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研究

2012-10-21 06:25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临港港口物流

李 捷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 200135)

关于港口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问题历来是理论界与实务派研究的热点问题。区域经济增长必须在不断扩大的经济联系、不断细化的分工协作和不断进行的资金、资源、信息技术的交流中实现,并且随着全球经济外向性的不断升级,高效便捷的运输逐渐成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得以顺利进行的决定条件。港口作为交通运输业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其发展有利于优化配置区域经济内部各生产要素,有助于更好地发展区际经济联系,更好地开发资源,发挥优势,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由此可见港口经济是区域经济体系的重要环节。

一、港口经济的优势

港口经济是以港口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海陆腹地为依托,并实现彼此间相互联系、密切协调、有机结合、共同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繁荣的开放型经济,或者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港航、临港工业、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有机结合而成的一种区域经济。作为本地区与外界物资和信息交换的重要载体,港口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港口经济具有集群优势

产业集群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其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由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产业集群大量出现在港口和临港地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从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来看,港口经济是以港航、港建以及相关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经济。港口的自身优势促进了港航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依托港口的制造业、商贸业的发展,使这些相关企业能够有序的分工、协作、竞争,以此带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二)港口经济具有物流优势

由于水路运输具有运能大、通用性强、运输成本低等特点,使得港口往往成为物资集散的枢纽,以此为契机,带来与港口物流相匹配的公路、铁路、航空系统的快速发展。这样便形成了港口城市以其先进的软硬件设施为依托,以港口周边物流活动为辅助,以集货、存货、配货为特长,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的港口物流综合服务体系,大大降低了临港产业及相关产业的物流成本。

(三)港口经济具有贸易优势

随着全球经济外向性的不断发展,各国、各地区纷纷以外部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比较优势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近年来港口的贸易优势不断体现。港口一般具有内陆腹地和海外两块市场,港口的辐射功能可以很好的把两块市场联系起来,使其货物、资源、信息得以流畅的集散交流。可以说港口就是连接外部市场的窗口。

二、港口对区域经济拉动作用分析

由于港口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使港口易成为区域交通网络的枢纽,连接各大市场。同时它在经济发展中易迎合产业分工、大市场、大流通的潮流,成为撬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支点。港口的发展有利于优化配置区域经济内部各生产要素,有助于更好地发展区际经济联系,更好地开发资源,发挥优势,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一)港口经济以其综合关联性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港口经济关联性强,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大,港口经济的发展将直接推动本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据世界银行的研究,一个区域的总产出受道路、机场和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影响显著,区域经济发展与公共基础设施之间存在一个正的相关关系。港口经济的发展直接导致对道路、港口等公共设施需求的增加,可以吸引大量外来投资,推动有关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这将进一步促进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港口经济可以带动关联行业的发展。港口的发展既需要仓储、运输、物流、加工、保险、代理、信息、口岸相关服务的支持,也会极大带动这些产业的发展。

(二)港口的发展使区域经济资源得以优化配置

斯密认为资本、劳动力和土地是决定区域产出的主要因素,而这些要素又是稀缺的,因此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资源的稀缺性与社会总需求的不断扩大是一条基本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要把资本、劳动力土地以及其他自然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其效用。换句话说就是要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达到既定的产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港口作为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枢纽,决定着各经济区域之间运输联系的数量、强度、速度及旅客与货物的流向,是各经济区域赖以实现相互之间运输联系和资源配置的基础条件。港口的发展使在地理上分布不均匀的自然资源得以联系,使得各种闲置的,待开发的资源得以重新组合和高效利用。由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各个地区便能结合自身特点,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地区间互补,这样地区间的产业关联又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经济效益将大为提高,从而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三)港口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港口作为基础交通设施,在产业机构调整中发挥着重作用。随着港口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公路、铁路、航空系统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于是产业结构也随之调整。

