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学术团队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以苏北某地方高校为例

2012-11-10 15:04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带头人学术建设

张 虹

( 淮阴工学院人事处,江苏 淮安 223003)

0 引言

学术团队是指由一名学术带头人作为领军人物,召集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学术骨干和研究人员,为了共同的学术、科研任务的需要,开展科学研究且长期稳定的学术团体。学术团队是高校进行学术创新、培养人才的新型组织,对于解决地方高等学校存在的师资队伍薄弱、学术氛围不足以及缺乏领军人才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个良好的学术团队也是地方高等学校提升学校内涵,提高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的有力保障。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大学学术团队作为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基本形式,逐步受到广泛和高度的重视,如何搭建一支具有“高水平、高质量”的高校学术团队已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1 地方高校加强学术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组建学术团队能够改变教师“孤军奋战”的教学科研现状,提倡个人、部门、学科团结协作,鼓励知识和技能的充分共享,在开展学术研究和科研项目申报的基础上,通过团队内部学术探讨和科学研究,促使学术观念和思想的不断碰撞创新,获得的科研成果促进了学科发展,促使团队成员在良好的团队文化氛围中拓宽视野,学术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具备自我成长、健康发展的能力,也为提高学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奠定基础。

1.2 有利于促进地方高校改善科研环境

学术团队改变了传统的教研室模式,有利于创造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在政策和制度上能得到学校大力扶持,有利于学科梯队的合理配置,形成学术自由、勇于创新、知识共享、和谐向上的科研环境。在这样的团队中,教师的科研热情能得到充分激发,易形成百舸争流的局面,使科研成果和水平更上一个层次。

1.3 有利于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和领军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学术团队的建设,通过以有课题、有思路的专家为核心组建团队,能够促进优势学科迅速发展,同时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围绕重点学科和学术团队需要,造就和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发展,使其成长为拔尖人才或学术带头人。

2 地方高校学术团队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地方高校学术团队建设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地方高校越来越意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尽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经费严重不足,但还是在逐年增加师资建设经费投入,此举使得师资队伍有了很大改善,高职比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逐年提高。可是由于办学历史短、师资队伍基础薄弱、科研起步较晚等原因,缺乏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学术团队组建与发展工作进展缓慢,没有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严重制约了学科建设和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形成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以苏北某地方高校为例,该校2000年合并升本时,师资严重不足,教师的学历、职称普遍偏低,更没有学术团队和任何科研平台。从2003年起,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文件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修订岗位津贴办法、进修管理办法;出台学术带头人与青年骨干教师选拨管理办法;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办法;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等。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该校的师资队伍已初具规模:教师938人,其中讲师、副教授及教授共有821人。这821名教师年龄及职称结构见表1和图1,学历及职称结构见表2和图2。

表1 教师年龄及职称结构表

图1 教师年龄及职称结构图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在821名教师中,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共有358名,占43.6%;36~49岁的教师共有406名,占49.5%;50岁以上教师共有57名,占6.9%。在这些教师中,教授占8.4%,副教授占27.8%,讲师及以下职称占63.8%。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该校年龄结构总体不合理,整个师资队伍偏于年轻,且职称层次偏低。

表2 教师学历及职称结构表

图2 教师学历及职称结构图

从表2和图2可以看出,在821名教师中,博士共有78名,占9.5%;硕士共有571名,占69.5%;本科及其他学历共有172名,占21%。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该校学历层次仍然偏低,高学历师资比例不高。

2.2 高校学术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 观念落后,对学术团队建设认识不到位

地方高校一般位于非省会城市,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观念更新缓慢,与重点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相对较少。因而科研水平和层次比较低,部分人甚至校领导对学术团队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总会把学术团队组建看成是教师个人的事,项目申报时临时组成的团队又处于松散状态,缺乏与他人共享、主动为学术团队建设服务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2.2 基础薄弱,难以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

由于地方高校办学历史短,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教师往往疲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客观上影响了进修和科研热情。学校为解决扩招而引发的师生比失调问题,不仅大量引进了应届毕业生,导致年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一半左右,且年轻教师进了校门就上讲台,缺乏历练和提升的时间及机会。同时,地方高校以教学为主,缺乏良好的科研协作氛围,教师往往处于单兵作战、各自为政的状态,科研力量单薄。加上学科建设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合理的学科布局结构,没有形成合理的梯队,很难组建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

2.2.3 体制落后,缺乏组建学术团队的有效激励机制

目前地方高校工资政策仍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按职称、工龄、任职年限核算工资,论资排辈现象仍占主导地位。校内岗位津贴则主要强调对教师个人教学、科研方面的考核与评价,在考评时注重科研成果的数量和个人排名,对学术的积累性和科研成果的滞后性考虑不够,这就导致教师有时为了排名,宁愿独自申报层次低的科研项目。这样的体制极大削弱了团队的合作精神和凝聚力。学校缺乏对团队整体考核激励的有效机制,在学术带头人的选拨上缺乏科学合理的遴选机制和“不拘一格”的魄力,有时还存在“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现象,重“引进”轻“内培”,挫伤了校内原有人才积极性。

