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灾害教育探析

2012-11-10 03:43蔡德军黄世祥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5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灾害

王 涛,蔡德军,黄世祥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灾害教育是为了达到防灾减灾目的,以树立正确的灾害观为根本,以培养灾害意识为核心,以传授应灾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1]。灾害教育的实施,有助于受教育者提升减灾防灾的知识与能力,从而能动地进行减灾防灾活动。在2005年1月联合国世界减灾大会《兵库行动框架》中,灾害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以及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SDR)认定为减轻自然灾害影响的关键因素。依据教育形态的划分标准,灾害教育可分为家庭灾害教育、社会灾害教育和学校灾害教育三种;其中学校灾害教育因其覆盖面广、对象特殊、便于开展、关联度强、示范性强等特点,成为作用最明显、影响最深远、地位最重要的灾害教育。而作为教育水平较低、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农村的灾害教育已经变得日益紧迫和重要。

一、农村学校灾害教育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特别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后,我国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把自然灾害教育摆在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位置,相继出台了许多政策,从制度层面推动学校灾害教育走向规范化、常态化、体系化。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农村学校灾害教育实际状况,笔者对安徽省蚌埠、淮南、阜阳和六安等市农村的中小学进行了实地调查走访,有效调查人数149人,其中男生56人,女生93人;学历结构,小学生31人,初中生102人,高中生16人。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对当前农村学校灾害教育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1.学生对减灾知识的了解程度

学生对减灾知识的了解程度是考量学校灾害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是学生运用灾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和前提。调查显示,对减灾知识的了解程度为“完全不了解”的占被调查学生的80.5%,一般了解的占13.4%,非常了解的只占6.1%。可见,学生对减灾知识的掌握程度总体较低,反映出当前学校灾害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

2.学校灾害教育开展形式

学校灾害教育开展形式是学校灾害教育开展层次和理念的体现,是学校对灾害教育重视程度的反映。调查显示,开展灾害教育课程的农村学校只有42.3%(表1),且采取传统的课堂教育形式开展学校灾害教育的比例占到了77.8%,宣传片教育的占14.2%,校园广播教育的占8.0%,鲜明地反映出现阶段农村学校开展灾害教育较少,且开展形式较为传统,理念不够先进。

表1 农村学校开设灾害教育课程调查结果表

3.学生参加防灾知识的演练情况

防灾减灾演练是近几年兴起的学校灾害教育新形式,对于学生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的真正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而参加过学校举行的防灾演练的学生只有67.8%(表2);且农村学校每年举行防灾演练2次及以上的仅占42.6%(表3)。可见,目前农村学校灾害教育的实施多数还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讲授阶段,对于学生防灾减灾技能的形成阶段则重视不够。

表2 学生参加学校防灾演练调查结果表

表3 学生一年参加学校防灾演练次数调查结果表

4.学生接受灾害教育的形式倾向

调查显示,学生在接受灾害教育形式倾向上,不大倾向于以往的课堂讲授和书籍报纸等渠道,比例占31.5%;而更倾向于观看电视节目或宣传片的渠道,比例达到了56.4%,通过网络媒体和家长了解的更少,分别为8.7%和3.4%。这表明,在当前信息传播手段和形式极大丰富的情况下,学生更易于、乐于通过观看宣传片和电视节目的形式来接受灾害教育,这对于农村学校灾害教育的设计和实施工作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农村学校的现状调查,结合我国农村中小学实际,农村学校灾害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理念滞后、意识淡薄、认识不到位

当前,存在于学校灾害教育领域的理念滞后、意识淡薄、认识不到位现象,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灾害教育的发展,影响了灾害教育功能的发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应试教育思维下的学生考试成绩、升学率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学校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导致学校教育组织者对学校灾害教育认识不够深刻。二是学校灾害教育进入我国学校安全教育内容体系的时间较晚,无论是作为教育管理主体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是作为教育实施主体的学校,都存在着灾害教育意识淡薄的现象,直接影响着学校灾害教育的开展。三是我国灾害教育整体上呈现出“起步晚、底子薄、要求高”的特点,学校灾害教育实施者在刚刚对学校灾害教育有一个基本认识的同时,又要迅速接受较为先进的灾害教育理念,转变跟进难度大,易出现教育理念滞后的现状。

2.内容随意性特征明显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灾害教育内容多由学校自行确定,随意性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灾害教育内容体系的设计缺乏有关权威部门的系统性、科学化指导。现阶段,地震、气象、民政等防灾减灾机构与学校的协商渠道不畅通、机制不健全,无法有效而具体地参与到学校灾害教育内容的设计、编排、审定工作之中,导致学校灾害教育的内容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二是较为繁重的应试教学任务影响了学校灾害教育内容的实施。当前,学校教学仍为应试教育,灾害教育仍没有被纳入到学校教育的主流内容之中,因此经常存在学校灾害教育内容被简化、删减,课时被压缩、挤占的现象,致使本来就缺乏体系的灾害教育内容更加零零散散。

