旁通,游刃有余。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比较陈旧,过分的“形式化”严重制约了体育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就是把教材中过分形式化的部分进行淡化处理;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尽量与实际相联系;让一些现代体育知识及一些现实生活中急需使用的体育知识尽快渗透到体育课本中去,把过时的不适用的内容删除。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变了以往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项目太多和缺乏整合现象;充分体现了课程的灵活性、选择性。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基于上述特点,一些传统方法已经不适合新课程实施,在新课程实施中体育教师会遇到更多依靠现有理论和教师自身的经验解决不了的问题, 要求教师应关注社会变化、观念的变迁、生活方式的更替和现代科学进步,从积淀的思维定势中跳出来,敢于否定传统的,不合时宜的理论和方法,勇于创新,不断追求和探索新的理论方法,使体育课的教学常教常新[5]。在日常实践活动中总结和反思教学经验,不断提高体育教师业务能力,以适应新课程要求。

2.2.3 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素质 教学改革的主题是教师,而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主要原子教育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体育与健康”课程无论是从教学目标上,还是课程内容、方法,考核与评价上对教师而言都是全新的尝试,尤其需要横向知识的广泛拓展,需要亟待提高自身能力。为此,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要树立新的理念,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前沿知识,不断用新的知识调整、充实、优化自我,提高其自身的科研能力,为教育教学奠定基础。

3 结 论

通过对传统体育教学和“体育与健康”课程对比发现:“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指导思想和课程目标上其内涵和外延明显扩大,适于现代人才培养的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提高了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体育教师不仅是课程执行者,还是课程设计者。如果没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很难完成课程目标。因此,体育教师应认识到任务艰巨和紧迫,并以此为动力加强学习,更新教育思想、优化知识结构;深入理解课程性质,在教学中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适应新课程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顺利实施。

[1]吴晓蕾.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若干问题的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2002(6):77-79.

[2]宋超美.初中 “体育与健康 ”新课程教学探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128-184.

[3]渠宝莲.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S1):55-58.

[4]潘绍伟,季 浏,等.我国体育课程为什么要进行重大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2002(4):11-13.

[5]吴小毛.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理念下的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探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123-125.

[6]赵 兴.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理念的关注点[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32-33.

[7]李 涛.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课程的特点与功能[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3):26-27.

[8]王月华.试论21世纪体育与健康教师应具备的条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3):32-33.

[9]范爱武,李迎春.论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4):11-13.

[10]黄春桥,许永刚.对我国高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1):52-54.

猜你喜欢
体育与健康体育教师新课程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创新理念下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创新理念下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
中职校《体育与健康》实施兴趣模块教学中呈现的现象及应对策略
重心原理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