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碧芳
(甘肃省岷县中医院,甘肃 定西 748400)
腰痛是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西医的肾脏疾病、风湿病、腰肌劳损、脊椎及脊髓疾病等所致腰痛,可参照该证辨证论治。缠腰疼痛多由肾阳不足,寒凝带脉,或肝经湿热侵及带脉,经行之际,阳虚气弱,以致带脉气结不通而出现疼痛;或冲任气血充盛,以致带脉壅滞,湿热滞留而疼痛。而中医学认为,腰痛主要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和劳欲太过等因素有关[1-3]。根据我院自2008年至2010年间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针灸结合水针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自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就诊60例腰痛患者进行研究,60例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患者中最大年龄者78岁,最小者22岁。临床表现以腰部疼痛为主。疼痛具体表现情况不一: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或疼痛连及下肢,这种症状是腰部有受寒史,天气变化或阴雨风冷时加重,这一般是属寒湿腰痛;腰痛是腰部有劳损或陈伤史,晨起、劳累、久坐时加重,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痛处固定不移,这一般是属瘀血腰痛;腰痛起病缓慢,腰部隐隐作痛(以酸痛为主),乏力易倦,脉细,这一般是属肾虚腰痛。腰椎X线片及CT、妇科相关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病程在2个月以内的38例,占63.3%;2个月以上3年以内的15例,占25%;3年以上7例,占11.7%。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
对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针灸治疗:根据以痛为俞的原则,处方以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委中、肾俞、大肠俞、腰阳关、秩边、阿是穴。配穴:寒湿腰痛加灸大椎温阳散寒;瘀血腰痛加膈俞活血化瘀;肾虚腰痛加灸命门益肾壮腰。毫针刺令针感传导出现酸麻胀感,加电针,每日1次,每次25min,6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4个疗程。肾俞、大肠俞、腰阳关、秩边卧位取穴,直刺2.5~3寸,用提插的泻法;委中直刺0.5~1寸,用提插的泻法;针灸并用。肾虚腰痛者,命门穴以隔附子灸法为佳。对治疗组30例患者相应采用水针治疗法治疗。如可用2%利多卡因4毫升加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12.5毫克、维生素B12、2mL作痛点注射,5~7d一次。
痊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活动自如,随访一年以上未复发;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活动基本不受限;有效;症状和体征好转,活动轻度受限;无效:经治疗2~3个疗程后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对照组:30例患者中痊愈7例,占23.3%;显效9例,占30%;有效10例,占33.3%,无效4例,占13.3%。总有效率86.7%。治疗组:30例患者中痊愈11例,占36.7%;显效12例,占40%;有效5例,占16.7%,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93.3%。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腰痛又称“腰脊痛”,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腰痛的病因非常复杂,临床上常见于西医学的腰部软组织损伤、肌肉风湿、腰椎病变、椎间盘病变及部分内脏病变等。中医学认为,腰痛主要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和劳欲太过等因素有关。感受风寒,或坐卧湿地,或长期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或腰部闪挫撞击伤未完全恢复,均可导致腰部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素体禀赋不足,或年老精血亏衰,或房劳过度,损伤肾气,“腰为肾之府”,腰部脉络失于温煦、濡养,可致腰痛,从经脉循行上看,主要归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带脉和肾经(贯脊属肾)。故腰脊部经脉、经筋、络脉的不通和失荣是腰痛的主要病机。针灸法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水针疗法则是指在经络、腧穴、压痛点,或皮下反应物上,注射适量的药液,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针灸结合水针治疗,本研究证明结合水针治疗,效果显著。但针灸治疗腰痛因病因不同,疗效常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如针灸疗法法对于风湿性腰痛和腰肌劳损疗效最好;腰椎病变和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针灸可明显缓解症状;腰部小关节周围的韧带撕裂疗效较差;内脏疾患引起的腰痛要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因脊柱结核、肿瘤等引起的腰痛,则不属针灸治疗范围。
[1]张照庆,代玉.水针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J].针灸临床杂志,200117,(2):37.
[2]李映钢.推拿配合水针疗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30例[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3):173.
[3]赵振海,黄德云,张楚,等.针刀疗法治疗军人腰肌劳损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07,50(3):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