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宋代墓志铭浅析

2012-10-11 02:16赵德芳
焦作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墓志铭铭文墓志

赵德芳

(焦作市文物工作队,河南焦作 454000)

墓志铭是一种实用古代文体,其用途是为过世者而写。学术界把汉语史分为史前的原始汉语、商代的远古汉语、从西周到汉末的上古汉语、从魏晋到唐五代的中古汉语和从两宋到清末的近代汉语。宋代以前汉语中心在河南一带,元朝以后汉语中心在北京一带[1]。近年来,焦作地区出土大量宋代文物,这与焦作在宋代是全国较大煤炭开采地有关。其中,出土的几通宋代墓志铭,具有很高的汉语文体研究价值。如《宋故太原郡侯王公子妇张氏墓志铭》、《宋故文思副使太原郡侯王公孙公绶墓志铭》、《宋故太原王夫人墓志》、《宋故安定梁君墓志铭》、《宋故冀闰墓志铭》、《河东泽州高平县举义乡丁壁村陇西李公墓铭》(见图版一、二、三、四、五)[2]。

根据碑文语言特点、内容和结构将实物资料分为四种。《宋故太原郡侯王公子妇张氏墓志铭》、《宋故文思副使太原郡侯王公孙公绶墓志铭》为普通简单墓志铭,本文定为第一种墓志铭;《宋故太原王夫人墓志》、《宋故安定梁君墓志铭》为普通较复杂墓志铭,本文定为第二种墓志铭;《宋故冀闰墓志铭》为普通复杂墓志铭,本文定为第三种墓志铭;《河东泽州高平县举义乡丁壁村陇西李公墓铭》为高级复杂墓志铭,本文定为第四种墓志铭。四种墓志铭语言各有特点,构成大体相同,根据墓主人身份、地位、葬式、送葬者不同,墓志铭所用碑形式规格不同,章体内容又有所变化。

墓志铭通常是刻在墓碑上的文字,也有写在石上或砖上等。墓志铭独成一体,在文体上,墓志铭是志文、铭文两种文体的综合应用,是为逝去的人而写的文章。墓志铭是为墓主人而写的文章,这是墓志铭特点之一。其次,志文为方志的缩影,是记载人的生平概况的文字,有说明介绍特点。第三,铭文是歌颂和评价的文字,有抒情评论特点。第四,墓志铭是随墓主人一起葬入墓中。第五,墓志铭语言简练,形制较小,不如墓碑形制大。具备以上五个特点才能称之为墓志铭。中国古代文体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唐代墓志铭有序、有志、有铭、有名称(题目)。宋代墓志铭与唐代不同,有的延续唐代以前格式,有的又有所变化,如序与志合为一体。宋代墓志铭有何特点?现根据碑文语言特点、内容和结构将焦作出土墓志铭进行剖析。

第一种,普通简单墓志铭。此种墓志铭语言特点 :简练,记事较少,叙述客观,不带有太多的歌颂和抒情格调。其全篇构成为名称、志文、铭文。

《宋故太原郡侯王公子妇张氏墓志铭》图版一,此墓志铭为一块青石,长方形,宽56厘米,高37厘米,厚11厘米,楷书字体。为北宋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宋·太原郡侯王公子妇张氏墓志录文

名称:宋故太原郡侯王公子妇张氏墓志铭

志文:张氏卫州汲人,曾祖、祖父皆仕而咸不振达。张氏以皇祐五年二月归于公第四子奉职廪,生二子:公绶、大有,授室三年,以至和三年六月六日病卒于亳州官舍,年十九,以嘉祐八年十月十八日乙酉葬於怀州修武县之孝廉乡百谷里,公墓之左。

铭文:铭曰:怀之距卫,不远百里。惟张授室,宜我伯氏。未冠而逝,功用罔施。归葬于斯,以佑来嗣。

《宋故文思副使太原郡侯王公孙公绶墓志铭》为一块青石,长方形,宽43厘米,高28厘米,厚12厘米,楷书字体。为北宋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宋·王公绶墓志录文

