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档案袋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关键应用策略探究

2012-10-10 00:51门海龙孙丽娜
中小学电教 2012年5期
关键词:驱动教学活动探究

☆ 门海龙 孙丽娜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北京 100039;2.东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

一、研究背景

新课改提升了信息技术课程在整个中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明确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任务与目标,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提保障,同时也要求在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更大程度地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充分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题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1]

电子档案袋作为一种质性评价的工具,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自九十年代初期电子档案袋开始应用在教育中到目前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这期间基于电子档案袋的过程性评价、多元化评价以及促进学生的学习元认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反思习惯等先进教育功能在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电子档案袋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也更加深入化和本土化。国内外对于电子档案袋的定义有很多种,综合多种主流的电子档案袋定义,可以归纳总结出电子档案袋的主要功能包含记录学习历程、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与反馈、基于个体能力的学习和评估以及促进学生的学习认知发展等功能。[2]

二、实践教学基本情况

本研究选取的实验班级为河北省某县级市S中学的初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班。实验班的常态教学情况是每周安排一课时,但是经常有被主科课程和考试占用的情况,所以,一学期下来很难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实验学校的初一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期末不用参加考试,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整体教学效果不佳。

本研究中的教学采用教室面授形式和计算机房实践操作相结合,具体的比例分配由任课教师自主调配,为实验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前提条件。

(一)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班级的课程教学目标为:(1)通过学习,增强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2)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相关的工具和软件,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支持其它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3)锻炼学生使用计算机工具的操作能力和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生能够使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的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实验教学班级采用的教材为2006年冀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由河北省电化教育馆和DC加拿大国际交流中心合作编写,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和河北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全新的信息技术教材。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共分两册,供初一、初二的学生使用。教材提供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作品所需资源的途径,包括关键词搜索和相关网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途径收集并下载所需的资源。同时,为了保证没有校园网的学校顺利地进行本套教材的教学,编写组搜集了有关的资源(包括教材范例素材和与学生学习、创作所需的素材),教师登陆河北远程教育网(www.educast.com.cn),可浏览或下载使用。具体课程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具体教学内容

(二)教学对象分析

1.一般特征

本研究的教学对象为县级市的重点初中一年级学生,年龄在12至15周岁之间。相关研究表明,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各种感觉发展日趋完善,视觉和听觉的敏锐度超过成人,能有效支持对信息技术课程中多媒体内容的学习;同时,他们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有所提高,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进一步发展起来,可以在感知事物外部特征的同时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于学习图形等知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一阶段的学生注意力和记忆力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自控能力增强;他们的无意识记忆还表现得很明显,对有兴趣的材料记得较好,对困难材料记得较差,教学中需更多具体直观材料的支持。[3]

实验班为河北省某县级市的重点初中,由于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思想认识与大中城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信息技术课程在该区域还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学生对此认识还不够深入,并且相应的信息技术基础比较薄弱。但是,新的事物也为学习者带来更大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基础进行前期诊测。

2.差异特征

在实验的过程中,由于条件所限,对学习者的内部差异不做过多探究分析,只对外显的,对教学影响较大且易于调整的因素作简要分析。实验班级的学生家庭条件差异比较大,信息技术基础也有很大的不同,而且自主学习条件也不同,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做充分的准备和弥补措施,如分组教学中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等原则的应用。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策略

“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教授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下完成“任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任务驱动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景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索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自主学习和协作的环境下,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技能,还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是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一)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1.活动主题

制作以“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为主题的多媒体演示文稿。

2.活动目标

通过让学生完成该学习任务,对“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章节知识进行巩固和迁移,对通过互联网查找信息资源进行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图文信息处理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的技术知识。

3.活动设计与实施

任务驱动式教学活动设计流程中包含四个流程模块(呈现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总结)和两个角色用户(教师、学生)的活动流程。具体的活动设计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任务驱动式教学活动设计流程图

按照以上的设计流程图开展实际的教学活动。以下是实践教学活动当中的关键步骤展示(如图2)。首先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和活动目标发布相应的学习任务。

图2 教师发布学习任务图

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包括课程内容中的多个知识点,通过将多个知识点嵌入在一个完整的任务当中,既保证了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又有效解决了实际教学中的不足。

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也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的主要环节,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效果如图3所示:

图3 学生作品评价图

(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策略要点总结

1.教师转变思想

在基于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安排不再以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软件或知识点作为线索,而是根据信息时代的生存需要、学生的接受能力、素质教学的规律和原则、改用任务为线索、串联课程知识模块、组成一体化的教学内容。为了适应计算机技术发展多变的现实,为了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探索,为了更好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现在的信息技术教材已开始趋向采用模块化或者说“任务”,随着任务驱动教学法与英特尔未来教育等教学法的不断推广,模块化教学必将成为各科教学的有效教学法。[4]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要掌握教材所体现的基本原则和框架思想,不要拘泥于教材的细节,合理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

