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进
(安徽工程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系统论观照下的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兼析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刘进
(安徽工程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实践教学是高校本科教学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十分重要。从系统论的角度,就如何适应就业市场需求,构建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构建原则、框架、运行及宏观管理模式。
英语;实践教学;应用能力;综合素质;职业素养;竞争能力
根据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布的 2006-2010年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以及麦可思研究院2006-2010年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包括英语专业在内的十大专业因就业率持续走低,已连续多年被列为“红牌专业”。英语专业从“供不应求”转变成“就业困难”的现象表明了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目前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英语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何种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保持较强的竞争力?根据2007年我们在江浙皖地区所做的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调查,70%以上的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培养质量不太满意,主要是他们的实际能力尚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表现在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不够理想,职业素养欠缺。他们需要的是那些既具备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实践能力,工作上手快、适应能力强、能“即聘即用”的现代职场人。
从市场需求看,原先那种纯语言文学类型的英语人才早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英语+特长+综合素质”的一专多能应用型高级英语人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学生的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仅靠理论教学无法实现,必须有与之配套的实践教学予以支撑,它是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因此,要培养社会需求的现代英语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改革至关重要。本文以系统理论为依据,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就如何适应就业市场需求,构建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深入探讨,提出构建原则、框架、运行及宏观管理模式,以期对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高级英语人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
英语专业脱胎于文科类院校,传统上注重语言文学的教学,不免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学分比例总体较低,环节较少,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多数学校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来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然而这些活动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与理论课的关联度也不够,且系统管理粗放,运行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体系设计理论依据及原则
按照系统论观点,任何系统“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的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1]。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强调[2],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性。
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它们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它们也不是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而是彼此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作用来实现系统的特定功能。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系统论为我们构建创新实践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应当根据系统的特点和规律很好地控制、管理、改造我们的实践系统,使它的存在更合乎我们的目的需要。也就是说,研究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协调各要素关系,优化系统,使功能达到最大化。
因此,根据上述理论以及外语教学的规律,同时针对传统实践体系的问题所在,在设计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目标性原则,系统的创立是为了实现某一特定功能。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必需在宏观上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和校本人才培养目标,并且要符合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设置,使其与学校以及英语专业教学体系相呼应。二是整体性原则,体系中的各环节安排不仅要体现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功能上,还应体现出系统层级分明,各环节不是简单堆砌,要保证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三是循序渐进性原则。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尤其是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很难通过短期集训得以实现,而必须通过四年不间断的努力来完成,并且具有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过程特点,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四是开放性原则。系统论认为,任何一个有机的系统必须是对外开放的,否则难以维持其生命力[1]75。这一动态平衡特征意味着实践教学体系始终处于动态,必须在运作中注意不断调整、改进和完善,使其达到最佳功能效果。
(三)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按照以上原则,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多年来积极探索本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形成了如下框架:
图一:
如图一所示,该系统由“基础教育实践”、“专业教学实践”、“科学素质实践”、“综合素质实践”四个模块构成。
模块1为基础教育实践,该环节按学校要求制定,和其它专业要求同步,具有共性和纲性特征,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获得初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需要说明的是原学校指导性框架中部分环节,如生产劳动、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综合设计等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符合英语专业实践的环节(在其它模块中体现)。
模块2为专业教学实践,是体现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特色的最重要的模块,注重的是学生专业素养、应用能力、创新思维意识和职场素质的培养。该模块实践环节的安排,不仅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技能,如各种语言技能竞赛、配音和短剧表演等;而且尤其突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意识的培养,如紧密联系各方向理论课而设置的实践环节:专业实习和考察、应用型笔译实践(科技英语、经贸英语、机械电器英语和合同翻译等)、口译实战(联络陪同口译、接续口译等)、机器辅助翻译、摹拟商务谈判、小型项目设计、外贸制单及流程、各类专业资格考证等。要完成这些实践任务,学生必需根据已学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认知策略对任务进行认真研究→发现问题→独立分析思考→尝试解决→再发现问题→再尝试解决这样一个循环过程来建构新知识,锻炼自己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些实践环节的安排无疑也为学生未来走向职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模块的另一个特点是紧密结合理论课的学习和进度,循序渐进,贯穿四年教学过程。如技能型的环节多在1-2年级完成,与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关实践教学安排在高年级阶段。
