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老年人膳食结构及代谢状况八年变迁研究

2012-10-25 05:21刁丽君郭秀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主食肉类类别

王 玮 汤 哲 李 霞 高 琦 孙 菲 刁丽君 郭秀花*

(1.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市临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69;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流行病学和社会医学部,北京 100053)

膳食结构是指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1]。传统提取膳食结构的方法为因子分析[2]或聚类分析[3]。这两种方法处理的数据类型以计量资料最为适宜,对应于膳食调查中的家庭食物三日称重法及二十四小时个人膳食回顾法。而慢性病调查中的膳食部分采用的大多是膳食频率调查(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FFQ),得到的大多为有序或无序多分类资料及二分类资料[4]。最近国外开始有使用潜在类别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定性提取膳食模式[5-6]的报道。本研究拟通过潜在类别分析提取北京市老年人的膳食模式,描述和比较各组膳食频率分布特点及生化指标在8年后的变化状况。

1 资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样本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持的北京老龄化纵向研究[7]。研究人员于1992年采用按类分层、随机、整群等距的抽样方法,调查了宣武区(城区)、大兴县(郊区)和怀柔县(山区)55岁及以上人群3 257人,其中男性 48.9%,女性 51.1%,农村 34.4%,城区65.6%,基线年龄55~97岁,平均年龄70.12岁,其中有2 101人在基线调查时完成生化检查。此人群在1992年至2000年间,共计死亡660人,失访210人,在剩余的1 231人中选取在2000年完成各项血液生化检查和膳食频率调查的受试者698人参与本次研究,其中男性50.6%,女性49.4%,农村42.3%,城区 57.7%,基线年龄55~93岁,平均年龄68.70岁。

1.2 膳食调查方法

本研究组采用问卷法于1992年和2000年收集调查对象近3个月的饮食情况,包括是否经常吃早餐,每天进食主食情况,摄入盐、油情况,每周食用肉类(在2000年修改为猪牛羊肉和鸡鸭肉分开询问)、蛋类、豆制品、鱼虾情况,是否每天饮用牛奶、食用蔬菜和新鲜水果等。

1.3 检测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血压、体质量和身高,抽取晨间空腹血进行生化指标检查等。

1)血压测量方法:采用标准汞柱血压计坐位测量右上臂血压2次,以Korotkoff第I音为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第V 音为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取2次测量平均值用于分析。

2)身高、体质量测量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计算:身高采用灵敏度为1 cm的标尺测量;体质量采用弹簧秤测量,以kg为单位,每次测量前校正零点。体质量指数 =体质量(kg)/身高2(m2)。

3)生化指标检测方法: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检验中心完成,采用国际通用方法和标准试剂进行,仪器为日立7170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血清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等项目。

1.4 统计学方法

膳食结构分析采用潜在类别分析,使用SAS 9.1软件 PROC LCA Version 1.2.7[8]软件包完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以及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等,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

2 结果

2.1 膳食结构组别数量的确定

通过潜在类别分析,得到不同组别个数的模型适配程度结果(表1)。从表中可见,当Adjusted BIC为最小值时潜在类别数为3,此时3组中人数最少的组别占17.9%。参考专家意见,确定北京市老年人按照膳食结构可以分为3类。

表1 不同组别个数的模型适配程度Tab.1 Goodness-of fit indices for models with different number of latent class

2.2 1992年不同膳食模式人群的人口学、膳食习惯特征及代谢状况

根据膳食频率调查表中各项目的分布状况对3种膳食结构进行命名。北京市老年人按照膳食结构可以分为3类,各组分别为营养充足型314人(45.0%),中间型259人(37.1%)和主食肉类为主型 125人(17.9%)。不同膳食模式人群的人口学及膳食习惯特征比较详见表2。从表中可以发现,营养充足型人群绝大部分居住于城市,具有吃早餐的习惯,吃肉的频率大多低于一周1~2次,一般一周食用蛋类大于等于3次,喝牛奶、食用豆制品、蔬菜、新鲜水果和鱼虾的频率都较高,可以看出这部分人倾向于摄入优质蛋白,注意矿物质维生素摄入。主食肉类为主型的人主要居住于郊区或者山区,大部分人一天中主食摄入大于等于350 g,食用动物油比例相对高,食用肉类频率大于1周2次,食用蛋类小于1周2次,食用豆制品、新鲜水果和鱼类的比例较低。而中间型的人群年龄较高,其余情况介于营养充足型和主食肉类为主型二者之间。运用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人群代谢指标的差异,总体来说,指标在3组间比较,在体质量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1992年不同膳食模式人群的人口学特征、膳食习惯及代谢状况Tab.2 Demographic,dietary and 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for people with different dietary pattern in 1992

