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江炜
(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江苏南京 210036)
作为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的校本课程,“图像编辑”一直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包括Photoshop基础、图片处理和平面设计。《设计杂志封面》一课是平面设计部分的内容。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对初中生提出了“要了解图像基本知识,初步尝试使用一种专门的图像处理工具合成修改、调整图像、实现简单的艺术效果,运用技术辅助创新设计、个性化表达”的要求。校本课程是挖掘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本节课在《纲要》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着重于“设计”,旨在使学生对平面设计有初步的认识,为后续的独立设计打好基础。
知识与技能:熟悉杂志封面的组成元素;能够模仿优秀作品,设计杂志封面。
过程与方法:熟练掌握Photoshop基本使用方法;掌握封面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优秀作品赏析,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行为与创新:在模仿的基础上,在色彩搭配、文字设计上大胆创新。
教学重点:封面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封面中色彩的搭配、文字的设计。
师:同学们平时都看哪些杂志?
生:《读者》、《青年文摘》……
师:《读者》、《三联生活周刊》、《青年文摘》、《TIME》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杂志,一本好的杂志,往往有一个出众的封面,让人有拿起它阅读的冲动。
学生欣赏不同杂志的封面。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优秀的封面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仔细观察,杂志的封面通常包括哪些内容呢?
生:刊名、内容提要、期号、图片。
师:封面一般由文字和图片组成,文字包括刊名、内容提要、期号等,图片通常是一幅主题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几幅常见杂志的封面,归纳总结封面的基本组成要素,为设计封面打好基础。)
师:杂志的封面是如何设计制作出来的?假设我们是一个美术编辑,要为一个杂志设计封面,该从何入手呢?
1.了解杂志的定位
杂志是什么类型的杂志(新闻类、时尚类、艺术类、娱乐类),给什么年龄层次的人阅读(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不同类型的杂志封面,在设计时有很大的区别。
例如:《Ambient》杂志,它是Ambient摄影俱乐部每月出版的一份自己的杂志,用来提升俱乐部的影响力。因此,杂志的视觉效果要显得更加专业,以迎合范围更广的读者。版面主要以照片为主,文字为辅。
2.挑选素材
首先,确定本期的主题文章,将题目作为内容提要在封面予以展现。其次,选择一幅与本期杂志中主题文章相关的图片。
3.设计
首先,进行版面设计,确定图片和文字的大小、位置。
图片一般有两种方式呈现:整版和半版。整版照片的冲击力强,往往有震撼的效果;半版照片则留有余地,更适合细细品味(如图1)。设计时,要根据图片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选择。
图1 版面设计
任务1:教师提供三组素材,分别是新闻类杂志、娱乐类杂志、艺术类杂志所适用的图片、文字,学生从中选择一组模仿样例,进行版面设计。
(设计意图:课堂前半部分主要是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少,在此时安排练习,一是调整学生的状态,避免疲劳,二是为后续的色彩设计和文字设计两个教学难点做好铺垫。)
其次,进行色彩设计,摄影杂志的封面要突出摄影作品,因此,不能选用过于抢眼的颜色做背景,比较稳妥的方法是在照片上取色。在不同区域取色会形成不同的视觉感观(如图2)。
图2 在照片上取色
最后,进行文字设计,使用简洁的字体与版面相呼应,并对字符间距、字号、文字粗细、位置等进行巧妙设计。
图3 文字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完整的摄影类杂志封面设计过程,帮助学生掌握杂志封面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师:刚才我们以一个摄影杂志封面为例,介绍了封面设计的方法,其它类型杂志的设计步骤与之相同,但在色彩、文字的设计上有所区别。
比如:《三联生活周刊》的目标是做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忠实记录者,力争以最快速度追踪热点新闻的前提下,更多关注新时代中的新生活观。其读者群主要集中在受过高等教育、关心时代发展进程的新型知识分子。以它为代表的新闻类杂志的封面就相对保守,用色一般不超过3种,给人高雅沉稳的感觉。文字设计也中规中矩,易于阅读。
而《动漫前线》杂志是以传播日本动漫资讯为主的动漫杂志。读者群主要是喜爱动漫的青少年。以它为代表的娱乐类杂志的封面大多采用3种以上颜色,在色彩搭配上非常活泼热闹。文字的设计也比较花哨抢眼。
(设计意图:在掌握了杂志封面设计步骤方法后,再次对比三类不同的杂志封面,帮助学生体会不同类型杂志的配色和文字设计方法,避免思维和创造性受局限。)
任务2:在任务1完成的版面设计基础上,对杂志封面进行色彩设计和文字设计。在模仿的基础上,鼓励有所创新。
(设计意图:学生初次接触平面设计,尚不具备独立设计的能力,先模仿优秀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熟悉平面设计的思路,为独立设计打下基础。)
教师与学生一起欣赏学生作品,作者说明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步骤,邀请其他学生点评作品的优缺点并提出修改意见。
师生共同总结封面设计的步骤与方法,鼓励学生多模仿,了解设计的知识、思路、方法,为自主设计打好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作者介绍自己作品的设计思路和步骤,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回顾与总结。)
这是一节市级研究课,在准备这节课之前,教师一直在思考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会了各种操作和技巧,为什么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时却无从下手呢?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相比有明显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并且二者要达到完美结合、协调统一,不能简单地剥离对待。就好比我们吃饭,“吃什么”和“怎么吃”都重要。
然而,在教学中重技法轻能力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往往非常重视操作技法的教学,一节课下来,学生掌握了“怎么吃”,却不知道究竟“为什么吃”、“吃什么”。从Word、Excel、Power Point到 Photoshop,大多学生都知道如何操作,但缺乏运用这些工具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学生兴趣第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根本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学生对课堂有兴趣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潜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能够全部发挥。因此,兴趣是影响课堂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2.动手操作为上
信息技术课并不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但要将操作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同步提升,解决“吃什么”和“怎么吃”,则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情境创设
一位学者曾经做过这样的比喻:将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5克盐放入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知识和情境需要相互融合,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情境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创设的,必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学习情境素材应与具体的学习目标相对应,最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操作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来源于生活的情境往往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参与。情境要有趣味性、思考性。趣味性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性体现情境的价值与出发点。
(2)任务驱动
任务要具体,有可操作性。在中学阶段,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都非常有限,计算机操作技能、经验、理解能力、时间和可用资源上都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不同的小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小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任务的难度要有层次性。一个是学生基础知识的层次性,一个是问题的层次性,二者要相对应。任何时候,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任务设计时要关注任务的可思考空间。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就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教师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与实际生活相关联、有思考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决。教师应配合、促进学生的探索和发现。所以,设计的任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空间,培养学生用“探究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师在教会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任务驱动”正好给了学生这样一个机会。
(3)整合创造
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线性思维,而忽视发散思维。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在练习中,教师应让学生多接触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如:用金山画王、画笔进行绘画创作,用Excel分析家庭水电气用量变化,用Word制作个人简历,用Internet进行信息检索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信息素养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