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乾良
笺笺数片茶,茗烟蒸腾,香味四溢,举世共嗜之。何况,饮茶有益健康长寿,并可防治数十种疾病,茶真为济世利民之宝物也。
茶学中之名言,以“和敬清寂”四字最简却又流传最广。“和敬清寂”由我国宋代白云山守端禅师提出,经其高足刘元甫长老之撰述宏扬,遂流传于国内诸禅林。日本高僧南浦昭明来华,挂单径山寺,拜在虚堂禅师门下,九年后返国遂将之传播于东瀛。在日本茶道中,被尊奉为“四规”而益加影响深远。
余既为印人,又兼茶人。从1983年岁暮开始创作“和敬清寂”之篆刻,初期之四印曾发表于《茶人之家》。又思,个人究竟力薄,遂备石具润求当代之篆刻名家共刻此四字。三十年于兹,共得约五十印,勉成一本印存矣。茶与印,均为炎黄子孙所创之文化。合两大国粹成一书,意义着实不小,或可传于后世与天地同寿也。
上期已发表《和敬清寂印存(一)》,九印均系余所自刻。本文共发表九家印作十一钮,均系西泠印社社员之精心创作。
“涛声听东浙,印学话西泠。”矗立在西泠桥畔、孤山南麓的西泠印社,倡立于清朝光绪30年(即公元1904年),至今已有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创社四英(吴隐、叶铭、丁仁、王禔)与六任社长(吴昌顾、马蘅、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之鼎力扶持,西泠印社名扬世界,为我国文化社团最光辉形象之一。拙著《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自2004年由西泠出版以来,真可谓风行一时。若问共有多少社员,拙作共收446人。七年来,每年均有增益,已近六百人。其中,包括日本、韩国、法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名家远来加盟者约五十来家。有人说,西泠社员之地位不比博导低,信然。
今将九家西泠同社所创作不同风格之“和敬清寂”印,逐家介绍于下:
陈仲芳,1928年生,浙江义乌人。仲芳兄与我相知四十多年,又同于1979年参加西泠印社,均为“西泠五老”之一。他所作之“和敬清寂”(图1)系以白文汉印出之,在分朱布白上有独到之处,文字结体又方圆相参,故而艺术气韵喷薄而出,感人至深。
朱恒吉,1955年生,杭州人。恒吉之父朱晖(字醉竹)为西泠之早期社员,余之忘年交也。恒吉幼秉庭训,即着力于书法、篆刻。以一青年而执教于老年大学,声名远播。图2为所作朱文汉印,略带浙派之流动风神,佳作也。
吴莹,女,1958年生,祖籍安徽泾县,其实是个地道的杭州姑娘。她是我师兄茅大容的得意弟子,德艺双馨,任中国印学博物馆副馆长多年,颇有建树。此印系以古玺来创作。有一类粗边细朱文之古玺,特称为小玺。吴氏此作与之为近而形略大。章法上四字彼此相顾,整体观极佳(图3)。
陈延藏,1961年生,浙江绍兴人。延藏人称酒仙,其印亦似酒香隐隐。此种“田”字格之白文印(图4),古玺与秦印都可以。因外有方框,需印文之内存繁复以为调剂才行,读者细审自知其妙。
方国梁,1963年生,杭州萧山人。国梁喜欢先哲之“印外求印”,即从各类古金石之文字与形式来创作印章。所作此印(图5)即从古代之瓦当来创作。一般多依原瓦之制而有厚边,此作依稀略存瓦见佳妙。四字首尾相啣,亦很别致。
桑建华,1964年生,杭州人。他为我师兄余正之得意门生。自主持西泠印社社团处工作以来,多次出国献艺,蜚声各国。此印为竖“日”字格之白文古玺,清刚、疏朗,古韵悠长,精品也(图6)。
李平,湖北人。曾来中国美院进修,每来寒斋谈印。今在广州发展,于印学之宏扬颇有作为。所创“中国篆刻网”风行世界。2007年余曾访之,临别以此印(图7)为赠,情意殷殷也。同为白文汉印,而神畅韵流,的为精心结构之佳作。
沈慧兴,浙江桐乡人。其师袁道厚为我同道(中医)、同好(金石书画)。因慧兴有志于印史研究,故特介之于余。所作《桐乡印人传》余为之序,享誉印坛已久。此印(图8)为朱文汉印,于平方正直中得其端肃。人称“艺如其人”,我于慧兴此印得之。
杨华,1977年生,天津人。此君号无闲,可是够忙。任教多年,教育部授予全国艺术教育百杰教师,褒奖可谓至矣。诗书画印,朝斯夕斯,所创更宏。为人极热心,与我为忘年交,无话不谈。“和敬清寂”他曾为我三刻,而且都是他所擅长之圆朱文印(小篆细朱文之本体)。此类印精工秀雅、然成之非易。图9误敬为静,故刻成“和静清寂”。图10与11已改印文之误。图10以章法最妙,弯平结合,多所变化;图11则线条美达于极致,珠圆玉润此之谓也。