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健楠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青岛 261060)
两城镇龙山文化遗址保护性规划开发研究
邵健楠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青岛 261060)
山东省日照市两城镇遗址是龙山文化的典型遗址,距今约 4000多年,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原始文化的巅峰。遗址于 1934年首次发现,1936年开始挖掘,目前已经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遗物,其中又以黑陶最为著名。然而如此珍贵的文化遗址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开发,周围居民保护意识淡薄,挖掘出来的遗址被严重破坏,遗址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珍贵价值和意义。相关部门虽然高度重视这些情况,对遗址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但相关措施并未出台和进行有效实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通过对遗址的实地考察,提出了对两城镇遗址保护性开发规划项目的建议。
遗址的概况;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遗址的保护性规划开发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距今约 4350-395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出土的代表性器物是磨光黑陶,数量多,质量精,其中又以蛋壳黑陶(分布日照、章丘)最具特色,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因此龙山文化又被称为“黑陶文化”。
两城镇遗址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两城镇,是龙山文化的典型遗址。遗址座落在两城镇西北两城河岸边,是一处自东向西逐渐高出平原的漫岗,面积 112万平方米。其文化堆积为 2-5米,上层为春秋文化,下层为龙山文化,考古学家在龙山文化和周、汉时期 400多个遗址中,先后出土了大量的石、骨、玉器和陶器,发现各类出土文物标本 3000余件。出土的各类标本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黑陶,其中胎薄质坚的蛋壳陶造型优美,制作水平最高。
两城镇龙山文化遗址 1934年由日照籍著名学者王献唐发现、1936年由梁思永、尹达(刘耀)和祁延霈先生主持发掘,出土文物存放于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和台湾博物院。1954年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对包括两城镇在内的日照七处遗址进行了调查,确定两城镇遗址范围约百万平方米。1955、1957年山东大学刘敦愿两次到两城镇调查,采集到大量陶器、石器。1958年山东大学历史系和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在此进行了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8O年代前期,临沂地区文管会、日照市图书馆,在两城镇采集到大量遗物。1988年刘敦愿报道了有关两城镇玉器、玉坑的有关资料。2000年经国家文物局和外事办批准,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美国耶鲁大学芝加哥博物馆组成中美联合考古队,历时三年进行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寄存于日照市博物馆和山东大学博物馆。这几次遗址的考古突破和挖掘采集到的许多重要文物,对丰富龙山文化的认识,深入研究龙山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研究中国上古史、文明起源与形成史等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目前针对遗址挖掘的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很多遗址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在实地调查中,笔者发现,遗址周边的民居众多,作物繁盛,周围村民的保护意识比较淡薄,有的在遗址上继续盖房子,还有的种植桑树和山药,而绝大多数的两城居民也并不知道遗址的具体位置,有的甚至错把大墓区当做遗址区。山东大学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栾丰实就因遗址被破坏而感到痛心,这些现状与遗址珍贵的历史地位极不相称。
黑陶是龙山文化的标志,也是 20世纪学者们探寻中华民族源头的重要线索和依据。1973年,山东大学历史学考古学家们在两城遗址中出土了两件举世罕见的黑陶——一件是“黑陶镂空高柄杯”,一件是“蛋壳黑陶高柄杯”,其均被国家文物局定为艺术珍品而收藏。这两件黑陶特别是蛋壳陶杯的出土,其工艺造型之精巧,陶身之薄、黑、亮堪称中国古代一绝,自此奠定了两城黑陶在龙山文化及古代陶器中的代表地位。
两城龙山文化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对鸟的崇拜,在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鸟型鬶、鸟型鼎。这时期人们除了把盛放酒水的鬶做成鸟的形状,流水的口沿捏成鸟嘴外,还普遍把鼎的三足做成鸟头的形状,表面上看是人们对鸟的关注和喜爱,其深层用意则可能蕴涵着对鸟的膜拜和尊崇,希望吃了鸟头负载的鼎里的饭和喝了鸟形鬶里的水后就能变成鸟,像鸟一样在天空自由飞翔,将生活的空间由陆地拓展到天空。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左传》也记载着当地有偏爱鸟的现象,表明这里存在过中国最早的鸟崇拜的习俗。