2.3 2000年不同膳食模式人群的膳食习惯特征及代谢状况

保持1992年膳食模式分组不变,各组在2000年的膳食习惯特征及代谢状况如表3。可见与1992年相比,主食肉类为主型老年人食用动物油的比例有所下降。将红肉白肉分开后发现营养充足型老年人摄入各种肉类的频率更高,蛋类的摄入频率在营养充足型和中间型的老人中有所下降;奶类和豆制品的摄入普遍有所提高,摄入蔬菜的比例普遍有所下降,中间型以及主食肉类为主型老年人食用新鲜水果和鱼虾的比例有所提高。运用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人群代谢指标的差异,可得3组间体质量指数、收缩压、三酰甘油、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2000年不同膳食模式人群的人口学特征、膳食习惯及代谢状况Tab.3 Demographic,dietary and 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for people with different dietary pattern in 2000

2.4 1992年与2000年代谢变化状况比较

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1992年与2000年各组的代谢变化状况(表4),可得营养充足型老年人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都有所增加;中间型老年人的体质指数、收缩压、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水平有所增加,而主食肉类为主型老年人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水平有所增加,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有所下降。

3 讨论

在潜类分析中,根据受试者对多项问题的作答情况,可将其分为不同类别,弥补了结构方程模型仅能处理连续变量的不足。潜类分析的目的在于以最少的潜在类别数解释显变量(直接测量变量)之间的关联,使得研究者能够透过概率更加深入地了解分类变量背后的潜在影响因素[9]。不同人群拥有不同的膳食习惯,但这种特征通常不能直接测量。通过调查居民对不同食物的食用频率,可以反映这种潜在的差别。此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食物频率问卷法不断得到精简、评估和修改。很多地区开始研制自己的食物频率问卷,或利用食物频率问卷研究膳食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10],因此应用潜在类别模型对人群膳食结构进行分析具有明显的优势。

表4 1992年与2000年代谢变化状况前后比较Tab.4 The comparison of metabolic indicators between 1992 and 2000

从分析中可知,北京市居民在2000年时体质量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有所增长,具有随年龄变化的特点。而蛋类的摄入频率在营养充足型和中间型的老人中有所下降;奶类水果和豆制品的摄入普遍有所提高,中间型以及主食肉类为主型老年人食用鱼虾的比例有所提高。这说明与1992年相比,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食物的可及性有所提升,另一方面也与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有关。这与付萍等[11]报道的动物性食物、奶类摄入量有所增加,以农村变化更为明显的结论相符。

代谢性疾病是多因素疾病,而膳食习惯仅为慢性作用的因素之一。膳食结构会随时间变化、代谢状况也具有随年龄变化趋势,因此确认二者的关联需要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分析排除混杂。此外多次测量工具的一致性是必要的。本研究中2000年的调查问卷在肉食摄入问题上的条目与1992年不完全一致,可能导致结果出现偏倚。最后生化检查时要求停药进行测量,但实际无法评估受试者服药对于其生化指标的影响。从文中可知,对《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的宣传和推广,尤其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仍然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另外,对标准化膳食调查量表的潜在类别分析亟待进行,从中提取中国人群的膳食模式,并进行国际间、地区间的比较。

[1]孙长颢,孙秀发,凌文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60.

[2]代璇,何平,章溢峰,等.上海市社区中老年妇女膳食模式研究[J].卫生研究,2010,39(4):472-477.

[3]李善姬,刘文生,白雪松,等.吉林市部分男性膳食模式与肥胖、高血压和血糖异常的关系[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3):232-234.

[4]郝玲,李竹.营养流行病学[J].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9.

[5]Patterson B H,Dayton C M,Graubard B I.Latent class analysis of complex sample survey data:Application to dietary data[J].J Am Stat Assoc,2002,97:721-741.

[6]Padmadas S S,Dias J G,Willekens F J.Disentangling women’s responses on complex dietary intake patterns from an Indian cross-sectional survey:A latent class analysis[J].Public Health Nutr,2006,9(2):204-211.

[7]项曼君,刘纫兰.北京人口老龄化多维纵向研究的基线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6,15(6):328-331.

[8]Lanza S T,Dziak J J,Huang L,et al.Proc LCA & Proc LTA users'guide(Version 1.2.7)[EB/OL].(2011)[2012-12-15].http:∥methodology.psu.edu/downloads/proclcalta.

[9]裴磊磊,郭小玲,张岩波,等.抑郁症患者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布特征的潜在类别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0,27(1):7-10.

[10]于科,项永兵.食物频率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4(2):136-139.

[11]付萍,张坚,王春荣,等.中国中老年人群膳食结构及其变化趋势[J].营养学报,2008,30(1):19-21.

猜你喜欢
主食肉类类别
聪明吃主食
晚餐该不该吃主食?
一顿没有“主食”的晚餐
《肉类研究》杂志征订启事
《肉类研究》杂志征订启事
肉类加工
宝贝爱主食
服务类别
欢迎订阅2016年《肉类研究》杂志
论类别股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