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2012-11-25 07:29:02陈卫东刘卫春
长春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媒介素养

王 靖,陈卫东,刘卫春

(苏州科技学院 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媒介素养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王 靖,陈卫东,刘卫春

(苏州科技学院 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意义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具体的实施途径与模式仍然是高等院校教育发展工作中的当务之急。面对这样一种现状,本文从分析信息化时代中媒介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入手,进而论证了媒介素养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了通过提升高校教师的媒介素养,促进其专业发展的具体途径与措施,以期对国内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帮助。

媒介素养;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1 媒介信息时代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1)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意义。教师专业发展一般理解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由非专业人员成长为专业人员的过程,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的主动提高的过程。《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既是教师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一所高校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般认为,高校教师专业内涵包括: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专业知识与精神。教学专业能力与知识包括:教育理念与精神、课程能力、教学能力、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包括学生特性、学习特性、教育环境脉络知识等)、评价知识、学习如何教学的知识。研究专业能力与知识包括:学术研究理念与精神,学术研究能力,学科专业知识,发表、欣赏及批判能力。社会服务专业能力与知识包括:服务理念与精神、社会文化特性与知识、社会批判理念与精神。可见,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相较于中小学教师更加广泛、包容,其对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要求,体现了高校教师的独特社会价值。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老化和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科教学计划不断调整,新开设课程不断增加,如此巨大的工作和精神压力,促使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学习和充电,否则难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因此,高校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需求是存在的,这种需求和愿望是根据自我意识,基于个人的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追求和目标而产生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依据和动力。因此传统的以培训为主要形式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教师需要新的专业发展形式。这种专业发展形式不仅能够影响教师个体知识、态度和教学实践,也能对教师所在的组织机构产生影响。

(2)媒介社会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媒介社会里,人们学习知识有两个最重要的来源——学校和媒介。如果说学校给人们以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那么,媒介所传播的各种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看法。实际上,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一个学习的过程,面临的同样是选择何种学习来源的问题。培训代表的是“学校教育”的范型,已经被证明是不成功或者说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而媒介则为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

大众传媒的普及尤其是WEB2.0时代网络新技术的普及应用,教师专业发展不再拘泥于短期的培训,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沟通方式走向多样多元化,BBS、MSN、BLOG、WIKI等能够充分满足教师交流的需要,尤其是虚拟学习社区的出现,能够充分发挥宝贵的资源与人才优势开展科研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还可以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主体性,使教师更快地实现专业成长。虚拟学习社区集中了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平台和交流平台,符合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和终身性特征。

2 媒介素养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媒介社会中,高度发达的媒介为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这种机遇与高校教师的媒介素养水平密切相关。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受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媒介素养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诚如Silverblatt指出的,一个富有媒介素养的人,应该可以从媒体产物中洞察当代与自身的文化,且透过媒介素养的涵养,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诸如:运用批判思考去发展对媒介信息的独立判断;了解大众传媒生产的过程;察觉到媒体对个人及社会的影响;发展分析和讨论媒体信息的策略;分析媒体内容文本,以洞悉当代文化与个人的生活;培养对媒体内容的了解、鉴赏,进而获得深层的乐趣;有能力去制作有效且可靠的媒体信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为高校教师,由于其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在今天的媒介社会中理应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从媒介素养的内涵我们不难发现,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与其媒介素养息息相关。

(1)师生共处媒介环境,无时无刻不受媒介影响。教师一方面接受传播媒介变革带来的新知识与新理念的洗礼,另一方面又面临着传统思维、自身能力、周围环境所带来的诸多阻抗。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或心余而技不足。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教师权威的获得、巩固变得更加困难。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总量急剧膨胀,知识传播的速度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渠道丰富多样,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唯一来源,教师不再拥有绝对的知识优势,教师知识上位者的地位逐渐瓦解;另一方面,多元的文化主义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反思能力,使他们开始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地位。总之,信息时代的到来,客观上削弱了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

