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中小学空巢现象及其对策

2012-11-10 03:43:40陈建平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5期
关键词:空巢教学质量农村

陈建平,张 炜

(1.东北大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004;2.天津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 300384)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正面临严重的空巢现象,“据统计2004年全年,全国农村共撤销小学3.17万所。”[1]农村中小学校空巢就是指条件较差的农村中小学由于没有稳定和充足的生源,加上教师不满足学校现状大量流失所造成的一种学校“没学生”“没教师”的局面,这里包含着学生和教师的双重流失。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最脆弱的地方,基础教育根基不牢会影响我国教育的未来。农村基础教育状况如果不能得到改善,将抑制我国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而当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正面临着生源减少,质量下滑,师生均缺乏有效的激励,教育资源不足等一系列生存危机问题。

一、导致农村中小学空巢的原因

1.农村新增人口的逐年减少是导致农村中小学空巢的根本原因

农村新增人口数持续下降,新增人口数下滑必然导致学龄儿童减少。“2011年辽宁全省人口中0~14岁的人口比重比第五次人口普查下降6.26个百分点”[2]。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经历过人口增长的高峰,但由于当时人们物质条件和思想观念的落后,真正意义上接受教育的人并不多。改革开放之后,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增长速度被逐渐地遏制住,加上人们意识观念的不断提高,一个家庭如果人口过多就会降低生活质量,慢慢地新增人口数减少了。学校数量不减,而学龄儿童减少,必然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也必然导致部分学校生源出现问题。

2.国家和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对部分偏远农村基础教育的关注度不够

一项好的教育政策或扶持项目对偏远农村基础教育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而且意义深远。当前,政府对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的扶持力度不够,农村中小学的学习条件很差,学费成为农村孩子读书的阻碍,社会各界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关注度不够。这一系列因素加大了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难度。

3.学生家长的观念落后及家庭条件差是导致农村中小学空巢的直接原因

在农村,有的家长观念太过落后。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孩子到了劳动年龄,就让其退学,帮家里干农活或出去打工赚钱。有的农村孩子学习成绩相当好,也很能吃苦,但是家庭条件不允许,就使他们从此离开了校园。农村家庭能够用在教育上的消费少之又少(见表1)。还有的农村学生家长由于追求学校教学质量,把读小学的子女送到城里去读书,这样也减少了农村中小学的生源。

表1 2010年按人均纯收入五等分的农村居民家庭基本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情况

4.学生主观因素上厌学,学习成绩不好

当前,农村孩子能够继续留在校园里的关键条件就是学习成绩必须优秀,如果学习成绩不能令人满意,家长不勒令其退学,学生自己也会打消继续读书的念头。

5.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及水平较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且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不高,教学方法老套古板,教学内容不充实,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升学率不高,也是导致农村中小学学生流失的原因之一。由于偏远和贫穷,部分农村中小学根本没有能力请合格的教师,在一些偏远山区,很多学校就是临时搭建起来的茅草屋,教师也是村民们推选的临时教师,教师的工资待遇极差,教学质量很难提高。

此外,校外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也很大。青少年在校内被否定,而在校外得到认同,或受到社会环境的干扰,就很可能把注意力和兴趣转向校外。家长由于亲属和朋友的干扰,有时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或择校。

二、农村中小学空巢的负面影响及其引发的相关问题

1.给学生和学生家庭带来负担

学生家长片面追求教学质量,把孩子送进城里读书,但是家长没有想到,进城读书也会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例如,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对社会事物认识不清,进入城市生活的他们,显得很迷茫。有些孩子自控能力差,很容易误入歧途。有的父母出于对孩子的关心,怕孩子吃不好,受欺负,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这对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负担很重。此外,农村孩子在城里过于自卑,平时上课不敢表现自己,就会抑制他们的发展。特别是在学生互动、交流方面,农村孩子思维相对封闭,一旦受到城里孩子的取笑,会损伤他们的自尊心。长时间和城里孩子竞争,对于农村的中小学生来说压力很大,沉重的心理负担会引发心理疾病。

2.空巢会降低其覆盖区的文化建设水平

学校的服务半径是指以学校为圆心,服务区域内最远点到学校的距离。学校对其服务半径内的居民有辐射作用,会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状态,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扮演着农村“文化阵地”的角色,大部分的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和科技培训都集中在学校进行。一个村庄的文明程度或开化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和周围的学校相关联的。如果农村中小学出现空巢,会对当地文化建设有很大影响。

3.空巢会对中国教育的整体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农村中小学空巢不仅是农村教育的突出问题,它更关系到整个教育的未来。农村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础与薄弱环节,但是随着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突出,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并没有给予农村中小学教育应有的重视,导致农村基础教育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困难。“教育的功能是社会活力的源泉,也是公平效率的保证。”[3]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不好,就会严重阻碍我国教育公平、教育平等和教育促进公平竞争的实现。

4.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好坏关系到农村民生问题的解决和整个农村的未来

农村中小学空巢给学生、农民、社会等各方面造成了许多负面的效应,如不得到妥善解决,势必减弱农村基础教育在农村发展过程中的正面积极效应,会阻碍农村重大民生问题的解决,会对整个农村稳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解决农村中小学空巢问题发展农村中小学的对策建议