饕餮纹是青铜文明的代表性纹样,然而饕餮纹从何而来,却长期是个迷。1963年在两城遗址发现的一块玉锛,其纹饰与商代的饕餮纹相仿。学者们普遍认为殷商的崛起与黄河下游有关,两城龙山文化位居黄河下游,殷商王国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来自于龙山文化的,但龙山之后的岳石文化却是殷商的前身。由此可以看出,殷商文明是山东龙山文化的延续,两城的饕餮纹对殷商饕餮纹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良渚文化曾经因为突然消失而引起了众多学者们的不解。但两城遗址发现的这件玉锛,以及众多良渚文化的信息,为良渚文化的北上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良渚文化很可能在一次海水倒灌和大洪水之后选择了向江苏北部和山东东南部沿海地区迁徙的道路。两城玉锛的发现,不但提供了良渚文化的去向信息,而且其“八”字型如旋涡状的长眉又和北方地区的红山文化的纹样近似。这些信息表明:4000年前的黄河下游地区,曾经融合了黄河、长江和北方草原三大文明的精华,并最终导致了殷商文明的崛起,把中华民族推进到了文明的世界。
从距今4600年到4000年,龙山时代的先民在两城定居了600年。在这600年间,两城人不但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黑陶文化,创造了崇尚飞鸟的习俗,而且还接纳了远在江南的良渚文化和北方草原地区的红山文化,并把土著的大汶口文化和南北两大文化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和嫁接,最终把龙山文化发展成为原始文化的颠峰,为灿烂的殷商青铜文明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开创了称霸千年的饕餮纹样的先河。
正因为两城镇龙山文化遗址具有如此重要的价值,1977年它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 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两城镇遗址是国际国内大学考古研讨、历史追溯、文明起源、文化研究的基地,是考古学者和爱好者的家园,也是具有文化品味和历史底蕴的旅游圣殿,具有规划开发和研究的价值,具有不可估价的市场发展前景。
龙山文化遗址的开发对于研究我国古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保护的基础上将遗址全面综合开发出来,不仅可以深入挖掘两城镇龙山文化遗址的内涵和所赋有历史文化价值,而且可以向人们展示和宣传遗址的文化,普及相关知识,并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
然而,两城镇遗址目前面临自然和人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威胁和破坏,亟待保护。随着两城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发展也受到遗址的限制。日照两城镇遗址是龙山时代的区域中心,是中国同时期文化中少有的大面积的龙山文化遗址。然而大面积的遗址尚在地下,并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无法全面展示遗址的文化与社会价值。遗址目前的现状,迫切需要相关部门将保护性规划开发提上日程。总的要求是在保护的基础上,协调文化遗产保护与城镇发展的关系,实现遗址可持续发展,并在保护的基础上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这一背景下,笔者通过对遗址的实地考察,做出了遗址规划开发的大致方案。
现在两城镇遗址只是将埋没在地下的遗物进行了初步的挖掘,而城镇做为遗址的重点,挖掘才刚刚起步。而城镇挖掘的重点是城里的建筑物和手工业,城外的城壕也应作为遗址的一部分被挖掘出来。在大体的规划计划中,笔者建议实施遗址保护区的构想。拟建的保护区可能有选择地向公众开放,发挥其文化和社会效益。两城镇遗址的保护范围拟分为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
1.重点保护区将设在即将被挖掘的城镇遗址中重要的部分上,这部分对于研究龙山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在重点保护区中,建立一个规模较大,设施齐全的研究场所,作为研究龙山文化的考古专家和学者长期学习、交流、研究的基地。在重点保护区中,专家学者对遗址考古挖掘工作,可部分的向游客开放,让游客感受到考古工作的真实情况,揭开考古工作的神秘面纱,满足游客对考古工作的好奇。但一定要在考古现场周围设立保护设施,以防游客发生意外事故和对现场的无意破坏。
2.一般保护区可分知识展示部分和体验感受部分。
(1)两城镇遗址保护的重点是突出其作为龙山文化典型代表的文化价值,所以要在一般保护区中设立两城镇遗址博物馆,妥善保存和科学研究两城镇遗址珍贵的出土文物,充分展示和广泛传播其文物价值,全面系统地向公众展示两城镇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博物馆中,将丰富的出土文物配合好史实资料有序的陈列出来,并可以适当地利用高科技制作出一些反映先民生活的画面或者视频,提供给参观者一个视听盛宴。
(2)在体验感受部分,可以分为三部分体验区。
一是选择非重点区域,开放模拟考古发掘的现场,对有兴趣的游客进行考古学、文物学方面的培训,可以考虑让游客动手参与考古工作,不仅可以增强游客的现场考古的体验乐趣,还能普及考古学常识。还可以开展模拟文物修复等工作的活动,这样能侧面起到宣传文物保护的工作。
二是建立原始生活体验馆,复原当时的建筑物和手工业,还原当时的生活场景,可以让游客直观的参与体验先民的生活,体验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满足游客对于原始生活的好奇。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龙山文化发展过程中先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模拟下来,这样可以使游客更加了解原始社会的发展历程,普及原始社会知识,但是这个项目耗费巨大,可以在主体工程大致完工后考虑其可实施性。