在媒介深刻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乃至行为方式的今天,身处社会中的每个人群都不能避免。作为高校教师群体,因其处在高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和社会地位,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当然一些青年高校教师同时还承受着事业发展和奋斗的巨大压力。社会上其他阶层与群体对高校教师的认识更多依靠媒体,特别是今天,媒介信息发达,高校见诸媒体的不仅仅是正面的报道,往往负面的报道传播得更快,诸如学术腐败等等内容。也正是由于这些内容直接影响并改变着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念。只有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理解媒介的运作机制,才能从纷繁复杂的有关高校和高校教师的各种媒介信息中,正确判断信息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媒介素养与教学紧密相关。在高等教育职能体系中,培养人才是其最基本的职能。因此,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内容。作为高校教师,站在知识生产的最前沿,不应仅仅满足于传授教科书规定的既定内容,因为这已经不足以培育现代公民。大量的最新的知识财富都来自于各种媒介,并且通过具体的媒介形式传递给学生,而且通过媒介这一桥梁,可以很好的将生活时事融入教学当中,丰富并生动教学,避免我们的教学与社会隔离。此外,广义的媒介素养包括了媒传教学法,更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技能。

(3)媒介素养与科研。高校教师的工作不仅要传承文化,还要承担着发展文化的任务。高校教师对文化的发展,就是通过科学研究,对文化进行深入探索和拓展。而在研究中,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在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专业性也在不断增强,从而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成为不可替代者。因此,科研是高校教师专业化生长的基础。高素质的教师必须是研究型的教师。我们不难看出,高校教师科学研究能力的各个方面都与媒介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高校教师的科研精神既是在自身长期学习实践中形成的,更需要在时代变迁中确立新的学术研究理念与精神。而这种学术理念与精神的确立离不开媒体。媒体上关于高校教师科研方向的选择,关于高校科研中各种正面的报道,负面的批评都需要教师以较高的媒介素养去正确应对。而高校教师科研能力中“物化”的方面,包括学术作品发表、欣赏及批判能力更是与媒介素养的内容本质相通。

(4)媒介素养与社会服务。传统的大学深居“象牙塔”,远离社会生活;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和推广,工业时代的大学终于告别了社会的边缘,大学在为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持的过程中,衍生了为社会服务的第三职能。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即高校教师运用已掌握的专业学科知识和创造的科研成果,通过学术报告、科技咨询、培养人才、推广新成果等形式,直接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在媒介社会中,高校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媒介,以敏锐的眼光发现合适的社会服务项目,以恰当的媒介形式开展社会服务项目,总之,较高的媒介素养有助于高校教师形成更具时代特性的服务理念与精神,有助于形成更具时代特点的社会服务方式。

3 提升媒介素养,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媒介素养作为一种融一般素养、文化素养及专业素养为一体的综合素养,其中某些成分可能自发形成,我们也的确能够看到周边的许多人具备了某些媒介素养的具体表现,譬如对媒介内容评头论足,在各种媒介上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等不一而足,但是媒介素养作为一种科学的对媒介的认识和与媒介互动的能力,并不能因为上述某些自发的体现就认为其具备了系统的媒介素养,即便是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高校教师也概莫能外,这一点从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在我们所进行的一项有关高校教师媒介素养现状的调查表明,在高校教师的学习生活中,媒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高校教师对于媒介现象的认识较肤浅,对“媒介世界”和“客观世界”没有清晰地认识,对媒介知识的学习尚处于自发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而且媒介素养概念作为一个舶来品,从概念上尚未被大多数人所认知,目前更多的是该领域的研究者的专属用语。高校教师媒介素养教育还处在摸索阶段,对于高校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几乎是一片荒漠。因此,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媒介素养水平,进而促进其专业发展,尚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课题。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过渡性的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教师媒介素养教育模式

(1)提升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内驱力。我们认为在媒介高度发达的今天,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其媒介素养密切相关,通过提升其媒介素养可以促进专业发展,但是媒介素养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尽管媒介素养为我们提供了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新思路,但是如前文所述,提升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内驱力仍然是任何时候教师专业发展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2)先导认知——融入教育技术支持培训。媒介素养作为一个舶来品,尚未被大多数国人包括高校教师群体所熟知,因此,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工作中突然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在现实中行不通。众所周知,当前高校教师面对各种考核培训本已颇多微词,抵触情绪不可谓不深。但是,当前各级各类高校都不同程度开展了教育技术支持培训工作,从我们的调查中也发现,承担教育技术支持培训工作的师资力量都具有一定的媒介教育背景,或同时开展此方面的研究,或承担媒介制作工作等等,这就为我们开展高校教师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难得机遇,那就是将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融入教育技术支持培训工作当中。当然,将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融入教育技术支持培训中并非用媒介素养教育去取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因为二者尽管有关联,但毕竟分属于不同学科领域。因此,融入教育技术支持培训工作最重要的是培养高校教师媒介意识,起到先导认知的作用。唤起教师要经常关注媒介,养成阅读书报杂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关注互联网的习惯;积极关注并参与各种媒介活动,为媒介提供各种信息和各种反馈;自觉利用媒介为自己服务,如了解天下大事,如何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自身素质、帮助自己生活和学习等等。