“农村教育是事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的重大问题,在对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中不断引起重视。”[4]教育部长袁贵仁指出:要把农村教育放在整个教育的优先位置,教育投入要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要紧紧抓住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这个核心,加大经费保障力度,下大气力改善办学条件。笔者认为社会各界都要提高对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视。

1.要提高对农村基础教育,特别是偏远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

“从教育部门来讲,提供同样的学习环境、相同的授课教师就实现了教育供给的质量公平。”[5]国家和政府部门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扶持力度会改善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差、设施缺的现状,也可以借此来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维持稳定的生源。例如,为农村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校车,接送离学校偏远的学生。政府还可以在改善校舍的前提下为农村中小学生修建一些体育文化娱乐场所,这样也有利于他们身体和智力的开发,有利于素质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顺利开展。政府及相关部门还要为农村中小学引进优质的教师资源,保障学生获得最优质的教育与教学。“任何一项教育政策的出台总要经历实践的考验,对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能以一种正视的态度去对待,事情便会朝一个良性的方向去发展。”[6]教育政策的出台要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农村家庭培养学生一般负担较重,要适当减免学生的学费,保障农村中小学生接受义务教育,避免不必要的生源流失。此外,还有一些具体的措施:第一,切实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制。“维护教育公正、公平的原则,尽快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制,还广大农村孩子一个不仅能上学,而且能上好学的权利。”[7]第二,农村中小学要引入现代远程授课与教学方式,创建传统授课与远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育资源方面所表现出的不足,制约了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在教育起跑线上就已经输了。2006年3月,袁贵仁在深入海南省农村中小学考察时强调:远程教育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相对协调发展,维护教育公平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通过网络学习,提升专业能力。

2.力求保持适当的教学规模并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

“学校在确定发展规模时应当充分考虑教学效果的保证。”[8]农村人口稀疏,生源较少,不益把中小学发展太大规模。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会导致资源的过度浪费,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1998年Noan Fridkin和Juan Necochea在加利福尼亚的研究表明:在贫困地区,小型化的学校有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因为班级规模小,能提高教师面对面授课的效果,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较好,学习成绩也会提高。农村中小学以适当的规模招收学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利用学校的基础设施。农村中小学不是营利性组织,不能片面地追求规模效益,一味地做大自己而忽视学生成绩和素质的提高。所以,适当的教学规模和较高的教学质量是稳定生源的保证。农村基础教育是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批人才的,社会各界许多名人也都是从偏远农村走出来的,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有潜质的学生是农村中小学生存的根本。教学质量是农村中小学存在和发展的灵魂,更是农村中小学避免出现空巢的关键所在。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需要

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是他们认为农村老师教的不如城里老师好,这是一种带有偏见的看法,但农村教师需要自身提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代教学现状要求教师不单要具备专业技能,还应该具有丰富的知识涵养。比如教语文的老师也应该具有历史功底,教数学的老师也应该具有一些社会实践经验。另外,教师还应该掌握一些专业的技术技能,比如运用远程教学用具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正确指导学生实践和实验的能力。从事农村教育的教师不具备这些能力,只靠读和写是不合格的。最重要的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要有不断创新和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满足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所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素质,定期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培训和考核是农村中小学稳定的保障。

4.家长要转变观念并正确看待子女在农村中小学接受教育的益处

“学生辍学与家长的文化素质是密切相关的。”[9]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的素质与观念有时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某些家长认为读书无用,不如赚钱来得实在,就勒令孩子退学,剥夺了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而有的家长认为子女不是读书的材料,干脆就不要读。其实,一个家庭的氛围对孩子成长、成才影响很大,父母如果提供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并且正确引导他们,孩子就一定能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相反,家长无心培养孩子,并且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恶劣的生活学习环境,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多数不会对社会有益,有的甚至会威胁社会安全。由此可见,家庭、父母对孩子成长的作用相当大。

总之,解决农村中小学空巢及相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需要我们在进一步的实践中去摸索,但改善农村基础教育条件,发展农村基础教育这一前提不能动摇。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农村中小学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国家和相关教育部门要不断提高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扶持力度,解决具体而实际的问题,要避免资源不足和浪费情况的发生。当前农村中小学的空巢现象正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问题,这种空巢现象体现了农村家庭对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的一种渴望,凸显了农村基础教育的脆弱,未来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更多人的关注。实现教育公平,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必将成为一个不变的主题。

[1]斛建军,阙祥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J].榆林学院学报,2009(2):109-112.

[2]辽宁省统计局.2010年辽宁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R].国家统计局,2011.

[3]刘恩民,彭泽平.教育、阶层背景与社会流动[J].沈阳大学学报,2008(4):31-35.

[4]何尚武.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不足”问题的辩证分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8(2):40-44.

[5]周芬芬.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教育公平的损伤及补偿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9):31-34.

[6]吴飞燕.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若干问题[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1):10-11.

[7]夏裕.对于农村中学教育和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26-128.

[8]郭清扬,王远伟.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总体评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71-77.

[9]臧利娟.从学生辍学透视农村中小学教育[J].西安社会科学,2010(2):71-72.

猜你喜欢
空巢教学质量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20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 12:08:10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杂文选刊(2018年11期)2018-11-06 03:39:48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 13:12:52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