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垂直面型AngleⅡ1错切牙区颌骨形态结构比较研究

2012-11-11 00:47任嫒姝戴红卫
重庆医学 2012年14期
关键词:骨面颌骨切牙

何 科,任嫒姝,戴红卫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 40001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正畸科收治的12~14岁AngleⅡ1错患者121例,其中男54例,女67例。按∠SN-MP的大小分为3个垂直骨面型组:高角组(∠SN-MP>40°,n=30)、均角组(29°≤∠SN-MP≤40°,n=59)、低角组(∠SN-MP<29°,n=32)。纳入标准:(1)骨性Ⅱ类、AngleⅡ1错:∠ANB大于5°,磨牙及尖牙远中关系,前牙覆盖大于等于4 mm;(2)恒牙初期:除第3磨牙外恒牙全部萌出并建;(3)无正畸治疗史;(4)上、下切牙无异位萌出;(5)头影测量片上标记点清晰。

1.2 方法

1.2.1 获取头颅定位侧位片 患者自然站立,头颅定位仪定位,获取侧位片影像,以JPEG格式保存,并传至WinCeph 8.0头影测量分析软件。

1.2.2 标记测量 根据相关研究[6-7],选定标记点、参考平面(图1)。测量项目:线距:(1)UIR-PC;(2)UIR-ULC;(3)ULC-PC(Mx AD);(4)PA-A(MxBaD);(5)UM-P(Mx ABH);(6)LIR-TC;(7)LIR-LLC;(8)LLC-TC(Md AD);(9)B-TB(MdBaD);(10)LMSb(Md ABH)。角度:(1)∠SN-PCP;(2)∠SN-ULCP;(3)∠SNUAA;(4)∠PP-PCP;(5)∠PP-ULCP;(6)∠PP-UAA;(7)∠GoGn-TCP;(8)∠GoGn-LLCP;(9)∠GoGn-LAA;(10)∠GoGn-Sb A。面积:(1)Mx ABA;(2)Md ABA。上颌/下颌比值:(1)AI=Mx AD/Md AD;(2)HI=Mx ABH/Md ABH;(3)BaI=MxBaD/MdBaD;(4)area I=Mx ABA/Md ABA。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软件作统计学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分别采用t检验及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性别组颌骨形态差异的比较结果 大部分AngleⅡ1错切牙区颌骨形态无性别差异;少数差异项表现在线距及面积上。

图1 不同垂直面型AngleⅡ1错切牙区颌骨形态结构标记测量图

表1 男性上下颌切牙区颌骨相关测量项目(mm)

表2 女性上下颌切牙区颌骨相关测量项目(mm)

2.2 在2.1基础上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颌骨形态特征(有性别差异的项目分开比较,无性别差异的合并比较。有意义的项目见表1~5。) (1)线距:①上切牙牙槽骨及基骨厚度(Mx AD及MxBaD):男性低角大于高角;女性低角大于高角、均角。下切牙牙槽骨厚度(Md AD):高角小于均角、低角;基骨厚度(MdBaD):男性低角大于均角大于高角。②上下切牙区颌骨高度(Mx ABH及Md ABH):高角大于均角、低角。③上切牙根尖点到腭侧骨皮质的最短距离(UIR-PC):低角大于均角、高角;下切牙根尖点到舌侧骨皮质的最短距离(LIR-TC):低角大于高角;下切牙根尖点到唇侧骨皮质的最短距离(LIR-LLC):高角小于均角、低角。(2)角度:①上颌唇侧骨皮质平面与SN夹角(∠SN-ULCP):低角大于高角;腭侧骨皮质平面、切牙区颌骨长轴分别与SN及腭平面夹角(∠SN-PCP、∠PP-PCP,∠SN-UAA、∠PP-UAA):低角最大,均角次之,高角最小。②下颌腭侧骨皮质与GoGn夹角(∠GoGn-TCP):高角小于均角、低角;切牙区牙槽骨长轴与GoGn夹角(∠GoGn-LAA):高角小于均角。③颏联合长轴与GoGn夹角(∠GoGn-Sb A):高角大于均角、低角。(3)面积:高、均、低角的同颌颌骨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性均如此。(4)上颌/下颌比值:颌骨高度比:低角小于均角、高角。其余各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3 男女合并的上下颌切牙区颌骨线距测量项目(mm)

表4 男女合并的上下颌切牙区颌骨角度测量项目(°)

表5 男女合并的上下颌间切牙区颌骨比值测量项目(F检验及两两比较)