模块3是科研素质实践,除了重点抓好学校安排的毕业论文或设计外,还通过学生申报自己的科研项目、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撰写学期论文来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从更高层次上提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科研创新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模块4是综合素质培养。职场不仅需要专业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人才,更需要综合素质和职场适应能力优秀的毕业生。模块4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训练平台:形式多样的拓展实践环节(如项目设计一栏)、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各类社团活动和课外活动等仅凭借学生单方面知识和能力是无法完成的。这些实践环节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灵活的处事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锻炼他们运用自己的综合知识去完成任务,最终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为今后在职场上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类事务和人际关系做了一定的铺垫。
按照系统论理论,上述四模块教学环节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形成了与理论教学相配套,课内课外相结合,层次清晰,构架完整,又符合本校特点的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
(一)系统运行效果
该实践教学体系经过几年的实施,渐渐彰显出它的成效: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空前被调动了起来,专业视野开阔,动口、动笔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大幅提高,创新意识增强,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协调、沟通能力明显改善。近五年来,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们在各级别赛事上有不俗的表现,如获得全国理工院校(杯)英语辩论赛银奖(2008),全国“希望之星”英语演讲大赛安徽赛区一等奖并获全国半决赛资格(2007),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专业组(安徽赛区)一等奖(2007,2008,2010),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金奖(2007)和银奖(2009),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安徽赛区二等奖3个(2007,2011)、三等奖5个(2007-2011),第三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华中赛区)二等奖(2011),首届全国口译大赛安徽赛区三等奖(2010),安徽芜湖市笔译大赛二、三等奖以及团体排名第一(2010)等等。全国英语专业四级统考一次通过率从2004年的67.67%逐年上升到93.07%,高出全国平均值30多个百分点,高出理工院校平均值近30个百分点。在就业方面,毕业生就业率每年达98% 以上,就业层次也在不断提高。2009年6月,我们对近三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30家)发放了问卷调查,收回28份。问卷主要就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英语应用能力、“即聘即用”、基本职业素养等征求了用人单位意见。反馈信息总体上对我们的毕业生质量评价较高(详见表一)。在28家单位工作的36位毕业生中,有3人升为总经理助理,14人为部门负责人,16人担任项目经理,25人从事口笔译工作,3人合伙创业。以上数据说明我们培养的英语人才愈来愈贴近了市场需求,已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表一:问卷调查信息反馈汇总
然而,在欣慰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发现,并非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该实践教学体系虽然大大促进了学生应用能力、综合素质的和职业素养的提高,然而其强大的功能尚未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因为有不少实践环节是开放型的,要靠学生的主动参与,如各单项和综合技能大赛、部分口笔译活动、摹拟谈判、社团组织工作等等。系统设计最终还是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来实现系统设定的目标。因此,我们提出了借用学分和选修课的管理模式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通过对各实践环节实施学分管理和分类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部分环节形同虚设或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发生,而且能大大提高系统运行和管理绩效,使所有学生都能从中获益。
(二)创新宏观管理模式
各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大多由两部分构成:校定环节(以学分管理)和院系组织的被称之为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开放式)。在图一所示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就英语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而言,院/系定实践活动比校定环节内容多、分量重,是英语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手段,往往受益人数大受影响。如果对这一部分实践教学环节也实行学分管理和分类管理,情况则大不相同。参照安徽工程大学本科专业学年学分制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意见,借鉴学分制和选修课的管理模式,我们为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了学分分类宏观管理模式:
表二: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学分分类宏观管理模式
从表二可以看出,该宏观模式按层次分类型管理,每生必需按照学校和院系两个层次的要求完成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顺利毕业。要实施以上管理模式,需要学校给与政策上的支持和院系出台具体的管理办法。我们于2009开始,从英语实践教学体系(图一)后面的三个模块中选出了部分环节,对其进行学分分类管理试运行。尝试2年下来,收获显著: 1)整体参与面扩大到每一位同学,他们必须按要求参加必选和限选实践教学活动以取得相应学分,改变了以往一些实践活动只有部分或少数学习优秀学生参与的局面;2)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目的更加明确,大大促进了理论教学;3)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要我参与”转变成“我要参与”,其应用能力、创新意识、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当然,困难和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如院系管理工作量加大了;相关教师的工作量也有所增加;需要补充更加具体的管理办法,规范管理;必须与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密切合作,协调工作等等。 此项工作虽然刚进行2年多,但师生们已尝到了甜头。
本文结合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学改革,探讨了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理念、原则、框架及运行,并就其配套的宏观管理模式的试运行效果进行了阐述。实践证明该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大大促进了他们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我们坚信只要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建设瞄准职场需求,科学合理安排各实践环节,注重系统的整体运行效果,加强有效管理,就能实现其功能的最大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较高综合素质的高级应用型英语人才。
[1]黄津孚.现代企业管理原理[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
[2]冯·贝塔朗菲.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M].林康义,魏宏森,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H319.3
A
2095-0683(2012)01-0175-04
2011-11-15
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100725);安徽工程大学教研项目(2008yiy13)
刘进(1958-),女,安徽芜湖人,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校 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