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小琴
新视域下体育课堂教学的“放”、“收”策略
沃小琴
体育教学有两种体育教学模式,一种是以“收”为主的“紧收式”满堂“灌”,易使教学节奏失调;一种是以“放”为主的“松散式”满堂“放”,易使教学组织失控。只“收”不“放”或只“放”不“收”都会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对体育教学的“放”与“收”,新课程提出了更高、更细、更新的要求,要求“放”之有据,“收”之有谋,更要“放收”并蓄,“放收”自如,注重“放收”策略。
“放”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分组或自主性学、练、赛活动,是教师严密监控下的技术、技能的体验、掌握、完善的过程。安全、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要求“放”要因时而变,因人而异,要“放”之有矢、有神、有数、有序、有度。
1、放之有矢。新课程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要求“放”应有明晰的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明朗的组织要求,注重“放”的细节设计与谋划,要充分关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学练时间和空间,既让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更要让学生明确学练导向,学会学习,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做到放而不乱。如在体育舞蹈教学的考核中,教师有的放矢让学生自由组合、自选音乐、自编动作进行成套动作的创编,尽量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这种既有严肃认真的教与学,又有生动活泼的练习是美的细节体现之处。体育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细节,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模仿、学习、巩固等教学活动。
2、放之有神。体育课堂教学的“放”既要注重分组、分层等“放”的“形”的追求,更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能动性的调动等“神”的建构。既要大胆“放”,善于以“放”激趣、以“放”导练;又要“放”得其所,以目标统领内容,从模块或大单元的角度来审视“放”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突出“放”的整体性、针对性、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3、放之有法。新课程下的体育课堂的“放”要求教师必须研透目标、钻透教材、吃透学生、摸透场地、器材。既要立足于教材,精选内容、精通教法,敢于“放”手;又要立足学生,精设学法,善于”放”手;更要立足于场地器材,精于组织,巧于”放”手;要精心策划分组、分层学练的组织和引导,从严、从细进行慎重审核和反复斟酌“放”的弹性化操作,提高学练活动的可控性。如跨栏教学对学生的下肢力量和平跑速度、动作协调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应针对男女生的身体素质、技能差异、起始差异等,设计不同的栏高、设定不同的栏间距、不同的栏间跑节奏进行教、学、练。
4、放之有序。体育课堂教学的“放”要依据“目标统领内容”的理念,根据教、学、练、赛目标的层次性,精心设计教与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的序列性,要明确先“放”什么、后“放”什么,要设计出明确、具体的“放”的流程,以指令性的形式告诉学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场合进行练习,让学生在渐进性的自练过程中掌握、巩固、完善技术、技能。如武术基本功组合练习,动作较多,路线变化多,学习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要求基本功动作的学练从分解教学开始,让学生逐步掌握单个动作的结构、要领后,再进行组合动作动作之间的前后衔接、强化节奏等。在学生初步掌握动作中及动作结构后,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依靠小组长或学生骨干带领本组同学进行练习。
5、放之有度。体育课堂教学要求“放”要以安全为标尺,要严格把控好“放”的分寸,要符合学情,更要符合教学内容,紧扣课堂变化,严密监控好“放”的火候,“放”得过大、过散、过宽,会导致教师无法控制教学过程,造成教学低效,甚至于造成事故发生。在学生自主学、练、赛的进程中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观察课堂,及时、适时调整“放”的内容、手段。如跳箱、跳马、单双杠等有危险性的项目,初期的练习都应当由体育教师亲身进行保护与帮助,不能“放”学生自己进行尝试,也不能“放”给体育骨干进行保护;当学生有一定基础后才能“放”其在体育骨干的保护与帮助下进行学练活动。
安全、高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收”更要注重策略,要善于通过“收”,针对性加强对学生学、练、赛活动中的技术、技能的困难、困惑等进行的集体、个体化的点拨、纠正、辅导。
1、收之有方。“收”要围绕课堂学习目标但不搞线性直达,成功的课堂其目标控制既有灵活性又有明确的指向性,既能防止直奔目标的功利主义,又能防止阶段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南辕北辙。“收”应重鼓励、肯定;重纠正、引导,要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如武术基本功串联动作学练中,教师应对分组练习中的问题,通过“收”强调不同的动作、不同的组合有不同的节奏要求,强调在反复练习中来感知每个动作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如“缠腕冲拳”,教师要引导学生主要体会缠腕要快、握拳回收要与右脚下震同时完成,上左脚成马步冲拳。强调手、眼、身、法、步的连贯性,提高串联组合的流畅性。
2、收之有据。“收”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理解、熟练、巩固技术、技能。如武术基本功串联分组练习初期,学生往往顾此失彼,不熟练、不连贯,动作生硬发僵。教师要及时召集学生进行再讲解与示范,如“白鹤亮翅”,要注意防止重心倾斜,通过正误对比、示范加深学生对串联动作的理解。使学生对串联动作的掌握由“生”到“熟”、由“泛化”逐渐“分化”直至达到“动力定型”。
3、收之有谋。“收”得太迟会使学、练显得松散;“收”得过早会使学、练的不连贯。“收”要求“讲”要“精”、“纠”要“细”、“导”要“实”。如武术套路练习中,教师要善于通过集体纠正与辅导性的“收”,根据动作的进行路线选择合适位置(方队的四角),安排技术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进行领做,使不熟练的学生在动作改变方向时,都有借鉴,并积极发动体育骨干耐心地帮助“后进生”,形成“一帮一”的局面,使学生在“教”与“学”,“帮”与“带”的“抓反复”,“反复抓”的学习气氛中不断提高学练效果。
4、收之有理。“收”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技术、技能进行系统化、完善化。如武术套路练习的集体纠正与个别辅导时,教师要强调套路动作前后串联的针对性、目的性,强调动作的攻防内涵。如“左搂手弓步右冲拳”动作,要引导学生必须深刻理解搂手、握拳、出拳整个过程的攻防用法,强调要逐步体会和掌握套路动作的内在神韵,加强动作的内在修炼与感悟,力求动之有理,运之有法,神形兼备。
没有教学组织精心的“放”,就没有教学效果精彩的“收”!“放”是“收”的前提和基础,“收”是“放”的自然延伸和重要保证。“收”与“放”都是一种途径,一种方法,课堂教学应该是“放”与“收”的同构共建,“放”与“收”都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应围绕课堂秩序和课堂氛围而生;更要根植于体育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场地、器材等进行最优化的全面构思和系统化设计,通过教与练、导与讲、动与静、收与放的有机统一,为“学”而”放”,为“学”而“收”。
[1]陆兆明.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放”与“收”[J].中国学校体育,2004(2)
[2]阚高峰.合理掌控体育课堂教学节奏[J].中国学校体育,2010(3)
[3]王晓霞.准确把握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点”[J].中国学校体育,2011(8)
(江苏省如东县苴镇德耀小学 226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