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以会计专业为例

2012-11-28 06:06于政红李孔月
当代教育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 于政红 李孔月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以会计专业为例

● 于政红 李孔月

课程体系设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它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通过调整课程结构,进行教学方法和课程改革,以提升理论和实际教学效果。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建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从根本上解决了职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问题,化解了职业教育内容脱离真实工作情境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一、创新课程体系的目标和意义

教育部 [2006]16号文中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这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目前,高校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时,基本上是按照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体系进行规划的,其中实践教学体系通常是由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构成。但是这种简单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实践教学环节的做法,实际上无形中将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人为地拆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同时,受传统教育思维定式的影响,高校实践教学大多依然徘徊于操作性的技能训练方面。这不利于培养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

以高职会计专业来看,其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专门人才。因此,高职会计教育应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宗旨出发,教学工作不能仅仅满足于表现性的操作技能的训练,而应该紧密结合职业能力的要素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在构成职业能力的要素中,除了操作性的职业技能外,还有理论知识的运用、动作思维性的心智技能及实践经验。

当前,以高职院校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无论从人数还是规模上看,已占有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大都开设了会计及相关专业。但规模的扩张必须以质量的提高为基础。我国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系统性,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而通过对高职会计专业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种思路和探索。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计

(一)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原则

1.要以能力为主,兼顾综合素质的培养。人才培养目标和任务是改革课程体系的依据。在改革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时,要以职业能力为主,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形成以能力为核心、同时兼顾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

2.要建立模块式教学结构。就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来讲,最起码应设置四大模块:文化基础课程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与职业态度;会计技术平台课程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会计核心技术课程模块,着重培养学生关键技术知识与技能;专业拓展课程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外延发展能力,其中选修课程模块体现了课程设置的灵活性,考虑了学生个体的兴趣和需要。

3.要积极对接职业标准规范。目前,我国经济建设中缺乏大量适应一线岗位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等级证书、会计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助理会计师证书等都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就业的“绿卡”。设置与国家职业标准规范相衔接的课程体系结构,是深化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改革、与就业市场接轨,培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

4.要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安排相应的基本技能实训、岗位技能实训、成本核算实训,这些实训可以采用项目教学,做中学,学中练;会计电算化课程应每周两节理论讲授,四节上机实训;在学生到单位实习之前应进行一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将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进行融合,这既是对学生以前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一次综合实训,又是对学生进行一次上岗前的培训,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开发过程

依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发展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中心,开发以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在职业情景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1.会计人才需求和专业改革调研。会计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是专业课程开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调研要紧紧依靠行业、企业,从宏观上把握行业、企业的会计人才需求与职业学校的培养现状,并组织相关学校和行业技术专家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及专门化方向等。

2.高职会计专业岗位和职业资格研究。会计专业岗位和职业资格研究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会计专业岗位主要包括会计主管、出纳、工资核算、往来核算、财产物资核算、资金核算、成本费用核算、收入利润核算、总账报表、稽核等职业岗位;会计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包括珠算等级证、收银资格证、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资格证、计算机一级证等职业资格证书。

3.高职会计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任务分析是对某一职业或职业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是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中一项关键性工作。每个职业在工作过程中都有较多的工作任务,部分工作任务简单易行,即使不通过学习,也可通过经验或其他方式完成,所以不能将所有工作任务全部放在工学结合课程中,应加以归类和综合,得出典型工作任务。项目组经过讨论,认为典型工作任务有:出纳、存货核算、长期资产核算、负债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成本核算、财务成果核算、编制报表、投资理财、审计、电算化操作。

4.高职会计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这是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工作中的一项任务往往要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而学习中在同一时段往往不可能传授多方面知识,所以说学习领域课程是基于工学结合,在主线上或某方面与工作过程一致,难以在细节上与工作过程完全吻合,否则它就是职业培训,而不是职业教育。根据前述的典型工作任务,我们设置学习领域课程如下:基础会计实务、出纳实务、往来核算、存货核算、长期资产核算、负债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成本核算实务、报表编制与分析、纳税计算与申报、财务管理实务、审计实务、电算化操作、会计模拟(电算与手工结合)、会计实习。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针对每一门课程如何进行教学项目设计或教学情境设计,因为不是本文重点,所以不再赘述。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设计

(一)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学院的要求,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特点,增设会计技能相关的课程,将会计技能按照财政部的岗位要求设置6-7个技能,进行项目化建设和操作。借鉴第一批示范院校的经验,将《基础会计》改为《基础会计实务》;《财政与税收》改为《税的计算与申报》;《财务会计》改为《出纳》、《企业经济业务核算》;《成本会计》改为《成本核算实务》等,相关的课程也根据情况进行项目化教学;会计的其他课程仍然采用理论讲授。因为会计电算化以及与之相关的专业,不单单是技能的积累,还应该强调知识的学习。过分强调项目化教学,忽视知识的学习,理论的掌握就可能不扎实,就会影响到考试的通过率,相应地波及到就业,与教学改革的初衷又背道而驰。

