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2012-11-20 09:21欧胜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校风风气健康状况

欧胜虎

国外校风研究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组织风气研究,但由于校风研究领域的多元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对校风的界定仍众说纷纭。如Griffith,Stockard&may-beery,Moos,Tagiui等人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校风的维度,并在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用于评估和测量校风的工具,如在美国有6个校风测量工具被频繁使用;以及澳大利亚的学校环境问卷(SELQ);日本的校园环境量表;挪威kallestad等的校风量表[1]。

我国的校风研究长时间处于定性描述阶段,国内一般把校风看成是由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相辅相成而构成的。如路海萍认为校风是学校的风气,是指学校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和行为力方面比较一致的富有特色的稳定的行为倾向[2]。范丰慧,黄希庭认为校风是一个学校的人格,对外表现了学校的魅力和个性,体现了学校的哲学信念和目标要求;对内营造了学生生活、学习的教育环境和组织氛围,影响校内成员价值选择、思维方式、精神风貌、心理健康、道德情感、行为习惯等[3]。他们通过研究发现,校风的结构中不仅包括学风、教风和工作作风,还包括校风在学校师生员工生活中的表现。所有这一切通过学生、教师和工作人员表现为学生风气、教师风气和组织风气。因此,他们认为校风主要指学校的内在精神,以及表现于外的集体行为倾向。

近几年,黄希庭对校风的研究最为系统[4]。但相对而言,对高校校风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定性研究上,如崔景贵、张会静、黄煜峰、姚洪运等人进行了校风建设的理论探讨[5-8],对其进行量化研究较少,而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研究几乎没有。

几年来,根据笔者在心理咨询工作过程和及对学生的观察、访谈和了解发现,高校校风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影响,一个良好的校风给大学生心理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反之亦然。但目前此类量化研究极少,本文对此做相关地探讨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四川某高校各年级大学生,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5份,有效率为91%。其中男生162人,女生203人;本科283人,专科82人。

1.2 研究工具

1.2.1 校风问卷[1]由范丰慧,黄希庭编制,具有较好的理论构想与信效度指标。编制者认为校风由教师风气、学生风气和组织风气3个维度构成,该问卷共65个项目,包括教师风气(教学态度、教学方式、师生关系3个因子,共18个项目)、学生风气(纪律氛围、学习氛围、同伴交往、自尊自强、自立自信、兴趣爱好6个因子,共28各项目)、组织作风(服务氛围、学校特色、学术氛围、集体生活4个因子,共19个项目),还包括校风在学校师生员工生活中的表现(师生关系、集体生活和学校特色)。问卷计分为5点量表形式,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记1~5分。

1.2.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9]被试做5级评定,分别为“从无、轻度、中度、相当重、严重”,分别记0~4分。

1.3 研究程序 随机选取各系学生。测试一般需要40分钟左右完成。

1.4 数据处理 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 结 果

2.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校风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表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校风的描述性统计()

表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校风的描述性统计()

因 子 被试(n=365) 2008年常模躯体化 1.80±0.656 1.45±0.49强迫症状 1.91±0.665 1.98±0.63人际关系 1.82±0.629 1.88±0.63抑 郁 1.77±0.626 1.74±0.62焦 虑 1.73±0.590 1.61±0.55敌 对 1.77±0.581 1.61±0.62恐 怖 1.74±0.602 1.38±0.49偏 执 1.75±0.573 1.72±0.62精神病性 1.53±0.478 1.59±0.54学习风气 3.73±0.608教学风气 3.29±0.336组织风气 3.16±0.681校 风 3.24±0.432

学生对学校校风的评价在3分左右,处于中等水平。对SCL-90量表总分超过160分的被试进行筛选,结果发现有62名被试总分超过160分,并在某些因子分上超过2分,呈阳性,即检出人数占总人数的17%。各因子分除了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精神病性比常模低外,其他各因子均高于2008年常模分数[10]。

2.2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见表2。不同性别大学生对本校校风的评价都处于中等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心理健康部分因子上存在性别差异。

表2 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表2 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注:*P<0.05,**P<0.01,***P<0.001,下同