从需求角度来看,在港口发展初期,由于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以及临港产业多以来料加工和制造业为主的特性,中间需求比例较大。然而,随着港口功能的完善,港口城市会逐渐成为区域的经济、贸易、物流中心,当地社会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将导致最终需求比例不断攀升,由此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

从资源结构角度来看,港口码头建设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港口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基础的消耗不断构成对工业生产的具体要求,强烈刺激着工业生产的扩展。如港口的大规模修建,进了建筑业的发展,港口装卸设备对金属原材料的需求,是采矿和冶金工业取得迅猛发展的动因之一。

从贸易结构角度来看,依托港口作为内外经济结合点的优势地位,在港区形成外贸市场是港口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外贸市场的建立为内陆企业开辟了新的市场,带动了区域内经济外向的发展。

(四)港口的发展有助于活跃金融市场

上文提到港口建设需要大量物质资源,因此港口金融业往往是伴随或是紧跟着港口工业经济诞生的。在港口发展初期,金融企业为港口码头建设以及需要持续资本投入的一些临港产业(如:海洋化工、海产品加工、钢铁等)提供充足的资本支持,从而在临港经济中形成良好的投融资市场。并且随着港口经济带的不断发展,作为区域内外经济连接的港口,必然成为区域间资本的交汇点,这无疑会给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港口的发展有益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城市化就是由乡村变为城市的一个过程,城市化水平可以很好的反映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人口素质的发展水平。港口经济所具有的较大的“乘数效应”,可以有效的解决大城市的规模和效益问题,提高所在区域城市化水平。例如,一只标准集装箱重箱的港口包干费,即港口企业直接收益部分,约为1000~1500元。而由此带来的拖轮、引航、口岸以及港口配套服务、包括修箱、堆存、船舶代理、航运、金融结算、拖车运输等。其经济收益则是港口直接收益的6倍,也就是6000~9000元。有数据显示,港口生产经营与其他相关产业及间接诱发的经济贡献为1:5,提供就业比值为 1:9。

另外,港口在推进大城市周围小城镇、卫星城的建设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第一、第二产业的产出率远低于第三产业,在城市化后期,第三产业会在大城市集中,而第一、第二产业则会向地租相对低廉的小城镇和卫星城移动。这时候,以港口为核心的港口交通运输系统则会为第一、二转移提供便捷的运输条件,使其产品能够及时到达终端市场,同时能够保证这些企业能够获得足够的原料。产业链的转移,势必会带动小城镇和卫星城自身经济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该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三、港口建设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模型的建立

(一)港口——区域经济关联简化模型

港口连接着区域内市场以及外部市场。港口金融业发挥着融通区域内外资本的作用,并为临港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临港企业一方面通过港口获得外部资源,生产产品,以满足区域内外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便捷的港口物流系统,将区域内的资源直接或者初加工后输往外部市场。区域内外市场、港口外贸市场、港口金融业、港口企业因此形成了一个有机的、运转合理的体系。

港口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作用如下图所示:

(二)港口对区域经济推动作用的衡量

衡量港口对区域经济贡献的方法有很多,这里选用增加值法(EVA)来衡量直接贡献,用乘数效应法衡量间接贡献。

首先我们将港口业务分为三类:港口服务业、港口用户和港口建筑业。

港口服务业的直接贡献:

U1:港口服务业增加值总额 Y:港口服务业总产量:单位产量样本均值

λ:样本企业增加值总额 x:样本企业总产量

αi:某企业工资+利润+税收-补贴 βi:某企业产量

U2:港口用户增加值总额 Ci:某港口用户全年增加值总额

ηi:该港口用户对应的前向联系系数

由于港口建筑业本身就是依附港口存在的所以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增加值应全部计入港口的直接贡献之中。

在衡量港口对区域经济的间接贡献时可以使用乘数效应法进行分析,由于港口经济的正常运转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良好的港口的经济势必会对区域经济产生间接的贡献,这里的贡献可以是增加值、就业人数或是其他指标。