名称:宋故文思副使太原郡侯王公孙公绶墓志铭

志文:公绶,小字翁寿,公第四子奉职廪之长男也,于公为长孙。生五岁,嘉祐二年二月夭于亳州官舍,八年十月乙酉陪葬母张氏之塋,叔父仲庠

铭文:铭之曰:呜呼小子,数岁而逝。从掩母域,其安于此。

第二种,普通较复杂墓志铭。此种墓志铭语言特点:语言凝练,记事较多,叙述带有主观意图,歌功颂德较多,有抒情、追思怀念语言和语感。其全篇构成为名称、志文、铭文。

《宋故太原王夫人墓志》,此墓志铭为一块青石,长方形,宽55厘米,高46厘米,厚7厘米,楷书字体。为北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宋·太原王夫人墓志录文

名称:宋故太原王夫人墓志

志文:大观元年二月甲申通仕郎前熙州狄道县丞缪潜,葬母夫人于怀州修武县陆真山延昌寺之侧。前数日也,铭于天门野客曰:“吾母姓王氏,出山阳积庆之门,年十有九归于吾父。闺门之内凡百口,饮食悉为主之,大小必均,上下无怨。舅既没,仲季异居,吾母事姑无轻暖肥甘之阙,治家以法度,教子以诗书,轻财乐施,与吾父之志颇合。万年嗜讲书,日进蔬食,虽寒暑风雨未尝释卷。善护人过,婢妾有罪,终不思鞭扑。验其平生之言,无一句妄。元祐八年十二月庚子,见青衣二童入室,忽笑曰:‘尔迎我也’﹗无语而终。享年七十有三。生二男,曰温,曰潜。一女适进士王需。”野客曰:“饮食大小比均,仁也;轻财乐施,义也;治家以法度,礼也;教子以诗书,智也;平生无妄言,信也。是不可铭,孰为可铭?”

铭文:铭曰:陆真之山峨峨兮,夫人之高节长存。巧妇之泉潺潺兮,夫人之清誉长闻。有孝子以追慕兮,负土起一丈之高坟。有古寺以荐福兮,延昌待百世之贤孙。

《宋故安定梁君墓志铭》图版二,此墓志铭为一合两石,一石为志盖,正方形,宽、高 43.5厘米,厚 9厘米,盝顶,刹边阴刻缠枝花卉,楷书“宋故安定梁君墓志铭”九字。志石正方形,宽、高43.5厘米,厚7厘米,楷书字体。1996年5月出土于河南轮胎厂宋代砖室墓,时间为北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宋·梁全本墓志录文

名称:宋故安定梁君墓志铭

志文:君讳全本,修武孝廉乡苏蔺村人也。少以垦辟锄锄给其家。及壮,慨然叹曰:“兹安足以奋身”。欲谋别居,用广治生之计,遂徙于邑下。君与长子恭同力营运资产,不数年,积累巨万,乃君与长子恭之力。平日喜饮酒,虽至斗余而不乱。禀性淳直,与人交,必有信。治家严格,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崇宁三年四月十三日终于家,享年八十二,至四年乙酉岁三月戊戍朔二十四辛酉日葬于孝廉乡孝义里恩村之原。少娶刘氏,生子二人,长曰恭,次曰闰,皆亡。女四人,皆适人而早卒。孙男四人,长曰琮,次曰章,次曰彦,次曰筠。孙女六人,长曰大姑,适进士麻直夫;次曰五姑,适进士竹嶼;次曰小姑,适武陟县市户冯迪;次曰七姑,适武陟县市户徐恭;次曰大娘,许进士牛公雅,次曰二娘,幼。曾孙男二人,长曰蘿头,次曰婆奴。曾孙女六人,皆幼。恭之妻成氏既营葬事,欲纪其翁与夫之勤俭艰难,以立其家,又不能明其德,以贻子孙,乃求为文于余,不得已故述其事。

铭文:铭曰:家寝而昌,必大其后。乃立斯文,垂之不朽。

第三种,普通复杂墓志铭。《宋故冀闰墓志铭》图版四,此种墓志铭语言特点:语言凝练、规范。记事具体详细。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修辞较多,客观记叙。歌颂与抒情语言较浓。行文正规,布局讲究。其全篇构成有名称、志文、铭文、地点、时间、送葬者。

此墓志铭为一合两石墓志。一石为盖,呈盝形顶,未刻文字。一石青石质,正方形,宽、高60厘米左右,文为阴刻楷书,刻有574个字。2007年9月,焦作市文物工作队在轮胎厂小尚工地发掘了一座北宋仿木建筑结构的砖室壁画墓。该墓为北宋政和三年徽宗时期(公元1113年)。宋故冀闰墓志铭录文

