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霞
(私立华联学院 广东广州 510663)
论“数字化”在足球项目训练与比赛中的应用
吴丹霞
(私立华联学院 广东广州 510663)
足球比赛是在一块7000多平方米的场地上进行的,球员要进行运球、跑动、接应、追抢、补位等大范围的攻防技战术行动,形成了跑动变化大、对抗强、时间和距离长的特点。将足球项目训练与比赛过程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数字”的形式明确化,帮助教练员发现在训练、比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用事实、用数据、用结果代替以往笼统简单的说教式总结,提高运动员对自身表现的感性认识。
“数字化” 运动员 训练 比赛
本文所说的“数字化”,不是我们平时所提到的各种高新科技,只是通过统计、测试、监控等手段,将足球项目训练与比赛过程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数字的形式明确化,帮助教练员发现在训练、比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用事实,用数据,用结果代替以往笼统简单的说教式总结,提高运动员对自身表现的感性认识。
足球比赛是在一块7000多平方米的场地上进行,球员要进行运球、跑动、接应、追抢、补位等大范围的攻防技战术行动,形成了跑动变化大、对抗强、时间和距离长的特点。据有关资料统计,在90分钟的比赛时间里,纯比赛时间为60~70分钟,个体运动员在场上的跑动时间为31~35分钟,全场比赛,球员累计跑动距离在9000~14000米,冲刺跑多达100~140次。除此之外,在当今足球比赛中,对抗越来越激烈,拼抢越来越凶狠,一场比赛,双方争抢次数达300多次,这意味着,在60多分钟的纯比赛时间内,平均12秒左右,双方就会发生一次对抗接触。上述项目特点,决定了教练员必须遵循项目规律,有针对性的设计训练内容,科学的安排训练强度。
2.1.1 评价目的
通过数字衡量某一阶段训练课的内容安排是否合理,帮助教练员查找问题,改进提高训练训练手段及方法。
2.1.2 评价内容
统计对象:足球基地X队。
统计时间:2010年8月30日至2010年9月9日。
统计课次:8节;统计总时间:1170分钟。
个别统计对象:2人(表1)。
2.1.3 评价结果
根据统计结果及分析认为该队在此阶段的训练存在如下问题。
(1)对核心力量训练理解认识有一定偏差,将核心力量作为热身部分的重点,导致运动员在训练中容易引发伤病。
(2)忽视了足球的专项特点,在训练中运动员与球的结合内容较少,不利于专项技术的提高。结果表明在训练内容及时间的安排方面,无球训练的时间偏多,运动员在长达120~150分钟的训练课过程中,接触球的次数较少,个别练习间隔时间较长。不利于运动员个人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专项技术能力的改善,同时在低温条件下也容易引发伤病。
2.2.1 评价目的
准确评价运动员阶段性的体能状况是否适合训练比赛的需要。
2.2.2 评价内容
(1)12分钟跑,12分钟跑是运动员体能测试中评价训练水平和体能的重要指标,它是一种典型的有氧代谢运动,可以直观的反映出运动员的体能储备情况和用氧代谢能力。(2)5×25米折返跑,足球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会作大量的变向、转身等动作,5×25米折返跑是与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的急停转身,急转加速等动作方式最为接近的运动方式,被测对象在快速跑动中的速度、方向、身体重心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出运动员的灵敏素质。(3)30米跑,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的跑动一般都是以短距离加速为主,绝大部分活动平均持续4~6秒,距离为20~25米,可以说运动员一直就是重复起动——停止——起动,超过30米以上的长途奔袭的场面出现的次数极少。因此将30米冲刺跑作为衡量运动员绝对速度的测试标准,也是比较符合项目特点的。(4)立定跳远,足球运动员踢球时的摆腿速度,击球力量都是腿部爆发力所决定的,而立定跳远正是是发展下肢爆发力与弹跳力的运动项目。它要求下肢与髋部肌肉协调快速用力,并与上肢的摆动相配合,特别对下肢肌群的爆发用力能力,尤其对踝关节的力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上述几个部位,也正是足球项目动作过程中频繁使用的几个关键部位。(5)负重深蹲,“负重深蹲”也叫“负重全蹲”,负重深蹲”对整个下肢和躯干都有强烈的刺激,能锻炼股四头肌(股直肌、股中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并对竖脊肌、梨状肌、大收肌、臀中肌、臀小肌及小腿肌等也有很强的作用。此外,“负重深蹲”对心肺功能、神经调节及激素分泌等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都有积极的影响,对于足球运动员是有效且重要的力量训练手段。
表1 女足x队阶段训练内容及时数统计(单位:分钟)
2.2.3 评价结果
通过测试结果反映队伍训练内容单一,多集中于有氧代谢能力训练,应全面发展跟足球专项相关的各种素质;队员体能的欠缺主要反映在力量素质上,而力量的不足在爆发力这个对于足球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的素质指标上体现的尤为明显,爆发力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又决定了灵敏素质,队伍应在重视爆发力发展的同时,采取合理有效的训练手段。
2.3.1 评价目的
对比赛进行数据统计,对控球时间、射门次数、传接球成功率等技战术要素进行量化。结合对统计结果的收集整理,用事实,用数据,用结果代替以往笼统简单的说教式总结,提高运动员对自身表现的感性认识,同时教练组也可以通过对不同场次的数据比较,发现战术打法和阵容组合方面存在的问题
