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十万人家》的媒介社会责任表达*

2012-11-24 05:43张利
文艺论坛 2012年2期
关键词:蚕农钱塘浙商

■ 张利

强调自由与责任相互依存的媒介社会责任理论在20世纪40年代问世于美国,后风行西方各国。该理论认为拥有特殊地位的媒介,在社会中具有大众传播的重要功能,因此也有义务对社会承担责任。虽然这个理论在当时只是针对报刊的新闻自由,但在今天仍有现实的实践指导意义。该理论提出的媒介有责任“呈现和阐明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表达自由是一项带有义务性的道德权利”、“法律上的表达自由权也不是无条件的”等观点在当今媒介得到充分发展的社会尤显珍贵。电视剧的传播认知过程由制作者、传播者、受众这三者之间的互动构成。艺术工作者制作出的电视剧首先是艺术,他们是电视剧质量的建构者,他们的艺术观和价值观决定了电视剧中贯穿的思想观念。同时,电视剧以其形象的视听传播形式和借助电视媒介传播的覆盖面,在对大众生活和精神影响上都比其它艺术形式更为广泛和深刻,其社会责任表达在构建社会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电视剧中,如果看不到对公平、正义的追求,看不到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看不到民族精神和文化,看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那么我们的电视剧创作无疑是失败的、失效的。

电视剧《十万人家》以“转型中的浙商和浙商的转型”为创作命题和故事架构,全剧传达出强烈的时代精神和现实关注,也表达出创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一、时代精神的准确传达

任何文艺作品都不能脱离其时代的现实,否则就会成为无病之呻吟,没有艺术生命力,更谈不上艺术感染力和影响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来都是和强烈的现实关注联系在一起。电视剧反映现实时代风貌是我国电视剧创作一贯坚持的立场,优秀的电视剧作首先来自创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首先来自他们对生活的自觉的关注和“有感而发”。也只有这样恰如其分地感受时代脉搏的跳动,写出时代风云,抒发万家情怀,与现实中的人们言行、思想、追求息息相关,才能真正打动观众,充分发挥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因此,看一部作品有没有社会责任感和时代感,只要看它是不是反映了现实和当下。

当下最大的社会现实就是改革开放,就是民生关注。《十万人家》这部电视剧以改革开放前沿地区浙江省颇具地域特色的钱塘镇为叙事空间,讲的是民营企业“沈氏集团”的转型发展故事。该剧通过两代浙商沈百弦和沈万家带领钱塘镇万户农民走向富裕的故事,歌颂了两代浙商艰苦创业、奉献社会的精神。电视剧通过渲染“沈氏集团”创办人沈百弦和继承人沈万家一脉相传的个人富不足道、带领乡亲一起富才是富这样的“商道即人道”、“人道即责任”的观念,自觉地呼应了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为广大群众谋利益的宗旨。“沈氏集团”的兴起、转型和发展只是改革大潮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电视剧正是通过这样“一滴水”,折射出改革的壮阔波澜,最大限度地反映了改革开放的社会现实。然而这部电视剧的成功并不止于仅仅是改革开放现实的反映,其关注改革开放社会现实最重要的两个视点更能体现其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其一,电视剧着力表现了“沈氏集团”两代人以钱塘镇万户蚕农利益为重,“不放弃,不抛弃”,带领他们一起共同致富的思想和行动。剧中沈百弦带着重病、冒着大雨给蚕农送钱是老一辈浙商“义利并重”精神的突出体现,而沈万家风雨之夜葬父时对广大蚕农“生死与共”的承诺则是二代浙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铮铮誓言。其二,电视剧通过二代浙商沈万家执著于开发“彩丝”项目,接纳被他大哥裁减下来的丝织工人等情节,不仅表现了浙商一以贯之的以共同富裕为追求目标的大局意识,更突出地表现了以沈万家为代表的二代浙商立足传统、发展民族产业的时代创新精神。传统产业在新的环境和现实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是转型还是放弃关乎民族产业的生存以及千万蚕农的直接利益。电视剧不遗余力地表现了以沈万家为代表的二代浙商心系蚕农、积极进取、锐意改革与创新,带来民族产业新的发展。立足传统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在这部电视剧中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而一切保守的(二哥沈万全)和自私自利(大哥沈万忠)的商业做法在这部电视剧中都成了反面教育的典型。主流意识形态,或者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这部电视剧中通过文本叙事得到了非常好的表达。“媒介即讯息”,电视剧《十万人家》传达出的信息非常主旋律也非常具有社会责任感。

