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田地区农牧区党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2012-08-15 00:45杨雪莲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和田地区农牧区党员队伍

杨雪莲

(和田地委党校 新疆和田 848000)

加强和田地区农牧区党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杨雪莲

(和田地委党校 新疆和田 848000)

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田地区地处塔克拉玛干南缘、昆仑山北麓。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86万人,辖7县1市,86个乡镇,1371个行政村,其中农牧民党员34706名。对和田地区来说,建设一支好的党员队伍,是保持和田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推进和田地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织保证。和田地区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因此,加强和田地区农牧区党员队伍建设对推动和田地区经济发展、社会政治稳定,具有长远的重大意义。

一、加强和田地区农牧区党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一)和田地区农牧区党员队伍建设关系到整个党的先进性建设大局

农牧区党员是党在农牧区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全地区农牧民党员占党员总数的 52.4%;农牧区的党员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直接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服务,最了解农牧区的基本情况。党的方针政策主要依靠各级基层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去贯彻落实,他们是承上启下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怎样,他们的形象如何、能力如何、工作如何,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农牧区经济和社会各项工作的发展,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到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路线在农牧区的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否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因此,可以说,农牧区党员队伍的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大局。和田地区的农牧区党员队伍同样有着这样的地位和价值。

(二)农牧区党员队伍建设关系和田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处于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和田地区这样一个贫困地区,缩小同全国的发展差距,维护好社会的稳定,加快全区各方面和谐发展的要求显得的更为强烈。因为没有稳定,当前就不能发展,没有发展就难保长久稳定。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谐都离不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都需要有觉悟、有素质、有能力的人来实现。党员是农牧区群众中的先进分子,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骨干。因此,能否建设一支能适应新形势需要,有坚定理想信念,经得住考验,高素质的农牧区党员队伍,直接关系到和田地区农牧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

(三)农牧区党员队伍建设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的实现

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是我们党立足国情,根据亿万人民的共同意愿提出的宏伟目标,也是我们党必须勇敢担负起来的艰巨历史任务。党只有依靠党员来发动和组织群众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把好的政策真正变为农牧区人民的意愿和自觉行动,才能把目标变为现实,体现出“发展是硬道理”。在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矛盾进一步加剧的环境下,农牧区党员如何在改革、发展的新阶段中,正确的处理和解决好各种矛盾和问题,协调好人民内部的利益关系,做好社会主义新农牧区建设的各项工作,实现农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是摆在农牧区党员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对和田地区这样一个农牧区人口多,以农牧业为主要经济的贫困地州,要想完成在农牧区产业结构上形成“新格局”、农牧民生活水平上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上倡导“新风尚”、乡风面貌上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上健全“新机制”的任务,难度相当大。这一任务的完成,党员能不能充分调动和组织好广大的农牧区群众,当好“三大文明”的带头人将十分关键。因此,农牧区党员队伍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的实现。

二、和田地区农牧区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

长期以来,和田地区一直通过基层组织建设,来加强农牧区党员队伍的建设。尤其是近年来在农牧区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各基层组织都从建设高素质的农牧区基层干部队伍、农牧区党员队伍入手,强化村级班子建设,实施“素质工程”,取得了一些成效,也面临不少问题。

(一)和田地区农牧区党员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

1.党员老化现象仍然存在。2006-2011年,35岁以下党员人数虽没有减少,但比例呈小幅度减少趋势,35岁以下党员占党员总数的比例由 2006年的 33%降到2011年的29.5%;36至54岁党员由2006年的44%降到2005年的39.9%,而55岁以上的党员在上升;如55岁以上党员 2006年占党员总数的 23%,2010年就占到了党员总数的 30.6%。整个党员队伍仍有老化现象,而且一些县、乡情况更严重。(《和田地区党内统计报表》)

2.低学历党员仍占较大比例。从学历上来看,受本地教育水平的限制,农牧区党员队伍中研究生、本科、大专的比例非常少,就算个别有学历的也是在岗函授,因受教育程度有限,只是提高了学历待遇,高中、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占到 85.1%。像老党员党性观念强,理想信念坚定,但文化程度都偏低。

3.青年农牧民入党积极性不高,党员队伍缺乏后续力量。和田地区七县一市除和田市均属国家级贫困县(市),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一些党员、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村党支部没能力为党员、群众办实事,解决困难,尤其是困难老党员没有得到党组织应有的照顾,群众看到党员与非党员没什么区别。加上一些基层党组织由于思想认识偏差,对加强农牧民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认为只要把农牧区经济搞上去,其他一切问题均迎刃而解,从而对农牧民党员的工作很少过问,无暇顾及。也有些村党组织负责人私心杂念重,嫉贤妒能,故意压制人才,害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位子”,不愿发展年轻有为的农牧民入党,有意设置障碍,采取“拖、卡、压”等手段,将优秀青年农牧民拒之门外。这种人为设“卡”,堵塞了农牧民党员队伍的源头,制约了整个队伍的优化。