因子 男(n=162) 女(n=203) t校风总 3.25±0.414 3.23±0.447 0.387躯体化 1.94±0.766 1.69±0.526 3.719***强迫症状 2.02±0.798 1.82±0.520 2.949*人际关系 1.92±0.750 1.75±0.501 2.619*抑 郁 1.90±0.760 1.67±0.472 3.441***焦 虑 1.84±0.756 1.65±0.393 3.043*敌 对 1.89±0.702 1.69±0.446 3.265**恐 怖 1.87±0.733 1.65±0.454 3.446**偏 执 1.83±0.705 1.69±0.431 2.419*精神病性 1.57±.536 1.50±.425 1.329

2.3 不同学历层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见表3。

不同学历层次大学生对本校整体校风的评价较为一致,无显著差异,但在学习风气上本专科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心理健康部分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专科学生良好。

校风的学习风气与心理健康7个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教学风气维度与心理健康5个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但组织风气与心理健康各因子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校风与大学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见表4。

表3 不同学历层次大学生的差异()

表3 不同学历层次大学生的差异()

因 子 本科(n=283) 专科(n=82) t校风总 3.22±0.422 3.31±0.460 -1.706学习风气 3.68±0.602 3.88±0.608 -2.665*教学风气 3.29±0.319 3.29±0.391 0.207组织风气 3.15±0.695 3.19±0.635 -0.479躯体化 1.76±0.565 1.96±0.887 -2.437*强迫症状 1.86±0.558 2.09±0.926 -2.866*人际关系 1.75±0.536 2.00±0.832 -4.285***抑 郁 1.71±0.756 1.65±0.393 -3.870***焦 虑 1.68±0.432 1.90±0.935 -2.954*敌 对 1.71±0.485 1.99±0.799 -3.853***恐 怖 1.67±0.487 2.00±0.848 -4.524***偏 执 1.69±0.458 1.95±0.835 -3.565***精神病性 1.51±0.426 1.61±0.621 -1.665

表4 校风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r)

3 讨 论

3.1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校风描述统计 表1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3.2 不同性别大学生对本校校风的评价都处于中等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在心理健康因子上存在性别差异,且女生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男生。主要表现为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敌对恐怖因子上呈现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在躯体化、抑郁因子上呈现极其显著差异(P<0.001)。这可能是因为在同一所一般本科类学校,男生之前对自己抱有更高的期望,入校学习后发现学校不能如己所愿,因此失望、失落,导致情绪低落,甚至自暴自弃等现象发生。

3.3 不同学历层次大学生对本校整体校风的评价较为一致,无显著差异,但在对学习风气的认识上本专科存在显著差异在心理健康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本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专科学生的。主要体现为: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上呈现极其显著差异(P<0.001)。这可能是因为在同一所学校内,专科学生将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和负面影响,他们会在同一系内、类似专业之间(专业类似,但批次不同)进行比较,如就业前景相对困难、继续深造机会减少等,从而对自我做出较低评价,因此会导致心理健康水平的降低。

3.4 校风的学习风气与心理健康7因子存在显著相关 其中与人际关系、抑郁、恐怖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与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敌对之间存在十分显著的相关;教学风气维度与心理健康5个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表现为与抑郁、偏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焦虑、敌对、精神病性之间存在十分显著的负相关。表明应重视学习风气与教学风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但组织风气与心理健康各因子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未考察到组织风气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范丰慧,史慧颖.校风研究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3,9(39):47-50

[2]路海萍.关于校风形成与建设的心理学分析[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3(1):89-92

[3]范丰慧,黄希庭.中学校风因素结构的探索性分析[J].心理科学,2005,28(3):533-536

[4]黄希庭.校风班风与人格教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5]崔景贵.优秀校风建设与职校生心理健康[J].职教通讯,2001,5(3):51-53

[6]张会静.校园精神对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02,17(1):27-28

[7]黄煜峰.校风建设中的心理思考[J].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4):44-47

[8]姚洪运.高校教风、学风与校风的关系[J].理论学习,2007(12):39-40

[9]王症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2):68-70

[10]仲稳山,李露.全国大学生SCL-90新常模构建问题研究[J].中国校医,2009,23(3):251-256

猜你喜欢
校风风气健康状况
说 校 风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校风的理性思考与感性表达
风气
风气
杨贤江校风思想:历时性分析与共时性梳理
风气
风气
我省不断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