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慧,高亚南,陈雪丽,杨春艳,贾晓丽,王亚强
我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约150万人,脑血管病生存者病残达70%~80%,其中偏瘫占70%~85%[1]。临床发现,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远远快于上肢[2]。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往往忽视对上肢功能的进一步恢复,以至上肢保持于内旋屈曲位,并逐渐出现肩关节半脱位等并发症[3]。由于控制上肢和手功能需要广泛的神经参与,患者往往存在肩痛、肩手综合征、上肢屈肌痉挛等并发症,增加了上肢功能恢复难度。本研究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脑上肢评估训练系统(E-LINK)治疗,观察其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手功能恢复的疗效。
1.1 对象 2011年10月1日~2011年12月30日在本院康复及卒中单元病房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全部病例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
纳入标准:①发病2周~6个月,生命体征平稳;②无意识障碍,无明显认知障碍,能够充分理解治疗师的要求并能遵照执行;③患侧上肢Brunnstrom评分≥Ⅲ级,改良Ashworth分级≤Ⅱ级。
排除标准:①伴严重精神疾患;②晚期肿瘤和存在严重器官功能衰竭。
共入选3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4.32±10.41)岁;对照组14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4.16±12.91)岁。两组年龄、性别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另采用电脑上肢评估训练系统(E-LINK,英国Biometrics,SFDA(I)20092211249)进行训练:选用E-LINK系统中的SP1握力训练附件和P100捏力器附件,其中SP1训练附件主要训练患者手在“桶状握”状态下前臂的旋前和旋后动作;P100训练附件主要训练患者“指对指”捏力。每次治疗每个附件选择1个游戏模式,每个模式训练10 min,共20 min,每天1次,每周5天,共治疗12周。
1.3 评估标准 患侧关节活动度(旋前、旋后),患侧最大握力、捏力;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FMA);Barthel指数(BI)。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BI评分、前臂的旋前和旋后关节活动度均有提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最大握力和捏力、FMA评分、BI评分、前臂旋后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6。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握力比较(磅)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捏力比较(磅)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I评分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FMA评分比较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臂旋前活动度比较(°)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臂旋后活动度比较(°)
脑卒中后常见手功能障碍[4]。由于手的运动功能精细而复杂,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康复较为困难,且恢复缓慢[5],对患者心理也有较大的伤害,影响患者康复的积极性和顺应性[6-7]。
常规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功能性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训练等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的临床疗效已经得到证实[8-12]。
E-LINK系统具有评定、训练、分析、报告、数据库5大功能[13],主要是进行握力、捏力、关节活动度训练,同时也能加强患者的坐位平衡以及视觉反馈能力。E-LINK共有11个电脑游戏软件,增加了趣味性;多种游戏结合,能够更好地调动患者康复积极性。E-LINK系统能从肌力、关节活动度等方面设定训练的“度”和“量”。捏和握在日常抓握中应用的频率分别为14%和20%[14],握力也是日常生活中手功能的基础;前臂的旋转在患者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本研究的训练重点。常规训练反复而枯燥,患者不容易配合;E-LINK系统有较强的重复性,并充分利用视听等多种反馈来调动患者的训练积极性,故能够取得很好的训练效果。
本研究显示,应用E-LINK系统与常规康复治疗相结合,能促进上肢及手功能的恢复,帮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本研究对出院患者没有进行随访,缺少预后的资料;样本较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张玉琴,刘诗翔.脑出血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7,2(3):174-176.
[2]瓮长水,毕胜,毕素清,等.强制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0):724-727.
[3]姜陆陆,庞涛,徐艳杰.诱发上肢和手运动功能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7):85-91.
[4]Lang CE,Beebe JA.Relating movement control at 9 upper extremity segments to loss of hand function in people with chronic hemiparesis[J].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2007,21(3):279-291.
[5]姚保龙,蒋小毛,霍文璟,等.易化技术结合运动想象对偏瘫上肢的康复疗效[J].中国康复,2005,20(6):361.
[6]史文红,李雪萍,陈安亮,等.早期联合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并发抑郁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9,24(6):377-379.
[7]曾艳芳,姜莉,周健,等.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322-325.
[8]刘璇.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疗效与ADL相关性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9):545.
[9]袁冰,陈安亮,于俊龙,等.手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5):104-105.
[10]侯红,王彤,李奇,等.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12):1140-1143.
[11]Page SJ,LeVine P.Back from the brink:electromyography-triggered-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in chronic stroke[J].Arch Phys Med Rehabil,2006,87(1):27-31.
[12]吴奇勇,聂金莺.智能运动反馈训练系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2):167-169.
[13]戴东,杉原素子.应用E-LINK系统通过腕关节抵抗运动对身体运动机能改善效果的研究[C].克拉玛依:第8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240-241.
[14]杨延砚,周谋望,黄东锋.最大握力和捏力检测用于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评定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5):395-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