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红 赵静洁 李翠松 杨 勇 杨 茜 朱维清 覃 颖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4)
米氮平是去甲肾上腺素激活类和5-羟色胺激活类抗抑郁药,西酞普兰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我们分别应用米氮平和西酞普兰治疗首发抑郁症患者,并且进行了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现报道如下。
为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门诊和住院的首发抑郁症患者。入组标准:年龄20~60岁,性别不限,首次发病,无心、肝、肾等严重躯体疾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1]中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2]≥18分,未用过其他任何抗抑郁药及抗精神病药,查血、尿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均正常。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米氮平组: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龄(34.5±9.8)岁,病程(12.6±2.4)个月,西酞普兰组: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32.3±17.8)岁,病程(14.9±3.2)个月。以上各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米氮平起始剂量15mg/d,每晚顿服,3~4d后可加到30mg/d,最大剂量可加到45mg/d,西酞普兰起始剂量为20mg/d,早餐后服,视情况可加到40~60mg/d。严重睡眠障碍者可合用苯二氮 类药。疗程8周。疗效评定采用HAMD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4、8周末各评定一次,安全性评定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在治疗前、后各评定一次。结果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
两组治疗后各时点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第2、4周末米氮平组HAMD分低于西酞普兰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
米氮平组不良反应有嗜睡3例、恶心2例、头晕1例。西酞普兰组有失眠3例、恶心1例。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本研究结果显示,米氮平较西酞普兰用药后2~4周HAMD减分率高,说明起效快,用药8周减分率相当,说明两药的疗效相当,均有较好的疗效。两药不良反应轻微,无需特殊处理。因此,米氮平具有较好的抗抑郁作用,米氮平起效相对较快,并有改善睡眠的作用[3],不良反应轻微。
[1]中国精神科学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9.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上海: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2-127.
[3]李杰.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比较[J].上海精神医学,2008,20(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