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应急救护知-信-行现状调查1)

2012-11-23 06:25
护理研究 2012年14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居民应急

意外伤害的发生率逐年上升[1,2],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时有效的现场自救和互救可为病人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3]。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公民急救水平成为衡量城市生活水准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掌握必要的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对城市社区居民来说意义重大。本研究旨在了解城市社区居民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掌握及需求现状,为制定规范的培训方案提供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山东省某市市民为调查总体,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选取3个社区,并从中选择符合非医疗机构从业人员且意识清楚能独立完成问卷填写的居民,于2011年7月进行了问卷调查。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为被调查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第2部分为卢根娣等[4,5]以知-信-行的健康教育模式为框架编制的社区服务人员应急救护培训现状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①知,急救知识及技能掌握状况12个条目;②信,对自我急救水平的评定2个条目、个人受训态度5个条目、个人受训期望4个条目;③行,对紧急情况的处理2个条目、获得急救知识的方法4个条目。问卷各维度重测信度0.815~0.863,内容效度较好。

1.2.2 资料收集 征得社区工作人员的支持及配合,由调查员向调查对象说明目的、所需时间及对资料的保密情况等,征得其同意。问卷实行现场发放、统一作答,填写完毕后调查员检查是否有漏填等情况。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260份,回收率100.0%,有效问卷239份,有效率91.92%。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软件对一般资料以及应急救护培训现状问卷进行描述性分析,依据不同培训次数分3组,对各组社区居民应急救护知识水平、自我水平鉴定结果、个人受训态度、个人受训期望、对紧急情况的处理以及获得急救知识的方法等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人口学资料 239名社区居民中,男123人,女116人,年龄14岁~75岁(37.57岁±16.58岁);学历:中专(包括职高)及以下105人,专科及以上134人;职业:政府及事业单位员工27人,专业技术人员33人,商业、服务人员33人,其他职业者146人。按接受急救培训次数分为3组:1组没有接受过培训176人;2组接受过1次培训25人;3组接受过2次及以上培训38人。

2.2 社区居民应急救护知、信、行现状比较

2.2.1 知 居民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现状:3组人员除了在胸外心脏按压部位、手指切割伤的指压止血2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于社区医院能否进行院前急救处置、急救电话号码知晓、触电及煤气中毒的正确处理方式社区居民掌握得较好,正确率均超过60%,而对可用何种通讯方式呼救及院前急救常用技能(引起脑细胞不可逆性死亡的时间、呼吸循环骤停的依据、胸外心脏按压部位、高处坠落伤的搬运、手指切割伤的指压止血、开放性骨折断端的处理、骨折的固定部位)社区居民掌握情况并不理想,正确率均低于50%。

2.2.2 信

2.2.2.1 社区居民自我急救水平现状 3组居民对自我急救技能水平的认识有统计学差异;3组人员对心肺复苏、包扎、搬运伤员完全掌握的百分比3组>2组>1组,在止血、固定伤口、常见疾病及紧急情况方面完全掌握的百分比2组>3组>1组。

2.2.2.2 社区居民个人受训态度 对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常见疾病及紧急情况处理技能6项的需求迫切度,认为比较迫切和很迫切的分别为61.9%、71.5%、66.1%、58.2%、43.5%、60.3%,可见其对急救技能的需求较迫切。对是否有必要掌握常见急救知识和技能,81.6%的社区居民选择了必要和很必要。对参与急救培训者原因,66.1%的社区居民将自己感兴趣(或自己主动参加)作为首选项。参加过培训的对培训效果比较认同,79.9%的居民认为在社区服务机构开展急救知识培训对于大部分甚至整个社区居民的健康都有积极影响。

2.2.2.3 社区居民个人受训期望 对培训时间需求3组人员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组、2组多选择8h作为培训时间,3组人员多选择3d~5d。对培训师资选择,3组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二级医院医护人员、三级医院医护人员、“120”救护人员各项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在医学院校从事急救教学人员选项上有差异。3组人员对培训形式需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数人倾向于选择教员示范及现场实习、模拟演练这2种形式作为培训方式。

