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灸百会穴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2012-09-25 08:52:18李月梅庄礼兴李艳慧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艾炷百会穴夹脊

李月梅,庄礼兴,李艳慧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广东 510405)

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眩晕,临床上以眩晕、头痛、视力模糊及颈部活动相关的眩晕为主要特点,严重者尚可伴有天旋地转、恶心呕吐,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影响极大。笔者于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间采用压灸百会穴法配合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本病48例,并与传统针刺法治疗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8例患者均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采用掷币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48例,其中男20例,女28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最短10 d,最长l5年,平均病程382 d。对照组40例,其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47岁;病程最短15 d,最长l4年,平均病程379 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之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①头痛、头晕、耳鸣,体位改变时加重,颈部旋转和后伸时出现一过性眩晕、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晕倒;②椎间孔压迫试验阳性,转颈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颈椎椎体压痛,排列不整齐;③有慢性劳损史,感受风寒或头颈部活动时症状加重;④颈椎X线摄片提示有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有时可见椎骨移位及颈曲异常;⑤脑血流图或经颅多普勒彩超检查(TCD)示椎动脉供血不足。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排除耳源性、眼源性眩晕,排除颈部肿瘤、颈椎结核等器质性疾病;③同时进行服药或其他治疗措施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患者取伏案坐位,先在颈部夹脊穴(定位以X线摄片为依据,旁开相应椎体1寸)用0.30 mm×40 mm毫针针尖朝向脊柱方向斜刺0.8~1寸,行针至针感明显时接G6805电针仪,先以连续波5 min,后改疏密波,留针20 min。出针后将艾绒捏成底部直径为1 cm的圆锥状艾炷,将患者头发分向两侧并涂上适量万花油,将艾炷置于百会穴点燃,将燃至所剩艾炷为 1/3时用艾条将艾炷快速压灭,操作过程中患者会有头皮骤然的放射性刺激感。每次连续压灸3次。每日1次,连续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2个疗程后观察结果。

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针刺法,患者取伏案坐位,主穴取百会、风池、天柱、百劳,肝阳上亢配肝俞、侠溪;痰湿中阻配丰隆、阴陵泉;肾精亏损配肾俞、太溪;气血虚弱配足三里、脾俞。用0.30 mm×40 mm毫针,针刺后施以补泻手法,行针至针感明显时接G6805电针仪,先以连续波5 min,后改疏密波,留针20 min。出针后用玻璃罐于颈部拔罐5 min。每日1次,连续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2个疗程后观察结果。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

临床痊愈 眩晕症状消失,颈部功能活动正常,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

显效 症状基本消失,颈部活动基本恢复正常,长时间单一姿势工作和颈部体位不正时,偶有头颈部不适感。

好转 眩晕症状减轻,颈部功能改善。无效 眩晕症状如前,体征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方法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1.0313,P>0.05),但两组愈显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c2=5.1636,P<0.05),提示治疗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4 体会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以颈椎病变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症,临床上多以眩晕为主症,内科药物治疗主要以扩张脑血管及改善脑血液循环为主,疗效不明显且多易复发。近年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针对其病变的局部治疗引起学术界普遍关注[2]。压灸百会穴配合针刺颈部夹脊穴是直接针对其病因的局部治疗,其中百会为督脉经穴,位居巅顶,为诸阳之会,可振奋阳气,疏通经络,清窍除眩,为治疗眩晕的要穴。正如《胜玉歌》:“头痛眩晕百会好”,现代医学研究[3]认为艾灸百会可利用艾炷的温热性局部刺激,持久安全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血管阻力,使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椎动脉脑血流量明显增加。压灸百会穴法乃我院老一辈著名针灸专家司徒铃教授所创,其指导思想是压灸时能在瞬间将热能通过穴位传至皮层下血管,较大的刺激量可以有效疏通经脉,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常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颈部夹脊穴位居椎旁,又名华佗夹脊,文献中多指各椎棘突旁开 0.5寸,临床变通为旁开 1寸,取其一则避开神经血管较为安全,二则挟督脉与膀胱经,兼调二经,督脉“入络于脑”,而膀胱经“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均为经脉所过。从现代解剖学来看,颈夹脊穴位分布与颈脊神经节段关系密切,针刺颈夹脊不但影响脊神经后支,还可涉及前支。针刺的局部作用能改善颈部的微循环状态,对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调节作用,从而改善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有研究证明电针颈夹脊穴可以改善脑缺血区的局部血流量[4,5],对脑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有双向调节作用,低频连续波有降低神经应激功能,缓解血管痉挛效果[6,7]。通过病例对照观察证实,传统针刺治疗此病虽具有一定疗效,但按照临床疗效评定标准,疗效水平多数仅为好转,而治疗组较对照组的愈显率明显提高,提示本疗法可以提高实际治疗效果,较传统方法具有一定优势,且简便经济易行,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190.

[2] WANG Ai-ping. Research Progress of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Cervical Vertigo[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4,2(1):57-60.

[3] 洪文学,樊风杰,宋佳霖.百会穴研究概况[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2):42-43.

[4] 韩肖华,黄晓琳,李春芳,等.电针对脑缺血大鼠VEGF及Flk-1表达和细胞外钙离子浓度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3,l8(6):329-331.

[5] LI Xiao-qing, ZHOU Wei-guang. Treatment of 100 Cases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by Electroacupuncture of Jiaji (Ex-B2)plus Oblique Needling Ashi Point[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6,4(1):54-55.

[6] 石云琼.电针治疗偏头痛30例[J].中国康复,2003,18(5):290.

[7] 王春雷,王升旭,龚伟.佐剂关节炎大鼠脊髓背角内磷酸化 ERK在电针夹脊穴镇痛中的变化[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12):33-35.

猜你喜欢
艾炷百会穴夹脊
夹脊穴考辨
光明中医(2022年8期)2023-01-04 20:31:58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Chinese Acupuncture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颈夹脊”源流考略
点穴祛疾:头痛(头顶)
祝您健康(2015年3期)2015-06-10 05:16:55
针灸穴位保健——百会穴
巅顶之上百会穴
健康管理(2012年6期)2012-04-29 02:59:53
隔姜灸治腰痛
不同质量艾炷灸温度时间曲线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