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跳远成绩的因素分析①

2012-11-06 07:32吕国栋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23期
关键词:落地速度运动员

吕国栋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北京 100053)

影响跳远成绩的因素分析①

吕国栋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北京 100053)

跳远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等动作组成。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与数据,对以上四个环节进行分析整理,希望能够对跳远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依据,为运动员提高成绩提供帮助。

跳远成绩 影响因素 技术分析

跳远运动包含着许多运动生物力学逻辑,目前在该方面的数据研究也较为详细,以下将从跳远四个环节的先后顺序对影响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

1 助跑

1.1 助跑方式

助跑是跳远的第一个环节,是决定踏跳准确与否的关键。所以采用何种方式助跑就显得较为重要。余文韬在《中国校外教育》发表的《浅谈跳远教学中的踏跳准确性问题》中指出助跑加速的方法有两种,即全程加速和逐渐加速。采用全程加速跑其步频和步长的增长较为稳定。但这种方法只适合有较高的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对一般学生来说,采用逐渐加速的方法[1]。对于这个观点本人并不认可,本人认为越是水平低的学生越应该采用第一种方式,因为学生对步频、步幅与节奏的运动感知较差,也就是对速度感知较差,如果采用第二种逐渐加速的方法学生是无法有效的控制以上三点,就会出现每一次助跑速度不一致的情况,当速度V在每一次助跑加速的过程中把控不一致时,定会导致每一次助跑步幅S=Vt在单位时间内误差较大,最终导致到达起跳点时踏跳距离误差巨大,如此的助跑就使得每一次的助跑都存在较大变数,而如果从一开始就全力的全程加速助跑更容易让学生把握一致的节奏进行助跑,有利于学生控制好步频、步幅及节奏,从而产生较为稳定的踏板距离,反之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经过长期有效的训练,自身运动感知较强,可以较好的感知自身的步频、步幅及节奏,从而产生较好速度体验,能够把控好逐渐加速的方法,保证踏跳的准确性。可见其提出的观点存在较大的疑问。

1.2 助跑速度

绝对速度是指动员平跑中的最高速度,助跑速度是指运动在跳远助跑中发挥出的最高速度。绝对速度对跳运动员极为重要,它是助跑速度的基础。只具备较高的绝对速度能力,才有相对较高的助跑速度,并能在达到较高的助跑速度情况下,有一定的速度储备,使运动员可以从容地做充分的起跳动作[2]。下面重点讨论一下速度与跳远成绩的关系。根据简单的物理知识:距离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在起跳角度θ相同的情况下,助跑起跳速度V0越大,沿纵轴、横轴方向上的V垂直、V水平(V垂直=V0sinθ、V水平=V0cosθ)就越大,那么V垂直越大,根据斜抛运动公式h=Vosinθt -gt2可知沿纵轴方向上飞行的高度就越大,高度越大,物体在空中飞行的时间就越长,那么跳远成绩S=V水平t就越大。其次,当助跑起跳速度V0加大时,V水平的速度也会加大,那么在落地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跳远成绩S=V水平t也会相应提高。可见变量v就决定着S,由此得出助跑速度对跳远成绩有何等的重要。前苏联学者丘巴、阿列斯基等人(1979年)的研究成果表明:“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与成绩呈显著相关,如果用L表示跳远成绩,V 表示助跑速度,则两者存在这样的关系L=0.021V2+0.725V-1.659(R=0.91)[3]。赵国雄认为:“助跑速度是决定跳远成绩最重要的因素,并且,在所有的影响跳远成绩因素中,助跑速度所起的作用大于70%”[4]。这是对助跑速度重要性的高度肯定 。所以国内外行家们都很重视跳远助跑速度与节奏的研究,认为在跳远的助跑中应发挥“最大的可控速”。所谓可控速度,即大约是本人平跑速度的 95%[5]。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外顶尖的跳远运动员100米成绩都是非常优秀的,通过他们之间的对比大致能得出绝对速度越高,其最后的助跑最大可控速度水平越高,也就是助跑速度越快,越容易跳出优异的成绩。通过分析不难理解:绝对速度越高的运动员越可以从容的降低自身的绝对速度达到降低速度利用率的结果来调整自己最适合的助跑起跳速度,虽然速度的利用率降低了,但却能够使速度、力量、角度配合达到最佳的配比,从而达到最佳成绩。

1.3 助跑距离

运动员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助跑距离,距离短了不能发挥最高有效速度,距离长了运动员到达起跳板时速度已经出现下降,所以运动员要根据自身体能状况、素质能力及成绩水平来选择助跑距离。一般为男运动员35~45米约跑18~22步,女运动员30~38米约跑16~21步[6]。当然临场比赛时自身的身体状况、天气、跑道都是影响助跑距离的因素,可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2 腾起角度

在助跑问题分析完毕之后,下一环节就是起跳,起跳角度决定了运动员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长短,要想取得理想的远度S,必须使得起跳速度在水平分量上的速度V水平与在空中停留的时间t乘积最大,这样不损失水平速度。

表1 中外优秀跳远运动员综合因素比较

腾起角作为跳远的重要因素,对跳远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腾起角是人体腾起时与地面构成的角度。大小取决于助跑速度中获得的水平速度和踏跳时获得的垂直速度”[7]。根据力学原理,将人作为一个质点来研究,其属于斜抛运动。(斜抛运动是将物体斜向射出,在重力作用下,物体作曲线运动,它的运动轨迹是抛物线,这种运动叫做“斜抛运动”。)根据运动独立性原理,可以把斜抛运动看成是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合运动来处理。利用数学推导得出则有:

