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师对学前儿童基础乐理的趣味性教学

2012-11-09 05:27税雪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乐理趣味性钢琴

税雪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 重庆 400715)

钢琴教师对学前儿童基础乐理的趣味性教学

税雪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 重庆 400715)

如今学习钢琴的学前儿童不断增多,这本是一个可喜的事情,但是,一些片面的理解仍然存在于广大学生、家长、乃至教师之中。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在孩子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过于注重钢琴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基础乐理的学习。许多人认为,基础乐理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技术性很强,不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然而基础乐理作为音乐的基石,对初学者而言,却是万万不可缺失的。本文从学前儿童学习基础乐理的必要性、钢琴教师对学前儿童进行基础乐理趣味性教学的前提条件以及趣味性教学的原则与具体实施方法这三方面,附上自己实践的例子,对学前儿童进行趣味性的基础乐理学习进行探索,期望找出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钢琴教师;学前儿童;基础乐理;趣味性教学

导论

根据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特点,学前儿童一般是指3-6周岁或 3-7周岁之间的小孩。这个时期的孩子,大脑结构日趋成熟,智能发育进一步加快,求知欲强、好奇心强,但是自我控制能力仍差。若在此时期进行正确、有效的音乐教育,将会为儿童的发育打下了良好基础,让孩子受益终生。

“基础乐理”全称为“音乐理论基础”,是学习音乐的入门课程,它就像构建音乐大厦的基石,是学习演唱、演奏等表演艺术以及和声、编配、作曲、曲式等各种理论课程的前提,是成为一个有专业素质的音乐人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在学前儿童的钢琴课上进行趣味性的乐理教学,是由“基础乐理”的课程性质和学前儿童的特点共同决定的。长期以来,许多人(尤其是非专业人士)对“基础乐理”的认识和理解,由于种种原因,仍然停留在识谱这一层面上,甚至还有人认为,只要能看懂谱子就可以了,至于其他理论知识学不学、掌握得好与不好,对歌唱和演奏并无太大的影响。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学习好基本乐理,是相当有难度的。而对于学前儿童来讲,乐理学习就更是一件“遥远”的事情了。首先,客观上来说,“基础乐理”极具理论性,对思维能力有一定要求;其次,此阶段的学生主要以丰富有趣的“游戏”教学为主,且时间还不宜过长。因此,乐理教学给学生和老师双方都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此,就更别提趣味性的乐理教学了。

于是,就此问题,本文从钢琴教师的角度,对如何实施趣味性的学前儿童乐理教学进行分析和探索,让孩子们自觉地爱上乐理,爱上音乐。

一、学前儿童学习基础乐理的必要性

(一)基础乐理的含义

“基础乐理”,讲的就是音乐最基本的知识。广义的说,它包括音乐技术理论与音乐学理论。基本乐理是所有理论的基础知识,也是为所有技巧打基础的知识。具体来讲,基本乐理的研究就是对音乐语言进行分析、比较、鉴赏的过程。包括音的特性、节拍、节奏、记谱法、音程、和弦、调式、调性、基本曲式结构等内容,涉及作曲、和声、配器、对位学和曲式等多方面的知识,尤其是视唱练耳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普通学校的音乐教学上来说,基础乐理是不能漏掉的重要成分;从专业教学上来讲,基础乐理更是成为一个有专业素质的音乐人必须掌握的知识。

(二)基础乐理的地位

1.基础乐理与钢琴教学。其实学钢琴的时候自然就包含乐理知识了,只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清楚的意识到乐理学习与钢琴教学之间的紧密性。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一开始也许并不会立马显示出学习乐理对演奏钢琴的促进作用,似乎不了解它也可以”正常”、“流畅”地演奏曲子。但随着不断加深的学习,钢琴练习中所涉及的乐理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如果乐理学习没有同步跟上的话,对学生日后的进一步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例如,对五线谱不熟悉,就会严重影响识谱、记谱;对专业术语不了解,就会歪曲对作品的理解和演奏;对旋律走向不清楚,就会模糊作品的句法;对作品结构不清晰,就会影响学生对作品正确完整的认识和驾驭。

总之,乐理的学习与钢琴的学习是紧密相连的。同时,掌握好钢琴这门技术,也可以作为乐理学习的辅助性工具,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2.基础乐理与音乐的其他学科。乐理是一切音乐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必须学好的基础知识,是音乐各科专业的基础。不管你是学声乐表演,或者器乐演奏,如果学不好乐理,必然会严重影响你专业的进步。不可想象,一个不懂得乐理基本知识的人会成为歌唱家、演奏家。而对学音乐理论、作曲的人来说,不但要懂得而且还必须精通音乐基本理论。

