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培华 黎 虎
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在落实这一新课程理念时,我们会发现学生两级分化明显。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因为本来对本学科就感到困难的学生,再让他们自主探究新动作,自然会更感到困难,且不说能不能完成任务,估计十有八九都是“逃兵”或“观众”。学生是有差异的,让“不同的人在体育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应是我们体育教师永恒的追求。那么该如何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同时又不“遗忘”这些“学困生”呢?
体育课上的“学困生”主要是一些体型特殊、体弱多病的学生,他们在进行练习时难度大,思想负担重,在课上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他们更是自我放弃,从而成为自主探究学习的“看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宜让这些学生做好准备,以家庭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探究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提前进行练习,打有准备之战。在探究学习时根据这些学生体型特殊这一特点还对某些运动项目适当降低要求,给他们以足够的信心去完成动作。
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让这些“学困生”在一节课理解和掌握会有一定难度,如果教师不重点加以辅导,就会造成动作不能衔接,久而久之,这些学生越来越没有信心甚至对体育课产生厌恶。新课程改革不排除补差,更有必要进行个别辅导。适时、恰当的辅导,能有效扫除这些学生学习上的障碍。
对自主探究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除了让“学困生”提前预知外,还利用“体艺2+1”时间对他们进行课前辅导,让他们基本掌握要学习的新知识,并给他们创造课堂上展现自我的机会。这样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成功感、自信心,激发其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推动他们的学习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学困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障碍,教师要合理利用巡回指导的教学时间,巧妙调控,合理安排个别辅导。在全体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自主完成动作时,教师利用巡回指导的机会,多走近“学困生”,蹲下身子,去发现他们的困难,指导他们学习方法。如果自主学习困难大,就用个别辅导法、小步引导法等教学方法,或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策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使之跟上全班同学的步伐,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学困生”由于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欠缺自觉性也比较差,再加上老师课中辅导也不一定充分,就算辅导过也不一定能掌握,会出现“夹生”现象,那么课后对其进行辅导补救就尤显重要。这种情况下老师要多些理解、耐心和宽容,抽出时间单独辅导,帮助他们清理学习上的困难,以迎接下一步的学习。
辅导“学困生”还可以让责任心强的小组长当小老师。学生一般都乐于帮助他人,小组长当老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在组建学习小组时,要有意识地把好、中、差学生排在一个小组里,每个小组只安排一个“学困生”并指定专人来帮助。这些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有同学的帮助,能享受到集体的温暖,也易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一帮一”形式灵活,能有效利用零散时间,方便交流。同学之间有共同语言,不存在心理距离,学生更容易接受。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优生也得到了发展。生生互动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困生”因其体型特殊一般对自主学习缺少信心,不敢面对同学去做动作,这也是他们学习进步的最大障碍。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和鼓励,以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自信心。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及时、经常地给与鼓励。在他们困惑、迷惘的时候,有时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一点提示,对他们都有可能是信心的源泉。同时,教师的鼓励还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这样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利于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记得有一个女生身体瘦弱,经常发烧感冒,每次上体育课对她来说就好像“地球要毁灭了一样”。一次上支撑跳跃课,在自主学习时同学们一个个在掌声中完成了动作,而轮到她却战战兢兢,脸逼得通红,我轻声的说:“你能行,来试一次,同学们都会为你加油,老师来帮助你,没问题,你会过去的。”通过几次尝试,还是在我的帮助下紧张而又艰难地完成了动作。课后我对她说;“老师小的时候和你一样身体不好,但我还是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所以由体弱多病变得身体健康了,而且还成为了体育老师。”在以后体育课中我惊奇的发现,她变了,变得充满活力,似乎有使不完的力量,有的动作显得牵强,滑稽,但她丝毫没有退缩的现象,每次分组探究学习时都显得那么积极认真。实践证明,真诚的鼓励,定能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扬起自信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