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梦 杨 海 杨志兵 朱 霞△
军校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处于青年个体从普通青少年向军人转变的特殊时期,由于入学后的生活及社会环境发生明显改变,其心理和行为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军校新生能否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适应军校的学习、生活环境,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重要保障[1]。有研究提示[2-3],自我效能感在军人心理健康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钱铭怡等[4]的研究发现,自我效能和自尊与个体的心理健康诸多方面存在相关关系,它可能是父母养育方式影响子女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中介因素。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军人的心理素质,从教育、培训及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入手似乎是一条有效途径,这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的课题。因此,了解新生入校短时间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效能感,掌握其发展规律,可以为军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有利于军校新生军训工作的开展。
1.1 对象 整群抽取某军医大学2009级刚入学1周的本科新生595名,年龄16~22岁,平均(18.75±1.52)岁。
1.2 样本脱落情况
1.2.1 第一次调查 实际发放问卷595份,有明显误填、漏填、填写不清、填写矛盾的视为无效问卷,共有4份。此外,剔除某专业未参加后2次调查的150名新生,实际有效问卷441份,平均年龄(18.82±1.75)岁。
1.2.2 第二次调查 实际发放问卷432份,其中无效问卷22份,实际有效问卷410份,平均年龄(18.89±1.32)岁。
1.2.3 第三次调查 实际发放问卷444份,其中无效问卷7份,实际有效问卷437份,平均年龄(19.44±1.27)岁。
1.3 研究工具
1.3.1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由Ralf Schwarzer教授和他的同事于1981年编制完成,开始时共有20个项目,后来改进为10个项目,采用4级计分法,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5-7]。
1.3.2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SCL-90)[8]SCL-90包括10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因子10(症状未分类的因子);采用无(1)、轻度(2)、中度(3)、偏重(4)、严重(5)的5级评分方法。SCL-90总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1.4 测评方法
1.4.1 团体调查 以新生学员队为单位,在教室现场发放问卷,现场回收。每次调查前均说明调查目的和意义,要求新生按指导语逐一填写,填表中新生不准相互交谈,卷面不清由调查人员解释,个别人填完表格后先由调查人员检查,了解有无遗漏、误填等情况,全部新生填完后逐一交卷。每个小组由2名调查人员组织实施,调查现场无其它人员影响。
1.4.2 追踪调查 调查共分3次进行,第一次在新生入校1周内,赴教学基地正式军训开始前;第二次在5周军训结束返回学校后进行;第三次在军训结束3个月后临近第一学期末时进行。
1.5 质量控制 课题组调查人员均为心理学专业硕士、博士,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熟悉心理测试的流程、注意事项;始终向新生强调以科学的态度作答,确保结果的真实性。
1.6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检验水准α=0.05。
2.1 军校新生军训前后SCL-90总分及各因子的比较 对3次调查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进行方差分析,见表1。
表1 军校新生军训前后SCL-90总分及各因子比较()
表1 军校新生军训前后SCL-90总分及各因子比较()
注:* * P< 0.01,* P< 0.05,下同
量 表 第一次调查(n=441)第二次调查(n=410)第三次调查(n=437) F总 分 123.9±26.38 116.0±26.71 120.0±32.68 8.086**躯体化 1.360±0.353 1.254±0.303 1.348±0.417 10.920**强 迫 1.617±0.435 1.452±0.441 1.534±0.531 13.069人际关系1.465±0.422 1.385±0.438 1.439±0.526 3.277*抑 郁 1.360±0.371 1.297±0.384 1.321±0.411 2.854焦 虑 1.380±0.361 1.281±0.340 1.280±0.381 10.989**敌 对 1.222±0.321 1.173±0.272 1.272±0.423 8.625**恐 怖 1.211±0.272 1.130±0.250 1.147±0.294 10.388**偏 执 1.294±0.331 1.281±0.373 1.330±0.463 1.773精神病性 1.351±0.319 1.237±0.301 1.267±0.368 13.747**
由表1可知,除抑郁、偏执2个因子外,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各因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进一步用LSD方法比较任2次调查间的差异,新生SCL-90总分的多重比较,见表2(各因子多重比较结果表格略)。
多重比较发现SCL-90总分、强迫因子第一次调查最高,第三次调查次之,第二次调查最低;躯体化因子第二次调查显著低于第二、三次调查;人际关系、恐怖因子第一次调查显著高于第二次调查;焦虑、恐怖因子第一次调查显著高于第二、三次调查;敌对因子第三次调查最高,第一次调查次之,第二次调查最低。
表2 军校新生军训前后SCL-90总分的多重比较