名称:宋故冀闰墓志铭

志文:君讳吉,祖居怀州河内县清期乡第四管,小向人也。平生气直廉信,不忽世,以务农治生,常足于家。凡于乡堂治事,其于人也无毒,其与亲也有义。于是乡人见者,靡不奇之。后万居于南封作,迄今六十余季,资产大进,家积巨万。闰乾兴元年生,二十七岁娶大贾村于氏为妻。于氏明道二季生,生二子一女,嫁与王封村都家为亲,生二子一女,寿而死也。长子冀晧,身丧,引婚得大涧作郜氏为亲。二曰冀沄娶聂庄村梁氏为亲,生二子二女:一曰男冀平,娶大贾村董氏为妻,生一女名菊花;二曰六斤定得聂村李氏为亲。一曰大姐,嫁于陆村秦家为亲,生一女;二曰白姑,定于上院村毋家为亲。长曰:“二男二女,亦是冀君之孙也。”沄举事皆一义让不儹,于家则喜色常见,于面可谓伤心之子也。君曰:“长子性宽志殊,于人可治家,治家久必进子孙也”。君忽曰:“抚二子二女等时俊,于人乃吾双目之宝也”。润享年八十六岁,大观元季六月廿二日而终;妻于氏也享年七十九岁,政和元季九月十九而丧。一日皆叩头泣血,思感父鞠育之恩昊天罔极,将何报呼?况父母者,子之天地欤,无天何生?无地何形?虽服丧三年,苴杖居芦,食粥席薪,枕愧犹未尽其孝,答于亲也。我闻《扬子》言:“死生尽礼,可谓能子乎”。又《荀子》曰:“事亲饰始也,送死饰终也。始具而孝子之事毕矣”。仍父子如师议塟,距庄南一里之塬,附祖塋东之隅,卜其宅兆,以安措之父母也,则春秋祭祀传于后矣。次西祖塋者,曾祖父母、祖父母。次北塋者,伯叔父母。

铭文:固作铭曰:廉信不忽,气直远曲。性则如山,心亦同烛。生德若冰,死行齐玉。生死无瑕,葬出官禄。

时间:皇宋政和三年癸已岁十一月戊寅朔十三日庚寅塟

撰写者:为首冀沄书

第四种,高级复杂墓志铭。此种墓志铭语言特点:语言凝练、规范,叙述详细,概括性强。语言生动形象,修辞运用较多,客观记叙。歌颂和抒情语言运用较多。行文正规,布局讲究。文章内容范围广,各项内容记录完整。其全篇构成额题、名称、志文、铭文、时间、地点、送葬者、撰写者、刻石者等。

《河东泽州高平县举义乡丁壁村陇西李公墓铭》图版三,此墓志铭为碑刻式墓志铭。由志石、志座两部分组成。志座为长方形覆莲式,宽50厘米,高27厘米,厚29厘米。座上有长方形卯眼以安放志石。志石圆首碑形,宽31厘米,高42厘米,厚11厘米。2004年7月23日,出土于焦作市解放区上白作村第二十九中学的一座宋墓内。时间为北宋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全称“河东泽州高平县举义乡丁壁村陇西李公墓铭”,额题为“李公墓铭”。其内容不仅反映出焦作市在北宋时,已有大规模煤矿开采,而且也反映出北宋时的行政隶属关系,以及山西省与河南省之间的交通路线。该碑位于墓后室墓门西侧,字迹清晰,保存完好,与周围仿木砖室结构风格一致。墓碑为青灰色石质,正面精磨,黑色发亮,背面及左右两侧面有磨平痕迹,均有刻字。碑底面有钎打痕迹。这套碑刻,从右至左共计18行,满行23字,总计329字,均为阴刻楷书。碑首为横式阴刻楷书“李公墓铭”4字。碑阴为竖式阴刻楷书“沁阳裝人吴明”6字。碑左侧面为竖式阴刻楷书“淇川宋安时撰”6字,碑右侧面为竖式阴刻楷书“乡人苗安刻石”6字。碑文加碑首加各侧面字共计351个字。宋·河东泽州高平县举义乡丁壁村陇西李公墓铭录文