三是设立黑陶手工作坊博物馆。龙山文化也被称为“黑陶文化”,出土的黑陶是中国古代一绝,为我们展示了龙山时期先民高超的手工艺制作水平。现今一大批制陶艺人在潜心挖掘研究古代制陶工艺的基础上,融合进现代工艺美术,终于使这一古老文化发展和传承下来。在一般保护区中选择合适位置修建黑陶手工作坊博物馆,该馆具有展示和体验功能,对制陶手工业作坊进行复原和模拟等综合展示的同时,开发一些让游客亲自动手制作陶器的项目。亲自动手制作陶器不仅可以作为旅游纪念品,满足自己动手体验的乐趣,而且具有纪念意义,同时也能为遗址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3.休闲服务设施。两城镇遗址位于同三高速公路东南侧,境内有驻龙山山岳生态风景区,并与日照国家海滨森林公园山水相映。因其便利的交通位置,方便游客到达;遗址紧靠潮河,有水源条件;同时遗址距离上述两个风景区较近,将遗址开发后与两个风景区相连,可以将遗址建设成为具有原始文明特色的遗址旅游休闲度假区。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进行遗址规划开发的同时,要建设满足旅游休闲度假的服务设施,以满足游客的各种需要—住宿、餐饮、娱乐等。在宾馆建设中,重点注意的是要建设符合具有遗址特色的建筑,不能一味地追求现代化,否则宾馆会在遗址中显得极其突兀,破坏了遗址风景区的面貌。在餐饮服务中,还原当时的食物和生活是不可能的,但可以结合当地周边的环境,发展地方特色餐饮:体验农家乐自助餐饮——游客自己采摘新鲜的瓜果蔬菜,自己烹饪或者交给专门人员烹饪,还可以自己动手烧烤,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
以上所说的开发项目,都是在一般保护区中进行。官方数据表明政府将融资 2亿元用作龙山文化基地研讨和旅游开发的资金。关于筹措资金的来源,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融资方式可供选择:
1.银行贷款。这个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风险小,有政府担保,不用担心不能按时打款的问题。但是这种方式只有政府参与,无法调动更多的积极性。
2.股票筹资。政府可以用入股集资的方式,召集有实力的大公司参股,而参股的公司可以根据入股分红。如果项目运行良好,这将会是一个长期盈利的项目,分红相当可观。笔者认为这种方式可供选择,可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各部门相互监督,集思广益,共同保护开发两城镇遗址。
3.融资租赁。政府将项目开发租赁给企业,由企业自己出资进行保护式的开发。企业每年交给政府租赁租金,其他的运营模式等都由企业自己来管理。但这种方式的破坏性特别大,企业有可能为了收益胡乱开发。
1.门票收益。遗址资源是独一无二、得天独厚的,这种资源带动的门票收益是可以预见的,相关部门预计遗址每年门票将会创收 600万元(含研讨费)(国家有关专家预测两城龙山文化品牌价值能达到 21.67个亿)。因为遗址风景区是在遗址基础上人工建造的产物,吸引力主要体现在初建阶段和发展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关注度会逐渐下降,游客就会出现审美疲倦,所以要求遗址的开发保护者要不断创新项目以提高游客对于遗址的关注和参与热度。
2.纪念品、体验收益。在纪念品方面,切记不能模仿别人,每一个景区都要有自己特色的纪念品。两城遗址为后世留下了精美绝伦的黑陶,后代人在祖先留下的制陶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造出了具有现实与古典价值的现代黑陶。两城镇遗址的特色纪念品就是其出土的黑陶文物,纪念品可以仿制古时的器物,也可以制作出古今风格结合的特色物品。中国绝大多数的景区主要依靠门票和纪念品来获得收益,但光以这两项收益作为盈利是远远不够而且不能持久。现今游客更多的是享受自己动手的乐趣,一定要在体验上有所创新,抓住游客的参与心理。在遗址规划中,有黑陶工艺坊供游客自己制造喜欢的黑陶,不仅可以吸引游客,同时可以在手工艺中赚取利润,游客还可以在工艺坊中买到工艺家们亲自做的纪念陶器。
3.休闲收益。盈利收益的另一部分来源就是休闲娱乐带来的收益,包括餐饮、住宿和娱乐,这些也是遗址开发需要重点规划的项目。
两城遗址是日照市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的保护性开发规划必将深化日照的城市文化内涵,为本市的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都提供了契机,同时也将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日照这座具有古城遗址和黑陶文化的古韵城市,应当积极地进行遗址的开发和保护工作,继承和发展灿烂的古文明文化遗产,将古龙山文化发扬光大。
[l]南京博物院.《日照两城镇陶器》代前言《龙山文化是中国文明的一个来源》[M].文物出版社,1985.
[2]刘敦愿.日照两城镇龙山文化遗址调查[M].考古学报,1958(1).
[3]日照市图书馆等.山东日照龙山文化遗址调查[J].考古,1986(8).
[4]中美两城地区联合考古队.山东日照市两城地区的考古调查[J].考古,1997(4).
[5]栾丰实.两城镇遗址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6]石舒波.龙山春秋[M].大象出版社,2008.
[7]郭英之.平遥古城旅游市场开发及其可持续发展评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6).
[8]宋瑞.对中国世界遗产门票问题的思考[J].张广瑞,魏小安,刘德谦.2003-2005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9]谢朝武,郑向敏.关于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的若干思考[J].桂林旅专学报,2003(2).
邵健楠(1988-),女,山东日照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历史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海洋历史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