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春梨 石柳春 梁桂月 黄琪琳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广西 柳 州545005)
音乐疗法作为身心并调的一种辅助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护理与康复各领域。随着多元化护理理念的引入及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深化,我们对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采用音乐疗法,以期减轻其焦虑、抑郁的发生,为艾滋病患者寻求最佳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7月诊断明确,在我院进行HAART的100例AIDS患者,其中,男69例,女31例,年龄(46.5±23.75)岁;已婚89例,未婚11例。入组标准:听力正常,经过消炎、支持、对症治疗后,病情基本稳定,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CD4+T淋巴细胞<200个/ml,初次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按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音乐放松想象训练(MRIT),于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1周起给患者听喜欢的歌曲或乐曲,每次30min,每日3次,直至患者出院。训练时,患者在音乐和指导语的伴随下,依次进行呼吸训练、肌肉渐进放松训练、指导性音乐想象训练3种形式的训练。
1.2.2 评价指标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1],抑郁自评量表(SDS)[1],在艾滋病患者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1周(MRIT前)、3周(MRIT 2周后)时,发放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要求10min内完成,当场收回,对不能理解的条目给予具体指导,但不进行任何暗示。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表1 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MRIT前 MRIT 2周后t P对照组 50 53.9±7.4 58.1±8.6 2.622 <0.01观察组 50 52.8±8.9 41.1±8.8 6.632 <0.01 t-0.673 9.796 P>0.05 <0.01
表2 两组患者SDS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SDS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MRIT前 MRIT 2周后t P对照组 50 59.3±6.8 63.6±8.7 -2.757 <0.01观察组 50 58.4±8.5 47.2±7.4 7.008 <0.01 t-0.584 -10.147 P>0.05 <0.01
3.1 HAART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普通存在 由于艾滋病传播的特殊性和致命性,造成社会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偏见和歧视,使艾滋病患者普遍体验到绝望、被遗弃、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虽然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能明显减低AIDS患者的病死率[2],但是AIDS患者的抗病毒药物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服药后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外周神经炎、代谢综合征、皮疹甚至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综合征等)[3],特别是出现在颜面、头颈等外露部位的皮疹,严重破坏AIDS患者的形象,这些因素都极大地影响AIDS患者的身心健康,加重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服药的依从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本资料显示,对照组服药后,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不良反应的出现和程度上的加重,焦虑、抑郁评分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焦虑、抑郁程度加重,因此在HAART过程中心理问题的处理不容忽视。
3.2 音乐疗法能减轻HAART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 优美、舒缓的音乐具有联想、同化作用,能激发艾滋病患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热爱、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在音乐情态的诱发下,情绪获得释放和宣泄,同时对精神紧张、烦闷焦躁有镇静作用[4]。音乐疗法还可通过影响内啡呔等物质释放并经过听觉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下丘脑、网状结构和大脑皮质,缓解焦虑和抑郁,达到镇静和催眠的作用[5]。在本组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音乐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时也低于音乐治疗前,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睡眠质量得到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音乐疗法缓解艾滋病患者焦虑、抑郁的机制是:除了给患者精神上的愉快感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进行音乐疗法的过程中,护士的全程陪同,有效拉近了护患距离,建立了和谐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度过意志消沉、情绪极其低落时期,激发积极生活的勇气。有学者[6]认为对艾滋病患者的情感疗法与昂贵的药物同等重要,而音乐治疗过程的互动,能使艾滋病患者得到情感安慰和满足,有效的改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3.3 MRIT的注意事项 (1)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生活经历和当时的心态都会影响到患者对音乐的喜好,因此,护士应尽量满足患者的爱好,提供个性化的音乐,本组患者中一部分为壮族老年患者,喜欢壮族山歌,此类歌曲我们未能提供,对患者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2)MRIT前应引导患者处于安静状态,排除感觉、情感、噪音等因素的干扰。音乐声音的大小以病人感觉舒适悦耳为宜;(3)要求护患双方积极参与,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的听,为此,我们对不同患者进行针对性地疏导和解读,让患者积极、主动聆听,产生共鸣;护士及时与患者讨论、分享收获,以提高音乐治疗效果。
音乐疗法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临床,效果愈发得到肯定,我们认为,音乐疗法实际上是护患双方在进行音乐互动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心理慰问、卫生宣教等一系列的心理治疗,使艾滋病患者得到情感满足,尽快走出心理低谷,可考虑作为艾滋病这一特殊疾病的常规护理措施,作为护士能独立实施的辅助性治疗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改善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还可以扩展到艾滋病其他护理领域,值得进一步探讨。
[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39,40-42.
[2]王陇德.中国艾滋病流行与控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26.
[3]石柳春,吴薇薇,陈雪妹,等.艾滋病抗逆转病毒治疗的观察和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A):199-200.
[4]王建辉,陈长香,文红,等.音乐疗法对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成功率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8):759-761.
[5]胡铭,陈霞,朱平.音乐疗法对冠脉介入术病人舒适度的影响[J].现代护理杂志,2008,14(6):766-767.
[6]Chin J,Grose R,Mann J.AIDS:A global scientific and social challenge[J].Scientific World,2001,33(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