名称:河东泽州高平县举义乡丁壁村陇西李公墓铭

志文:君讳从生,本举义地,性无殊。不侮不畏合古人,以猛以宽全中道。出言有信而足以动大人,作事有法而足以扇知己。尝存侧隐之心,施于无告之民,闾里之间到于今,而莫不称之。娶孝义乡郭氏,乃生一男二女焉。享年六十有八矣。《礼》曰:“士庶人有善,本诸父母”。所以,长男吉携母氏同二妹,自高平登太行,渡丹水,至于潭怀宁邑孝廉乡孝廉里白家作,置业居焉。母郭氏享年六十有六矣。至元祐三年戊辰岁,巍巍乎万户山前,浩浩乎乌金出世。吉乃以地为主,夜以计日,役工匠数百人,自赡千余口,获山泽之厚利者,皆出乎吉之分,而莫知其数焉。长女二姐闫氏,次女三姐石氏。

时间:时元祐五年庚午岁仲秋月初四日。

地点:归葬于圣佛山前凤凰台下,故为是记。

铭文:颂曰:吉娶韩氏,家之昌矣。人之生兮,祸福有矣。福之来兮,何由己兮。祸之至兮,岂自门矣。吉生二子,添哥福儿。家之殷兮,不日成矣。扬名后世,孝之于矣。

额题:李公墓铭

裝者:沁阳裝人吴明

撰写者:淇川宋安时撰

刻写者:乡人苗安刻石

从上面四种墓志铭可看出,墓志铭的体制,一般包括姓名世系、籍贯、行为事迹、年寿、逝世年月、子孙大略、葬时、葬地,最后是铭文。多为韵文。墓碑与墓志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墓碑包括地上地下碑刻,墓志铭是地下碑刻。宋代墓志铭具有墓志铭的五个基本特点外,也有自己的时代特征。其字体大多为楷书,宋代楷书因印刷需要而独成一体,即宋体,宋版书上使用的书体。宋代墓志铭雕刻留有宋体风格,宋体现在依旧使用。文体多为简介、说明与抒情。说明多为此墓志铭的来历。宋代墓志铭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物方志,其载体为石材,无论是长方体还是其他碑体,形制较小,葬于墓室内,起到墓主身份证明的作用。

在宋朝,皇帝重文轻武,文化事业繁荣昌盛,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古代字体、书体、文体广泛传播。字体,同一种文字的各种不同形体,如汉字书写中的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指文字的体势,文字在书写中具有某一共同的特点或某一种风格者,称为一种书体,如欧体、柳体、颜体、赵体等[3]。文体,文章的风格、结构或体裁,如诗歌、散文、小说、传纪等,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栽(或样式、体制),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某种历史内容长期积淀的产物[4]。宋代字体、书体、文体种类多,而且规范、标准,这与宋代印刷技术的成熟和广泛使用是分不开的。宋代无论是民间还是官府盛行刻书、印书。印刷内容广泛,技艺精湛,为古代印刷鼎盛时期。《中华印刷通史》载:“宋代是中国雕版印刷事业普遍发展的时代,全国各地都有刻书、印书活动”。焦作地区出土的宋代墓志铭是当时宋朝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其字体、书体、文体具有当时的文化内涵。宋代是近代汉语形成的转折点,在汉语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墓志铭作为刻石的一种,能完整地保存汉语的字体、书体、文体。汉字是一种成熟的完善的文字体系,这种文字体系在商代后期甲骨文时代已经基本形成,周秦之交已经完全形成。至今,人们不断发现前人留下的各种文字实物资料。这些实物展现了汉语的各种字体、书体、文体,如甲骨文、铜鼎铭文、铜镜铭文、竹简、碑刻上的文字等。文字已不再是简单的记录、标号,其应用职能越来越广,载体越来越多样化。甲骨、铜器、竹简、木牍、布帛、石材、陶器、瓦当、玉器等都被选作载体。到西汉时,发明了纸并用作载体,至东汉蔡伦对造纸技术进行改进,但都没有普及,文字应用还是主要靠竹简、木牍。魏晋南北朝时,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此时,碑刻也多起来。纸的出现,为汉字的书写及文体规范起到了推进作用。通过实践,人们发现,最长久保存字体、书体、文体的载体是石材。在不同时代,人们都使用刻石,至今刻石依然使用。中国刻石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是石鼓文,为秦献公十一年(公元前374年),唐朝时在陕西凤翔出土,现存故宫博物院[3]。刻石文字指镌刻在碑碣墓志的文字而言,刻石文字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王朝建国、典章制度、封疆定界、社会治乱、记录功德、祭祀神灵、宗庙立主、氏族谱系、农业丰欠、佛殿经文、自治约法、诗歌文赋、书札医方等[3]。现存最早文体规范的刻石是《峄山刻石》,俗称《峄山碑》,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登山东峄山而立。前为始皇诏,144字。“皇帝曰”以下为二世诏,79字,字略小。二世诏刻于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原碑遗失,现存为宋淳化四年(993年)郑文宝以南唐徐铉摹本重刻于长安者,世称《长安本》[3]。宋代重文的风气,使很多珍贵石刻保存下来,其刻书、印书的盛行,将汉语的精华得到提炼和推广,汉语字体、书体、文体更加完善。河南焦作出土的几通宋代墓志铭展现了宋代字体、书体、文体的特点。

