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龙圣 沈 均(通讯作者)陶荣芬
1)江苏如皋市第二人民医院 如皋 226500 2)江苏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 南通 226005
1994年Judd等将临床中存在一些抑郁症状,虽未达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但同样会造成严重职业功能下降、社会功能损害等危害的患者称之为亚综合征性抑郁(subsyndromal sympdomalic depression,SSD)[1],这类患者除存在抑郁症状外,是否还存在认知障碍,与达到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有无明显区别,值得探讨。
1.1对象符合SSD诊断标准的初次门诊患者(即根据DSM-Ⅳ所列9项症状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同时发生的抑郁症状,在大部分或所有时间出现,至少持续2周,合并社会功能混乱、职业功能下降,同时不符合DSM-Ⅸ重症抑郁、心境恶劣障碍及躯体活性物质所致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2])30例为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3~47岁,平均(31.22±7.21)岁;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初次住院患者30例为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5~42岁,平均(30.48±7.64)岁。2组病程均<1a,文化程度均达初中以上。入组患者均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器质性精神障碍。
1.2方法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等编制的临床记忆量表甲套问题(由指向记忆、联想学习、图象自由回忆、人像特点联系回忆、无效图象再认5个分问题组成,将原始分换算成统一量表,年龄量表分和记忆商数分进行统计处理,所有研究对象均一次完成全部测验)。中国修订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2-3]对2组患者治疗前进行测试比较,所有测验由专业心理测验师独立完成,数据通过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2组治疗用药均为氟西汀,观察组10~20mg/d,对照组20~40mg/d,观察期均为3个月。观察期内均不联合其他治疗,治疗结束后,2组再进行SDS测评比较。
2.1 SDS测试结果2组治疗前均存在抑郁症状,对照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高于观察组(P<0.05)。2组治疗后抑郁症状明显改善,但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SDS比较 (s)
表1 2组治疗前后SDS比较 (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30 15.02±2.10 7.02±1.19对照组 30 24.32±3.20 14.21±2.19 P 值 <0.01 <0.01
2.2临床记忆量表测试结果2组均存在记忆障碍,而对照组记忆障碍程度较严重。见表2。
表2 2组记忆量表测试结果比较 (s)
表2 2组记忆量表测试结果比较 (s)
测试项目 观察组(n=30)对照组(n=30)P值指向记忆 16.78±4.82 13.42±3.78 <0.01联想学习 18.56±3.68 18.42±3.55 >0.01图像自由回忆 17.44±5.21 17.29±4.88 >0.05无意义图形再认 18.21±4.68 17.34±4.42 >0.05人像特点联想回忆 17.54±4.78 14.31±4.35 <0.01记忆商数 76.24±16.88 74.86±17.82 >0.05
2.3 WAIS-RC测试结果2组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分测验除领悟、数字广度、图片排列、图形拼揍外,其余各项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组均存在智力障碍,而对照组程度较严重。见表3。
表3 2组WAIS-RC总分及各分测验结果比较 (s)
表3 2组WAIS-RC总分及各分测验结果比较 (s)
项目 观察组(n=30)对照组(n=30)P值总分 72.64±21.38 63.24±17.34 <0.05知识 6.44±3.15 6.12±2.85 >0.05领悟 6.28±3.12 5.17±2.82 <0.05算术 5.77±2.12 5.47±2.32 >0.05相似 4.62±2.38 4.39±2.42 >0.05数字广度 10.86±3.09 9.59±2.78 <0.05词汇 8.38±2.64 8.16±2.78 >0.05数字符号 5.88±3.12 6.12±3.86 >0.05填图 5.44±2.86 5.27±3.06 >0.05木块图 6.14±2.87 6.28±2.62 >0.05图片排列 7.42±2.42 5.27±2.18 <0.05图形拼揍 6.14±2.32 4.12±2.12 <0.05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明显加快,抑郁障碍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抑郁症由于症状明显、自杀率高等已引起社会重视,但SSD由于通常多表现为失眠、疲劳感、注意力集中困难、压抑感等,而抑郁症状不如抑郁症明显及严重,故容易被忽视及误诊。据美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普通人群中20%~30%的人患有SSD,造成与抑郁症同样严重的职业功能下降、社会功能损害、治疗增加以及致残、自杀等。对于SSD与抑郁症的关系,Sadek等认为SSD在人口统计学及临床特征上与抑郁症、轻型抑郁、心境恶劣均有显著不同,与他人相比有明显的心理社会功能障碍、高自杀风险及转变为抑郁症可能。而国内李一云等[1]研究显示,SSD与重性抑郁在遗传、生化、影像学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又显著不同,表明SSD可作为独立的疾病单元,以往认为抑郁障碍是一种非器质性脑功能紊乱,但随着影像学的快速发展,一些研究发现,抑郁障碍存在脑部结构异常,包括脑室变大、脑沟变宽、额叶萎缩等[4]。
本文采用神经心理学研究方法,对初诊的SSD及抑郁症患者进行对比测试,结果提示SSD与抑郁症同样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缺损,仅反映抑郁症认知损害程度及范围较SSD明显。认知障碍主要反映大脑额叶、颞叶功能。本文资料表明,SSD与抑郁症有共同的特殊生物学基础。因此认为SSD可能是抑郁症的一个临床亚型。常规剂量的抗抑郁剂治疗即可获得满意疗效。因此认为对于SSD除外心理干预等,及时选用适量的抗抑郁剂治疗是重要措施之一。
[1]李一云,樊洁,史永成,等 .抑郁的亚综合征(SSD)两年后随访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4):275.
[2]许淑莲 .临床记忆量表[M].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1984:216.
[3]湖南医学院 .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1992:28-32.
[4]沈渔邨 .精神病学[M].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