另外,开设《税务实训》课程,按项目化教学,做到教学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对于《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先进行操作训练,按照项目化进行教学;第二个学期与用友会计大赛进行教学,做到学训练赛相结合。

(二)推行“课证融合”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应紧跟职业与就业岗位要求,实现教学内容与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的有机融合。《基础会计实务》、《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基本技能》、《会计电算化实务》等课程内容涵盖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基础科目的考核内容;《企业经济业务核算》、《财务管理实务》、《经济法实务》、《税的计算与申报》等课程内容能满足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助理会计师、会计师)考试科目的考核要求。此外,针对所培养学习的就业去向,鼓励学生参加诸如外贸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等。

从学生个性出发的专业扩展课的设置也与学生考证结合起来,比如让学生考取会计应用软件和ERP证书(金蝶软件证书、用友ERP双认证证书)。实践证明,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资格考试,使学生在毕业时能拿到“双证”或“多证”,让学生获得毕业证的同时获得行业准入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他们顺利进入职业岗位铺平道路。该部分课程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行业准入的会计专业资格认证课程

(三)建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平台

为了便于教学,应分层次、分岗位建立模块。会计课程的开设可按照基础技能、岗位技能、综合技能、顶岗实习四部分内容逐层提高的顺序进行。见表2

表2 会计电算化专业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平台

基础技能课程。在按会计岗位进行技能教学之前,首先开设会计入门知识与技能课程,让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最基本的技能,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制证→登账→编表,为学生打好专业理论基础,这是实施岗位技能教学的前提。本课程的实训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同时进行,不再单独开设实训课。

岗位技能课程。单独设置会计技能课程,按照岗位设置的岗位课程,设想包括八个方面,每个方面的主要内容都按岗位技能需要设置,每门课程的实训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同时进行,不再单独开设实训课。

综合技能课程。在开设基础技能课程和岗位技能课程的基础上,再开设综合技能课程。具体包括:纳税申报实务、外贸企业会计实务、财务软件操作、ERP应用、财务管理实训、内部审计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在按会计岗位群设置的模块实训的基础上,再进行会计全程模拟实训,能使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进一步系统化。

在实践组织方式上采取手工和计算机模拟双轨并行的方式,强化实践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四、建立基于工作工程的课程体系的保障体系建设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工学结合模式下,专业教师的身份同时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实践的指导者及校企合作的沟通者。高职教育是以培养会计不同岗位群工作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电算化人才为主要目标,而高素质的高职教师队伍是保障,这样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才可能得以彻底实现。为此,可以考虑:

划分师资队伍,实行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双轨制,多元化引进人才。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兰德舒特高等技术学院的做法,将来自企业的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培养为实训教师或兼职教师;将来自高等院校的研究生、博士生培养为理论教师,各司其职,这样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更有利。

建设“四能力”积蓄的师资队伍。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进行师资队伍“四能力”积蓄,突出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能力本位课程体系下的授课能力以及科技服务社会能力,实现师资建设由双师“素质”向能力的转化,以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

师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必须有制度的保障并鼓励教师与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制定适宜有效的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建立会计实践教师资格制度,将是实现能力积蓄的必要保证。

(二)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相关教材

会计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开发出的教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要打破传统按学科进行教材编写的模式,开发和推广与企业实际、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案例性教材。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按照企业会计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教材,形成围绕工作过程的、能力本位的岗位教材。教材要紧密结合会计工作岗位要求,包含大量有代表性的现实案例,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

要实行有效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关键。而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谋求利益的最大化,参加工学结合会增加其管理成本,会计工作的保密要求也使得其不愿轻易接收在校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这大大制约了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积极性。目前政府相关文件中“企业有责任接受在校学生实习”之类的内容,更多是一种号召,执行难度较大。要很好地贯彻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需要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企业对于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并给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或补贴,提高企业积极性。同时需要充分发挥各类会计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使其成为校企交流、合作的桥梁。

(四)需要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协调机构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没有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部门,有关校企合作的管理协调工作一般由教学系部完成,由于教学系部的主要工作和服务对象在校内,精力有限,很难胜任大量的对外联系和过程管理工作。为保证新的课程体系顺利实施,需要建立由学校领导、系部或专业负责人、企业(行业)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共同组成的工学结合管理部门,直属学院领导。其主要工作是秉承校企共赢的理念,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负责校企合作中的人、财、物保障,研究决策校企合作中的重大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张洪波.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2).

[3]李松青.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4).

[4]赵红英.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J].会计之友,2010.(10).

[5]李晓红.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研究[J].财会通讯,2009.6.

[6]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

[7]郑维.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初探[J].继续教育研究,2008,(7).

山东职业学院2010年教研课题结题成果

于政红/山东职业学院教授 李孔月/山东职业学院管理系讲师

(责任编辑:陈培瑞)

猜你喜欢
电算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和审计的冲击
浅议电算化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三自主”学习法在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