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梅
山东省禹城市人民医院儿科 251200
新生儿体重是观察胎儿分娩后健康状况的一项重要的生物学指标,它不仅反映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和营养状况,而且也是决定其生后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新生儿体重过低,机体免疫力差,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疾病发生率高,病死率高;胎儿过重,易引发难产,增加产妇分娩时的痛苦,增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伤的危险。通过新生儿与母体主要健康指标关系的研究,分析母体孕期影响新生儿体重的有关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我院2009-2011年分娩的新生儿及其母体466例进行分析,探讨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母体分娩前营养状况、体质指数、分娩时年龄、妊娠时间等因素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我院妇产科2009-2011年分娩产妇,排除死胎和引产,共纳入466例。其中巨大儿(出生体重≥4 000g)50例,正常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 500~3 999g)410例,低体重儿(出生体重<2 500g)6例。剖宫产166例,经阴分娩300例。产妇平均年龄(24.5±3.7)岁。新生儿中男261例,女205例。新生儿平均体重(3 287.2±313.5)g。
1.2 研究方法
1.2.1 母体营养状况。采用膳食问卷调查法,了解母体妊娠晚期的饮食情况。具体膳食调查采用3d 24h回顾法,记录孕晚期母体连续3d的食物摄取量(含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询问并记录母体在24h内各种主副食的摄入情况。调查后采用营养分析软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将食物摄入量转换成各种营养素摄入量。
1.2.2 观察指标。母体分娩前的身高体重、母体体质指数、分娩时年龄、妊娠时间、新生儿体重等。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工作表建库并用SAS8.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1 母体营养素摄入情况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见表1。从表1可看出,不同体重新生儿组中,其母体能量、脂肪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体能量、脂肪摄入量越高,其新生儿体重越高,而不同组间母体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母体体质指数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 见表2。BMI以小于24为正常,从表2看出,分娩时不同体质指数的母体娩出的新生儿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体体质指数越高,胎儿体重偏高,巨大儿的发生率也越高,因此新生儿平均体重越高。
表1 不同体重的新生儿与母体营养素摄入情况比较
表2 不同体重的新生儿与母体分娩前的体质指数(BMI)的比较
2.3 新生儿体重与母体分娩时年龄的关系 见表3。由表3可见,未达最佳生育年龄(≤24岁)、最佳生育年龄(25~29岁)和高龄孕妇3个年龄组母体娩出的新生儿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不同体重的新生儿与母体分娩时的年龄的比较
2.4 新生儿体重与母体妊娠时间的关系 根据早产(妊娠满28周但不满37周)、足月产(妊娠满37周但不满42周)及过期产(妊娠满42周及以上)3个时间组,新生儿体重与母体妊娠时间的关系见表4。从表4看出,新生儿体重与母体妊娠时间关系密切,随妊娠时间的延长,新生儿体重逐步增加,过期产的新生儿体重明显增高,出现巨大儿的几率较高。
表4 不同体重的新生儿与母体妊娠时间的比较
通过新生儿体重与母体4项健康指标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体重与母体总能量和脂肪摄入量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关系不大。提示母体妊娠期间总能量摄入增加(主要是脂肪摄入量增加)是导致新生儿体重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母体妊娠期间脂肪摄入量与新生儿体重增加呈明显的正相关,母体每天脂肪摄入量超过64g,巨大儿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孕期脂肪摄入量标准(2000年)是64g。本研究结果证明,孕期脂肪摄入量不宜超过64g,超过该标准,新生儿发生巨大儿的几率明显升高。因此,为了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建议孕妇每天脂肪摄入量不应超过64g。
本研究还显示,新生儿体重与母体分娩年龄无明显关系,但母体身高、体重、妊娠时间等因素对新生儿体重有重要影响。随着全社会人群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肥胖孕妇增多[1],由于孕妇营养充足,休息睡眠好,孕妇体重有明显增加的趋势[2]。近年来,以体质指数(BMI)作为参数,建立产前孕妇检测模式更为科学[3]。文献报道,孕妇BMI过高,则发生妊娠高血压、巨大儿及手术产几率增高,当孕妇BMI>28.0时,分娩特大儿(>4 500g)的可能性明显增多[4,5]。因此,在孕产期保健中,对孕妇 BMI低者,应给予合理的营养指导,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治疗;对孕妇BMI高者,应加强产前监护,定期用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定期测量孕妇腹围、子宫高,预测巨大儿和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以减少新生儿死亡。妊娠时间对新生儿体重有重要影响,应对过期产儿加强产前监护,如发现异常,必要时可以考虑进行终止妊娠手术。因此,早期进行孕期保健指导,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科学合理的营养摄入,适量运动,定期产前检查,控制BMI的增加幅度,对预防巨大儿的发生有重大意义。
文献报道,随着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增加,儿童肥胖的发生率呈直线上升[6],高出生体重儿肥胖的发生率(23.3%)明显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14.7%),且以中重度肥胖占多数。高出生体重是儿童肥胖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6,7]。儿童期肥胖与许多疾病有关,往往容易诱发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动脉硬化等疾病,是成年期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8]。因此,研究新生儿体重与母体一些健康指标的关系,对指导孕期保健,保证新生儿健康,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减少全社会人群疾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1]王丽.巨大胎儿对母婴影响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7(5):1248-1249.
[2]叶丹,陈全娘.孕妇体重指数与新生儿体重及分娩方式关系的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1997,10(13):651-652.
[3]熊庆,梁家智.正常孕妇体重增加监测模式〔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3):142.
[4]孙宝治,李娟.妇女孕前身高、体重及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2):71.
[5]杜丽敏.特大胎儿191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13(3):169.
[6]李辉,于洋,夏秀兰,等.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肥胖〔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3):145.
[7]Ogden CL,Truiano RP,Briefel RR,et al.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mong preschool children in the United States,1971 through 1994〔J〕.Pediatrics,1997,99(4):635.
[8]Hediger ML,Overpeck MD,McGlynn A,et al.Growth and fatness at three to six years of age children born smaller largefor-gestational age〔J〕.Pediatrics,1999,10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