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娜
(淮北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皖北旅游区旅游合作格局下淮北旅游发展战略分析
丁晓娜
(淮北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皖北旅游区旅游合作是安徽省的一项重要区域发展战略。淮北旅游业是皖北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把握皖北旅游区旅游资源区域特征、旅游经济区域特征、旅游企业区域特征、城市综合竞争力区域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淮北旅游业在皖北旅游区的比较优势、劣势,指出淮北应采取精品战略、错位战略、区域合作战略等积极参与皖北旅游区旅游合作。
皖北旅游区;旅游合作;淮北;旅游;发展战略
皖北旅游区位于安徽省中北部,地处淮河中游,主要包括安徽省亳州、淮北、宿州、阜阳、淮南、蚌埠六个地级市。2003年12月,皖北六市成立了皖北旅游协作区,旨在将皖北作为一个完整的旅游目的地进行合作开发,打造整体形象,统一推向旅游市场。这一举措拉开了皖北旅游合作的序幕。2006年12月,皖北六市共同签署了合作宣言,将建立新皖北旅游协作小组、定期会议制度和景区(点)联手协作互动机制,共同打造新皖北无障碍快速旅游通道,培育新皖北旅游整体品牌。近年来,安徽省提出构建皖北旅游板块的开发思路,为皖北六市旅游合作提供了绝好机遇。作为皖北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淮北应采取何种战略积极参与皖北旅游区旅游合作,促进自身旅游业发展,值得研究。
(一)旅游资源区域特征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皖北旅游区各市应采取何种战略参与区域旅游合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首先应分析区域内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与差异[1]。
品牌旅游资源的数量、类型基本上可以反映区域旅游资源的富集程度和特色。如表1所示,皖北旅游区以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见长。从品牌旅游资源富集程度看,淮北缺少具有强烈市场号召力的景区(点),与其他各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从品牌旅游资源特色看,各市旅游资源差异性明显,有利于旅游资源的错位开发。
表1皖北六市主要品牌旅游资源(截至2010年底)
(二)旅游经济区域特征
选择各市国内旅游者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者人数以及旅游外汇收入作为比较参数分析可以看出:蚌埠处于领先地位,旅游经济效益好;淮北处于落后地位,旅游经济效益差。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淮北旅游景区(点)数量少,市场号召力不足,导致慕名而来的旅游者非常少,留客能力低。
表2 2010年皖北六市主要旅游经济指标
(三)旅游企业区域特征
旅游企业的经营状况是衡量区域旅游业发达程度的指标之一。选择各市星级饭店数量以及旅行社数量作为比较参数分析可以看出:淮北的星级(三星以上)饭店数量、旅行社数量最少。这反映出淮北旅游企业的总体规模落后,档次较低。
表3 2010年皖北六市饭店与旅行社发展情况
(四)城市综合竞争力区域特征
城市综合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是城市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支撑系统。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1)提供的资料,皖北各市城市综合竞争力普遍较弱。相对来说,蚌埠具有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人力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城市基础优势、文化优势、科教优势等,综合竞争力领先于其它各市,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依次为淮北、淮南、宿州、亳州、阜阳。
(一)优势分析
1.旅游资源优势
淮北的优势资源是因煤炭开采形成的众多湿地,其面积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加之拥有相山、龙脊山等休闲健身场所,古镇、老街等时尚旅游资源,有利于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淮北历史文化悠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处,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其中柳孜运河码头遗址正在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约公元前200年的临涣土城为全国唯一现存的镇级土城墙;双堆集烈士陵园还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淮北工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如煤矿井、黄里、洪庄,有利于工业旅游和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
2.旅游后发优势
后发区域是指发展起步较迟,发展水平较低,发展阶段落后的一类区域,是和先发区域相对应的一类[2]。淮北旅游业刚刚起步,发展比较落后,旅游资源开发刚刚启动,属于旅游经济的后发区域。其休闲旅游资源独特,尤其湿地资源旅游环境容量大,旅游活动兼容性强,可为旅游者提供全新的系列旅游产品。同时可借鉴其他地方发展旅游的经验教训,发挥后发优势。