除了上述两个视点,电视剧《十万人家》还深切地关注了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新上任的钱塘镇书记梅同春是在钱塘镇长大并有着海外留学背景的镇党委书记,这也赋予了她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先进观点。她一手抓钱塘镇的GDP,一手抓钱塘镇的环保,有铁面无私的一面,也有其领导艺术的一面,积极帮扶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最终取得良好效果。电视剧中传达出的追求绿色GDP的信息再一次与和谐发展的主流话语相呼应,使得这部电视剧主旋律色彩十分浓厚。这部商业题材的电视剧最大的特色即是在剧作本身的叙事之中融合主流话语,传播核心价值观。

二、文化传统的深情守望

我们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发展融入了全球化的大潮之中,如何发扬和广大传统文化是摆在各类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命题。传播学家拉斯韦尔和社会学家默顿都认为,传媒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文化传承。毋庸赘言,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媒介在这方面有着其它媒介所不能企及的优势。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主要内容有“仁”、“德”、“信”、“义”以及以家文化为主的伦理道德体系,这些儒家文化要义在电视剧《十万人家》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剧中沈百弦作为一家之长始终以维护家族团结为己任,坚守着传统文化中的信义原则,与钱塘镇蚕农一诺千金,在三个儿子中树立了一个伟岸的父亲形象,也在当地蚕农中树立了一个不倒的带领众人致富的头人形象。在选择自己事业的接班人的问题上,他看中的是老三的一颗善良的心,唯有仁心才能爱人,他的用人标准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以德为本的最高原则。而这样一位光辉的父亲形象在改革开放以来众多的影视作品中也是久违了的形象。沈百弦的意义在于重新树立了传统的父亲权威和形象,他在自己的儿子当中起着榜样和典范的作用,他在电视剧《十万人家》中的出现也是中华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找回了迷失的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在这个父亲形象身上,我们看到了维护家族团结、重信守义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他的出现也是我们重新找回文化自信的一个表现。电视剧负责任地表达了弘扬和振兴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

电视剧中的“沈氏集团”三兄弟性格各异、作风迥然。在“沈氏集团”发展遭遇金融风暴、贸易壁垒之时,各自拿出了不同的方案。电视剧中呈现的三兄弟不同发展思路的探讨实质上也是对改革发展方向的思考和探索。三兄弟完全不同的道路,根本的区别或者说本质的不同仍在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剧中老大沈万忠是一个背叛父亲的形象,最初他因与父亲完全不同的经商理念被父亲冷落和疏离,身体上也有伤残并累及心理健康。在父亲死后,他背叛父亲临终遗言夺得了集团的领导权,可被认为是不孝,然后他再次违背父亲的“商道即人道”的理念,推卸责任,采用所谓的“断尾求生”法摆脱困境,裁撤了大量共患难的丝绸工人,是为不义。对于这样一个不孝不义的反传统的人物,电视剧给他的结局是事业上的完败,但最后仍不忘让传统的亲情伦理对他进行救赎。老二沈万全精明会算计,有些小聪明,但缺乏谋大事成大局的气度,最终因仿名牌经营策略导致集团解体。剧中老三沈万家的形象不仅表现了他严守其父的经商之道,心怀仁爱,而且突出了他始终将钱塘镇万家蚕农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立足民族产业,锐意进取,积极创新,终于带领集团实现了从家族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型。老三沈万家最后的成功也最终宣告了其父的传统精神和文化的胜利。

