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映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高职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原则,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培养出大量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加大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和建设力度,千方百计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近几年,笔者在学院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现总结于此,以求教于大家。
任何一门课程,首先要明确并科学把握其培养目标定位,这是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的前提,思想政治课也是如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培养目标到底应该怎样定位?我们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过程中,形成了以下几点基本认识。
一是将对大学生的一般要求与职业上的具体要求统一起来。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明确的一般要求,比如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思想政治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必须认真贯彻这些要求,不能有半点折扣。与此同时,作为高职院校,又必须考虑其自身特点和职业培养上的具体要求,比如具体职业岗位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法律素养。只有把对大学生的一般要求与职业上的具体要求统一起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培养目标才能更加清晰,更加准确。如果只注重对大学生的一般要求而忽视职业上的具体要求,往往会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难于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如果只注重职业上的具体要求而忽视对大学生的一般要求,则会宗旨不清,方向不明,难以达到应有境界。
二是思想政治课程组要与系及其合作企业共同确定思想政治课的培养目标。对大学生的一般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较为明确;而职业上的具体要求,系及其合作企业更为了解。所以,将对大学生的一般要求与职业上的具体要求统一起来,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师、系及其合作企业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共同确定思想政治课的培养目标,这样才容易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是思想政治课的培养目标定位要具体,分出层次,尽可能精细化。具体、分层次、精细化,一方面说明对课程的把握更加深入和到位,另一方面落实和实施起来更容易,更具有可操作性。当前,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和建设中,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一般区分为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思想政治课的培养目标定位也要适应这一趋势,遵循这一要求。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与系及其合作企业共同确立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培养目标。(1)知识培养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历史使命、职业准备、自主创新、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心理素质、人际关系、公民道德、社会公德、婚姻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依法治国、法律制度等基本知识。(2)能力培养目标。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3)素质培养目标。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法律和职业文化素养。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将增强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共同确立为能力培养目标,将职业文化素养与思想道德、法律素养共同确立为素质培养目标。这体现了对大学生的一般要求与职业的具体要求的统一。
课程的培养目标明确以后,必须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建设,以实现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在课程改革和建设上,备受推崇的是“教、学、做”一体化,我院思想政治课也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并将其概括为“以学为本,‘学、做’任务驱动”。所谓“以学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根本,想方设法让学生学起来,教恰恰是为了学生学。所谓“‘学、做’任务驱动”,就是从对大学生的一般要求和职业的具体要求出发,选取教学内容,拟定“学、做”任务,组织学生“学”和“做”,以此驱动整个教学活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实施“以学为本,‘学、做’任务驱动”的教学改革,能在许多方面产生良好的效果。
首先,它能较好地实现培养目标。实现培养目标,既要靠教师教,更要靠学生“学”与“做”。不管是理解、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还是提升能力和素养,最终都取决于学生的“学”与“做”,“学、做”是关键,是根本。所以,要把组织、管理学生“学、做”作为中心环节,提升教学质量。否则,还像过去那样,以教为本,认为只要认真讲、认真教,该讲的都讲到就行了,学生学不学,那是学生的事儿,根本实现不了培养目标。
其次,它较好地切合了学生的实际状况。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能积极主动学习思想政治课,注重提升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所占比重较低,相当一部分学生随大流,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厌弃思想政治课。基于这种状况,以学为本,拟定“学、做”任务,搭建“学、做”平台,驱动学生“学”和“做”,充分发挥那些对思想政治课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带动随大流的同学“学”和“做”,同时要求那些对思想政治课没有兴趣的学生也必须“学”和“做”,这样才能够大幅度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此外,它还能与专业其他课程形成合力。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改革和建设在不断深化,而且成效也越来越明显。如果思想政治课游离于“教、学、做”一体化的改革和建设之外,就会成为专业建设的短板,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产生不良影响;而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做”一体化的改革和建设,则会与专业的其他课程争奇斗艳,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
当然,思想政治课“‘学、做’任务驱动”,还是与专业技能课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有所区别。专业技能课拟定的任务、项目可以完全契合工作流程,可以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活动,而思想政治课难以做到这一点。但是,二者在实质上是相通的,拟定的任务、项目都与职业要求紧密联系;都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做为根本,以教师为主导;都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等等。所以,积极推进思想政治课“以学为本,‘学、做’任务驱动”的教学改革和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推进思想政治课“以学为本,‘学、做’任务驱动”的教学改革和建设,必须科学地拟定“‘学、做’任务”。目前,我们在思想政治课“以学为本,‘学、做’任务驱动”教学改革实践中,拟定的“学、做”任务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为“基本知识学习和讨论”,即将教学内容进行单元或章节区分,对应单元或章节拟定学生“学习和讨论”任务,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领受任务,分工合作,在课下查阅整理资料,制作课件,课上则与老师、同学互动,进行讨论解析等教学活动。这类任务紧扣对大学生的一般要求,同时引导学生紧密结合职业生活实际和案例对相关内容进行讨论解析,在“学、做”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沟通表达、团队合作等能力。