(二)社会变迁对农牧区党员队伍建设的影响

1.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双重影响。和田地区社会经济落后,但社会却处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党员和普通的群众一样,要经受着种种思潮的影响,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在受到各种物质利益的诱惑过程中,党员的信仰与物质利益之间就发生了矛盾。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里,党员所面临的生存环境与普通老百姓是一样的,并不因为你是党员就可以免除这些现实问题,有可能还要比普通老百姓付出得更多。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当与其他省份的人相比,一些党员可能会认为自己干的是最辛苦的工作,享受的是最低的待遇,认为个人付出的多而收益得到的少,当社会利益的分配又出现不公时,易诱发不平衡心里,认为“政治上没奔头,经济上没想头,工作上没干头”,挫伤了工作积极性,就将会自觉不自觉地放松党性修养,失去先进性。

2.受宗教氛围的影响。和田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 97%。以维吾尔族为主体,各少数民族几乎又是同一宗教,语言相通,风俗习惯相近,具有明显的地域人文特点。地理环境特征是各自分割的绿洲自成一体,具有很强的封闭性。绝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农牧民笃信伊斯兰教。

加之和田地区的许多民族在种族、语言、宗教、文化等方面与中西亚在历史上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已经成为境内外民族分裂主义势力、西方敌对势力和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相互勾结,进行渗透和分裂的重点地州。在这种少数民族人口多,信教群众多,宗教场所多,宗教教职人员多的情况下,宗教活动频繁,规模盛大,对一些党员、群众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致使他们对自己的信仰模糊,共产主义信念发生动摇。在解决宗教问题上,由于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常常相互交织在一起,情况复杂,政策性强,工作难度也特别大。由于和田地区少数民族党员群众的家庭成员中大多数信教;参加过朝拜的信教人数也不少,宗教活动对党员队伍的发展与建设制约大。

3.主客观环境制约因素不容忽视。

(1)自然环境恶劣,工作条件艰苦,影响党员工作的积极性。和田地区受水资源的限制,绿洲面积狭小,270万亩耕地被分割为数百片星星点点的绿洲,人均占有耕地仅 1.6亩。绝大部分耕地都是沙壤土,渗漏力强,漏水漏肥,保墒保肥能力差,部分耕地的土壤对地下沙石的覆盖仅有 50公分左右,还有不少土地盐碱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边远农牧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生存环境更差。另外,和田地区风沙肆虐,长年的偏北风吹动沙丘不断南侵,全地区每年的风沙浮尘天气就有 200多天,沙尘暴每年都达 10次以上,尤其是春季的沙尘暴肆意摧残大片大片果树的春花,有时使果树全年绝收,对田、棉苗等农作物也造成严重危害。和田地区成为胆结石、肾结石、肺心病及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区,平均寿命不但远远低于发达地区,也低于北疆乌鲁木齐、昌吉等地,生存、生活条件都比较差。

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制约了和田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和田地区贫困落后的局面,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仍然呈现不断拉大的趋势,这样的现象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党员干部产生畏难情绪和泄气思想。现实的残酷使得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失去信心,想尽一切办法调离。地域自然环境的艰苦使人才很难留住,经济的发展就更受影响,而经济越不发达,吸引住人才就越困难,从而形成了经济越落后越难留住人才,越缺人才经济越难发展的恶性循环格局。而留下的又认为:“只要能留下来,就是什么也不做,也是在为国家做贡献。”这种思想使得在工作上不思进取,徘徊不前。因而,和田地区农牧区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就相当困难。

(2)经济、文化建设较为落后,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基层党建工作。由于和田地区地理自然环境特殊,严重制约了和田地区的经济发展,长期以来造成了落后的局面。目前,七县一市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农牧民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全国农民人均收入,现有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近一半。和田地区经济的主要来源是农牧业和乡村小企业,由于科技落后,农业生产技术含量不高,畜牧业品种改良速度也比较慢,大部分村种植方式比较单一,且易涝易旱,自然灾害频繁,农牧民普遍拖欠各种税收,造成了村级经济入不敷出的被动局面。

三、和田地区农牧区党员队伍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针对以上农牧区党员队伍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因素分析,切实改进和加强农牧区党员队伍建设已刻不容缓。从当前的情况看,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优化壮大农牧区党员队伍

