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兴市和桥镇第二中学,江苏宜兴 214211)
使用教材: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
教学内容:第6单元第2节《视频的获取与加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境:极域广播系统,会声会影7。
课前准备:图像声音视频素材,演示步骤动画,学案。
知识与技能:了解视频文件的获取途径与方法;了解视频文件的格式;学会使用会声会影软件进行简单的视频编辑。
过程与方法:通过短片渲染、知识问答、引出问题、任务解析、探究解决方法等手段来架构对视频文件处理的一般认知;通过分析——实践——总结等环节,强化和升华知识点,学生主动建构加工视频文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制作《豆蔻年华》短片,体验视频独特魅力,体验校园生活的乐趣;通过开展著作权教育,培养版权意识。
行为与创新:学生尝试使用新的工具和途径,获取播放视频文件。
教学重点:会声会影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文字、声音、图像素材修饰视频,突出主题,服务主题,解决实践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6单元第2节《视频的获取与加工》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用会声会影截取视频,为视频配音和字幕等。本节内容教参中建议为2课时,1节为“视频的获取”,1节为“视频的编辑”,实际课时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灵活调整。笔者将本节内容设置为1课时,教学内容以编辑视频为主,其它内容不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资源进行信息的识别与获取,存储与管理,加工与表达,发布与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学生信息知识与能力的主动建构,在学习的主动参与及分享科技成果的快乐体验中强化学生信息态度与信息文化的有效内化。
学生经过多年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积累,已基本具备利用现代化资源多渠道(网络、光盘、录入、数码产品的摄影、摄像、扫描)获取信息能力,对电脑设备的使用,文字信息、数据信息、图像信息、多媒体信息均具备了一定的处理能力。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可能是崭新的,但却是实用的,是多媒体信息加工的新领域,是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力的廷伸与拓展。从内容上很容易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学欲。
由于本节内容涉及到视频的原理、采集、播放和编辑,教学所需的机器设备较多,软件较复杂,课时也相对紧张,对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都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学过程中还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把握尺度。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主题活动,以模范学习、体验学习等方式进行小组和集体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视频采集和编辑的乐趣。
(1)教师播放学校校庆视频并提问大家通过这段视频了解到哪些信息?
(2)学生回答有关校庆问题。
(3)再过几个月我们将举办校庆活动,刚才大家看到的就是校庆视频的部分,校电视台想招聘几位同学来协助完成此篇的制作,通过我们同学的角度来反映大家对于学校的热爱,以及学校的变化和发展。同学们想不想参加?可能许多学生心有余力不足,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当一回导演尝试制作一部校园视频短片《豆蔻年华》(如图1)。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1
(4)制作短片需要视频素材,获取视频素材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直接用数码相机拍摄,也可以从网上下载,还可以用屏幕采集软件采集屏幕上的动态信息,比如说老师提供给大家的演示动画就是用屏幕录像专家软件录制的。请同学们自学书本98至99页简单了解一下获取视频的方式并思考老师的提问(课件展示能不能从现有的视频中截取片段来作为我们的素材呢?)。
(5)教师提问:那我们能不能从现有的视频中截取片段来作为我们的素材呢?当然可以。今天我们就用会声会影这个视频编缉软件来处理,老师简单介绍会声会影软件。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学案上的要求打开会声会影软件,了解一下会声会影的界面(如图2)。
观看书本101页实践学习,从“风景这边独好”中截取“女童风车”这个片段。(任务一:视频的截取)在制作的过程中如有问题一方面可以同学之间讨论,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学案和演示动画获得帮助。老师巡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图2
(6)教师课件展示提醒:有部分学生在用飞梭栏不能精确定位,我们可以通过上一帧和下一帧按钮进行帮助(如图3)。
图3
(7)剪切出来的片段很短,我们需要怎样将它和其他的片段合并成完整的影片呢?请同学们观看书本102至103页实践学习1至3部分,自己尝试来制作。(任务二:视频的连接)教师提醒在故事版中我们可以通过鼠标拖动调整镜头文件的顺序。
(8)请同学们预览一下看看效果如何,有什么问题吗?是不是觉得镜头转换得太突然。请同学们看这一段视频是不是觉得自然多了,那是因为作者在镜头中加入了过渡效果。会声会影为我们提供了上百种过渡转场的效果供大家选择。请同学们看书本103页实践学习第4、5部分,使你的作品不仅过渡自然,而且有画中画的效果(如图4)。(任务三:镜头的过渡和视频的叠加,其中视频的叠加为进阶任务,部分有兴趣的学生完成)
图4
(9)教师提醒将加载的视频拖至覆叠轨中定位在英语剧下面,根据学生情况给予演示。
(10)优秀的影视作品怎么能缺少声音和字幕呢?请你参考书本104至105页实践学习,根据我们学案上的要求来为自己的作品配音和添加字幕。(任务四:配乐和字幕)教师提醒在音乐轨中配乐,在标题轨中添加字幕(如图5)。
图5
(11)作品就要完成了,我们可以把它刻录成DCD光盘或者发布到网上,请同学们通过菜单栏中的“分享”功能,创建视频文件,分别生成两段视频,一段为mpeg格式,一段为wmv格式,比较一下它们的不同,填写下表。(任务五:视频格式的比较)