其中V为抛出速度,θ为速度与水平面夹角,g为重力加速度。

水平方向的位移方程是:x=vtcosθ

取t=2vsinθ/g,代入到第一式,得到射程D=v2vsinθ cosθ/g=v2sin2θ/g(三角变换2sinAcosA=sin2A)

由以上公式推出理想条件下45度角物体飞行距离最远,但实际情况还是有差别的。1987年詹姆斯·海对优秀运动员的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腾起角在18.7°~22.8°之间;而波波夫早在1979年则建议在 20°~22°之间起跳,并认为跳至8.50~8.60m,必须有(10.6~10.8)m /s的助跑速度。1983年国内学者蔡锡元测得罗马尼亚运动员瓦莉·伊奥内斯库跳出6.54m时,其腾起角为21.15°,起跳脚将离板时重心速度为8.679m/s。比蒙跳8.90m时,起跳角为22°,而一般人能到20°就不错了[8]。通过前人研究及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优秀运动员的腾起角度大致在19°~24°之间。

3 腾空

3.1 腾空技术

人体离开地面后的空中腾越阶段,叫腾空。腾空技术是指人体在腾空运动时,通过身体上下肢动作变化实现的收腹抬腿动作,此时跳远运动员会产生向前翻转的特点,简称前旋。腾空技术也对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腾空技术包括:蹲踞式、挺身式、走步式三种。目前国内外教科书和文献资料以及跳远运动实践都普遍认为:走步式腾空技术克服身体前旋较挺身式腾空技术优越;挺身式腾空技术克服身体前旋较蹲踞式腾空技术优越。

3.2 摆动动作

摆动动作是跳远中一个既重要但又常常被忽视的组成部分,事实上摆动动作对起跳效果的贡献率可达到15%~25%,因此摆动动作在跳远技术教学中是一个不可轻视的因素。摆动动作分为摆动腿的摆动和双臂的摆动,它们的摆动效果不仅影响到起跳的技术动作结果,而且对起跳力量和起跳速度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训练中就特别要注意发展那些与摆腿和摆臂动作有关的肌肉力量,以便加大摆动动作在起跳动作中所起的积极作用[9]。从力量角度看,有实验证明起跳腿在蹬伸用力过程中,摆动腿提供的摆动力量占总用力值的36.7%,若将双臂的摆动力加上去,占总用力值的63.7%,这就说明起跳时由于腿和臂的摆动增加了对地面的压力,从而获得了更大的支撑反作用力,因而使身体在起跳时获得了更大的速度。从身体平衡的角度看,两臂和摆动腿随着起跳腿的缓冲、蹬地动作的进行而在作积极的摆动。由于两臂的摆动使得肩轴扭转,其扭转的方向与腿的摆动所造成的髋轴的扭转方向相反,正好使两者的动量矩相互抵消,因而维持了身体的平衡,避免了身体沿纵轴方向的旋转,并且为身体在空中的平衡和落体创造良好的条件[10]。

4 落地

最后一个环节落地在平时的训练中常常不被重视,但细节决定成败,经济适用的落地能够有效的提高成绩。在跳远比赛中,低水平运动员常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落地时滑行不够加之屈膝不够,臀部落在落地点的后方,使得成绩大大减少;(2)落地后习惯性的手撑地,犯了低级错误;而高水平运动员可通过身体的控制,将双腿充分向前伸展,落地时与地面的夹角降至最低,这样有利于运动员延缓落地时间,从而增加落地时的水平距离;(3)可以更好让身体落地时向前滑行,使得双脚以上的部位落地时落在远离双脚落地点的位置,不至于损失有效成绩。有些的运动员采取侧倒的动作落地,都是为了避免成绩无谓损失的有效方法。可见良好的落地技术是在控制好躯干稍有前倾的同时,使两腿高抬和向前伸展,并一直保持到脚跟即将触沙前,而当脚跟一接触沙坑,膝关节就要弯屈缓冲髋部前移,两臂由后向前摆动,使身体重心尽快移过落地最近点。所以训练时一定要通过关注以上细节来提升比赛成绩以及比赛时成绩的稳定性。

5 结论

(1)通过对助跑方法的分析得知,选择什么样的助跑方式首先要有细致科学的依据,其次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2)根据数据资料及推理显示:要提高跳远成绩一定要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能力,这是影响运动成绩因素的重中之重。(3)通过推导及前人的数据研究,得知腾起角度也是影响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在训练过程中应该根据这些数据有目标的练习。(4)选择先进的空中动作对提高跳远成绩也是大有好处的,所以在自身能力许可的情况下应该选择有利于提高成绩的动作。(5)不要忽视跳远主要技术动作以外的技术,处理好这些动作会对跳远成绩有较大的帮助。

[1]余文韬.浅谈跳远教学中的踏跳准确性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0(11):155.

[2]赵琦,郭建民.对优秀跳远运动员几个技术因素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3):10~12.

[3]B·B·丘巴.跳远时身体重心移动的生物力学分析(苏)[M].体育理论与实践,1982(2).

[4]赵国雄.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1992(4).

[5]张伟.对跳远助跑技术的分析[J].实践与探索,2006,314.

[6]申鸽,张晋利.试析制约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1999,16(6):56~58.

[7]李建英,刘亚.对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4):100~102.

[8]许彤.跳远踏跳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2):50~53.

[9]杜四武.浅谈跳远技术教学中的速度训练[J].科技教育,2010(22):214.

[10]乔柱.跳远起跳阶段的生物力学分析[J].天中学刊,2005,20(5):54~55.

G620

A

2095-2813(2012)08(b)-0016-02

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资助项目。

猜你喜欢
落地速度运动员
行驶速度
速度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房地产税:靴子何时落地?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午后
图侃天下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