墓志铭从出现到规范,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分不开。从汉代墓志铭的出现到宋代墓志铭的普及,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步。从焦作考古看,汉墓墓室简陋、葬品丰富。宋墓墓室华丽、葬品很少。汉墓出土的文物以陶仓楼为最。陶仓楼从西汉到东汉时都有,但到三国时基本消失。陶仓楼消失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社会动荡。二是游牧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三是佛教文化的传入[5]。还有一个原因是人们对逝者的祭祀、怀念的表达方式可以通过文字记载来表达,通过文字可以更完整、更丰富地表达对逝者的追思、怀念、美好愿望等思想感情,碑刻等载体的快速发展满足了人们表达需求。陶仓楼的产生、发展、高峰、衰退,反映了葬俗由厚葬逐步向薄葬发展。从汉代到宋代,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葬俗由靠丰富的陪葬品、简单的画像传情达意,逐步变为靠简单的陪葬品、丰富的绘图画像和规范的字体、文体来表达对逝者的追思,从出土的墓志可以看出,汉语言字体逐渐发展,书体逐渐成熟,文体逐渐丰满。如墓志字体从隶书向楷书的转变。文体由简单介绍向有格式、有体裁、有说明、介绍等发展。全国最早的墓志是河南省南阳市汉代许阿瞿墓志画像石。1973年出土于河南省南阳市东郊的曹魏墓中,被用作墓顶石。该汉代墓志画像石宽70厘米,高112厘米,石面左方为志文,右方为画像。志文隶书,其文曰:“惟汉建宁,号政三年,三月戊午,甲寅中旬,痛哉可哀,许阿瞿身,年甫五岁,去离世荣。遂就长夜,不见日星,神灵独处,下归窈冥,永与家绝,岂复望颜。谒见先祖,念子营营,三增仗火,皆往吊亲,瞿不识之,啼泣东西,久乃随逐(逝),当时复迁。父之与母,感□□□,□壬五月,不□晚甘。羸劣瘦□,投财连(联)篇(翩),冀子长哉,□□□□,□□□此,□□土尘,立起□埽,以快往人。”此志文为铭文句子。其次早的是1983年12月发现的山东省高密县王庄村汉代《孙仲隐墓志》。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的刻石,高88厘米,宽34厘米。志文隶书,文曰:“青州从事,北海高密孙仲隐,故主簿、督邮、五官掾、功曹、守长。年卅,以熹平三年七月十二日被病卒,其四年二月廿一日戊午,葬于此。”此为志文,无铭文。焦作在汉代以前没有发现墓志铭,最早的墓志是1979年在孟州城关镇斗鸡台村出土的《北魏司马悦墓志》,现存河南博物院。此墓志有志盖和墓志组成。志盖长110厘米,宽78厘米,厚8厘米,上阴刻“墓志盖”3字,墓志长108厘米,宽78厘米,厚12厘米。志文有隶书魏体风格。计22行,满行32字,共661字。此为志文与辞文,辞文与铭文作用相同。从出土文物看,焦作地区北魏时已有墓志铭,但唐代更完整,宋代墓志铭更应用自如。如《宋故安定梁君墓志铭》、《宋故冀闰墓志铭》、《河东泽州高平县举义乡丁壁村陇西李公墓铭》,此三通墓志铭均出土于宋代砖雕壁画墓,具有明确纪年。对研究宋代汉语字体、书体、文体特点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汉字是适应汉语的需要而产生的,汉语在其发展和应用中产生了多种文学体裁。如赋、骈文、说、奏议、疏、表、对策、序跋、赠序、铭、祭文、杂文、杂记、游记、传奇等,墓志铭是多种文学体裁的一种综合运用。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称作铭文。多见于青铜器、墓碑、石等载体上。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内容大多数简短。其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宋故安定梁君墓志铭》、《宋故冀闰墓志铭》。“铭文”多为四字句,如《宋故太原郡侯王公子妇张氏墓志铭》、《宋故文思副使太原郡侯王公孙公绶墓志铭》、《宋故安定梁君墓志铭》、《宋故冀闰墓志铭》、《河东泽州高平县举义乡丁壁村陇西李公墓铭》,也有用七字句的,《宋故太原王夫人墓志》。“志”,指记事的文章或书籍。“志”与“墓”组成“墓志”,专事纪念死者的文章。文章中有铭文及墓志铭。墓志铭的格式通常是题目、正文、结尾。题目称墓志铭并序的,先序(序,指志以外的内容。多见于唐代之前,宋代已大多不用),次志,后铭;称墓志,有志而无铭;称墓铭的,有铭而无志;也有虽称铭或志,却各项都具备的。宋代墓志铭的题目,通常是按志的方式写的。如“某时××墓志铭”、“某地 ××墓志铭”,也有“某时 ××墓志”、“某地 ××墓铭”。正文为志文,结尾为铭文。古人的墓志铭都有定制,墓志较小,多为方形,刻石加盖,上写某官某人墓志,叫做"书盖"。墓志铭有其存在的因素和形式,其整体由三部分组成,即名称、志文、铭文。