第二类为“辩论会、讨论会”,即针对不同单元或章节,安排辩论会、讨论会等“学、做”任务,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领受任务,分工合作,课下查阅整理资料,撰写辩论、讨论材料,课上以辩论会、讨论会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安排的此类“‘学、做’任务”有四个辩论会,辩论题目分别是:(1)“知识积累更重要,知识创新更重要”;(2)“成大事不拘小节,成大事也拘小节”;(3)“愚公应该移山,愚公应该搬家”;(4)“大学生恋爱利大于弊,大学生恋爱弊大于利”。还安排了一个讨论会,讨论的问题是“道德思维与法律思维”。这类任务实质上是对第一类任务的拓展和深化,能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和调研的热情,更好地提升其团队合作、机敏应变等能力。
第三类为“社会调研”,即从对大学生的一般要求与职业的具体要求出发,拟定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的“学、做”任务。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领受任务,分工合作,进行调研和查阅整理资料等活动,在此基础上,学生单独撰写调研报告。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拟定的这类“‘学、做’任务”主要有:优秀在校生职业准备调研,毕业生思想状况调研,大学生心理素质调研,优秀在校生、优秀毕业生道德状况调研,毕业生择业创业调研,本专业法律制度和优秀毕业生法律素养调研,等等。这类“‘学、做’任务”能够深入到“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素质养成”等实践过程中,并形成大量的图片、音像、文字等资料,其综合效能非常高。
上述三类“学、做”任务,是思想政治课程组与系及其合作企业共同拟定的,贯彻了对大学生一般要求与职业的具体要求相统一的原则,并立足于培养目标,充分考虑了教学班容量、课时数、设施设备等客观情况以及可行性和实际效果。
课程改革和建设,必须落实在一系列关键环节上,思想政治课“以学为本,‘学、做’任务驱动”的教学改革和建设也是如此。我们依据近几年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建设实践,将“以学为本,‘学、做’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概括为六个关键环节。
在本环节中,主要节点是拟定“‘学、做’任务”和明确基本要求、考核办法。关于拟定“‘学、做’任务”,前面已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这里不再赘述。而明确基本要求和考核办法,也要把握对大学生一般要求与职业具体要求相统一的原则,立足于培养目标,从学生的基本状况、课时安排等客观情况出发,既要清晰具体,又要简约可行。
思想政治课,不管哪类任务,一般都应从过程、作品两个方面明确基本要求,并以此为基础制定考核办法。比如,对“学、做”过程,要从思路、手段、态度等几方面明确基本要求;对“学、做”作品,则从任务总体把握、目标、层次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联系实际和案例等方面明确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考核方法,具体如表1。
表1 思想政治课“学、做”基本要求与考核项目表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节点是选好“学、做”小组组长和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其中选好组长是关键,组长是小组“学、做”的带头人。在成员分工上,“基本知识学习和讨论”这类任务,应该明确每位成员学习讨论的分任务;“辩论会、讨论会”这类任务,应当明确谁为一辩(论)、谁为二辩(论)、谁为三辩(论)、谁为四辩(论)、谁为自由辩(论)手;“社会调研”这类任务,应该明确调查的每个环节由谁来负责和实施。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给予必要的协调和指导,帮助“学、做”小组选好组长,明确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人。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节点是学生就自己承担的任务利用课下时间形成作品,教师给予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的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通过丰富的辅助资料进行。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准备好了包括教案、课件、案例库等丰富的资料,学生可以拷贝、下载,依据自己承担的任务查阅、整理加工这些资料。二是面对面进行,又可分为课下面对面与课上面对面。采用“以学为本,‘学、做’任务驱动”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问问题的人多了,这为教师课下面对面指导提供了较多机会。由于学生要在课堂上展示、阐释自己的作品,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面对面指导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三是通过网络进行。网络课堂、网上互动、互寄邮件等,都是教师进行指导的重要渠道。通过多渠道的指导,“学、做”小组成员一般都能较好地完成作品。
这一环节的主要节点是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并解析准备好的作品。教师要把握课堂的主导权,与学生互动,并鼓励、引导学生与学生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优点、长处尽可能发挥出来,进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表达沟通、团队合作等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和提升。
这一环节的主要节点是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把握好自身的主导地位。教师要对学生课堂上展示和解析作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还要利用辅助资料、网络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各个“学、做”环节的指导。其中,任务总体把握、目标、层次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联系实际和案例等方面的指导,要给予特别的重视,因为这是贯彻一般要求与职业具体要求相统一原则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培养目标,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职业文化素养的关键所在。
这一环节的主要节点就是对学生“学、做”进行科学评定。在第一个环节中,拟定并明确了“考核办法”,这是教师对学生“学、做”过程和作品进行考核的依据。考核评定切忌随心所欲,任意而为,不然会导致优秀者得不到激励,不合格者得不到处罚,使整个课程改革和建设功亏一篑。
“学、做”过程+作品考核不同于传统的考核。尽管考核结果依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但其内涵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考核了。它不再是一卷定成绩,而是通过三类任务的“学、做”过程+作品评定出成绩;它也不再将学生分数高低、名次顺序作为考核重点,而是制定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标准,将考试重点放在是否达标上。
总之,高职院校将对大学生的一般要求和职业具体要求统一起来,推进思想政治课“以学为本,‘学、做’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和建设,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知识,能够与其他专业课程形成合力,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职业文化素养,以及适应职业要求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