(3)实施策略——以媒介运用能力为主线,强调“实做”的行动学习。作为高校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体系目前尚没有比较统一的看法,我们在研究了大众媒介素养教育内容体系的基础上,根据高校教师群体的特征,提出了高校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媒介意识、媒介知识、媒介能力和媒介道德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在现实中媒介素养的各个部分并非一定是同步提高的,可能某些内容通过短期的针对性训练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其中某些部分的提高则可能贯穿职业生涯的全部。因此,在提升高校教师媒介素养的实践中,应当充分考虑上述问题和高校教师群体的特点,选择媒介素养中的某个部分作为突破口来提升高校教师的媒介素养。根据我们前期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以培养高校教师的媒介运用能力为主线的媒介素养教育策略是当前比较可行和有效的。一方面,媒介运用能力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比较急需的内容,无论是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还是科研工作中的文献信息检索与科研成果发表,无不与媒介运用能力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相较于媒介素养的其他内容,媒介运用能力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中得到显著提升的,同时媒介运用能力作为一种“实做”的知识内容与其他诸如媒介道德等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相比更饱满丰富,也就更容易为高校教师所接受。当然我们强调以媒介运用能力为主线并非是忽视媒介素养的其他方面,而是将其他内容融合在这条主线当中。

在确定了高校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的主线后,具体采用什么途径就成为了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在综合考虑已有教师培训抑或是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成功经验及教训,行动学习作为一种充满希望的专业发展模式成为了现实的选择。行动学习是通过行动来获得知识和能力的。

(4)技术支持——教师媒介素养教育支持平台。由于媒介素养的提升和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对大部分高校教师而言都是新兴的领域,加之二者都必须进行长期的施行,因此,建立媒介素养分享平台,如建立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网站,里面包含媒介素养相关信息、媒介素养教育能力指标、教学资料库、媒介素养教育人力资源、评估方法、相关网站等内容,既能便利师生使用,又能起到媒介素养传播的功效。

4 结语

媒介素养一方面既是高校教师自身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正确修订其价值观、世界观的基本依据;另一方面,高校教师的媒介素养水平与其专业发展呈现出一种正相关的态势;且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其媒介素养状况也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基于媒介素养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密切关系,提升高校教师的媒介素养,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就成为了我们在媒介信息时代的崭新视角。总之,无论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媒介素养教育的视域审视,高校教师媒介素养教育都是刻不容缓的,同时也任重而道远。在提高教师相关意识的基础上,利用各种资源和方式方法提高高校教师的媒介素养状况既是当前的现实选择,也是高校教师为了个体价值与大学价值的实现和和谐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媒介素养的提升和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且必须进行长期的施行,因此如何施行高校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其媒介素养水平尚有许多课题值得我们去探索。

[1] 张开.媒体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J].现代传播,2003(1):116-118.

[2] 宋小卫.学会解读大众传媒—国外媒介素养教育概述[J].当代传播,2000(2):79-80.

[3] 熊德明,董泽芳.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追求[J].现代教育管理,2010(8):99-101.

[4] 曲铁华,牛海彬.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解析[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5):5-9.

[5] 赵晓冬,赵悦.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发展策略[J].河北学刊,2009(5):231-234.

[6] 张建平.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学思考[J].高教探索,2006(4):87-89.

[7] 陈卫东,等.高校教师的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及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1):59-61.

Media Literacy and Specialty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WANG Jing,CHEN Wei-dong,LIU Wei-chun
(School of Media and Art,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zhou 215009,China)

With the deepening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specialty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ge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Although the connotation and meaning have been widely recognized,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pecific ways and modes are urgent affai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education.Facing with such situation,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a literacy and specialty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by analyzing the opportunities that media brings to specialty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n the information age,and put forward specific ways and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specialty development by promoting the media quality of university teachers,hoping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and help for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edia literacy;university teacher;specialty development

G434

A

1009-3907(2012)01-0123-04

2011-06-20

江苏省哲学社会项目(08SJB8800031);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课题(2008-R-8258)

王靖(1977-),女,江苏苏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刘 琳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媒介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传媒评论(2019年7期)2019-10-10 03:38:32
书,最优雅的媒介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18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