2.3.2 评价内容
以广东参加第11届全运会男子足球队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冬训期间的6场教学比赛为例(表2)。
2.3.3 评价结果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广东队场均控球时间比对手多出4个百分点;场均传中次数13个并直接创造了7个进球机会,占总进球数的一半;与对手进入对方30米区域的次数基本持平。广东队对手的实力基本代表了该地区或者该年龄段的最高水平。通过比赛我们可以看到,广东队队员们经过2007年一年乙级联赛的锤炼,心理素质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明显改变了以往那种遇到强队就缩手缩脚、无所适从的被动局面,一种从训练和比赛中获得的信心十足、敢打敢拼的霸气已初显锋芒。以对国家青年队这场比赛为例:上半场一开始因为对手是国字号球队,队员的心理上有些波动,因此被对手牵制,场面比较被动。但是下半场一旦坚决以我为主,坚持打控制球,以小范围的连续传接与对方的一味大脚长传进行周旋,场面就立刻发生改观,迫使对方只能以犯规手段来阻止我们,前25分钟连续获得五次有威胁的射门机会而对方则一次都没有,说明教练组为队伍量身打造的战术思想还是经得起实战考验的。
2.4.1 评价目的
利用心率测试手段得出的数字结果,能够最为直观地反映一节训练课或者一场比赛运动员所承受的负荷强度。
2.4.2 评价内容(表3)
2.4.3 评价结果
足球运动需要大量的能量通过有氧运动及无氧运动来交替产生。进行足球专项耐力训练的目的是:减少运动员在几场高强度运动中恢复体能所需的时间,提高他们在经常的高强度运动中的运动能力,减少在运动中特别是在训练结束时由于疲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足球专项耐力的生理机制及生理适应:中央适应——氧气运输系统外部适应——局部肌肉适应两种生理适应作用的结合能够使更多的氧气在体内得到运输以及被肌肉所吸入。足球专项耐力训练为了能够在反复的高强度的运动中进行有效地训练,教练及运动员需要对关于高强度运动的信息进行反馈交流。
一场足球比赛90分钟,一名队员在场上的平均跑动距离约在8000~12000米,其中冲刺跑的距离约为3000米。足球身体训练的目标,就是利用人体的适应性原理,通过不同的训练刺激,使机体能力满足比赛的最大要求。在身体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国内球队曾经走进一个误区,认为大运动量训练就是长距离的奔跑,就能解决足球比赛中的体能问题,结果出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昆明高原上十几支甲级球队每天一个万米跑的“壮观”场面,带来的后果就是球员们双腿僵硬,球性生疏。实际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长时间、高强度、多间歇的比赛特征,决定了足球比赛是以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进行混合供能的,其中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而无氧代谢中的ATP-CP系统则在快速、激烈的对抗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足球项目正确的身体训练方法应该是结合球的、在保证强度训练的基础上延伸负荷量的大运动量训练。
表2
心率监控测量可达到以下目的:确保运动员在耐力训练中达到或不超过设定的目标运动强度。这样教练员在训练中就能够客观地监测甚至是控制 (通过设定目标心率速度 )所有运动员的运动速度。有助于运动员在运动不恰当的情况下决定或控制操练的技巧或策略。但这要求运动员在运动时没有超过目标心率区,比如说不要在比赛的前两天或比赛后的低强度训练中进行。目标心率区与人体个性差异和训练目的要求不同而不同。在训练中,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能够设定不同的高心率区及低心率区。训练中的平均心率:训练中的平均心率, 反映一个训练内容的平均强度,也反映是十分重要的训练指标。
通过对广东队的训练及比赛情况进行跟踪测试,一节大强度训练课,160~200次/分的心率值占到全队的70%~80%,目的就是通过高强度的刺激,增大心输出量,增加肌肉在延时运动时对氧的利用效能,并且在高强度运动后,提高身体的快速恢复能力。事实证明,通过大强度有氧训练,提高了队员们有氧呼吸的能力,耐力也随之得到有效提高,有助于队员们在长时间的比赛过程中保持体力,并且有效的降低了由疲劳导致的精力不集中和动作变形等问题。同时,高强度的训练负荷也考验了队员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增强了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克敌制胜的信心。
表3 广东队心率测试对比表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孙汉超.运动训练管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3]倪宏竹.浅析polar心率表在足球训练中的运用[A].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9).
[4]陈彪,詹国祥.中国职业足球YO-YO体能测试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6,28.
[5]MAGNIMOHR, PETER KRUSTRUP, & JENS BANGSBO,fa-tigue in soccer: A brief review[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05; 23(6): 593~599.
843
A
2095-2813(2012)08(b)-0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