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2012-12-04 06:06张英彦
黄山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总分幸福感主观

陈 抗,张英彦

(宿州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安徽 宿州234000;宿州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宿州234000)

在当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生命教育方面,大学生生活质量问题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处理和解决,会影响到大学生其他方面,也会给当前的高等教育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利于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大学生完整人格的养成。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观幸福感指人们根据自定的评价标准,对自身的生活质量和情感所作的总体性的评估与心理体验,划分为认知和情感两个成分,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1-4]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状态;有利于大学生完整人格的养成及和谐校园的构建,进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心理学依据。

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2],[5]主要来自家庭成员、亲友、同事、团体或组织,且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可见的支持,包括物质支持、网络支持(稳定的社会关系如婚姻、同事、朋友等,不稳定的社会联系如非正式团体等),这种社会支持不以个体感受为转移,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另一类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即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受尊重被体谅的情感支持及满意度,这类支持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2],[6]

孤独感是指当个体感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的交往水平产生差距时的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或体验,常伴有寂寞、孤立无助、郁闷等不良情绪反应和难耐的精神空落。[2],[7-8]Weiss认为孤独感体验来源于个体与外界的隔离,加强并获得与他人亲密的社会联接,可以帮助个体摆脱孤独。[9]孤独是一种消极的、弥散性的心理状态,青少年长期处于此状态会导致适应不良。[8]

基于以上论述,本研究拟探讨目前重点高校与新升本科院校在社会支持、孤独感、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异,同时探讨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从安徽省新升本科院校宿州学院、巢湖学院和重点高校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4所高校随机选取800名本科生,共发放问卷800份,有效问卷685份,有效率97.9%。其中男生378人,女生307人;新升本院校大学生352人,重点院校大学生333人。

(二)工具

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1-2]

该量表是肖水源于1986-1993年设计,并与1990年进行修订。量表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社会支持总分等于3个维度分数之和。其内部a系数为0.890-0.940,重测信度为0.915。

2.大学生孤独感问卷[1-2]

该问卷由Russell等人于1978年编制,由20个项目组成,项目采用4级评分,根据项目的描述是否符合自身情况,回答“从不”、“很少”、“有时”、“一直”,分别记1—4分。各项目的得分之和为孤独感总分,总分越高表示孤独感越强烈。本次测量中的a系数为0.89。

3.主观幸福感问卷[10-11]

该问卷由Diener等人(1985)编制,问卷由19个项目组成,包括整体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频率、消极情感频率3个分量表。项目采用7点计分,其中生活满意度分量表的7点计分为:1-强烈反对、2-反对、3-有点反对、4-既不赞成也不反对、5-有点赞成、6-赞成、7-极力赞成。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频率词在7点量表上分别为:1代表根本没有体验到、4代表一半时间体验到、7代表所有时间体验到(变化趋势:由无到有,由弱到强)。其 a 系数分别为 0.789、0.771、0.815。

(三)统计方法

应用SPSS For Windows16.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积差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

二、结 果

(一)不同学校大学生在社会支持上的差异

为了检验不同学校对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的影响,以学校类型为自变量对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学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比较

表1结果表明,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在客观支持上极其显著地高于新升本的大学生(P<0.01),在对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上显著高于新升本的大学生 (P<0.05),在主观支持上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

(二)不同学校大学生在孤独感上的差异

为了检验不同学校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以学校类型为自变量对大学生孤独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学校大学生孤独感的比较

表2结果表明,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孤独感极其显著低于新升本的大学生(P<0.01)。

(三)不同学校大学生在幸福感上的差异

以学校类型为自变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学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表3结果表明,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频率、幸福感总分上极其显著高于新升本的大学生 (P<0.01),在消极情感频率上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

(四)大学生的孤独感及主观幸福感在社会支持水平上的差异

为了探索不同水平支持状态下的孤独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将社会支持分为“高社会支持水平”和“低社会支持水平”(以平均分为基线进行划分),对不同支持水平状态下的孤独感、主观幸福感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支持水平状态下的孤独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检验

表4结果表明,不同支持水平状态下的孤独感、幸福感差异显著,“高社会支持水平”的大学生在孤独感上极其显著低于“低社会支持水平”的大学生(P<0.01),在幸福感总分上极其显著高于“低社会支持水平”的大学生(P<0.01)。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孤独感越低,主观幸福感越高。