2.2 军校新生军训前后自我效能感的比较 对3次调查自我效能感进行方差分析,由表3可知,总体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用LSD方法比较任2次调查间的差异,见表4。
表3 军校新生军训前后自我效能感比较()
表3 军校新生军训前后自我效能感比较()
第一次调查(n=441)第二次调查(n=410)第三次调查(n=437) F自我效能感 28.35±4.53 27.97±4.75 28.90±5.24 3.938*
表4 军校新生军训前后自我效能感多重比较
多重比较结果显示,第二次调查自我效能感显著低于第三次调查。
2.3 军校新生军训前后SCL-90总分及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第一次调查中新生SCL-90总分及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系数r=-0.296(P<0.01,n=441)。第二次调查中二者的相关系数r=-0.340(P<0.01,n=410)。第三次调查中二者的相关系数r=-0.353(P<0.01,n=437)。
新生作为青年群体,正处于生理上成熟但心理上不完全成熟的矛盾时期,易发生心理问题。研究发现,新生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基本呈现第二次调查最低,第一、三次调查较高的趋势,即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入校1周内和临近学期末时较差,而在军训刚结束时较好。新生刚入校后,面对陌生的环境、人际关系、生活作息等应激源,容易产生情绪问题,影响心理健康;随着军训的深入,新生逐渐对军校生活开始适应,消极应对方式减少,队干部的教育引导等等,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恢复;而当临近学期末时,面对学习的压力、各类课程考试,新的应激源再次产生,影响了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种变化规律提示我们要在军训前期就对新生进行心理训练、心理干预,解除他们的情绪困扰;在期末考试前也应注重对新生的考前心理辅导,缓解他们的压力,提高考试成绩。
一般自我效能感(General Self-efficacy)是指个体应付各种环境的挑战及面对新事物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9]。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认知过程以及情感过程。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对于提高工作绩效、增强工作动机、改善工作态度都有重要意义[2,10]。本研究发现,军校新生在刚入校和第一学期结束前自我效能较高,军训刚结束时自我效能最低,总体呈现“U”型变化趋势。这可能是因为,军校新生在经历了高考、冲过了“独木桥”,考入重点大学后,自我效能感处于较高水平;而进入军训阶段后,由于紧张的节奏、相对落后的环境、严格的管理、近乎残酷的训练、经常性的犯错、教官严厉的批评甚至惩罚等等,自然会导致对自我的怀疑和自我效能感的下降,并且在军训末期接近谷底;而当转入文化课学习阶段后,随着对军校环境的逐渐适应,加之回到自己较为熟悉、擅长的学习生活,新生的自我效能感又有所回升。所以呈现“U”型变化趋势是合理的。
本研究发现,在各次调查中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SCL-90得分)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的负相关,即自我效能感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好,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2,10-11]。因此,在开展军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注重培养及提高新生的自我效能感,是提高新生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新生入伍后,特别是军训期间,学员队干部要了解新生的自我效能和心理健康状况,并针对他们的直接性经验、替代性经验和认知行为模式等,积极引导和改善他们的认知体系,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坚定他们能够成为合格军人的自信和勇气,为以后军校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10
[2]陈秀丽,冯维.试析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4):270-271
[3]Taylor S E,Stanton A L.Coping resources,coping processes,and mental health[J].Annu Rev Clin Psychol,2007,3:377-401
[4]钱铭怡,肖广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养育方武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1998,21(6):553-555
[5]A 班杜拉(著).缪小春,李凌,井世洁,等(译.)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69
[6]Zhang J X,Schawarzer R.Measuring optimistic self-beliefs A Chinese adaptation of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J].Psychologia,1995,38:174
[7]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7(1):37-40
[8]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1-35
[9]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97,84:192-215
[10]孔祥军,杨昭宁,李惠萍.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防御方式及其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1):111-112
[11]梁宇颂.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4962-4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