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杰
胺碘酮是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之一,其抗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但由于其理化特性和各种临床使用的原因,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我院心内科主要是通过微量泵泵入胺碘酮来治疗心律失常,因此,发生静脉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药物特性所致。常规治疗方法是用土豆片或者硫酸镁进行湿敷,或者采用热敷理疗来控制其炎症的扩散。2010年起,我科将喜辽妥与硫酸镁冰敷两者结合治疗,效果显著。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科应用外周静脉注射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3组。硫酸镁湿敷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55.2岁;喜辽妥+硫酸镁冰敷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56.2岁;生理盐水组34例,男15例,女19例,平均年龄55岁。按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评价静脉炎的标准[1]将静脉炎分为0~3级,Ⅰ级:穿刺点疼痛,静脉无条索状改变,轻微疼痛;Ⅱ级:穿刺点疼痛、红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中度疼痛;Ⅲ级:穿刺点疼痛、红肿明显,静脉条索状或者网状改变,未触及可感疼痛。本组所有患者静脉炎的面积在4~6 cm2之间,三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例)
1.2 方法 硫酸镁湿敷组:用50%硫酸镁浸湿棉垫一块,以不滴水为宜,沿静脉走行湿敷于穿刺点的上方,均匀外涂于患处使其吸收,每日4次。②喜辽妥+硫酸镁冰敷组:在静脉使用胺碘酮微量泵前后,在静脉炎面积区域中点的上方挤出3~4 cm长的喜辽妥软膏,沿静脉炎血管的走势方向以螺旋式的手法轻轻涂抹2 min,范围超过病变2 cm,待药物充分吸收后再用3层盖有硫酸镁湿敷过的纱布敷在皮肤上,再用冰袋冰敷,每日3次,每次30 min。同时观察患者输液侧肢体血管有无红肿热痛的现象,检查注射部位,确认静脉回流良好,没有渗出。冰敷时冰块放置的部位和持续时间、个体差异及室内温度等因素均会影响到湿敷效果,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以达到最佳的冰敷效果[2]。③生理盐水组:将生理盐水1 mL外涂于患处,每日4次。
1.3 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后静脉炎的红肿消退面积>90%,热、痛、感觉消失;有效:治疗后静脉炎的红肿消退面积<90%,热、痛感觉减轻;无效:治疗后静脉炎症状无明显缓解。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胺碘酮容易导致静脉炎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药物因素:胺碘酮pH值较低,是影响注射性静脉炎发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浓度胺碘酮(6 mg/mL)静脉泵输注也是导致注射性静脉炎的重要因素,临床上虽然稀释后滴注,如将胺碘酮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从外周静脉泵入,长时间会对注射局部血管壁直接刺激而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3]。②医源性因素:操作人员的无菌技术和穿刺水平及微量泵的应用问题,护士若不及时巡视和观察注射部位血管及微量泵运转的情况,药液发生外渗时往往不易发现,这些因素同样会引发静脉炎。③血管因素:因反复采血或静脉注射可使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栓塞,也易出现外渗,特别是老年患者静脉弹性降低,对针管的包绕能力减弱,易使药液顺着输液管路渗漏到外周组织中。胺碘酮在我科监护室使用的频率极高,大部分是心房纤颤及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由于监护室的心律失常患者基本上都采用静脉注射泵来输注药物,且高浓度的注射使静脉炎发生率更高(达88.2%[4]),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部分患者因此不得不停用静脉注射胺碘酮,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延长了住院时间。因此,静脉注射泵泵入胺碘酮导致静脉炎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是心内科护理人员工作的研究重点。
静脉炎的常规治疗方法是用土豆片或者硫酸镁进行湿敷,但疗效一般。本组资料喜辽妥联合硫酸镁冰敷疗法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法,有效地改善了静脉炎的症状,从而减轻疼痛。喜疗妥软膏的活性成分是多磺酸基粘多糖,能迅速穿透皮肤,具有消炎、抑制渗出、加速吸收、促进结缔组织新陈代谢的作用,抑制组织中蛋白质分解酶及透明质酸酶活性,外用喜疗妥软膏后,使局部硬化皮肤血管再生,软化硬结,消除局部瘀斑及血肿,而硫酸镁冰敷可使神经末梢及细胞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减轻疼痛及对组织细胞的损害,还可减慢肌肉收缩与松弛的速度,肌肉电兴奋性减弱,因而改善微循环,解除局部炎症[5]。因此,两者结合治疗胺碘酮所致的静脉炎,操作简便,治愈率高,缩短了治愈时间,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1]陈丽娜,金艳.改良硫酸镁湿敷法治疗抗恶性心律失常药物外渗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9):61-62.
[2]张林.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784-1786.
[3]郦艳,宋萍,郑莉萍.乙胺碘呋酮诱发兔静脉炎实验模型的护理研究[J].护理与康复,2009,8(12):991-992,994.
[4]唐映辉,高林春,刘光琼.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置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18(4):25-26.
[5]胡元萍,林菊芳,熊金辉,等.海普林软膏防治化学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1):1992-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