格式 文件大小 应用场合
(12)mpeg格式是一种压缩格式适合于制作光盘,而wmv格式是流媒体格式,生成的体积非常小,因此,适合在网上播放和传输。针对不同的使用要求,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视频格式,各种视频格式之间还可以通过转换软件如格式工厂等相互转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创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时,让学生通过参考老师提供的课件,以小组协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掌握会声会影软件的基本功能,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养成一种良好互助的学习习惯。)
(13)将比较优秀的作品在课上展示,并提问:老师能不能将你们的作品随意发布到网上?不能,保护知识产权,必须征得作者的许可。
(14)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的自测(下图),检查一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15)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视频的获取方式以及了解的视频的格式,还亲自制作了一个小短片,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钻研,争取做出更多有创意的作品。
(设计意图:进一步增强认识,认同他人的优点,增强尊重他人及版权意识。提出希望激发学生再学习的热情。)
(1)信息技术初中课程采用了新教材,新教材的内容时代感鲜明,明显地淡化了技术的操练,侧重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有效地融入了《纲要》中的“立足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基本理念。“因需要而存在,因需要而发展。”新教材内容的安排有效地体现了时代对于现代公民信息素养的需要。旨在培养学生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资源进行信息的识别与获取,存储与管理,加工与表达,发布与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学生信息知识与能力的主动建构,在学习的主动参与及分享科技成果的快乐体验中强化学生信息态度与信息文化的有效内化。
(2)本节《视频的获取与加工》的内容安排上,明确了视频图像的形成原理及视频文件的获取途径与方法,介绍了视频文件的格式和各种视频播放软件,交待了如何运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简单的视频编辑。教材内容安排的目的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达到《纲要》中的目标,学会正确选择视频文件的获取途径,认识视频文件的格式,掌握下载和保存视频文件的方法;基本掌握视频文件的转换和编辑方法;熟练掌握选择使用播放软件播放各种视频文件;了解将视频发布的一般方法。
(3)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平时教师常常会从知识的前后联系、承上启下方面来设计导入。这种传统的导入方法,虽然在知识传授的连贯性方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往往由于知识陈旧或距离学生的生活太远而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因而也达不到应有的作用。设置日常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点。对于新课的导入,教师不仅仅要考虑知识层面上的承上启下,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从而设计情境,才能激发学生去积极地思维和探究。
(4)分析需求,这是本课设计的一个亮点,因为可以达成同样效果的软件不止一个,如果只是讲如何使用软件,那么学生常常在学完以后仍然不知道该怎么完成相似任务。所以,强化需求的分析,让学生先分析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过程是什么,强化对过程的了解,淡化对软件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己该怎么去完成这个任务,而不是机械地模仿老师的操作。也有利于学生以后再去学习同类软件。然后老师用一种软件来介绍制作的一般方法。
(5)学生的参与,为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正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尝试,再让尝试成功的学生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成果和方法,以激发其他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而对于任务的设置,一节课设置一个完整的任务,通过需求分析把任务分成各个小任务,并逐步提高。对于基本任务要求学生都能完成,这样就让所有学生完成了总体任务。对于有能力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完成拓展任务,对总任务做进一步的美化工作,以分层次教学,使得每位学生在上完这节课以后都有所收获。
(6)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任务设计的时候考虑到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自主探究声音的混音效果的制作。当然也让学生进行小组的合作探究与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锻炼了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7)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教学内容比较多,而且学生的操作差异性比较大,查看学生任务完成情况时耗时较多,所以,在时间的控制上有些不到位,对于个别细节问题没有能及时解决,引申部分没来得及讲清楚。对于作品的评价部分若再加上学生自评会更好,所以,还需要对细节进行弥补,提高课堂效率。但是,从这节课的导入部分开始,到后面的各个任务的设计,都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创新意识日渐增强,真正实现了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