3.政策环境优势
随着煤炭资源储量的逐步减少,淮北面临着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要求。面对“矿竭城陷”的威胁,市委市政府“九五”期间就提出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和进行产业调整;2000年提出加快城市转型的重大决策,经过8-10年的努力,把淮北从一个煤电工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商贸旅游城市;2008年又提出建设“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近年来,着力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进一步扩大了淮北旅游的影响。淮北在2009年3月被列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税收可以减免40%,近5年每年得到1.6亿-1.8亿元的经费资助。
(二)劣势分析
1.旅游资源大多缺乏垄断性
淮北缺乏在世界、全国具有垄断性的出奇制胜的极品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大都知名度不高,相山、龙脊山虽在淮北平原显得十分突出,但山体奇特度不够,动态的水景缺乏;塌陷湖面积虽大,但湖面之间缺乏岛屿,设置休闲娱乐项目难度较大。人文旅游资源大多处于荒凉闲置状态,点小分散,观赏价值不高,缺乏强烈震撼力。其中塌陷湖和柳孜运河码头遗址还未完成开发建设,在国内难以形成竞争力。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的建立和新馆的开馆限制了淮北红色旅游的发展空间。
2.旅游产业化程度低
淮北旅游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初具雏形,综合素质较低。食、住、行、游、购、娱等产业要素薄弱,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化程度低,未能形成一条高素质的完整产业链。旅游业发展各项指标在全区的位置靠后,说明产业经济效益不高。
2010年淮北国内生产总值455亿元,在皖北位居最后一位。由此可见,淮北国内生产总值低,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由于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用于旅游业发展的资金有限,制约旅游业的规模增长。
4.城市形象不佳
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北知名度较高,但美誉度不佳。淮北的城市功能属性给人以先入为主的不良印象。提到淮北,旅游者的心理印象即是黑、脏、乱、差,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不好。这与“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加之淮北旅游资源不具备“拳头”产品,旅游形象也不鲜明。
5.区域交通尤其是铁路交通有待加强
淮北已基本形成高速、国道、省道三级公路交通体系,是外部客流进出淮北的主要交通方式。区内市、区(县)、乡三级道路交通体系发展水平较低,特别是一些景区(点)连接路段或缺失,或质量较差,影响其可进入性、直达性。铁路客运相对落后于公路客运,列车停靠班次少、运量小、始发少,且始发列车车况条件较差。
6.旅游意识比较落伍
相较皖北其他各市,淮北社会各阶层和各部门旅游开发意识和市场敏锐度不强。亳州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采取纯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阜阳承办世界旅游小姐大赛皖北区决赛,尝试赛事推动旅游发展新模式;蚌埠加入“京沪高铁城市旅游联盟”,合力打造“慢游中国,品味城市”高铁之旅品牌……。在其他各市找准发展着力点,抢占市场契机的背景下,淮北旅游何去何从,值得思考!
(一)精品战略
1.创建旅游城市精品
在多媒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通常需要通过使用U盘、移动硬盘等存储介质将课件导入瘦客户机,然后才能进行PPT讲解、视频播放等一系列教学内容的演示。在经过阶段性的使用和测试过程中,我们会常常遇到瘦客户机连接USB设备无法识别或者识别后无法打开文件的现象。而在连接USB外设实际应用中我们也发现不同类型、不同品牌、不同传输速率的USB外设在瘦客户机上的识别能力和读取速度也不尽相同。综上所述,USB外设识别能力较差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正常教学进度和质量。要想有效解决USB外设识别能力问题,我们需要在USB重定向方法和部署上再寻求突破[3-4]。
淮北应注意市容市貌,把城市作为最大的景区、最好的产品、最美的旅游目的地建设和经营,努力建设成为旅游城市精品。抓住建设生态城市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契机,围绕“皖北江南、文明淮北”的发展新目标和“百湖相城、运河故地”的旅游新形象,突出生态湿地、运河文化和红色旅游三大旅游品牌[3],实现由“黑色印象”到“绿色印象”的转化。
2.创建旅游企业精品
景区 (点)在目的地旅游业构成中居于中心地位,对旅游者来访起着一种激发或吸引的作用[4]。因此,创建旅游企业精品的关键就是推出一系列精品景区(点)。根据淮北旅游资源特点、分布状况,强化并重点推出以下精品景区(点):矿山公园(含南湖、东湖、中湖等)、相山公园、博物馆、龙脊山、黄里、濉溪石板街、柳孜运河码头遗址公园、临涣古镇、双堆集烈士陵园等。以一日游、二日游为主,重点推出二日游精品线路,如相山公园-博物馆-矿山公园-龙脊山-黄里;濉溪石板街-柳孜运河码头遗址公园-临涣古镇-双堆集烈士陵园等。
3.形成旅游产品精品系列