所以说乐理就像是语文要学拼音一样,你只有认识拼音了,才能学习汉字,汉字认识多了就能读课文、写文章、发短信、网上聊天或是发表文章。乐理还像英语要学ABCD一样,只有认识字母了才能学单词、句子、文章,二者道理都是一样的。

由此可见,乐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音乐初学者首先应该把乐理学好。

二、钢琴教师对学前儿童进行基础乐理趣味性教学的前提条件

(一)客观前提条件

1.良好的教学环境。俗话说:“环境可以塑造人,也可以改变人。”良好的环境不但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是最自然最本质的教育,是一种“无为”而治。

人的一生跟自己在童年时所处的环境好坏有一定的关系。对于学龄前期的儿童而言,良好的教学环境无疑是保证正常有效的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钢琴教师必须要给学前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尽量保持室内安静,不要在屋内随意走动,避免接听电话或者会见他人,以免孩子分心。

2.多样化的教学设备。通常在钢琴课上,学生接触到的乐器只有钢琴。然而单一的钢琴音色已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从音色上来讲,有弦乐、管乐、打击乐、电子乐、合成乐等;从节奏上来讲,有伦巴、探戈、摇摆、摇滚、迪斯科、华尔兹等;从风格上来讲,有古典、民谣、乡村、爵士、蓝草、拉丁风格、非洲风格、新纪元风格等。

在如此丰富多彩的音乐面前,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做出与之符合的选择(因为一般的钢琴教学大多是一对一的形式,因此要做到因材施教也是比较容易的),让学生适应数字化音乐环境,并把理论知识与实际音响相结合,避免纸上谈兵。

此外,就算是只有钢琴,没有条件提供其他的音响,那么在教学的时候,也应就地采取简易工具,极大限度地来丰富教学。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解音高的时候,我会让他们用事先准备好的一张两小节的五线谱和全音符(五线谱是用黑色的记号笔在白色硬纸板上画成的,全音符也是用硬纸板剪成的,沿其外缘画一圈黑色),根据琴声(范围在 c1-g1之内的三音组),把全音符摆到相应的线间位置上。这个道具简单实用,既锻炼的孩子的动手能力,又让他们把谱面和音响结合起来,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工具。

(二)主观前提条件

1.了解学前儿童的特点。首先,此阶段的孩子神经系统发育得很快。3岁时脑重1000克,7岁时达到l300克,大脑细胞活动能力增强,可从事复杂的智力活动。神经系统内抑制加工能更精确的识别事物,也利于学习更多的知识。第二,儿童记忆能力的发展以不随意的形象记忆为主。这种记忆很难服从于有目的的活动,记忆的内容和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对象的特点和儿童的兴趣。第三,学龄前期是儿童想象力真正开始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儿童的创造性想象正在发展,但仍然以再造性想象为主,以复制性和模仿性为特征。第四,此时期的儿童,情感处于易变冲动状态。非常容易受外界事物的支配。随着情景和外界刺激的转移,儿童的情感总是立即受到相应的感染。

2.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权威被过分强调,相反,儿童的主动性就被忽视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事实上,音乐是很开化很自由的,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教学。事实上,学习音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引导儿童感受音乐美的因素,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以发展和提高,而不是用单一的训练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专业的音乐家。要明白这个道理,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充电”,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加以参考:

第一,在重视程度上,应有所加强。钢琴课上,虽然是以钢琴教学为主,乐理知识为辅,但是这丝毫不能成为不重视甚至忽视乐理的理由。相反,为了更好地演奏,应在课上穿插一些相关的基础乐理知识。

第二,由于面对的是学龄前儿童,所以,应该用儿童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进行讲解,并尽量使之形象生动。另外,在教材和教具的选择上,也要体现乐理教学的多元化特点,把有目的的乐理教学“随机化,”让学生自然地接受、理解并最终掌握。例如,在讲音程时,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我告诉他们,在生活中,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的距离,我们会说多少米;而在音乐中,从一个音到另一个音的距离,则叫度。虽然叫法变了,不过实质还是一样的,都是衡量距离的单位。

第三,要多用实际音响“说话。”虽然书上的乐理知识是文字的,是死的,但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是活的,因而方法也可以是多样的。例如,当谱子上出现反复记号时,我就先用弹一首简短的、带反复的乐曲,让学生实际感受一下反复段落的效果,然后再告诉他之所以会出现一段一模一样的音乐,是因为反复记号的作用。这样,不仅把知识点传授给了学生,还让他们领略到实际运用的效果,印象自然就会更加深刻。

