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航,聂震球,黎雪梅,焦晓燕,赖美春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病人负性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1)
吴 航,聂震球,黎雪梅,焦晓燕,赖美春
脑卒中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是目前人类三大死亡疾病之一[1],病人病后生活不能自理,其治疗周期及康复过程相对较长,病人心理压力大,容易产出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心理,严重影响病人的早期康复、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2010年8月—2011年6月对32例脑卒中病人实施心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8月—2011年6月治疗的62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42岁~82岁,平均年龄61岁;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5岁~83岁,平均年龄64岁。所有病人经头颅CT/MRI确诊,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制定的卒中诊断要点[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人均经常规治疗后意识清醒,无精神疾病及痴呆,存在一侧肢体功能障碍。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①入院时早期心理支持:病人入院当天由责任护士热情接待,与病人做好充分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病人紧张情绪及陌生感。病人入院当天发放住院温馨卡,温馨卡详细告知疾病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与现状、护理要点,使病人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以平静的心态接受治疗。脑卒中水肿高峰期,如出现肢体瘫痪进展,病人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烦躁、悲观、失望,甚至会拒绝治疗,护士应根据具体情况对病人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介绍疾病的进展期、高峰期、恢复期的一般知识,介绍疾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式,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护士耐心倾听病人倾诉,给予支持和鼓励,解答病人疑问,鼓励其发泄不良情绪,引导病人调整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康复早期心理干预:病人病情稳定进入康复早期时护士应对康复全过程进行详细介绍,如早期良肢位的摆放、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坐位平衡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等,以及康复过程中出现的患肢水肿、痉挛、方肩综合征,足外旋等症状的应对方法,使病人了解康复训练过程了解,增强病人实施早期康复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提高执行医嘱的依从性[3]。站立行走是病人康复的第一个信念,是恢复病人尊严的第一步,护士应早期训练病人站立、行走,这对其恢复信心至关重要。康复过程漫长,当病人出现倦怠、不配合、忧虑等负性情绪时,护士应鼓励病人说出内心想法,仔细倾听病人诉说,给予解释、宣泄、暗示等心理指导,对病人取得的进步给予鼓励及肯定,并介绍成功的病例,使病人恢复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坚持康复训练。③家庭支持系统:护士要引导家属的参与,家属参与康复训练是对病人最大的支持。与家属建立有效的沟通,鼓励其多陪伴病人,在心理、精神上给予病人更多的支持[4]。④指导病人进行腹式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训练每天10 min~15 min,每天2次或3次,腹式呼吸能起到全身放松作用,改善病人睡眠,有效减轻病人焦虑、抑郁情绪。
1.2.2 评定指标及时间 两组病人均在入院当天(干预前)及出院前1 d(干预后)进行评定。
1.2.2.1 焦虑、抑郁水平评定 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病人焦虑值,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价病人的抑郁水平,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重[5]。
1.2.2.2 依从性判定 ①完全依从:病人按照医嘱接受治疗,主动并积极进行康复训练;②部分依从:病人接受医嘱治疗,但不能主动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时间达不到要求;③不依从:病人不愿意治疗,不进行康复训练。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表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比较 例(%)
3.1 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1位致残和死亡的原因,且发病率逐年增加 脑卒中病人常有偏瘫症状,加重了家庭生活和经济负担。而病人由于脑组织损伤,产生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加之脑卒中病人逐渐年轻化,年龄在42岁~59岁的病人突发脑卒中者增多,病人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出现肢体偏瘫,影响生活能力,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状态,抑郁状态严重影响病人认知、行为、语言、肢体功能的恢复,影响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增加了脑卒中病人的病死率。因此,应及早发现脑卒中抑郁病人,除了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加强康复训练外,护士应分阶段给予心理支持及干预,使病人在情绪稳定状态下更好地接受治疗。从表1可以看出,干预组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后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表2说明,干预组脑卒中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治疗依从性较好。
3.2 实施有效心理护理干预的注意事项 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减轻脑卒中病人抑郁及焦虑情绪,消除不良情绪,提高病人应对疾病的方式,提高治疗的依从性。①全面的评估:护士在病人入院的时候,应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情况、疾病情况、自理情况,及时发现病人方面的问题,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干预措施,以满足不同病人的需求。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让心理干预发挥最佳的效果。护士制定干预措施时应与病人沟通,听取病人的意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共同实施各项护理措施,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③护士应具备多学科知识:护士应全面评估病人的需求,给予病人生理、心理、疾病、生活等方面的指导,解决病人的问题,这就要求护士要有多学科的知识,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1] 王爱红,王芸,胡培.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血管意外病人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5,19(1A):37-39.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与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成巧梅,宋葆云,李玮.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患者康复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03-105.
[4] 黄芸香,刘连杏,姚心女,等.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5):426-427.
[5]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9.
Influence of mental interventions on negative emotion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stroke patients during early rehabilitation
Wu Hang,Nie Zhenqiu,Li Xuemei,et al
(People’s Hospital of Hezhou City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Guangxi 542800 China)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病人负性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抑郁、焦虑评分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脑卒中早期康复病人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
脑卒中;心理护理;抑郁;焦虑
R473.74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2.32.018
1009-6493(2012)11B-3012-02
1)为贺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编号:贺科能1012003Y。
吴航,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542800,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人民医院;聂震球、黎雪梅、焦晓燕、赖美春单位:542800,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人民医院。
2012-03-22;
2012-08-21)
(本文编辑 范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