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2012-09-28 09:37宗璐璐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3期
关键词:消费性公共品对数

宗璐璐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00)

1 引言

公共品亦称公共物品,理论界对公共品进行了多种定义.萨缪尔森将公共产品定义为:“每一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人对这种物品消费的减少”.经济学将农村公共品定义为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即是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的总称.因此,从这一定义出发,农村公共品所涵盖的范围就十分广泛了.同时,我们应当看到作为一种特殊的物品,公共品存在“市场失灵”现象,因此公共品往往是由中央或地方政府提供的.从我国农村公共品目前的供给状况来看,其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很不适应.这种不理想的结果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现状不容乐观;二是农村公共品处于高耗能低效率的供给状态.

2 文献述评

萨缪尔森是最早正式论述公共品供给效率,他主要从公共品供给效率角度来论述公共品这一问题,其主要观点是公共品与每一种私人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所有家庭边际替代率之和,这一论断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开创了研究的先河.在Stiglitz的研究中,则主要对公共品供给效率普遍偏低的原因进行了研究,认为偏好显示、社会选择以及公共品管理困难是导致公共品供给效率普遍偏低的因素.同方向的研究还有巴泽尔.而在Buchanan的研究中,选取了美国农业社区公共品供给效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结果表明在收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私人产品化可以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

在我国,有关农村公共品是近年来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主要代表性的研究有李燕凌(2004),在其研究中,利用对数模型,得出主要农村公共品消费的收入弹性系数远远大于1,从而揭示了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着严重缺乏的情况.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的代表有马晓河、方松海(2005),其研究选取了福建省某村为研究对象,证实了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总得来看,国内的学者研究大致认为,公共品供给不足的原因来自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以及农民身份的制约,这两方面的主要因素导致了他们没有真正享受到国家提供的基本公共产品的现象.

3 构建模型

考虑到农村公共品的种类繁多的因素,而在进行实证研究中时,要求农村公共品进行量化分析.基于这种研究的需要,本文选定医疗保健支出对数(LNMED)、交通和通讯支出对数(LNTRA)、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对数(LNEDU)三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与之对应地,选定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对数(LNCONS)这个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本文采用前进逐步回归方法对所引入的三个解释变量进行筛选,估计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表述如如表1所示.

表1 安徽省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模型的估计

由式(1)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能够看出:医疗保健支出水平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导致人均消费性支出水平0.72个百分点的增加;交通和通讯支出水平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导致人均消费性支出水平0.61个百分点的增加;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水平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导致人均消费性支出0.12个百分点的增加.以上结论可以从弹性的角度进行解释,即人均消费性支出对医疗保健支出的弹性为0.72%,人均消费性支出对交通和通讯支出的弹性为0.61%;人均消费性支出对教育文化娱乐支出的弹性为0.12%.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个主要结论:一是模型的整体拟合程度较高,调整的判定系数为0.90,表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变差中能够为交通通讯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以及医疗保健支出所解释的比例达到90.0%;二是杜宾?瓦森(Durbin-Watson)统计量的值是0.43,表示所构建的模型不存在序列相关性(参考区间为1.8—2.1);F统计量为102.8,其所对应的p值均为0.0000,表明各个解释变量的线性关系显著.

4 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检验

如表2所示,回归模型的异方差性检验利用怀特检验法.其中,统计量是Obs*R-squared即LM=nR2,由于其伴随概率为0.6498>0.05(显著性水平为0.05),不拒绝随即干扰项的同方差性假设.

表2 随机干扰项的异方差性检验

如表3所示,随机干扰项的序列相关性检验利用拉格朗日检验法.其中,统计量Obs*R-squared的伴随概率为0.2821>0.05(显著性水平为0.05),不拒绝随机干扰项的不序列相关性假设.

表3 随机干扰项的序列相关性检验

如表4所示,交通通讯支出对数、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对数以及医疗保健支出对数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小于0.3,由此可以判定解释变量之间线性无关,因此,不拒绝解释变量的相互独立的假设.