三、钢琴教师对学前儿童进行基础乐理趣味性教学的原则与具体实施方法

(一)把握好三大原则

1.游戏原则。游戏作为一种基本的、重要的活动形式,它是由儿童的内在需要所引发的愉快的活动,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童的游戏也是一种无拘无束、充分自在、有兴趣和愿望相随的学习活动。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游戏不仅是活动的内容,而且也是活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这不仅仅只是一个观念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技术的问题。例如在训练听辨音时值的长短中,我告诉他们四拍就像爷爷奶奶走路一样,缓慢前进;二拍就像爸爸妈妈走路一样,坚定稳重;而一拍就像哥哥姐姐走路,活泼朝气;而半拍呢就像自己走路,连蹦带跳。用各种不同的步伐来感受时值的长短,把音乐与生活结合,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节拍。

2.综合原则。儿童早期的音乐学习和人类早期的音乐活动是很相似的,唱歌、跳舞、奏乐、演戏、玩耍等往往是综合在一起的。因此,钢琴教师应该针对儿童这一特点,有意识地给幼儿提供边唱边奏、边唱边跳和边跳边奏的机会;或者在乐理集体课中组织幼儿分组担任唱、舞或奏乐的任务,体验合作的快乐;亦或者在一次活动中,安排全体幼儿交替进行歌、舞、乐三种活动。例如,我给他们训练音高时,在 C-E这三个音中,E音最高,听到 E音时,则一边唱一边做站立姿势;D音其次,听到时就一边唱一边做半蹲姿势;而 C音最低,那么听到时除了唱,还做下蹲姿势。

3.整体原则。早期儿童音乐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其特性就在于它的整体协调性。因此,钢琴教师在选择作品的时候,除了技巧、乐理上的学习以外,还得注意音乐的整体性。凡提供给幼儿学习的音乐材料、音乐学习的辅助性材料甚至材料的提供方式等都必须具有整体审美性,让儿童积极地感受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内容、情感并理解节奏、节拍、力度、速度、音色及旋律进行等一系列“音乐要素。”但我并不提倡让儿童过多地进行单纯的“音乐要素”的认知辨认活动,或者将“音乐要素”从具有整体审美情境的音乐作品中抽取出来,单独地将之作为学习与反应的材料。因为“音乐要素”仅仅是构成音乐的整体审美形象的“基本语汇”,却不等于音乐的整体审美形象本身,因而不具备激活人的审美心理动机系统的功能,也便不可能真正调动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到弱起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念这么一段字“你今天吃了吗?我请你吃面条。吃甜的,还是咸的,都由你来挑。”其实,按照人们正常的习惯,就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弱起和八分音符,以及后十六分音符了。

待他们多念几遍以后,自然地就体会到弱起的色彩了。所以,再进行讲解的时候,也就容易多了。

(二)具体实施方法

1.增强参与性。

(1)学生的参与。长期以来,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的都是教师,而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者,如此一来,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疲劳和厌倦,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角色,变主导者为引导者。这样的话,学生的参与形式就丰富多样了,除了回答问题,也可以提出问题,除了参与由老师发起的课堂活动,也可以自己发起。

例如,在弹奏左右手配合的乐曲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音程的协和与不协和,我会让他们自己先弹奏几遍,具体感受一下音与音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让他们观察,是哪些音之间的相互配合,最后再用语言表述出相应的理论知识。不仅完成了钢琴教学的课堂内容,还补充了乐理知识,最重要的是,这些都是在教师牵引的情况下,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

再如,在讲解音程之后,我便在琴上,弹了一个范围在 c2-g2之内的三音组,要求小朋友听了后,在一张用硬纸壳做成的空白五线谱上,把刚刚听到的音用笔在其相应的线、间位置上画成一副线条走向的折线图,然后说出相互之间的音程距离。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不仅能集中小朋友的注意力,还能很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师生双方都能在一个和谐愉快的环境中,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2)教师的参与。孩子们的思维跟不上成人,所以不要枯燥的陈述,多用一些图片和教具,抑或是肢体语言,把你要表达的意思形象化。多安排一些提问,会让课堂气氛很活跃。当然,诚恳的称赞也是很重要的,小孩在这方面很容易满足,你的一句表扬可能会让他兴奋好几天。另外,教师也应该不断探索和学习,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使用新的教学手段,以适应现代学前儿童基础乐理教学的需要。

比如,在学完本节钢琴课教材规定的要求以后,还可以播放一些优秀的儿童作品供学生欣赏。在聆听的同时,把相关的乐理知识与音响作品相结合。不过,一定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可能真正和孩子们融入到一起。再如,在训练声部感的时候,我让学生先单手弹一个声部,并且自弹自唱,熟悉后,由我弹奏另一个声部而加入,唱训练学生的声部感及其稳定感,这样不仅达到了训练效果,而且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了情感。