3 地方高校加强学术团队建设对策

3.1 营造有利于学术团队建设的氛围

地方高校应完善校内制度建设,制定有利于学术团队建设和发展、有利于学科梯队形成、有利于创造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的政策,形成学术自由、勇于创新、知识共享、和谐向上的科研环境。

从项目申报来说,学校应鼓励学术团队成员争取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青年教师奖、跨世纪优秀人才等项目的资助。支持学术团队成员承担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科研工作和重大工程项目,通过科研经费配套或科研奖励等方式支持项目的深入研究与推进。

从学术交流来说,学校要支持学术团队成员带着成果去参加国内外学术、技术交流活动,采取多种措施,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拔他们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知名企业从事研修工作,促进他们与国内外的高水平专家与学者的学术、技术交流,鼓励学术团队成员参加各种学术团体并争取担任一定的职务,扩大学术影响力。

从平台建设来说,学校应积极搭建各类科技平台,为申报硕士点作好基础工作。各类平台是学术团队赖以蓬勃发展的土壤,加快省部级科研基地的建设步伐,为申报建设更高层次的科研基地做准备;加强横向合作平台建设,结合专业实际与大中型企业联系。除此之外,应加快产学研一体化步伐,尽早构建科技成果及转化行动计划,继续鼓励专利申请和软件著作权申请,作好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做好股份制创新型公司培育,使科学研究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多做贡献。

3.2 大力加强学术带头人培育

学术带头人是学术团队的核心层,对于学术团队的构建与成长具有关键的作用。学校既要根据跨越式发展需要,积极引进学术领军人物,也要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积极培养学术带头人。

首先,要准确定位学校发展方向,避免人才引进的盲目性。如果脱离学校实际片面追求高层次人才的数量,而不考虑学校科研人员实际情况和现有研究基础,将导致高层次人才与研究队伍脱节,不仅不利于学术团队的打造,而且容易导致原有高层次人才的流失。其次,要坚持地方高校办学特色,依照特色引进人才,通过引进的人才进一步完善特色,使引进学术带头人与学校特色打造形成良性互动影响。第三,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积极鼓励本校科研骨干申报高层次人才项目,如“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等相关计划和项目。地方高校可根据自身发展水平,出台学术带头人培养和引进计划,培养、汇聚学术带头人和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带动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3.3 鼓励跨学科组建学术团队

跨学科研究是近来科研方法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跨学科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超越以往分门别类的研究方式,实现对问题的整合性研究,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前景的新兴学科大多具有跨学科性质。地方高校科研力量较为薄弱,科研团队多以教研室成员为主,由于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有着很大的差异,成员学术背景的雷同将极大地阻碍科研团队的创新研究。因此,必须根据学校目前的实际情况,建立有利于跨学科团队组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变学术团队传统的教研室模式,建立跨学院、跨学科的研究中心,为学术团队的发展搭建科研平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集成发展,积极探索以重点学科、创新平台、重点科研基地为依托,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形成一批优秀学术团队。

3.4 完善学术团队考评激励机制

地方高校往往处于学术团队建设的初期,对学术团队的考核评价机制尚需完善。在制定考核评价制度时,可以当前事业单位推行的绩效考核制度为基础,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地方高校学术团队绩效水平的因素做系统地分析,充分考虑到学术团队的建设周期和科研周期。不仅要重视团队的科研成果,还应考核团队的人才培养、学术氛围、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团队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从而建立适合地方高校学术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5 加强团队文化建设

学术带头人的素养对于团队文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团结和谐、宽松包容、相互尊重、鼓励竞争的团队氛围能形成团队成员的归宿感和对团队的认同感,极大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学术带头人要能在思想上保持先进,在品行上能够为团队成员做出表率,与团队成员建立并保持密切的学术关系,在团队内部树立学术至上的价值理念。学术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大学是一个崇尚学术的场所。崇尚学术,减少行政干预,让大学回归学术至上,把学术价值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发扬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大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另外,还应积极构建团队交流平台,加强团队沟通合作,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团队交流平台,加快团队信息更新,促进团队沟通交流。一方面,积极运用包括即时通讯工具软件、飞信等工具创建团队群或讨论组;另一方面,可以开发团队论坛,以便互相了解彼此科研进展,交流学术心得,并对团队成果进行及时汇总,为团队申请更大项目做好积累。

[1]秦亮生,李玉荣.高校学术团队的组建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147-150.

[2]朱丽莎.科学推进团队建设,有效提高高校师资水平[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3(11):146-147.

[3]肖志鹏,王晓林,邵海翁.地方高校学术团队绩效评价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9,17(1):48-50.

[4]李磊,张明光,孟丽华.基于重点建设平台的高校学术团队建设探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31(5):544-545.

[5]刘楚佳.高校跨学科专业发展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2,23(6):76-79.

[6]罗卫东.跨学科社会理论研究概论[EB/OL].[2012-01-16]http://rwsk.zju.edu.cn/web_news.asplid=4&id=2089.

猜你喜欢
带头人学术建设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老兵变带头人助农民脱贫致富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贫困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