表4 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

表5是随机干扰项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相关系数值都几乎为0,表明随机解释变量与随机干扰项相互独立,此时利用OLS方法得到的参数估计量仍然是无偏一致估计量.

表5 随机干扰项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

计量经济学的建模是为了进行预测,这主要是看模型的构建是否对现实问题能进行解释,从而应用于实践,指导和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及科学性.

图1是输出结果,该图由两个部分组成,左边是2009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被解释变量的变化趋势;对于预测变量、样本容量、样本观测值以及相应统计量值在此图形的右边进行了说明.由图1可以看出,第一,模型的预测误差较小,通过分析图形右边所示统计量,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模型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是0.004966,模型预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0.061348%;第二,被解释变量的变化呈现出波浪形,波峰一般是五月和九月;第三,被解释变量的变化趋势为逐年递增.

图1 建模输出结果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首先,模型的预测误差相对较小,是因为变量的选取以及所构建模型对现实经济问题具有一定的解能力;其次,被解释变量波浪式的变化趋势,是由于选取的三个解释变量存在季节差异性,例如春节期间,人们对于交通通讯、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支出都会有所增加,等到春季学生入学,教育方面的支出会有所增加;最后,被解释变量的变化趋势为逐年递增.这主要来自于安徽省整体经济的增长和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提升两方面的缘故,前者使得城镇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后者则使得城镇居民在农村公共品的消费支出增加.

由于政府是“理性经济人”,因此公共产品供给从其本质来说是一个公共选择过程.而正是这种特殊性,可能会出现信息不对称和预算最大化等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可能政府应发挥的主导作用而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的原因所在.由此也出现了政府对农民需要的公共产品供给行为的不足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主要策略:

首先,构建“城乡统筹”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政府在供给公共品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所以必须要强化政府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主体责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给农民更加公平的待遇,不让农民的身份制约其得到政府应该供给的公共品.在加大对农村公共品的投入力度的同时要建立更加有利于城乡经济社会和谐高效发展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

其次,完善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决策机制.科学民主地加强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促使目前的农村公共品供给程序进行转变,实现从“自上而下”变为“自下而上”的方式.以农民的自身需求为目标和出发点,建立农村公共品的需求表达机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公共品的“按需供给”.同时可以采取科学的抽样方法,使用多种现代的调查统计手段,利用现有乡镇组织和群众组织,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以了解农村和农民对公共品的真实需求,从而做到农村公共品供给结构的平衡.第三,提高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监督和管理的质量.坚决杜绝腐败行为,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农村公共资金监督管理机制,与此财政资源的利用效率要有效提高,统筹协调和统一安排,精简财政资金拨付的不必要环节,减少资金和资源的浪费.同时实行村务与政务的透明化,能够做到定期向群众公布收支情况.发挥领导和各级干部的监督检查职能作用,对各项违规违纪行为及时进行处理,严格监督公共资源的使用情况.

最后,加强理论研究与创新,为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提供理论支撑.目前,我国对公共品、公共财政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还比较滞后,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尚未建立.增加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仍然面临着许多理论问题.只有以科学且实际的理论为指导,才能提出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的具体思路和措施.因此,要在借鉴国外已有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积极探索与创新,从而为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以及政策选择提供依据,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1〕袁静,耿照源.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研究[J].社科论坛,2009(12):106-107.

〔2〕姚薇.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及对策[J].发展论坛,2010(2):55-57.

〔3〕李燕凌.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实证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8(4):14-26.

〔4〕朱建文,瞿小强.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研究综述[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6):28-32.

〔5〕冯宏海.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及其治理[J].当代经济,2010(2):28-30.

猜你喜欢
消费性公共品对数
含有对数非线性项Kirchhoff方程多解的存在性
指数与对数
由“消费性”阅读走向“生产性”阅读
——“习作单元”阅读文的教学指向
指数与对数
“新主流”引领下的现实拓展、多元类型与“想象力消费”
网络文学评价中的两个倾向性问题
对数简史
公共品私人供给的影响因素研究
大众文化语境下当代文学创作的世俗化特征
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契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