(3)家长的参与。学前儿童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和父母、亲人一起的,因此,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与家庭的参与教学密不可分。如果父母们能清醒认识到最初让小孩学钢琴的目的不是培养演奏家,而是帮助小孩弹奏优美的音乐,理解音乐,让小孩顺其自然地发展,这样更能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爱,从而也更有利于孩子对乐理的学习。

①创造良好的练琴环境。最理想的练习场所是安静的没有嘈杂声音的地方。如果家里没有一个单独放钢琴的房间,就需要家庭成员之间好好地合作。如将电视机放在另一处,或用屏风隔起来,减少冲突,以有利于孩子的练习。

②培养孩子良好的练琴习惯。要让孩子明白,练琴就像是每天吃饭、刷牙、睡觉一样,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不能忽视的。练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好是制定一个时间段,然后每天尽量都在相同的时间点练习,长期以往,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到了点不练还不习惯了。如果能达到这样一种状态,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另外,一旦开始练琴,就应在良好的环境里继续下去,不要分心,也不要做让孩子容易分心的事情。比如,可以一开始就放杯水在旁边,就比一会又渴了,一会又倒水喝,这样断断续续练习的效果好得多。

另外,练琴不是简单的手指运动,需要孩子积极思考,养成带着思考弹琴的习惯。除了温习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相关的乐理知识以外,鼓励他们多发现新的问题,然后再进行思索,比如像“为什么这里是这个音,而不是另外各音,如果是另外的音,又会有什么样的效果,这种新的效果和之前的效果相比,哪一种更好听?”之类的思考,然后带着问题去上下一次的钢琴课。

③努力建立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应当经常鼓励孩子,即使还没有完全达到要求,一旦有进步,就应该表扬。孩子在练习的时候,免不了要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时候,家长应该给予足够的耐心,不要急着纠正,同时也要注意说话的语气。比如说“你能否再使一次,这一次一定能弹出更优美的声音”,就比“弹得真糟糕”效果来得好。

在弹熟练之后,家长可以有意地提出问题,但是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尺度和难度,不要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比如,“你弹得真棒,但是我不明白这首曲子一共有几句话,你可以给我讲讲吗?”用这种诚恳的语气和虚心的方式,会让孩子很有成就感,他们会愿意思考,来回答你的问题。这样,不仅练好了钢琴技巧,还锻炼了孩子给乐曲分句的能力。

④经常带孩子观看演出。现代社会,有很多高水平的演出,形式丰富,内容精彩,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观看,让孩子接受艺术的熏陶,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和音乐素养,陶冶审美情调,开阔艺术眼界,还能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一举两得。

2.提高创造性。在钢琴教学中,注重孩子对乐理知识创造性的学习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弹熟一首曲子之后,可以让孩子即兴发挥,改变旋律的节奏进行。如果旋律声部是整齐有序的八分音符,那可以改成带附点的八分音符,又或者自己加上一些辅助音,来丰富旋律的发展等等。对一首曲子的处理,可以有多种版本,多种演奏风格,让学生自己来创造,自己来总结,每一次不同的演奏,有什么样的效果,是音乐带上个性的色彩。但是也需要注意,即兴的创作应该是完全自由的,而是有一定要求的,应该在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只有熟悉了正确规范的音乐写作,才能更好地表达音乐。

3.重视情感性。在传统的教学上,很多老师过于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音乐本身应有的情感。又或者有些老师,给学生强调有感情的演奏,但是这又如何做到呢,难道就是照着谱子对他们说“该强的强,该弱的弱”,仅仅这样,旋律就有情感了吗?

其实到了演奏的高级阶段,更多的注意力往往是放在如何更完美的展现音乐的美上。除了必须的技巧以外,对音乐风格的把握,和声走向的理解和乐句句法的分析等等,也是比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还和学生的自我修养息息相关。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音乐情感的能力。什么样的表情术语,什么样的力度、速度记号,什么样的旋律起伏,配合什么样的下键力度和速度,以及配合什么样的弹奏音色,能起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这些都是在钢琴教学中,应该加以重视的理论教学内容。

结语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钢琴教学中,往往是重视演奏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与之息息相关的基础乐理的学习,说小点,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说大点,这严重影响了我国钢琴教学的健康积极的发展。

我相信,通过老师的努力和家长的配合,在不久的将来,趣味性的乐理教学一定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到时候,孩子们就不再仅仅是一个弹琴匠而已了。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P108-111.

[2]曹理.普通音乐教育学概论[M].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

[3]周文炯.国外音乐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长沙大学学报,2002(1).

税雪(1988-),女,重庆綦江人,西南大学音乐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方向:作曲技术理论与教学方法研究。

2011-10-12

猜你喜欢
乐理趣味性钢琴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高校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的多样化教学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纸钢琴
对《标准乐理教科书》的介绍与评价
钢琴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