值得一提的还有,片中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江南水乡景致无时无刻不在向观众传达这样的信息,这是发生在古老中华文明上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片中“沈氏集团”坚守的丝绸行业更是中华古老文明的标志。钱塘镇、丝绸、蚕宝宝等片中不断反复出现词汇具有强烈的召唤作用,它们是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性的词汇,它们与“沈氏集团”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剧作者对传统中国古老文化的深情留恋。片头和片尾曲中反复呈现的江南水乡风光以及歌词中传出的“钱塘自古繁华,……钱塘今更繁华”的自信也使得这部反映现代商业题材的主旋律电视剧充满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和现代气息,情绪饱满,令人振奋。

三、道德情感的真诚交流

媒体的责任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伦理生活。电视剧不同于电影,其观看方式主要是日常性、交流性的家庭化观看方式,具有大众参与性以及家庭为单位收视的特点,电视剧传播可以是人们生活的积极参与者,它传播的信息可以为人们提供讨论的话题和交流的平台,电视剧在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或改变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需要电视剧创作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电视剧《十万人家》依托“沈氏集团”这样一个家族企业,很好地展现了家族成员间的那种互帮互扶、团结友爱的家族血脉亲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电视剧是家庭伦理剧也未尝不可。电视剧《十万人家》在向观众展现“沈氏集团”父子两代浙商艰苦创业、创新发展的同时,也细致地描绘了沈万家家庭情感的路线。围绕沈万家的情感,剧中设置了一个悬念和议题便是沈万家、韦娟与梅同春三者之间的关系发展,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关乎家庭和谐、关乎道德规范。然而这三人在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和各自情感时可以说是控制在理智的范围之内。虽然带有剧作者理想主义色彩,但不失为负责任的一种媒介表达,同时具有引导社会舆论和道德规范的目的,表明了剧作者的道德立场。这三者之所以能处理好彼此的情感和关系在于剧作者赋予了他们各自的事业。尤其是对于沈万家这一形象,剧作者更是赋予了其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中国经济建设与改革创新的领军人物的品质,在其妻子韦娟身上则兼有传统与现代的优良品质,顾大局顾小家,贤惠隐忍。而梅同春这一形象,剧作者更多地是将戏份放在她作为地方行政领导的这一位置,代表的是政府形象,使之不得不与当地的经济代表“沈氏集团”发生联系,但剧中更多地是表现梅同春对“沈氏集团”转型发展的扶持与引导。对于沈、梅之间的情感,电视剧始终将其处于一种成熟、理智的道德框架之内,三者在共同的事业追求中达到最终的和谐,升华了情感,净化了心灵。沈万家与韦娟的破镜重圆是典型的社会民意,满足了观众的社会心理习惯和道德需求,并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电视剧中沈氏三兄弟的“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也是电视剧《十万人家》极力展现给观众的伦理之美与亲和之美,使观众在观赏电视剧的同时,感受到亲情和家庭的和谐、包容与美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家庭的建设也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十万人家》剧中另外还设置了一个话题便是沈万家与韦娟应父母之命建立的家庭在情感、伦理以及现实的摩擦之后能不能继续存在的问题,对此剧中也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沈万家与韦娟经历的一分一合不仅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更体现了现代人对真实情感的寻觅。这一话题的设置似乎更像是象征性地讨论了中国传统伦理家庭。父母之命更多地代表了传统,而自由恋爱更多地代表了现代。传统并不代表专制与失败,而现代也有误区。通过这一话题,我们对当下越来越高的离婚率这一社会现象有了另一种观照角度,那就是立足传统、合乎规范的情感才可能是天长地久的。比起一些电视剧中渲染的死去活来的让人找不着方向的非理智情感,《十万人家》显得冷静得多。

猜你喜欢
蚕农钱塘浙商
将敢“闯”敢“创”作为成长基因 钱塘区打造产才融合示范高地
关于对丙麻乡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考
白居易写诗
躲雨
南有钱塘观潮 北有呼玛开江 民族争艳 玉石增辉
文化浙商亮相世界
观 潮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马云为世界浙商大会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