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惠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在生源结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服务定向等方面与普通本科生存在着显著差异。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样受到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调查来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期为高职院校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采取随机取样的方法,从河北省6所高职院校随机抽取被试1418人,获取有效被试1297人。其中,男生581人,女生716人;城市生源328人,农村生源969人;一年级学生657人,二年级学生423人,三年级学生217人;独生子女299人,非独生子女998人。
本研究使用的测量工具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1],此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含10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睡眠及饮食等)。它的每一个项目均采取5级评分制:1表示无症状,2表示很轻,3表示中度,4表示偏重,5表示严重。项目得分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现场发放问卷,现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418份,收回有效问卷1 297份,有效回收率91.47%。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的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和方差分析。
将高职院校大学生SCL-90问卷测试的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常模进行比较,T检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人际敏感因子和敌对因子上与常模差异不显著,总分与其他因子均和常模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且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他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
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抑郁因子、焦虑因子和恐怖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女生得分明显高于男生,在其他因子上男女性别差异不显著。
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高职院校大学生在躯体化因子和偏执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且城市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在其他因子上则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
表1 高职学生SCL-90测量结果与常模的比较
表2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
表3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城乡差异
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各个因子上均不存在显著的独生/非独生差异。
表4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独生/非独生差异
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各因子上都存在极其显著的年级差异。事后多重比较(Scheffe)表明,在躯体化、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上,二年级得分显著高于一年级和三年级得分,一年级和三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和焦虑因子上,二年级得分显著高于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年级得分则明显高于三年级。
表5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
本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总分、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各因子上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这说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较多,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差。这主要与高职生和高职院校本身的特性有关。首先,从生源来看,高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与本科生相比,学习成绩相对较差,身心发展尚未成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其次,高职院校学历层次低,社会对高职院校和高职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高职院校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较差,高职生的能力偏低。因此高职学生在亲朋好友和同学面前总感觉低人一等,产生自卑心理。第三,正是由于对高职教育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许多用人单位往往看不起高职学生,认为他们学历低,能力差,因此使得高职学生就业遇到很大困难,从而增加了高职大学生的心理负担。第四,高职院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咨询室,一些学校虽然设有相关机构或咨询室,但也基本流于形式,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这些都是造成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的原因。
在以往关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中,大部分结果表明男女生之间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且女生得分明显高于男生,但也有少数研究结果显示高职男女生之间心理健康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职大学生在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女生得分明显高于男生,这与张荻[2]、杨英华[3]的研究结果较为相似,说明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差。究其原因,可能与女生的性格特点、家庭教育方式、社会对男女角色的要求等因素有关。由于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女生一般属于被保护的角色,行为方式经常被限制,缺乏独立性,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差,遇到问题更容易产生困惑心理,再加上女生在情感上比较细腻、丰富、敏感、脆弱,因此,女生的抑郁、焦虑和恐怖问题更为突出。除此之外,由于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很多招聘单位都倾向于优先录用男生,因此女生在就业问题上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使得她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困惑、担忧等负性情绪。
关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生源差异,不同的研究,其结果差异较大。有的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生源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农村生源的学生,而有的研究结果则恰恰相反。综观以往研究可以发现,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生源差异主要表现在躯体化、敌对、焦虑、人际敏感、恐怖、偏执等几个因子上。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大学生在躯体化和偏执两个因子上城乡差异显著,且城市学生得分高于农村学生得分,也就是说城市生源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农村生源的学生。在高职院校,农村生源的学生较多,城市生源学生相对较少,而且很多城市生源学生的家庭环境可能比较优越,从而使他们养成了依赖他人的习惯,自理能力和综合素质相对较差,到了大学,很多问题处理不好,因此产生挫败感或感觉在同学面前低人一等,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另外,由于家长的过多保护和溺爱,致使他们的人格发展不成熟,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难免遇到挫折,再加上他们心理上的优越感,对自己期望过高,而实际上并没有太高的能力,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自1979年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独生子女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生群体,同时也成为心理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对象。那么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异?究竟是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非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独生子女?针对这些问题,心理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至今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唐瑶[4]、李保娜[5]以高职大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结论。高职生中的独生子女大部分来自城市,家庭条件比较优越,这为他们提供了较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同时优越的家庭环境减轻了她们在就业方面的压力,从而使得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比预期的要好。而高职生中的非独生子女大部分来自农村,虽然他们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加上子女较多,没有时间和能力来培养子女的综合素质,但这恰恰为他们提供了自己照顾自己的机会,培养了自理自立的能力,到了大学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从前面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高职大学生在各个因子上都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二年级得分显著高于一年级和三年级,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在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和焦虑因子上,一年级得分显著高于三年级,其他因子上一年级和三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对大学校园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感,学习上不再像高中时那样紧张,因此心理上比较放松。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到了二年级,对大学生活和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等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学业、人际交往和情感等方面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和挫折,造成情绪起伏较大。此外,很多学生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尤其是毕业的时间越来越近,对于自己的人生究竟该如何规划是他们感到最为困惑的问题。因此可以说二年级是高职生压力最大、最迷茫的时期。到了三年级,大部分学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实习、写毕业论文、找工作上,注意力相对比较集中,其他方面的干扰和烦恼相对较少,因此心理状态相对稳定,甚至优于一年级学生。
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偏低,主要表现在女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来自城市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来自农村的学生;二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多,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因此,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应注意根据不同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并加强对高职女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引导来自城市的高职学生学会乐观、勇敢的面对生活,培养他们自理自立的能力,根据不同年级学生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二年级是高职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总之要切实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1]汪向东,王希林,马宏.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2]张荻.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3]杨英华.高职生家庭环境、自我评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4]唐瑶,傅成仕,朱春阳.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5]李保娜.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