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君惠
高原性肺水肿指的是在迅速地进入到海拔在3000 m或以上的高原地区时,由于高原地区的氧分压较低、大气压较低、空气非常稀薄,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或缺氧等,继发高原性肺水肿。本文通过观察探讨硝苯地平治疗高原性肺水肿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54例高原性肺水肿的患者,男48例,女8例,年龄在13~59岁,平均年龄为(28.9±1.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在7 h~5 d,首次进入高原地区导致发病有12例,其余患者为从低海拔地区返回高海拔地区导致发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头痛、胸闷、呼吸困难、发绀、血性泡沫痰,随机分为2组,各2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方面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无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皆嘱咐采取坐或半坐卧位休息;使用50%的酒精对鼻导管湿化吸氧,调整氧流量在2~4 L/min;给予5 mg/kg的氨茶碱配入100 ml的10%GS中进行静脉滴注,2次/d;给予10 mg的地塞米松配入40 ml的10%GS中进行静脉推注,2次/d;针对合并感染的患者采取积极抗炎治疗;针对合并心衰的患者,给予0.2~0.4 mg的西地兰配入20~40 ml的50%GS中进行缓慢地匀速静脉推注;针对烦躁的患者给予口服5~10 mg的安定治疗[1]。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治疗,给予舌下含化10 mg的硝苯地平,2次/d,2 d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根据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制定出以下疗效标准,显效:经治疗6 h后,患者的紫绀、气促、心累等临床症状消失,肺部听诊干湿啰音消失;有效:经治疗6 h~2 d后,患者的紫绀、气促、心累等临床症状好转,肺部听诊干湿啰音减少;无效:经治疗2 d后,患者的紫绀、气促、心累等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肺部听诊干湿啰音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疗效及并发症的数据经卡方软件V1.61版本检验,期间比较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1例,并发症发生0例,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8例,并发症发生5例,总有效率为70.4%,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2 d的疗效比较(例,%)
高原性肺水肿的患者一般会表现为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紫绀、粉红色或白色的泡沫痰、心动过速等,经肺部听诊及X线胸片检查可确诊。本文对确诊后的患者采取硝苯地平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2.6%,比采取常规的体位改变、抗感染、抗心衰等常规治疗总有效率70.4%要明显升高,硝苯地平属于一种钙通道阻滞剂,与钙离子竞争钙离子的载体系统,进一步阻碍钙离子内流,并选择性地阻断钙通道,使跨膜钙离子内流受到抑制,使钙离子的利用率受到干扰,促平滑肌的兴奋收缩能够脱偶联,因此,对支气管的平滑肌与肺血管有显著的松弛作用[2]。本文中还统计发现,应用了硝苯地平治疗后,无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由于高原性肺水肿极易并发各种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临床认为在确诊后在常规治疗上及时采取硝苯地平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硝苯地平治疗高原性肺水肿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常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缺氧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合理推广。
[1]兰彬,高原性肺水肿临床治疗体会56例,中国社区医师,2011,13(31):67-68.
[2]郑发友,袁宏,硝苯地平治疗高原性肺水肿63例临床观察,西部医学,2010,22(2):27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