Z:该地区GDP z:港区GDP m:间接影响乘数G:港口对该地区的全部贡献

四、强化港口对区域经济推动作用的建议

(一)建立港口综合管理体制

要充分发挥港口功能效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必须先建立一个健康、完善的港口服务系统,所以高效的港口管理体制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设立专门的港口管理委员会,该管理委员会的主要使命就是开发港口资源,促进港区和地区经济形成相互融合。其次,港口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应该协调合作负责港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而把具体的操作权利留给企业,可以通过收取租金等方式获得收益,并把收益部分用于港口的再建设。最后,应当彻底实现政企分开的管理模式,通过股权的稀释引入行业内的领导者,带来新的经营理念和资金。

(二)合理选择临港产业

港口的优势在于便捷的运输、低廉的原料成本和快速可及的市场上,因此在选择临港产业时,应充分考虑到所选产业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些优势。于此同时,还应当考虑到所选产业与当地产业发展的拟合程度,使所选产业能够整合区域资源,带动区域市场需求。只用同时满足这两方面因素,才是临港产业实现合理布局的优化选择,才可以有效实现对区域产品市场的拉动和对原料市场的供给。

(三)实现港口与港口产业的高效联动

从国内外港口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港口与临港经济互动发展的实现是临港经济发展的基础。港口是发展临港产业的立足点,依托临港优势,临港产业不但具备了专业化和集中化运输的物流优势,还是港口对外窗口效用的直接惠及者,但是这还有赖于港口和临港产业间的双向互动的实现。通过实现港口与临港产业在运作管理中的有效衔接,简化运作程序、提高运作效率、整合资源,可以使港口优势和产业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更大程度上推动港口功能升级。

(四)建设完善的港口物流系统

临港产业具有低成本购进外部资源和输出产成品的区位优势,但是如果不注重与内陆城市和经济的衔接,缺乏高效快速的物流系统,同样不利于临港经济优势的充分发挥。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港口物流系统。现代港口物流系统由三大子系统组成:港口物流运行硬件系统、港口物流运行软件系统、港口物流运行环境系统。由水路、公路、铁路、航空企业共同构筑的物流链可以使独立的、具有不同优势的物流企业协同承担港区的运输任务,保证原料和产品以最少的运费,及时到达工业企业和终端市场。此外,港口物流系统的成功构建,可以使生产要素市场和消费市场物流资源充分整合,把传统的、分散的、割裂的、单一的市场交易,逐步转变为以港口码头为平台的信息共享、能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大市场,进一步降低临港企业的成本。

[1]贺琼,张培林.关于我国内河港口管理体制的思考[J].中国港口,2002(3)

[2]惠凯.产业集群形成中的临港优势.大连理工大学学报[J],2004(9).

[3]邹俊善.现代港口经济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4]盖文启,朱华晟.产业柔性集聚及其区域竞争力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5).

[5]缪尔达尔.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M].1957.

[6]周起业.区域经济学[M].北京:人大出版社,1989.

[7]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8]王海平.港口是滨海新区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J].港口经济,2005(1).

[9]周伟林,严冀等.城市经济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

[10]王智利.论港口物流系统建设[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25).

[11]Bresnahan,Timothy,Gambardella,Alfonso.BuidingHing2Tech Clusters[M],Cambridge.

[12]Fujita,Masahisa,Krugman,Paul,Venables,Anthony J.The Spatial Economy,Cities,Regions,andInternational Trade[M],the MIT Press,Cambridge,Massachusett s,London,England.

[13]丁淑富.我国内河港行管理发展趋势浅析 [J].珠江水运,2005(3).

[14]王国基,彭东方.从密西西比河看长江[J].中国水运,2003(7).

[15]邹俊善.现代港口经济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16]王智利.论港口物流系统建设[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25).

猜你喜欢
临港港口物流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港口上的笑脸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Self-improvement on Classroom Teaching
惠东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