3 讨 论

本研究以不同垂直面型的AngleⅡ1错畸形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Bechmann和Segner[10]的研究进行设计,测量包括线距、角度、面积、比值等方面的多个相关项目。不同于以往的相关研究多以正常为研究对象,且多从某一方面,特别是线距,进行测量研究。如邵阳等[11]对正常前牙区牙槽骨高度进行测量,结果显示正常前牙牙槽高度与垂直高度正相关。姜若萍和傅民魁[12]测量正常前牙区牙槽宽度及根尖位置,结果表明下颌平面角对正常根尖位置及牙槽宽度有一定影响。也有人对各类错畸形颌骨形态的部分相关项目进行测量。如唐娜等[13]研究AngleⅡ与AngleⅢ下颌颏部形态,结果表明矢状骨面型相同时,高角组比低角组有较小的颏厚度、颏突度和较大的颏联合总高度。李佳岭等[14]测量各类错下前牙区牙槽厚度,结果显示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下前牙区牙槽厚度以低角组厚度最大、均角组次之、高角组最小。而周力等[15]则是对正常做了全面测量研究,其结果显示正常高角者槽骨厚度窄、切牙区颌骨高度大,上颌切牙、切牙区颌骨代偿性竖直;低角者则相反的形态特征。总的来说,从上述4个方面对AngleⅡ1错进行综合性研究的报道较少见。

本研究表明,AngleⅡ1错切牙区颌骨形态与垂直面型密切相关:(1)低角者切牙区颌骨厚而低,切牙根尖距离骨皮质较远;高角者切牙区颌骨窄而高,切牙根尖距离骨皮质较近。与相关文献[12-15]的研究结果相符。应当是不同垂直面型的颌骨发生了不同代偿变化而引起的。(2)低角者前牙区牙槽骨及切牙更前倾,而高角者更竖直。这与周力等[15]关于正常的研究结果类似。可能是因为不同垂直面型的上、下颌切牙区腭(舌)侧骨皮质板发生了不同的代偿性倾斜变化。(3)不同垂直面型的颌骨面积无差异,可能是因为颌骨高度与厚度的代偿方向相反而造成的颌骨表面积无变化。

综上所述,不同垂直面型的AngleⅡ1错前牙区颌骨形态不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1)AngleⅡ1错低角患者拔除前磨牙并内收切牙的空间大,可更多地做代偿治疗;而高角者在必要时需考虑手术治疗。(2)代偿治疗时,从代偿量考虑,低角者效果好于高角。(3)因上颌代偿量大于下颌,故上颌的代偿疗效会比下颌更好。(4)无论垂直面型,移动切牙时都要防止牙槽骨穿孔、破裂及牙根脱出,尤其是高角者要小心。

[1]Edwards JG.A study of the anterior portion of the palate as it relates to orthodontic therapy[J].Am J Orthod,1976,69(3):249-273.

[2]Wong RW,Chau AC,Hägg U.3D CBCT Mc Namara′s cephalometric analysis in an adult southern Chinese population[J].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11,40(9):920-925.

[3]Alvaran N,Roldan SI,Buschang PH.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arch widths of Colombians[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9,135(5):649-656.

[4]王长辉,李琳琳,高瞻.汉族、维吾尔族正常人群男、女下颌后牙区解剖结构测量对比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33(7):814-816.

[5]李琼,孟秀英.蒙古族成人上颌骨前部的螺旋CT测量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40(5):531-533.

[6]韩保迪,栗震亚,陈红.安氏Ⅰ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形态的比较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2008,22(3):239-242.

[7]封小霞,赵志河.不同垂直骨面型生长高峰前后期骨性Ⅰ类错上颌骨生长方向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2(2):256-259.

[8]Chang HP,Liu PH,Yang YH,et al.Craniofacial morphometric analysis of mandibular prognathis[J].J Oral Rehabil,2006,33(3):183-193.

[9]Chung CJ,Jung S,Baik HS.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mphyseal region in adult skeletal ClassⅢcrossbite and openbite malocclusions[J].Angle Orthod,2008,78(1):38-43.

[10]Bechmann SH,Segner D.Changes in the alveolar morphology during open bite treatment and presiction of treatment results[J].Eur J Orthod,2002,24(5):391-406.

[11]邵阳,王培军,张晔,等.正常青年前、后牙槽高度与垂直生长型的相关性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09,25(2):210-212.

[13]唐娜,赵志河,廖春晖,等.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畸形伴异常垂直骨面型的颏联合形态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0,28(4):395-398.

[14]李佳岭,李小兵,李佳园,等.不同错类型患者下前牙区牙槽厚度测量的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26(4):399-401.

[15]周力,孙伟,白丁,等.不同垂直骨面型正常人切牙区颌骨形态结构特点[J].口腔正畸学,2006,13(1):10-13.

猜你喜欢
骨面颌骨切牙
种植体-颌骨界面微动损伤的多指标评价
成人不同垂直及矢状骨面型髁突特征的研究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成年骨性Ⅱ类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研究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紫地榆不同提取物对脱矿牛切牙再矿化的影响
不同垂直骨面型青少年患者上气道的CBCT研究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研究进展
微种植体与J钩内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变化比较
“中原第一面”背后的品类创新与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