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物价波动与宏观经济走势相关性研究

2012-11-06 06:38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2年6期
关键词:物价水平物价波动

赵 巍

(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江苏 南京 210003)

江苏物价波动与宏观经济走势相关性研究

赵 巍

(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江苏 南京 210003)

本文从探寻改革开放后江苏物价波动规律入手,先从理论上分析找出物价波动与宏观经济走势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与途径,进而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指出物价水平的大幅上涨会降低经济增长、投资与消费的增长速度,建议政府应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加强市场供给与价格监督等政策措施。

物价波动;宏观经济;VAR

物价水平是反映一国或地区宏观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它通过影响储蓄、投资、消费以及收入再分配从而影响到一国的经济发展,许多经济学家也通过理论和实证证明了物价水平稳定对经济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伴随高速增长而来的往往是物价上涨。经典理论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和就业有促进作用,而物价大幅波动却会给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危害。2010年以来,我国物价水平持续走高,社会各界通胀预期较强,调控物价成为政府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重点。因此,研究物价波动与宏观经济走势的相关性,提高政府对通货膨胀的预测和控制能力,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改革开放后江苏物价水平波动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共出现过4次物价上涨波峰,按照物价波动的幅度水平可分为三个阶段:1978-1984年为第一阶段,1985-1996年为第二阶段,1997-2010年为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我国实行的仍然是计划价格体制,因而这期间的通货膨胀主要是抑制型和短缺型,基本上不存在公开的通货膨胀,物价指数曲线较为平缓。1980年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物价波峰,当年江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6%。由于当时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仍然受“左”的倾向的影响,出现了“洋冒进”,导致国民经济改革以来的第一次过热。

1985年开始的第二阶段,供求关系开始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决定价格,隐性的通货膨胀迅速公开化,物价呈全面上涨态势。长期存在的短缺现象首先反映在价格上,引起短缺品价格上涨,并拉动物价总水平上升。这一阶段出现了三次物价上涨波峰,前两次分别出现于1985年和1988年,后一次开始于1993年,1994年达到高峰。1985-1987年,政府实施了加大固定投资、放开食品价格管制、减少财政补贴和放开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等一系列价格改革方案,物价一路上涨至1988年的波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121.9。为了抑止物价的过快增长,稳定民心,中央政府于1988年9月开始治理整顿,实行严厉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过热的经济增长才有所降温。1994年物价又一次达到高峰,1993-1995年江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率为18.2%、23.2%、15.8%,连续三年物价上涨率均超过两位数。

1996年中央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成功实现“软着陆”,1997年江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率回落至1.7%,此后江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基本在98-106之间波动,即爬行型通货膨胀,对江苏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全面系统地调查工业品价格,是1985年开始进行的工业品出厂价格调查,而江苏开展这一调查则始于1991年。如图1,江苏工业品出厂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波动趋势基本一致,而波动幅度往往大于消费价格,原因是工业品价格上涨后,到达市场销售前,中间商和零售商会吸收一部分上涨的价格,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时价格上涨幅度通常会缩小一些。

图1 1979-2011年CPI、PPI走势图

二、物价波动与宏观经济间的相互作用

物价水平的波动会对经济社会的运行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在宏观层面,经济增长、社会投资与消费均与物价水平密切相关。

(一)高经济增长带来高物价波动

经济学家用理论与实证证实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是以高物价波动为代价的,即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会引发通货膨胀。观察图2,江苏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波动趋势十分相似,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一般先行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滞后0.5-1年。1985年、1988年、1992年、1993年,都出现了经济高峰,江苏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达17.3%、19.6%和25.6%、19.8%,物价水平也随之上涨,1985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达9.5%,1988年、1989年为21.9%、17.1%,1993-1995年分别为18.2%、23.2%、15.8%。

图2 江苏省CPI、PPI与地区生产总值指数

一般情况下,经济学家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者关于物价上涨即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其一,通货膨胀具有资本累积的效应。通货膨胀作为一种“货币税”,政府通过它可以获得收入。只要政府将这种“货币税”所增加的财政收入用于实际投资,并保证民间的投资不减少,那么,这种通货膨胀性的财政融资就可以起到增加全社会投资的作用,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实际增长。其二,通货膨胀具有资源配置效应。在通货膨胀过程中,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幅度不同,可以改变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引起相对价格体系的变动,最终会使原来的资源配置状况和方式发生变动。比如,某些部门和企业在通货膨胀中价格上升幅度比较大,其相对价格提高了,从而利润增加,这就促使社会的物质资源流向这个部门,使这个部门的生产规模得以扩大,导致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其三,通货膨胀具有产出效应。产出效应是指通货膨胀对整个经济具有增加生产和就业的作用。结构主义者认为在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物价上涨率高于工资增长率,生产者可以从中获取较多的利润,产量和就业就会增加,产生产出效应。但这种产出效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社会经济活动中要存在闲置未用的经济资源,并具有在部门间的流动性。二是通货膨胀或物价上涨必须是没有被预期到的。如果是可以预期的,物价上涨率将与工资增长率一样,生产者得不到超额利润,产量与就业也不会增加。三是必须在温和通货膨胀条件下,才能有产出正效应。恶性通货膨胀会破坏社会经济生活,使生产下降,失业增加。

