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昆明方言语音发展变化趋势

2012-10-13 02:23:48王育珊王育弘
红河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韵尾鼻音元音

王育珊,王育弘

(1.云南民族大学,昆明 650031;2.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4)

20世纪四十年代,丁声树、董同酥、杨时逢等人曾对昆明方言语音系统作过一次调查,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昆明方言随着昆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多多少少也发生了变化。罗常培先生曾经说过:“大凡省城的话往往是不很纯粹的。因为省城是政治、文化、商业、交通的中心,为各地往来的人所辐辏,在交际上求抒情达意的适应,自然不免有互相迁就的地方。昆明话当然也不能是例外。”[1]本文想就对现代昆明方言语音调查的结果和上世纪四十年代昆明方言语音系统及普通话语音系统作比较,探讨昆明方言语音系统发展变化趋势以及这种变化趋势带给我们对于保护方言文化的思考。

一 声母的变化

(一)/v/ 声母消失

/v/ 声母消失是现代昆明方言变化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杨时逢先生《云南方言调查报告》[2]里描述到:

“昆明(方言)有二十三个声母,依照发音部位分为p、t、ʦ、tʂ、tc、k、o七组。

p组, p、p 、m、f、v。是硬性的,与国音的p部位稍略不同; p 送气较强。v摩擦不很巩固。”

这里说“v摩擦不很巩固”正说明它在消失过程中。事实上声母/v/在现代昆明方方中已经消失,现代昆明话包括零声母只有二十二个声母,接近普通话。旧时昆明话的唇齿擦音/v/来自古微母,但在实际语流中往往清化,读作半元音/ʊ/,或读作零声母。而现代昆明话将原来的/v/声母都已读作半元音/w/,接近普通话。如:

表1 N/声母的变化

(二)零声母带半元音/w/的发展

旧时昆明话是没有半元音/w/的,古微母字、疑母字、影母字中的合口呼韵母独立成音节时,要么会加一个辅音/v/作声母,要么读作零声母。而现代昆明话中此类字中/v/声母已消失,都只能读作零声母,并且在合口呼韵前加半元音/w/,如果是以/u/韵开头,后面还有其它元音,则将/u/韵直接改为/w/,变化趋同普通话。如:

表2 零声母半元音/W/的变化

(三)单韵母u前的声母/x/读成/f/

旧时昆明话的/x/的/f/分的是很清楚的,不会像四川话、湖南话那样分不清,“花”读/xua55/,不读/fa55/,“回”读/xue31/,不读/fei31/。现代昆明话依然也分/x/和/f/,但是出现在单韵母u前时却不再分,统统读成/f/。如旧时昆明话遇撮合口一等晓母字和匣母字读/xu/,而遇摄合口三等非、敷、奉母字读/fu/,而现代昆明话都读成/fu/。如:

表3 单韵母/u/前声母/x/的变化

二 韵母的变化

(一)/ɔ/韵趋向/ɑu/韵

从杨时逢的调查报告上可以看到旧时昆明话还有很多读/ɔ/韵的字,这些字来自古效撮字,如“包、猫、高、脑、老、袄、糟、烧”等字,而现在城中心的昆明人大都读成/ɑu/韵,读/ɔ/韵的字越来越少,城郊虽还有人读/ɔ/韵,但也越来越少,在普通话的影响下,/ɔ/韵向/ɑu/韵的变化势不可挡。如:

表4 /ɔ/韵的变化

(二)/e/韵变/ei/韵

蟹摄合一灰韵字在旧时昆明话里读/e/韵,比/ɛ/开口小一些,而受普通话的影响,现代昆明话都读为/ei/韵。如:

表5 /e/韵的变化

(三)/io/韵分流,“药”和“油”读音不再混

旧时昆明话“药”和“油”读音不分,都读作/io/,为此常闹笑话,大人叫小孩去买“药”,结果小孩买回了“油”。这是因为旧时昆明话的/io/韵一部份来自流摄端、见系字,如“丢、流、秋、酒、修、袖、球、九、舅、朽、有、油、邮、右”等,另一部份来自江、宕摄入声端、见系字,如“觉、确、岳、学、略、掠、雀、鹊、脚、削、却、药”。现代昆明话/io/韵已分化成/io/、/iəu/两个韵,来自流摄的读/iəu/韵,而来自江、宕摄的入声字仍读/io/韵,这样“药”和“油”的读音就区分开了。如:

表6 /io/韵的变化

(四)鼻音韵尾增多

旧时昆明话只有/oŋ/、/ioŋ/两个鼻音韵尾,出现在梗摄字和通摄字中,且与普通话的/uŋ/韵、/yŋ/韵不同,/o/唇圆,/i/不圆唇,如风/foŋ/、通/thoŋ/、穷/ʨhioŋ/、荣/ioŋ/、永/ioŋ/,而普通话里的/an/、/ɑŋ/、/ən/、/in/、/iŋ/、/iæn/、/iɑŋ/、/uan/、/uɑŋ/、/uən/等鼻音韵尾则不分前后读成鼻化元音、/、、/而现代昆明话虽然还是没有区分前鼻音和后鼻音,但鼻化元音已明显读出前鼻音韵尾/n/。如:

表7 鼻音韵尾的变化

(五)/iu/韵消失

昆明话没有撮口呼,古臻、通摄入声合口三等字见系在旧时昆明话中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读/iu/韵,如“曲、屈、育、狱、旭、蓄”等到,另一部分读为/i/韵,如“橘、菊、局、玉”等。在现代昆明方言中的/iu/韵已消失,都变为了/i/韵。如:

表8 /iu/韵的变化

三 声调

现代昆明话的声调与旧时相比没有很大的改变,总体上昆明话与普通话的调类是一致的,也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但昆明方言的调值偏低,调值相当于阴平44、阳平31、上声53、去声212;古入声字在昆明话里绝大部份归入阳平,这为昆明人识别古入声字提供了方便。然而随着普通话四声的影响,部分在旧时昆明话里读阳平的入声字在现代昆明话里已读作去声。如:

表9 声调的变化

以上现象表明,除少数现象,如/x/、/f/混读是受省内其它地区方言,如四川、湖南等地方言的影响造成的现代昆明话的变化,现代昆明话大多数还是受普通话的影响,鼻化元音出现了鼻音韵尾,单元音也趋向双元音变化,可以看到现代昆明方言发展变化正向普通话靠拢。

然而现代昆明方言向普通话发展的趋势却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这利于昆明人学习普通话,可以加强与各地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昆明的发展;忧的是昆明方言将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昆明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由于与作为普通话共同语基础方言的北京话有很多一致性,历来不受重视,更谈不上保护。然而方言的文化底蕴比共同语醇厚,昆明话特点也是不容忽视的。方言承载了方言区人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特点,对于研究各地区文化史、民俗学、民族史、文献学、考古学等有很大帮助。例如,例如昆明人“肉”音同“如”音,就有古音存留的痕迹;而旧时昆明方言的鼻化元音可以反映出云南白、彝、汉等各民族的语言交流;再如旧时昆明话将古入声字读为阳平,而广东话不但有入声字,还保留了/p/、/t/、/k/尾,上海话的入声则只有/ʔ/尾,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古汉语入声字塞音韵尾逐步变化的轨迹。云南省著名的语言学家吴积才先生说:“通过方言中保留下来的一些像化石一样词语,对当地文化发展史、经济史、交通史、以及人口迁移、民族融合等问题的研究都是有意义。”[3]因此昆明方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及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昆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尤其重要。

[1]罗莘田.昆明话和国语的异同[J].东方杂志,1941,38(3).

[2]杨时逢.云南方言调查报告:上册[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9:17-34.

[3]文薇.汉语方言研究的意义说略[J].保山师专学报,1999,(3).

猜你喜欢
韵尾鼻音元音
上了一年级的蚊子
家教世界(2022年13期)2022-11-10 13:13:23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到底谁是老师啊?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论汉藏语言高元音的类型与共性
仡佬语-n、-ŋ、-i韵尾的发展演变
普通话与前后鼻音的发音方法
Playing with “ar”
闽南语入声韵尾的分布现状及原因推测
粤东闽语n尾韵文白异读及其与ŋ尾韵和鼻化韵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