综上所述,墓志铭是古代一种常见的应用文体,是说明介绍墓主人的方志。同墓主人一起埋入地下,大多刻在石上,由名称、志文和铭文三部分组成。名称多为说明墓主的简要文字,志文多用散文撰写,叙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包括姓名世系、籍贯、行为事迹、年寿、逝世年月、子孙大略、葬时、葬地。铭文是总括性的赞语,多为韵文,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或骚体。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墓志铭在写作上的要求是叙事概要、语言温和、文字简约。撰写墓志铭,有两大特点不可忽视,一是概括性,二是独创性。墓志铭因受墓碑空间的限制,篇幅不能冗长,简洁明了的文字也便于读者阅读与记忆。因此,不论用什么文章样式来撰写墓志铭,均要求作者有很强的概括力[6]。其实,墓志铭的撰写,不仅仅只是上述两点。从宋代墓志铭的特点和实例中,可看出墓志铭写作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一充分体现“志”的特征。文章一定是记载、说明、介绍类内容,如墓主人介绍说明必写。二充分体现“铭”的特征。文章有生者感受成份,如反映墓主人与送葬者的关系。三是文体通篇概括性强,格式基本相同,内容客观真实。四是古代墓志铭有其时代特征、格式和行文规律,与现在墓志铭不同,研究撰写墓志铭应注意时代特征。

古代墓志铭是一种流传下来的文化,其内涵和外延有很多未知领域。大量出土实物资料亟待整理研究,本文只就焦作地区宋代墓志铭进行简述。目前,有很多学者将墓志等同于墓志铭、墓碑,是不合适的。

图版一 《宋故太原郡侯王公子妇张氏墓志铭》

图版二 《宋故安定梁君墓志铭》

图版三 《河东泽州高平县举义乡丁壁村陇西李公墓铭》

图版四 宋故冀闰墓室砖雕壁画

图版五 焦作马村墓区东汉墓陶仓楼

注释:

[1]张双棣.古代汉语知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郭建社,索全星.山阳石刻艺术[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

[3]刘万朗.中国书画词典[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0.

[4]金振邦.文体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5]张勇.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明器[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

[6]樊斌.墓志铭写作摭谈[J].应用写作,1996,(6).

猜你喜欢
墓志铭铭文墓志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墓志铭也可以很幽默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
墓志铭漫话
墓志铭
《我的墓志铭》征文通知
赋与唐代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