2.任务设置时要注意知识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任务的设置要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任务和知识形成一个系统。信息技术课的每一章都有其完整的教学内容,如文字处理、网页制作等,都能够设计成一个系统的任务,各个子任务只要结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任务。这个完整的大任务就是学生每一章的总的学习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涉及到该章的许多的知识点,通常要许多课时才能够完成,所以设计任务的时候要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5]。让局部任务服务于整体任务,这样才能保证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3.任务设置要具有一定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虽然任务驱动式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但这也是建立在教学目标的大前提之上。所以,教师在进行任务的设置时,要详细分析教学模块中蕴含的知识点,并把它们重新编排整理在一个完整的任务当中。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保证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任务设置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主题和情境

很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师反映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学生动不起来,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师给出的所谓任务只是固定的操作训练而已。这种为操作而操作的训练形式很难与学生产生心灵共鸣。所以,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任务应设计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6]如通过游戏、故事等活动形式使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就自然而然的“动”起来了,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分层指导

由于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他们的学习起点极不相同,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进行分析,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会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对此,教师应在课前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对于还没有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以什么也不会做、不想做的后进生,教师应当适时指导,可以给他们多讲一些,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没有放弃他,还在关注他。而对于基本操作技能已经很娴熟,很快完成任务,不知道应该做什么而去玩游戏的优生,教师应在课前设计好教学支线,布置新的任务,如安排一些具有综合性和挑战性的任务让他们去自行探索,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通过有针对性的分层指导,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

问题探究式教学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仿照科学家探究未知领域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问题探究教学法可以使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更多的空间提升学生的多方面素质。

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多是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问题探究式教学与其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与任务的解决过程上有许多相通之处。所以,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到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种创造性尝试,同时也是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一个全新发展,是在原有教学目标基础上加强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问题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1.活动主题

统计分析家庭生活开支情况。

2.活动目标

通过本教学活动的实施,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掌握Excel中的数据表单制作、数据的筛选、数据的排序、数据的计算、数据统计分析和数据透视表的操作技能。

3.活动设计与实施

问题探究式教学活动从创设问题情境开始,这种情境是实际的或接近于实际的,具有一定的困难,又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然后学生在此情境中分析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此过程当中,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同时还培养了自我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活动流程如图4:

图4 问题探究式教学活动流程图

在问题探究式教学活动模式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问题情境做好教学的背景知识铺垫,激发学生的联想,提供学习范围,诱发学习动机,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所以,这种情境的创设要具有一定的“能力差距性”,既在学习者能力范围内,又需要其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在本实践的教学案例中,设置情境及问题如下:小明的妈妈发现最近几个月来的生活开支明显增加,但不清楚在哪些方面的开销发生了变化。于是小明的妈妈在近两个月进行了详细的账目记录,但面对数量庞大的琐碎账目不知如何处理。请各位同学帮助小明妈妈解决这个问题,写出自己认为最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活动报告。

此情境问题获得学生的强烈回应,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在教师的简单指导下进行小组探究学习,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其中不乏有一些非常优秀的问题解决方案,如图5所示:

图5 学生优秀问题解决方案案例

学生参与完学习活动之后,教师还引导他们借助本研究的系统和支架表单撰写个人学习日志(如图6),完成知识的巩固和迁移。

图6 学生个人学习日志案例

在该问题探究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掌握了关于Excel相关的多个知识点,还培养了与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精神。另外,通过将多个知识点汇内嵌在一个教学活动当中,大大地减少了授课所需的学时,缓解了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的问题。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要点总结

1.给学生创造良好、真实的探究环境

课堂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他们的经验和体验,而不是从书本到书本。所以,教师应该立足促进学生的发展,设计出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丰富多彩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将课本知识通过实践进行巩固和迁移,达到学以致用。

2.问题设置要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由于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当中,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一般会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内容,这也是教师乐于采用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如何将相对应的多个知识点合理内嵌到一个问题当中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科内容和知识有充分的掌握,并能够建立起相应关系模型,使设置的问题“形散而神不散”,既具有探究空间又具有整体性。

3.主题设置具有一定灵活性和开放性,为学生创造更大的探究空间

问题探究式教学活动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所以,在问题的设置中既要参考课程的知识要点,又不能局限于此。要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置具有一定灵活性和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预留出恰当的探究空间,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学习。

4.要考虑学生的差异,问题设置具有层次性

由于学生存在着各种学习差异性和不同的知识起点,在进行问题探究式学习的时候也会遇到不同的学习困难。而这种学习模式又赋予学生很大的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的教师干预较少,所以,需要教师在前期的活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有目的性地进行互补设计。如按学生差异性进行分组学习,设置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问题。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和信息化的需求日益增强,人们信息意识的不断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必将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这门课程的学习也会在更广泛的程度上运用并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效率。如何在现有及发展的条件下,开发和探索更具有实际效用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和教学策略,以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还需要我们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探索研究。

[1]李洵.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2]王佑镁.电子学档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2.

[3] 初中生在认知方面的发展[D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427/10/129632_3286164.shtml,2010-9-15.

[4]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任务驱动式教学法[DB/OL].http://zhy7606.blog.sohu.com/162753261.html,2011-1-10.

[5]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几个要点[DB/OL]. http://www.yledu.net.cn/Djz/Djkt/200910/13885.html,2011-1-10.

[6]董炎俊.从一节计算机基础课的设计看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设计要点[J].山西电教,2010,(4):12-16.

猜你喜欢
驱动教学活动探究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在808DA上使用WIFI进行驱动数据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