淮北应着力开发并推出以下三种旅游产品精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文化修学旅游产品和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并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进行编排组合,丰富旅游活动内容,为旅游者提供多种体验和感受,增加旅游者的消费价值。
4.开发旅游购物品精品
依托塌陷湖,研制特色渔家招牌菜,培育本土渔家乐餐饮品牌;依托历史文化,研究开发文物古玩仿制品和旅游文化用品,如汉画拓片等;依托乡土风情,包装土特产,如临涣棒棒茶、酱包瓜,黄里石榴、土型西瓜等,并在包装设计中融入本土文化元素;改善地方风味小吃如荷叶蒸肉、带汁卤羊肉、牛肉粉丝汤的卫生条件,树立品牌意识,大力宣传;改革口子酒包装,推出小包装白酒,如“三两三”容量,便于旅游者携带;依托煤城特色,利用矿区废弃的煤矸石为材质做成雕刻;设计能代表淮北旅游整体形象的标志,制作带有此标志的旅游日用品等。
(二)错位战略
1.错位产品
淮北应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错位开发旅游产品。依托皖北地区难得的“两山一湖”(相山、龙脊山、塌陷湖),开发山水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山水观光旅游产品和康体健身旅游产品;依托运河文化、军事文化、煤炭文化、风情街镇,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和修学旅游产品;依托周边地区乡村旅游地如黄里、龙脊山、洪庄、塔山,开发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和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产品。
2.错位营销
错位营销的基本点是旅游形象非趋同性。淮北应在宣传促销时明确提出“百湖相城、运河故地”旅游形象,与周边城市开展错位竞争。在促销方式上,可通过制作城市形象广告进行品牌传播,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可突出特色,完善节事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体系,打造地方营销品牌,还可建立优质高效的旅游网站,进行网络营销。
3.错位交通
对于远近距离不同、消费水平不同的旅游者采用不同错位交通方式,避免出现各种交通方式冷热不均的现象,使各种交通方式达到最优组合[5]。对于中远途旅游者,可借用徐州观音机场满足需求,在机场宣传淮北旅游,提供咨询服务,增加过路列车停靠班次。对于中近途旅游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铁路和公路交通体系,增加通往主要客源地的列车班次,实现淮北到主要客源市场全部有高速公路连接。同时增开市区至主要景区(点)的公共交通和旅游专线,开设城市“一日游”、“二日游”游览观光线。
(三)区域合作战略
1.联手开发产品
作为皖北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淮北应与其他各市积极合作,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同心协力,共同打造具有皖北区域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如历史文化体验游、湿地休闲度假游、康体养生游、民俗风情体验游和乡村旅游等。
2.树立整体形象
根据地脉、文脉和商脉,皖北旅游区的整体形象可设计为“淮河风情,人文之旅”。“淮河风情”传达的是皖北凝结淮河流域最为精彩的山水名胜与人文景观的信息,“人文之旅”传递的是走进皖北就等于徜徉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的信息。
3.互相输送客源
皖北是安徽省乃至全国人口基数庞大的地区,总人口占全省的45%。淮北与其他各市应互相开放旅游市场、互为对方免费宣传、互相输送客源,互为旅游目的地,实行旅游信息互动共享,相互促进旅游发展,提高区域内旅游的效率和水平。
4.联合宣传促销
要重视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联合制作宣传品,如光碟、画册、导游图;组织企业经常参加全国性、区域性的旅游交易会、洽谈会;在主要客源地共同举办各种旅游推介会、恳谈会;共同组织赴国内外的大型联合促销活动。为了相互开拓市场,对其中一方举行的重大节庆、旅游交易会等活动,淮北要积极支持配合,组织企业参加;邀请其他各市旅行社和新闻媒体来本地踩线。
[1]袁新华.面向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湖南旅游发展战略分析[J].旅游学刊,2005(1):48-52.
[2]赵迪琼.发挥后发优势促进南宁市区域经济发展[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74-77.
[3]2011年淮北市旅游工作会议资料[Z].2011-3-24.
[4]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5]程静静,温倩,郑淑婧.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区错位发展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2005(4):31-34.
F59
A
2095-0683(2012)01-0005-04
2011-09-07
淮北师范大学青年科研项目(xq006)
丁晓娜(1983-),女,安徽淮北人,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讲师,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硕士。
责任编校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