(五)社会支持、孤独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对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进行积差相关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

表5结果表明,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各维度与孤独感呈极其显著负相关;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幸福感总分呈极其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呈极其显著负相关;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幸福感总分呈极其显著负相关,与消极情感呈极其显著正相关。

由表5结果分析可知,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为了进一步了解三者之间的具体关系,下面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社会支持在孤独感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方面进行中介作用检验,结果见表6和图1。

表6 社会支持(M)的中介效应分析

Y:主观幸福感;M:社会支持;X:孤独感

图1 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图

表 6 和图 1 结果表明,Cˊ值为 0.170 (P<.000),社会支持在孤独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中介效用显著,且为部分中介效应,说明孤独感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不完全是直接效应,而是通过社会支持来影响的,其中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26.9%,中介效应解释了主观幸福感的方差变异为2.3%。

三、讨 论

(一)不同学校对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分低于重点院校大学生;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比重点院校大学生具有更多的孤独体验;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主观幸福感总分低于重点院校大学生,在主观支持、消极情感上二者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因为新升本科院校虽然完成了从专科到本科形式上的转变,但在教学管理、教学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仍未摆脱旧有模式的束缚,[11]因而造成大学生对生活现状的不满意;另一方面,新升本科院校由于刚刚升为本科,学校的重点建设主要放在教学等方面的硬件建设上,而忽视了对校园文化、日常生活服务以及娱乐实施等软件的建设,因而使得新升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在取得社会支持方面不如重点大学的大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新升本科院校的大学生不能有效的获取社会支持,缺乏必要的社交技巧以及对社会支持的感知,因而使得新升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相比重点大学的大学生体验到更多的孤独感和更低的幸福感。

(二)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联系密切。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的个体会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比较高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较低的消极情感。[2]另外,结果还显示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间的关系紧密,这与吴捷、[9]肖水源[12]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是研究对象的不同造成的,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大学生在社交技巧和对社会支持的感知上还比较差,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是公共课教学中加大对大学生社会交往技巧及其对社会支持的感知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以此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心理不协调”理论认为,个体人际关系的不协调,会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和压力,易产生孤独感。[9]本研究显示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个体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其孤独感体验越少;反之,则其孤独感体验越多。

“缓冲器模型”认为,社会支持能缓冲压力事件对个体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保持与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9]同时不仅可以增加个体正性情绪体验,而且也可以抑制个体负性情绪体验,在缓解个体心理压力,消除个体心理障碍,增进个体心理健康等方面社会支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9],[13]对社会支持在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二者关系之间做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支持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孤独感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是直接的、完全的,而是通过社会支持这一中介来影响的,三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由此在以后的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中,一方面应教会大学生提高幸福感、降低孤独感的策略和技巧,加强其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幸福的追求;另一方面,在给予大学生社会支持时,不能只片面注重客观物质上的支持,更要注重主观精神上的支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社会支持的领悟感受能力以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能力,让其学会获得社会支持的技巧。充分发挥社会支持在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提高其生活质量,为其未来的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前期基础。

四、结 论

⑴大学生在社会支持、孤独感和主观幸福感上存在学校差异,在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得分上,重点院校显著高于新升本科院校,在孤独感上,重点院校显著低于新升本科院校;

⑵大学生在孤独感、主观幸福感上存在社会支持水平差异,高社会支持水平的大学生在孤独感上显著低于低社会支持水平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高社会支持水平的大学生显著高于低社会支持水平的大学生;

⑶在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间,两两呈显著相关关系;

⑷在孤独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社会支持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2]陈抗.大学生孤独感、社会支持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王晓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压力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4]张宁.西安地区硕士研究生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对其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4.

[5]李强.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J].天津社会科学,1998(1).

[6]周林刚.社会支持理论——一个文献的回顾[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3).

[7]李传银,王燕.孤独心理研究的回顾[J].社会心理研究,1999(1).

[8]黄海.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4.

[9]吴捷.老年人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8,31(4).

[10]冯霞.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11]张英彦,陈抗.安徽省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基本状况调查与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1,26(4).

[12]肖水源.社会支持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2).

[13]Manne,S.L.,Taylor,K.L.Supportive and negative responses in the partner relationship:Their association with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mong individuals with cancer[J].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1997,20(4).

猜你喜欢
总分幸福感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