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家庭结构方式的转变与医疗费用的大幅增长等问题,对我国卫生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仅靠现有的医疗机构已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因此,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趋势。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中社区护士的工作状态直接关系到社区护理工作的质量,影响着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有效实现。以往研究表明,医护人员是职业倦怠的易发群体,且职业倦怠程度越高,工作效率越低,缺勤率越高,跳槽的可能性越大[1]。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国际常用的职业倦怠调查问卷对社区护士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其职业倦怠现状,为预防和矫治社区护士的职业倦怠提供依据和建议。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了湖北省某市8个区的278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护士,均为女性,年龄19岁~55岁(35.29岁±8.58岁)。其中<25岁32人,25岁~34岁124人,35岁~44岁80人,45岁~55岁42人;受聘形式:正式在编185人,非正式在编93人;职称:副高职称及以上8人,中级职称118人,初级职称134人,未评定者18人;学历:中专及以下158人,专科及以上120人。
1.2 研究方法 使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资料收集。问卷包括两部分:第1部分为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社区护士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等。第2部分为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MBI是目前工作倦怠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测量工具。香港理工大学彭美慈博士将该量表译成中文引进后请有关专家审译,通过对有效样本的测试发现,其可信度较好[2]。该量表由22个条目共3个维度组成,即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EE)共9个条目、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DP)共5个条目、个人成就感(personal accomplishment,PA)共8个条目。受试者依据自己的感受对量表中的相关条目进行选择,用0分~6分表示其感受出现的频率,0分代表“从不”,6分代表“总是”。职业倦怠3个维度的分数为各条目得分之和。情感耗竭及人格解体得分越高,而个人成就感得分越低,则倦怠程度越高。
2.1 社区护士与M氏常模职业倦怠各维度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社区护士与M氏常模各维度倦怠得分比较 分
2.2 社区护士职业倦怠程度 Maslach根据样本的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分布情况将各维度的倦怠程度进行了划分:情感耗竭维度得分高于26分则表明有较高的情感耗竭,低于19分则表明情感耗竭的程度较低;人格解体维度得分高于9分则表明人格解体比较严重,低于6分则表明人格解体程度较低;个人成就感维度高于39分则表明其个人成就感较强,而低于34分则表明个人成就感较低[3]。社区护士职业倦怠各维度程度见表2。
表2 社区护士职业倦怠程度(n=278)
2.3 不同年龄、受聘形式、职务、学历等社区护士职业倦怠情况职业倦怠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个人成就感维度(P<0.05)。低年龄组的社区护士个人成就感较差;非正式在编的社区护士个人成就感较正式在编的社区护士差;初级及职务未评定的社区护士个人成就感较中级、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社区护士差;而学历方面社区护士的职业倦怠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不同人口学特征社区护士的职业倦怠水平 分
3.1 社区护士职业倦怠现状不容乐观 由表2可知,有46.9%的社区护士有一定程度的情绪耗竭现象,34.1%有一定程度的人格解体现象,80.8%没有个人成就感。体会到情绪耗竭的个体认为自己所有的情绪资源都已经耗尽,感觉工作特别累,压力特别大,对工作缺乏动力,在工作中会有挫折感、紧张感,甚至出现害怕工作的情况。人格解体表现为个体刻意与工作以及其他与工作相关的人员保持一定的距离,对工作不像以前那样热心和投入,总是很被动地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对自己工作的意义表示怀疑,不再关心自己的工作是否有贡献。个人成就感是个体对自身持有的评价,当个人成就感降低时,个体将怀疑自己的工作对社会、对组织、对他人是否有贡献。在调查中,不少社区护士表示社区护士的生存及工作状况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社区护士群体中较高的倦怠比例现状不仅危害社区护士个人的身心健康,还影响社区护理质量和效率,影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的体现,更影响我国“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卫生事业目标的实现。
3.2 社区护士中个人成就感低是职业倦怠的突出问题 由表1可知,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中,情感耗竭与人格解体维度得分均高于M氏医护人员,说明社区护士情感耗竭程度高;个人成就感得分低于M氏医护人员,这表明社区护士的个人成就感低是职业倦怠的突出问题。笔者分析,这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起步较晚,很多服务功能尚未开展有关。目前,我国社区护理服务仍以病人为中心,护理观念仍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院内服务,而不是以健康为中心的社区家庭护理。社区护士的工作范围大多局限在测血压、静脉输液、肌肉注射、送药、体检等[4],而在社区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社区人群保健等方面却参与很少。由此造成护理专业价值和专业信念的认识不理想,从而严重影响了其工作的个人成就感。另外,服务对象的不理解也是社区护士个人成就感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访谈中,不少护士表示深入家庭开展社区护理工作难度很大,很多居民根本不愿开门,在社区护士耐心解释来意后居民仍以“不吉利、怕传染”等原因不开门,使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也使社区护士本人对自己的工作意义产生了怀疑。因此,要改善社区护士的职业倦怠现状、提高社区护士的个人成就感就成为了关键环节。
3.3 重点关注年轻、低职称、非正式编制的社区护士的职业倦怠情况 由表3可知,年轻、低职务、非正式编制的社区护士个人成就感明显低。对于这些刚参加工作的社区护士,因为对工作抱有更多的理想化憧憬,对未来或环境有过多的要求,工作中往往有许多非现实性的想法和观念,加上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经验不足,更容易产生个人低成就感。加之非正式编制人员在物质、职业发展机会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以及缺乏职称晋升等激励因素,低个人成就感就更明显。因此,在重视社区护士职业倦怠问题时应更加关注此类人群。管理者应敏锐洞察其需求,理解年轻护士职业期望理想化的特点,运用多种有针对性的精神与物质激励措施,合理引导护士的职业发展,激发其内在潜力,帮助社区护士更好地在工作中创造、实现自我价值。
[1] 李超平,时勘,罗正学,等.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170-172.
[2] 陈素坤,王秋霞.护士职业压力与心理适应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659-662.
[3] 李小妹.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4] 李春玉.社区护士的护理活动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1,4(3):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