(二)投资膨胀势必导致物价上涨

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膨胀势必导致物价上涨。因为其首先引起生产资料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迅速上涨,传导至下游拉动零售物价上涨。这种固定资产投资对物价总水平的影响滞后约0.5-1年。由图3可知,1992年,江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率为51.7%,引发了随后1993-1994年的物价上涨波峰。通货膨胀初期可能会刺激投资,但最终会因储蓄下降导致投资减少。

图3 江苏省CPI、PPI与全社会固定投资指数

当物价上涨时就会抑制储蓄,由于通货膨胀对全社会经济的收入分配效应和财富分配效应,人们的储蓄愿望受到抑制,有了钱就想办法尽快花掉,以免贬值,储蓄不可避免地将下降,而储蓄的下降必然导致投资的下降。通货膨胀初期也可能会刺激投资,因为在初期,物价上涨高于工资上涨的幅度,企业利润增加,就会增加生产,扩大投资,因此在通胀时期那些受益于通胀的行业会吸引到更多的投资,从而加剧了投资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分布的不平衡。增加投资的成本和风险,通货膨胀会对社会经济效率产生不利的影响,会降低社会各个领域的效率,这就是通货膨胀的“非效率”效应。

(三)物价波动与消费变动趋于一致

物价对消费的作用途径主要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促进消费,收入效应抑制消费。两种效应往往是并存的,最终作用结果主要看以哪种效应为主。由图4可知,除个别奇异点,社会消费总额与物价变动趋势基本一致。

图4 江苏省CPI、PPI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数

(四)当前物价上涨原因分析

1.货币供给增加。在年度水平上,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存在着显著性的正向关系。2009年国家为应对经济危机,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60.6万亿元,同比增长27.7%,为最近十年最高增幅,比2008年高9.9个百分点;2010年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72.6万亿元,同比增长19.7%,也处于较高增幅水平。2010年我国即出现了较大范围的物价上涨。

2.需求与成本推动。2008年底我国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以及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刺激措施,社会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同时大幅增加。消费需求的增加使市场上的商品变得稀缺,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引发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与此同时,投资需求导致原材料需求增大,价格上涨,工资水平也随之水涨船高,商品成本被不断提高,传导至下游,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三、实证部分

为了验证前文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本文采取向量自回归模型从实证角度出发来验证。

(一)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经过多次试算,本文选取了1979-2010年江苏的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CPI)、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PGDP)、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增长率(PI)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PC)四个变量,共32年数据。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PGDP)、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增长率(PI)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PC)是以1978年为不变价计算的实际增长率。选取模型为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 Regression),通常用于分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影响,模型避开了结构建模中需要对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关于所有内生变量滞后值函数建模的问题。所使用计量软件为Eviews6.0。

(二)ADF与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

首先,根据VAR模型的假设前提,运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各序列均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假设。然后通过LR检验、AIC准则等五种方法综合考虑,选取VAR(1)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PGDP是CPI的Granger原因,即经济增长会带来通货膨胀。CPI是PC的Granger原因,即物价变动会影响消费。

表1 ADF检验结果

表2 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三)模型估计结果

对平稳序列建立VAR(1)模型,模型结果如下所示:

四个方程的拟合优度分别为0.6745、0.5949、0.1666和0.4958,F统计量都大于临界值,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单位根与残差检验均通过。从参数的估计结果可以得出结论:CPI受上一时期四个变量的变化影响较大,除PC外其他三个变量对CPI的影响均为正向作用。其中CPI和PGDP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下的统计检验,这说明前一期物价水平的上涨会波及当期物价水平,相关系数为0.6132,即上一期CPI上涨一个百分点,会致使当期CPI上涨约0.6个百分点;前一期的经济增长也会拉动当期物价水平的上涨,前一期GDP每上涨一个百分点,会拉动下一期的CPI上涨0.619个百分点。CPI与其他三个变量均为负相关,也就是说物价水平的大幅上涨会降低经济增长、投资与消费的增长速度。

四、政策建议

物价水平与经济增长、社会投资、消费等宏观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着复杂密切的影响关系,维持物价稳定应从多方面同时努力:

1.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控制货币供给在短时间内无法抑制物价水平上涨,但长期来看货币超发是导致通货膨胀的最终原因,因此从长期来看,控制货币适量供给、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是维持物价稳定的重要基础。

2.适当降低经济增速。经验证明,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是以高波动为代价的,适当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有助于市场有足够的反应时间,自动调节供需关系,减少市场失灵现象,从而稳定价格水平。

3.加强市场供给与价格监管。针对食品价格上涨较快的情况,应继续加强粮食、生猪和蔬菜的供给,保障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严格控制资源性产品出口,保证国内市场生产原料的供给,从商品源头控制涨价因素;对流通环节进行清理整顿,降低过高收费标准,大力清理整顿不合理收费;同时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炒作、价格垄断等违法行为。

(责任编辑:高萍萍)

10.3969/j.issn.1674-8905.2012.06.008

猜你喜欢
物价水平物价波动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11月汇市:波动率降低 缺乏方向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外汇占款和我国宏观经济因素的关系
基于panel data模型下各地区物价水平
通胀螺旋的成因及对策
通胀螺旋的成因及对策
2012,物价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