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市市南区教育体育局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山东青岛 266071)
常态课也就是“常态教学”,顾名思义是指平常的、一般的课堂教学。它是凭借现有的教学资源,运用简单有效的教学手段,面对平常的教学班来上的课,是每位教师每天必做的功课。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每一节常态课来实现的,因而提高常态下的课堂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手段和目标等多方面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具有诸多方面的不同,呈现出教学内容上的“开放性”,教学进程中的“异步性”,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性”以及学习方法上的“合作性”等特点,因而影响信息技术学科常态课教学质量的因素也与其他学科有着诸多的不同之处。
学校领导的观念和意识是影响信息技术学科常态课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领导重视与否,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学科常态课的教学质量。目前,还存在着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课认识不足的现象。
首先,学校课程管理的力度不够。在学校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学科往往被归属于“小学科”,每当质检、期中、期末考试以及中考阶段,信息技术课常常被“主科”教师所占用,有的“主科”教师用信息技术课的时间为个别学生补习,通常被留下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方面也属于弱势的学生,频频缺课造成恶性循环,优者更优,弱者更弱。
其次,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也多是以辅助教学为主。信息技术教师大多是兼职网管员,对学校领导来说,网管的身份重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身份。如维修计算机、制作课件、维护网站、管理机房、摄影摄像、编辑视频以及其他一些常规性的工作,挤占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空余时间,教师真正能够坐下来研究教材、备课、反思的时间少之又少。
第三,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建设不重视。教师缺乏,人员流动大,没有稳定的师资力量。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多,部分年级的教学是“主科”教师兼任,缺乏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经验,使信息技术课流于形式,难以保证基本的正常的教学质量。
分管领导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相对不够重视,校内听课、教研、评课力度不够,缺乏具体指导;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的校内专业化培训不够多,校内教研较少;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继续教育、再培养以及对教研组的建设有待提高。
1.全区信息技术教师基本情况(如表1)
表1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情况
2.教师的教学态度
教师自身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信息技术是一门无关紧要的学科,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学习计算机的操作,而忽略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对于学生将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师自我定位不清晰,以从事服务性工作为主,忙于学校其他的各项繁杂工作,忽略了本职的教学工作。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内身兼数职,教学精力被分散到其他事务上,经常因为急于完成其他任务,而匆忙进课堂,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
3.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
教师已有的专业知识离学科要求相差较大,专业化水平起点较低,对于智能机器人、Logo语言、Flash、Photoshop等专业性较强的模块掌握不够熟练,部分教师无法完全胜任教学。
4.教师的教学能力
由于信息技术教师流动性较大,非师范类的教师较多,教育教学能力差异较大。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似乎关注技术本身更多一些,缺少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规律的深入理解;从其他学科转行过来的教师信息素养有待提高,还不能驾驭教材中的类似于人工智能、程序设计、Flash动画、网页制作等内容的教学。总体呈现出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的现象,在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理念的理解上不够成熟,对如何引导教学,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存在一定困难,尤其缺乏对教材的整体认识与统筹分析。部分教师还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任务设计不到位,随意性大,组织驾驭课堂能力差,不能关注全体学生,教学语言不规范,教学评价匮乏无力等现象。
(1)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但是真正做到扎扎实实学习的不多,他们往往只重视语、数、英三科,学生、家长都认为信息技术是副科,没有把信息技术当做一门重要学科来对待。
(2)学生的知识起点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家里有计算机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知识掌握较快,教师教学中很难统一步伐进行,根据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也有一定的困难。
(3)兴趣是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关键,但学生对游戏的兴趣大过教材所教知识。部分学生喜欢上信息课,热情高涨,但仅限于“玩”,涉及到知识性较强的课程,会变得听不懂,听不进去,不喜欢听。
(4)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练习的机会,课堂教学的时间仅能够完成新授课的内容,缺少练习巩固的时间,因此,对知识点的熟练程度不够。2-3人一台计算机,虽然可以进行合作,但是相对来说练习的时间已经缩水。有时一些个性内向的学生,若教师没有及时地关注他们,一节课下来,往往他们就成了“看客”。课后教师布置的一些练习,由于其他的课业比较重,得不到及时的巩固练习。
针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分析,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要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常态课的教学质量可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1)学校领导应提高对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视度,设专门的分管领导负责抓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分管领导要经常进课堂听课,参加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集体备课和教研,按时检查信息技术学科备课,并能给予有效的指导,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有效地促进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学校领导还应从制度上规范学科教学,严格信息技术课堂的考勤,不允许其它学科任意占用信息技术课堂。
(2)应将学校网络管理员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职责分清。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重点关注其课堂教学能力,以及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能力,而对于网管员则重点关注其维护网络硬件、开发学校网络软件、培训并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信息素养方面的工作效能。
(3)改革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考核手段,考核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重视教师课堂教学,重视常态课学生的反馈。对于信息技术教师的常态课,可以从“教学态度”、“语言严谨规范”、“活动质量”等方面来确定等级,并逐步提升要求。
(4)由于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方面应用到信息技术,给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太多的工作量,学校也应该加大对其他学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力度,并定期考核,制定其他学科教师应达到的信息技能标准,并逐渐向深度广度发展,从而减轻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
1.加强自我研修,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
信息技术教师不能以任务繁重为由,忽略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在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作为这个学科的教师更应时刻注意自我提升,制定学习计划,经常听课交流,通过参加教研活动、观摩优秀课例、远程研修等形式,深入学习新课标的理念、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2.研究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能力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业务素质的优劣,对课堂教学最优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教师业务、理论、实践培训活动,努力成为一个教学素质好、基本功扎实、教改意识强、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其次,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师生角色转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逐步形成严谨、科学的作风,提升学科素养。要改变原来“为操作而操作的倾向”,但也不能只片面强调信息素养的培养,而忽略对技术本身的学习。
第三,对教材的钻研要做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或许会造成教材具有相对的滞后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局限于教材的知识,而要通览教材,对每一个教学模块要“小而精”、“深入和升华”,创造性地使用、加工信息技术教材。
综上所述,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年轻和稚嫩,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它的教学活动,从内容、形式到方法和评价,对每一个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工作者来讲,都是一个新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常态教学活动中切实抓住学科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特殊教学环境,扬长避短,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稳步提高信息技术学科常态课的实效性。
[1]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2000-11-14.
[3]董玉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