3.方法传统,师资力量薄弱

在信息通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信息量极大丰富,信息传播方式、信息接收途径多种多样,而学校灾害教育手段依然较为传统,已经很难提高学生对防灾减灾知识的关注度和兴趣度,已经影响着学校作为学生接受和掌握防灾减灾知识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的发挥;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主要是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信息化水平不高。特别是大多数学校缺乏拥有防灾减灾知识的专业师资,普通任课教师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不扎实;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没有普遍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体系之中。

4.社会支持氛围不够浓厚、力量不够集中

当前,支持学校灾害教育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社会力量不够集中是现阶段学校灾害教育面临的困境之一。探究这一困境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社会整体的灾害教育意识不够到位、氛围不够浓厚,对于灾害教育没有前瞻性意识、全局性认识。二是作为实施学校灾害教育主体的学校,缺乏利用社会支持力量来促进学校灾害教育发展的意识。三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学校灾害教育的体制机制,特别是引导社会支持力量更多地向教育条件比较差的农村地区投入的体制机制,如此便不能很好地整合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共同致力于支持学校灾害教育。

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学校灾害教育处于非机制性运行阶段,学校灾害教育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实施机制、社会力量支持机制等尚未建立或还不健全,不适应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对学校灾害教育提出的“常态化、规范化、实用化”需求。

三、改进对策与建议

1.强化宣传,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日本全民防灾意识相当强烈,日本人在出差、旅游、入住宾馆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看“避难路线示意图”或确认安全通道的位置[2]。而我国在防灾减灾教育方面却很薄弱,国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很低,尤其是农村地区。我国应加强农村地区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向广大群众宣传防灾减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普及灾害知识、防灾减灾知识等,定期或不定期地在农村学校进行防灾教育和灾害演习,增强教师和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助以及抗灾救灾能力。

2.深化改革,将灾害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在国外,灾害教育有独立设置和课程渗透两种课程开设方式 ,虽然前者的教育教学成本较高,但效率和效果远非后者所能企及[3]。我国是一个灾害大国,面对比较薄弱的灾害教育基础以及日益增长的灾害教育需求,我国应独立开设专门的灾害教育课程。教育部应组织专家学者,秉持新课改精神,制定灾害教育国家课程标准,在教材建设和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考虑城乡、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存在的差距,使农村灾害教育的课程体系适合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4]。同时,注重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教学方法,增大体验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比重,使农村中小学灾害教育教学规范化、科学化。

3.内外并举,加快学校应急人才队伍建设

一个学校的应急人才队伍在危机情境下承受压力、适应变化和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好坏往往直接关系到应急管理的成败[5]。一是加快自有应急人才队伍建设。要把防灾减灾专业知识纳入学校教师继续教育计划,不断增强农村学校教师的应急本领,充分发挥教师这一角色在学校灾害教育活动中的主渠道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应急人才引进力度,把那些具备防灾减灾专业知识背景、熟练掌握防灾减灾技能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农村学校,进一步提高自有应急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二是加快辅助应急人才队伍建设。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帮助农村学校加快应急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建设合力,聘请公安、消防、交通、卫生、民政以及地震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农村学校辅助性应急人才,建立联系、帮扶、沟通机制,充分发挥顾问团、专家队的作用,以满足农村学校对于防灾减灾专业应急人才的迫切需求。

4.加大投入,统筹城乡学校灾害教育发展

在新形势下,各级政府要正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现实,从教育着手切实缩小城乡之间不合理落差造成的教育不公。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统筹城乡灾害教育发展,着力改善农村学校灾害教育的硬件条件,着力提高农村学校应急人才待遇,进一步激发农村学校灾害教育的活力。要进一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关心支持农村学校灾害教育的发展,充分发挥企业和公益组织的作用,拓宽社会资金向农村学校灾害教育投入的渠道,助推农村学校灾害教育活动的开展,努力缩小灾害教育方面的城乡差异。

学校灾害教育是强化社会管理、建设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农村地区,任务十分迫切。要加强对学校灾害教育的研究,深入分析学校灾害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将应急管理融入灾害教育过程,实现学校灾害教育的常态化、规范化、实用化,实现学校灾害教育的持续有效实施。

[1]张英,王民,谭秀华.灾害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初步思考[J].灾害学,2011(1):109-117.

[2]喻问琼.日本防灾安全教育的经验和我国学校的安全教育[J].教育探索,2011(7):155-156.

[3]杜永红.灾害教育:从失衡走向平衡[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5):70-75.

[4]孙蕊.简述转型时期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J].沈阳大学学报,2011(3):60-63.

[5]薛澜,王郅强,彭宗超,等.我国应急管理人才培训体系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应急管理,2011(8):12-17.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
减灾就是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