1.建立培养高素质入党积极分子的发展机制。培养高素质的农牧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针对农牧区党员队伍结构问题及后续力量不足等现象,必须要培养高素质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首先,加强实施党建带动团建工作。基层党组织要经常指导同级团组织开展工作,对广大青年团员进行党的知识启蒙教育,吸引优秀青年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尤其是农牧区党组织要紧密联系农牧区青年的思想实际,利用党员活动阵地,集中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形成一个良好的入党氛围。其次,充分发挥积极分子的典型示范和引路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在农牧区各项具体工作中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进行培养锻炼,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党的先进性,加强对党的宗旨、党员标准的进一步认识。同时党组织要指派素质高、熟悉党务工作的党员与他们结对子,向他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他们靠近党组织,特别要主动与致富能手,专业大户交朋友,经常与他们谈心,交流思想,帮助他们早日加入党组织,壮大农牧区“双强”党员队伍。

2.建立农牧区发展新党员的发展机制。对发展新党员要坚持标准,严格把关,党员的“入口”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前提。对入党积极分子,要严格标准,注重质量,把好入口关。目前,党员的“进出”制度中“入口”较宽,这就影响到党先进性的长久保持。严把“入口”,就是在党员发展上,要从保证质量出发,按照党章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工作,争取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发展新党员关键在质量,要建立健全发展新党员的发展机制,避免人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发展党员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让各阶层真正的优秀分子加入进来,使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结构日趋合理,使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

1.建立健全农牧区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当农牧区先进分子被吸收入党后,如何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就成了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责。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抓住党员教育管理这项工作不放松,目的也就是在于使广大党员始终保持在认识上、品行上、实际行动上的先进性。当党员教育离开了先进性这一价值诉求,一切形势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无疑都背离了我们的根本目的,是极其有害的,党员教育是提高党员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党员队伍的必然要求。党员教育要适应形势需要,发展成为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机制,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党的战斗力。

2.建立健全农牧区党员的退出机制。畅通党员的“出口”关,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一环。党员的“进出”制度中,存在“出口”较窄现象,不利于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我国党员的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具体到每个党员的点上时,就存在一些党员违反党组织纪律,做了违法违纪事件,或贪污、腐化、堕落,已不具备一名党员的基本条件,还混在党员队伍中,损害党的形象。必须要严格建立健全党员的“出口”机制,永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疏通党员的“出口”关,对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党员进行处理。既要按照“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又要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严肃进行查处。做到理想信念动摇,对党丧失信心的党员,要求退党,应实施允许其自愿退党的制度;对宗旨观念淡忘,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实行教育,对教育后不愿意改正的,实行劝诫退党制度,劝而不退的,应予以除名;对党员先进性,党组织要进行定期评议。对落后党员实行警示制度,如在 6个月内没有达到改进标准的劝其退党;对蜕化变质的人员,教育无效后,坚决清除出去,予以除名制度;由于各种原因,退党后,在日后的发展、学习中,又符合党员的条件,并且本人自愿再加入党组织,可以重新入党。

(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章对共产党员的规定和要求。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党对每个党员的基本要求,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只有在社会各个方面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共产党员才无愧于工人阶段先锋战士的称号。党的领导是通过广大党员先锋作用的影响和带动来实现的,人民群众往往是从每个党员的言行来看待认识的。尤其是和田地区农牧区老党员居多,这部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能很好地得到贯彻落实,党的基层组织才能成为农牧区坚强的战斗堡垒。党员是党在农牧区的骨干,是党在农牧区的“火种”。他们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好坏,决定着农牧区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效果,直接能影响到农牧区优秀青年对党的态度。

(四)加大对农村牧区基层党建的投入,为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经济建设需要投入,党的建设同样也需要投入,这是党的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目前和田地区社区阵地建设非常滞后,67个社区中 55个没有社区阵地,严重影响社区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建议自治区把社区阵地建设单独立项,重点予以解决。各级地方政府应在安排年度财政计划时,视各地的实际情况,拨出专项经费,用以解决基层党组织所需要的学习资料、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活动场所以及工作人员的生活待遇等问题,切实解除他们在工资福利、子女入学、住房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1]邓小平文选(1-3卷)[M].人民出版社,1993.

[2]谢英芬.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手册[M].红旗出版社,2003.

[摘 要]和田地区;农牧区;党员队伍

杨雪莲(1984-),女,甘肃酒泉人,硕士,和田地委党校助教,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2012-02-18

猜你喜欢
和田地区农牧区党员队伍
关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有效性的思考
西藏农牧区户用沼气发展的思考
新疆和田地区察合台文契约文书探析
农牧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要对症下药
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山南地区农牧区防雷现状和对策
西藏农牧区妇女健康的调查与思考
坚持标本兼治 纯洁党员队伍
和田地区洛浦县双语教育现状调查
新疆和田地区管花肉苁蓉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S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