2.2.3 行

2.2.3.1 紧急情况的处理 遇到紧急情况,3组人员选择的首选行为不同,2组更多地选择现场急救,详见表1。

表1 遇到紧急情况时社区居民的行为选择人(%)

2.2.3.2 获得知识的方法 3组人员获得知识的来源百分比由高到低为讲座、培训、电视、广播、书籍、报刊、家人和(或)朋友。2组受训居民多在社区参加培训,3组多在单位参加培训。

3 讨论

3.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特征 本次调查使用的问卷最初应用于居委会工作人员、小区保安、物业等社区服务人员,本次调查人群为社区居民,人群差异不大,问卷适用。3组人群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接受过培训的共有63人(26.4%),其中多数在单位接受过培训,可见社区居民急救培训覆盖面较窄,社区服务机构应该重视,积极组织社区居民参加应急救护培训。

3.2 对“知”的分析 调查发现,对于常见的紧急情况触电、煤气中毒知识居民掌握较好,回答正确率高于60%,这与我国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渠道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有关。居民对急救号码知晓率也较高,这与卢根娣等[4,5]研究结果一致。居民对常见的急救技能掌握较差,对于可用何种通讯方式呼救和院前急救常用技能居民掌握情况不理想,正确率均低于50%,且与培训次数没有关系。这与被调查者有自己的工作,院前急救知识属于业余知识,掌握效果欠佳有关[6]。另外,我国的应急救护培训缺乏统一模式[7],影响了培训效果。

3.3 对“信”的分析 81.6%的居民认为掌握常见急救知识和技能必要和很必要,66.1%的居民表达了自己参加培训的积极性,79.9%的居民认为应该在社区服务机构开展急救知识培训。社区应该重视居民需求和意愿,给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应急救护培训。在我国,不同培训机构提供的院前急救培训时间不同,但培训内容有一致性[8],均为院前急救常用技能(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紧急情况处理技能的培训[9,10]。对培训的师资,居民都接受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及医学院校教学人员进行培训。对培训形式,居民多选择教员示范及现场实习、模拟演练两种形式作为培训方式。有文献报道,这两种培训效果均较好[5]。

3.4 对“行”的分析 遇到紧急情况3组人员首选行为不同,2组人群更多地选择现场急救,3组人群接受培训次数增加,但并没有增加其选择现场急救的几率,这与3组人群更多接受的是单位组织的培训,居民积极主动成分较少,影响了培训效果。居民获得急救知识的来源最多的是通过培训,可见在社区组织应急救护的必要性。

4 小结

城市居民应急救护知识及技能掌握较差,但需求较高,参加过社区组织急救培训的人群积极性高,知识、技能掌握好且遇到紧急情况能果断选择现场急救,地方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及社区服务人员应该高度重视急救知识普及工作,通过健全培训组织、完善培训方案、组建专业的培训人员、加大经费投入、建立评价反馈机制等措施对社区居民进行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居民应急救护水平。

[1] 王翔军,郭炳虹.2002—2004年北京市朝阳区居民意外伤害死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1):103-104.

[2] 高峻璞.我国儿童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555-557.

[3] 王鸿香,邹倚红,陈凤莲.急救程序化管理对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4,4(10):11-12.

[4] 卢根娣,蒲晓煜,席淑华.社区服务人员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0,25(21):89-90.

[5] 蒲晓煜.社区服务人员院前急救培训现状调查及优化培训方式的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0:1.

[6] 胡桂美.社区居民急救能力的现状与需求调查[J].现代护理,2007,13(24):2275-2276.

[7] 李元宏.关于对公众医疗急救培训的思考[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6,1(10):75.

[8] 史长文,许虹,杨勇,等.我国社区居民院前急救普及现状的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1,25(4C):1042-1044.

[9] 韦思华.急诊科护士院前急救能力的培养[J].全科护理,2010,8(3B):725.

[10] 代颖,王爱平,董耀东.应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提高护理本科生临床急救能力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8,21(7C):1957-1959.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居民应急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石器时代的居民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